「抗擊疫情我們在一起」我在門診預檢分診臺工作18天了

2020年的春節,臘月二十九下午兩點,我接到了門診部護士長王愛的通知,需要馬上回科室參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演練。

「抗擊疫情我們在一起」我在門診預檢分診臺工作18天了

兩點半來到醫院,門診部的所有同事和老師都到齊了,主任王東、護士長王愛馬上開始對新冠肺炎預檢分診和防護進行培訓、演練、指導、再培訓再演練。


培訓結束後,立即投入戰鬥。

「抗擊疫情我們在一起」我在門診預檢分診臺工作18天了

工作中的王白鶴(右)、王海豔(左)

我和同事王海豔的崗位是在門診大廳預檢分診臺對發熱病人進行預檢分診。每早上7點30分到崗,做好分診臺的清潔和消毒,一天的工作就開始了……


“您好,請測量體溫,請問您去過武漢或者有外地旅遊史、居住史嗎?請問您近期接觸從武漢和外地回來的人嗎?”


這樣的話語,我們每天要重複幾十遍。反覆仔細地詢問分診群眾的症狀、外出史,測量體溫、登記信息,為沒戴口罩的發口罩,把發熱的送到發熱門診……


這是甄別疑似病人的第一關,按照醫院疫情防控“寧左勿右”的要求,我們甚至問到:“您接觸的人有沒有接觸過從武漢回來的人?”只有這樣,才不會漏過任何一個可疑的病人。


爸媽知道我的工作後,比我還緊張,上班前總是絮絮叨叨的說上好幾遍:“帶好口罩,閨女,要帶好口罩!”每天下班回到家,餐桌上的飯那叫個豐盛。我能感覺到,那是父母的擔心,更是父母的支持。


一次吃飯時,老爸問我:“閨女怕不?”我說:“不怕!怕啥,院裡科裡反覆培訓,護士長手把手的教,每天都檢查。只要防護好了,沒那麼可怕,放心吧老爸。”


我跟爸爸這樣說是為了讓他和媽媽放心,但自己內心還是有一些擔心的,畢竟,任何一位來問診分診的群眾都有可能是疑似的。每天和大量的來診群眾面對面,近距離的接觸,不擔心不害怕是假的。

「抗擊疫情我們在一起」我在門診預檢分診臺工作18天了

工作中的韓珍(右)、劉坤(左)

可工作總得有人幹啊!就門診部整個科室人員來說,就我和王海豔、韓珍、劉坤我們四個人最年輕,每天穿著防護服上班,一天下來就是八九個小時,比平時上班要累得多,許多老師看見我們疲憊的樣子都說要替換我們的崗位,可畢竟我們年輕人體力精力要好一些,我們不上,難道讓老師們上嗎?如果他們真的上了,說實話,我們怎麼能看得下去呢。


再者,我的三個搭檔也都是響噹噹的“平凡英雄”。我的老搭檔王海豔,疫情形勢兇猛前幾天,她3歲的孩子才剛從齊魯醫院出院。因為對象工作比較忙,她每天站著工作八九個小時後,回家還要給孩子熬中藥、做霧化、做飯、哄孩子吃藥……這比我回家就能吃上熱乎飯累多了。但她卻沒有為此請過假,遲過到,天天按時到崗,認真預檢,仔細分診,詳細詢問,讓我從心底裡心疼她、敬佩她。


主任王東和護士長王愛從年前到現在沒休過一天班,不但要參加各種會議,接待各種檢查,學習各種文件、規範,及時對我們進行培訓,無微不至關心我們的防護和家庭生活困難,讓我們感覺到科室大家庭的溫暖,工作就不那麼累了。


每個人的成長,往往是感覺身上有責任的時候。就像“不養兒不知父母恩”一樣,自己不經歷做父母的艱辛,就沒有那麼深刻得感受到父母的恩情。同樣,雖然我只是從事門診分診這看似簡單的工作,但在疫情防控這事關國家、事關鄒平社會穩定與發展的大事中,我依然感受到了自己做為中國一份子、鄒平一份子“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和擔當。或許我的工作很渺小,但能起到哪怕一點作用,我也覺得自己盡了心,出了力,不遺憾。何況,我們的工作得到了科主任、護士長和醫院的肯定呢。


今天,我已經在預檢分診值崗18天了,我希望自己堅持做好每一天的工作。更希望疫情能夠早一點得到控制,我們能早一天脫下隔離服,摘下防護鏡,重新露出我們青春燦爛的笑容,對著每一位來診的群眾,熱情地說:您好,請問您要看哪個科?需不需要我們的幫助?……


「抗擊疫情我們在一起」我在門診預檢分診臺工作18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