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巨大的災難,將會以哪些方面的進步為補償?

疫情會對經濟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也是當下社會十分關注的問題。從昨天開始,全國各地的企業陸續復工。疫情突如其來,讓很多企業面臨非常嚴峻的挑戰。政府對此也高度重視,中央及地方都出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幫助企業克服困難的措施。至少從股市上的反應來看,市場對中國經濟是有信心的。

這一次巨大的災難,將會以哪些方面的進步為補償?

最近幾天,輿論上關於企業困境的描述也多了起來。有些是實事求是,但也有些是誇大其詞,甚至危言聳聽了。有一篇文章,題目好像是“經濟、經濟、還是經濟”,有一定代表性。我能理解,發出這樣呼籲的人,其用意和出發點,應該都是善意的,擔心經濟受到太大的衝擊,會拖累中國全面的發展。但僅從這個標題看,在當前發這樣的文章是不合時宜的。至少是認識上的糊塗,有些本末倒置了。中國教育也重實用主義,重知識教育,欠缺人文教育,科學觀教育,在這次疫情中也體現出來了,功利主義者、經濟原教旨主義者是大量存在的。

經濟當然至關重要,這毋庸置疑。但任何時候都不要忘了,經濟發展是手段,不是最終目的。那什麼時候才是目的呢?是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生活水平和幸福感不斷得到提高。這個才是本,才是綱。綱舉目張,任何時候都不能本末倒置。我們衡量經濟發展,也要嚴格以此為標準,有助於人民群眾改善生活、提高生活水平的經濟發展,才是我們追求的,否則就是我們應該加以抑制的。

這一次巨大的災難,將會以哪些方面的進步為補償?

道理一說大家都懂,也贊同,但實際情況就複雜多了。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地方追求的是數字上的經濟,而不追求經濟數字是不是體現在了人民群眾的實際生活中。這是相當普遍的一種形式主義。麻煩的是,針對這種形式主義,還缺少甄別手段。

再說當前,疫情威脅著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抗擊疫情是當務之急,重中之重,是一切工作的首要任務,比什麼都重要,當然也比經濟發展重要。如果不能遏制住疫情,一切都失去了基礎,失去了意義,又何來經濟。這個時候,過分強調“經濟、經濟,還是經濟”,無異於發出干擾性的雜音。這句話套用了美國前總統克林頓1992年的競選口號:“笨蛋,問題在經濟。”但今天中國的情況,和當時美國完全不能同日而語。

這次疫情發展得如此快,程度如此嚴重,有客觀原因。這是新的病毒,我們對病毒的認識需要一個過程,相關決策部門需要根據對病毒的認識,再決定防控的措施和力度。這裡我想提出一個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有沒有哪個環節,因為擔心經濟發展受影響而減緩了我們的反應速度,削弱了反應力度呢?不得不說,這個可能性是存在的。當然也不能說,這種審慎態度是錯的,但其中的分寸如果拿捏不好,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這一次巨大的災難,將會以哪些方面的進步為補償?

現在全國各地對疫情都採取了超強力度的防控措施,不會因為經濟受影響而有所放鬆,這是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始終把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對這一點,我們所有人都要有深刻的認識,不要有錯誤的判斷,更要緊的,是不要有錯誤的決定。值得注意的是,現在又出現了另一種矯枉過正的情況,一些地方對疫情防控政策採取僵化的一刀切式的執行,對一些企業正常的復工製造了障礙,這是需要糾正的。

還有一個問題需要澄清。經濟發展(比如復工)和“抗疫”並不是對立的。當然,如果真有對立,那還是以抗疫為重。恩格斯有句名言:“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在經濟領域同樣也是如此。京東就是在非典時期崛起。這次新冠病毒疫情,也將催生出一些產業巨頭,在各種領域倒逼出不同形式的創新。擊敗病毒是早晚的事,這次突然爆發的大災,應該讓我們對一些問題認識得更清晰更深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