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孩子,既不能溺愛,更不能打罵,做父母的,到底怎麼辦?

中國人的abc


現在的小孩還真是很難帶了;第一,生活品質提高了,對物質類可以說在滿足的情況下,還在精益求精,儘量想給小孩好的。第二,現在大部分家庭,多數以1個,2個為多數,3個現在就已經很少了。有點慣著了。第三,年輕人工作和私人生活過多,沒太多的關注小孩。導致現在的小孩在大人面前非常活躍,主要是想引起大人的注意。

小孩說懂事也是不的懂事,我覺得小孩就是在學習我們大人的行為。我們做大人的還是以多引導為主。我們一個好的行為,一個好大的習慣可能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儘量保留下自己的脾氣,多陪伴下自己調皮的孩子。讓想辦法小孩能夠靜下心來去學習,才不會去煩大人。只要他們都好的學習習慣,不至於出現打罵的情況了吧!


華仔不寂寞


到底如何去做呢?

個人的做法是:“正面管教”。



1.愛要有度,理解和同情孩子。

每個父母都特別愛自己的孩子,可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們需要的不僅僅是一顆愛心,而是需要知道如何去愛。

如,寶貝喜歡吃姑媽做的玉蘭餅,開始吃了二個,又放了三個在碗中,就去玩遊戲了。爸爸以為寶貝不吃了,本著不浪費原則,就幫寶貝吃掉了。等寶貝回來發現玉米餅沒了,扯著寶爸大哭大鬧,寶爸被孩子鬧騰得沒有了耐心,讓再去給孩子做。這種愛就沒有度,用給予去滿足孩子的哭鬧,會讓孩子記住:哭鬧是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不好好吃飯,可以邊吃邊玩遊戲。

可媽媽的做法,拉著孩子的手,表達出對孩子的理解,友善地說,媽媽能理解你,如果我喜歡的食物被吃掉肯定也會傷心、難過……,等孩子平靜一些時,問他,以後怎麼辦?寶貝說下次吃好了我再離開。孩子記住的是:下次吃飯中途不能離開,吃好了再去玩;哭鬧不能解決問題。


2.仔細去觀察孩子的行為,分辨孩子行為背後的目的。

有不當行為的孩子並不一定是壞孩子,我們要明白孩子行為背後的目的。

如孩子愛玩遊戲,而不愛寫作業。就要觀察是否有給孩子自由控制時間的權力。如果我們承諾孩子完成作業就讓他自由支配時間,就要算話,無論他幹什麼都不反對,孩子學習就不會再拖延。孩子越自由,越願意提高學習效率。

3.家長不要只告訴孩子,別做這個,別做那個,而是教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最容易衝口而出,娃不要動、不可以這樣,讓孩子不知所拙,聽多了也就木然了,下次還會去做。

如果教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就能培養孩子處理事情的能力,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總之,正面管教是以相互尊重與合作為基礎,以和善與堅定為基石。 和善可以表達父母對孩子的尊重,堅定則可以幫助家長維護自己的權威,同時向孩子表明尊重事實的態度。 祝好!




個人觀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


巧妙媽育兒


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則,孩子是家庭的鏡子,反映了家庭的樣子,孩子的行為都是從模仿父母的行為開始的,所以,父母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那麼自己要先做到。

其次,以德服人,古語有云棍棒底下出孝子,所以有些父母總是拿這句話當令牌,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對孩子非打即罵,時代變了,那麼我們的教育也不能一味仿古,更要懂得適時而變。

最後,平等溝通,不要總是居高臨下,認為孩子是自己生的,就該一切聽父母的,並不是這樣的,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與意識,特別是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孩子的思想變化特別大,所以父母要學會傾聽,有耐心,要試著和孩子做朋友,瞭解他的想法,將他放在平等的位置來對待,父母只是引路人的角色,適時的給予引導和建議,更多的則是陪伴與支持,讓孩子獨立去走自己的人生。


珞瓔叮冬


俗話說:“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在有些父母心裡,孩子犯錯,最直接有效的教育方式莫過於打罵,看到孩子痛哭流涕的認錯,父母就以為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被教育好了,但真的是這樣嗎?

曾經有一個問卷調查:當你父母打你的時候,你心裡在想什麼?可選項分別是:A、改 B,怕 C,恨。結果在800份問卷裡,選“改”這一項的居然是0,40%的兒童想到的是“怕”,60%的兒童想到的是“恨”。

由此可見,用打罵來懲罰孩子,不但沒有教育作用,反而在他們心裡種下仇恨的種子,讓他們變得更叛逆和不服管教。

那不打不罵能教育好孩子嗎?當然能!

在《與打罵和溺愛說拜拜》一書中,實戰派育兒專家伊麗莎白.克拉裡以三角凳理論為基礎,把自己40年的育兒經驗總結成10大策略,32種替代打罵的方法和150種現場問題解決技巧,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幫孩子養成好習慣,讓孩子變得更積極,更獨立,更有幸福感。

一,什麼是三角凳理論?

伊麗莎白.克拉裡認為,兒童教育就好比一把三角凳,凳子要立穩,需要三條腿支撐,兒童教育的“三條腿”分別是:對自身價值觀的瞭解,對孩子合理的期望,對自我需求的尊重,三者缺一不可。

簡單來說,就是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孩子,父母都要明確目標和價值觀,知道自己真正看重的是什麼,想要什麼?同時從實際出發,根據孩子和能力做出合理的期望,不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無法實現的事情上。在育兒過程中,父母還要學會自我激勵和享受生活,當父母積極樂觀,快樂幸福時,孩子才會更輕鬆愉快和幸福。

二,如何避免衝突?

許多父母之所以打罵孩子,是因為不知道如何避免衝突,其實很多問題和煩惱都可以通過親子間坦誠的交流和周全的計劃來避免,想要減少和孩子發生衝突的頻率和激烈程度,需要遵守4項基本原則。

首先,事先考慮周全

自從生了孩子,朋友小佳的生活範圍就是家和小區,自己從未單獨帶孩子出去,因為她總是擔心孩子會出現什麼棘手的問題,會讓她束手無策,比如孩子突然在公共場合哭鬧,提不合理的要求,無聊等等。

其實大可不必這樣,只要事先考慮周全,棘手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比如帶孩子出去和朋友聚會的時候,孩子可能會因為無聊而哭鬧。這樣的情況,我們完全可以在事先準備好孩子的玩具,書籍,零食,當孩子出現無聊的狀況時,用來轉移他們的注意力。

其次,講明期望

一次在一個環境優雅宜人的地方吃飯,自從隔壁桌來了一家四口後,氣氛就被破壞了,整個大廳充斥著他們的吵鬧聲,服務員再三提醒孩子不要吵鬧,但無濟於事,直到有人跑去對夫婦講,請管一管你們的孩子,那對夫婦才讓孩子小聲一點,但是好不過3分鐘,兩孩子又吵鬧起來,有人質問其父母,他們還很有理的懟到:“他們有這麼吵,有什麼辦法?等你以後有孩子就知道了。”

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對孩子講明自己的期望,孩子年齡小,眼界不寬,涉世未深,經歷也有限,他們還不能理解規則或規矩,作為父母,我們就要事先告訴他們。比如孩子在餐廳裡吵鬧的事情,我們可以在去餐廳前,講明自己的期望,希望孩子能安靜文明,並約定好,告訴他們不可以大聲喧譁,四處亂跑。做得到就帶他們去,在路上提醒一次,到了餐廳,再告訴他們一次要遵守約定即可。

再次,整理情緒

一般情況下,父母都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但是一些強烈的憤怒,沮喪,無助等情緒,會讓我們暫時喪失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我們要善於梳理自己的情緒,當我們能理智冷靜地看待問題,就能很快想出解決辦法。同樣,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我們也可以幫助他們梳理情緒和想法,這樣更容易幫他們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書中例舉4種關於整理情緒的方法,分別是注意情緒變化,積極傾聽,我訊息法,畫餅充飢。拿畫餅充飢來舉個例子,畫餅充飢的意思也就是,當現實中不能滿足孩子的願望或要求時,我們可以和他討論他的要求,通過討論轉移注意力,同時在幻想中滿足他。

作者伊麗莎白.克拉裡有一次大清早帶4歲的兒子出去,當孩子看到快餐店標誌的時候,要求停車買甜筒吃,被拒絕後一直嚷嚷,還不停地踢椅子。對孩子的表現,孩子爸爸沒有打罵,而是和他討論起關於甜筒的類型,口味,不一會氣氛就融洽了起來。

最後,訂立規則

打罵教育會在短時間裡有成效,但卻會給孩子留下長久的陰影,所以我們要給孩子訂立規則,儘量少打罵孩子。有4種方法,避免重複要求,想好再說,為孩子聽話做好鋪墊,輔助孩子聽從。

很多孩子一看電視就忘記時間,父母說了很多不要看了,但是孩子就是不聽怎麼辦呢?我們可以訂立規則,事先和孩子商量好看幾集或者多少分鐘,快到時間的時候提醒一次,到時間後就關掉,經常重複命令,會讓孩子以為父母說一遍只是說說,說3遍以上才是真正希望他做。

當孩子不兌現諾言時,要想好再說,不要隨便威脅,比如再不關掉,就不準出去玩,不準吃飯等,結果說了又做不到,會讓孩子覺得無所謂。好辦法是輔助孩子聽從,當時間到了,要關電視時,我們可以說:“你是想自己關掉電視,還是我來關呢?”只要父母堅持按訂立的規則做,孩子就會明白父母做事的風格,他們就不會經常試探父母的底線,得寸進尺。

三,如何用書本中的理論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在《與打罵和溺愛說拜拜》中,伊麗莎白.克拉裡將解決問題的步驟,分為5步,分別是界定問題,收集數據,探索潛在解決方案,評估,選定與實施方案,評估,修改和重複。下面我們就用實例具體來說說如何做。開學一週了,4歲的小明總是拖拖拉拉,給他穿衣服就像打架一樣,總是不配合,一會說要先穿衣服再穿褲子,一會又說要先看會書,一會又說自己的玩具布偶不見了要找,所以每天他去幼兒園都遲到了。

1,界定問題

也就是根據孩子的行為,具體描述問題,在這個例子裡,我們可以這樣描述:小明早上拖拉,無法按時去上學。

2,收集數據

觀察記錄:孩子一週內遲到5次。

4歲孩子拖拉正常嗎?正常!能自己穿衣服,且不需要父母督促就能自己起床,至少要5歲以上。確定自己的期望是什麼?想要孩子按時起床,別拖拉和遲到。

3,探索潛在解決方案

方法一:鼓勵期待的行為

當孩子比昨天早起了5分鐘/自己穿好襪子/衣服/褲子/沒有哭鬧時,及時的鼓勵他,告訴他,今天表現不錯,有進步!

方法二:認可他的感受對於一個4歲的孩子來說,每天7點多就起床上學,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方法三:說明後果

如果7.50前不能趕到幼兒園,幼兒園就關門了,,還沒有早餐吃,不能領小紅花等等。

4,評估,選定與實施方案

從多種方法裡選擇幾個最合適最有用的方案,然後去實施它。

5,評估,修改和重複

用一週的時間去實施這些方法,不起作用就修改或者重新想新辦法,如果有辦法管用,那就重複下去,一直幫孩子養成習慣。

斯科特.派克曾說:父母的愛,決定了家庭教育質量的優劣。充滿愛的教育帶來幸運;缺乏愛的教育只能導致不幸。

別打著為孩子好的理由,讓惡毒的語言刺向孩子心裡,讓拳頭落在孩子的身上,也不要毫無原則的溺愛孩子。真正的好教育,是父母和孩子間心與心的交流,《與打罵和溺愛說拜拜》吧。用這套實用優雅的教養法,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幫他們養成終身受益的好習慣。


谷士順


別打著為孩子好的理由,讓惡毒的語言刺向孩子心裡,讓拳頭落在孩子的身上,也不要毫無原則的溺愛孩子。真正的好教育,是父母和孩子間心與心的交流,用引導與優雅的教養法,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幫他們養成終身受益的好習慣。



六表叔


現在的孩子由於信息接收面很廣,他們很快就會建立自己的思想。不再像以前一樣,孩子的接受面基本就是身邊接觸的人。現在他們通過網絡可以接收到方方面面的東西。所以現在的孩子,都要以理服人,從父母自我本身出發,而不是利用身份,力量,威嚴,脅迫等等去讓孩子聽你的。更多的是需要以辯證的思維去與該你溝通,通過兩件事不同的處理方法,不同的結果讓孩子去做選擇,並且在自己作為父母的承受範圍之內呢,儘量的讓孩子去試錯,從而扮演一個人生導師的角色,及時給予幫助和意見,讓孩子信任自己,成為亦師亦友的角色。這是我認為如今孩子與父母的相處方式。


體育教培老匠


尊重孩子,給予鼓勵,多傾聽孩子的心聲。儘量不打罵,不然孩子就算妥協心裡也是不服氣的,極大的可能性會跟你反著幹


宋夢鶴


以德服人


俺是華夏人


我覺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作為父母要對孩子做好榜樣作用,現在科技比較發達,孩子接觸社會比較方便,會對孩子進行一定的影響。再教育孩子上並不是所說的既不能打孩子,和寵溺孩子,我覺得作為家長教育孩子要有一個度,我不提倡暴力,寵溺不等與溺愛,希望家長能從自身做起。


eStar汐沫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需要讓孩子明白,學習和玩一樣,都是必須要做的事,在玩和學習中父母陪伴,當孩子做對事後及時鼓勵,並告訴孩子為什麼是對的,在做錯事後鼓勵孩子,其實父母的以身作則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