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疫情,在城市的你還想回農村蓋房,留著養老嗎?

牧融


還好老家有房子,其實一直挺喜歡鄉下的房子的,雖然有點破,但是住了幾十年,現在在城裡買了房子,空閒時也回老家住一住,鄉下房子其實有很多優點:

1、獨棟,獨門獨院的,比較自由,我家是一個類似四合院的,四周有房子中間一個院子,然後大門前面還有一塊空的水泥地,沒有樓房的高度,比較接地氣。

2、平時可以養養雞鴨,自己有菜地,我父母現在還在弄著這些,回家的時候吃的土雞蛋,鴨蛋或者土雞土鴨的,還有健康的蔬菜可以吃。

3、周邊都是熟悉的鄰居,沒事串串門,聊聊天也挺好的。

現在的農村不比以前了,年輕人都搬到了城裡,大多數剩下了年紀大的人,年輕人也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回來,農村的基礎設施不完善,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各有利弊吧。






奮鬥在南京的小楊同志


先說回農村這件事,我是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對鄉村生活是有感情的。

那裡山清水秀,人們樸實善良。

記得讀小學時,因為冬天要取暖,學校就要求孩子們交柴火,每個學生150斤左右。但是因為各種原因,總有交不上的同學。

後來,學校想了個辦法,組織三年級以上的學生集體去山裡砍柴。那座山離學校有五公里左右的路程。

早上七點多出發,預定下午四點往回走。

那時的我個頭長的特別瘦小,班主任老師就讓我“看堆”,其實就是沒讓我去砍柴。

說實話,單單走這段路程對於一個10歲左右的小孩來說已經很累了,我很感激老師沒讓我去砍柴,同時也敬佩那些身強力壯的男同學。

回來的時候,走到半路天就已經黑了。陸續有家長來接孩子了。但是我爸媽還沒有來接我。這時候,老師就說,家長沒來的跟住她,彆著急。

我當時都要哭出來了,走那麼遠的路不說,現在天又黑了,又困又累又餓。

後來鄰村的一個同學的媽媽看到了我,她跟老師說,我把她送回去吧,我順路。

她先把我送回家,然後才領著自己的孩子回家去。

如今,我已經想不起她的模樣,但是,對她的感激之情,我永遠不會忘記。

我想表達的是:

一 農村的生活條件真的沒有城市方便,現在多數村裡沒有上下水。在城市生活習慣了的人,很不舒適。

二 回農村自己蓋房可以,就要想好了,取暖要自己負責的,每天要點火,燒煤,有很多繁瑣的事要做。

三 農村醫療條件不發達,老年人身體容易出現問題,真有急病,還是城市安全。

當然,純樸的農民老鄉都非常善良可親,人與人之間沒有爾虞我詐,而且,農村的空氣是真的好,這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建議有養老需求的城裡人,可以選擇去遠郊生活,生活條件沒改變,同時空氣又好,是個不錯的選擇。





秀芬姐姐


現在條件好一點的都想在農村蓋房,但是批不下來,跟這次疫情無關

我的父母兄弟都隔離在農村,那邊管理還嚴些,我老表是黨員,天天在村外值班,他是武漢回去探親的,好負責,好盡業,我哥想上街買菜都不成,為他點贊喲

比起農村,城裡還沒那麼緊張,我再盤龍城全靠自己管控,看新聞,頭條,好幾天不出門,小區有好多人都沒有動題,每天都有宣傳傳車喊話,也為這些人點贊

我想說的是,不管在哪裡都是一樣的,沒有好和更好。不是農村人素質差,只是醫院少而已,不方便,他們更有一顆質樸的心


飛花逐葉3


大家好,我數個農村人,但是我來城裡過春節,應為新型冠狀病毒的事情,我被“困”在城裡了,今天也就是第十九天了,我這十九天就呆在一個60平米的房間面。小區封鎖不讓出,家裡的一把麵條被我煮吃完了,菜也出去買不了,

一袋米5kg剛開始煮飯吃,沒有菜,僅剩的一瓶老乾媽被我當菜吃完了,剩下的米被我煮粥喝了。<strong>

這就是我所理解到的城市生活

我現在渴望回家,應為我們山裡遠離市區,空氣清新,人煙稀少外,病毒很難到達山裡,地裡有我愛吃的青菜,有蘿蔔,

家裡有臘肉,有糧食,別說一個月不上街,就算半年不上街都餓不死。對吧朋友們。疫情過後我們都會農村吧。去我家歡迎你們來感受農村生活。為農村人點贊!!!


農村莊稼漢


假如回家蓋房成本不高,那還可以考慮。地方大,可勁造,種點菜,養點雞,慢生活很愜意。我已經蓋了,現在疫情農村封村,我們這長期不住的,回去手續麻煩。本來想回去享受一番,現在只能在城裡小窩蹲守。至於養老,那麼這樣的儲備是值得的。蓋房子太麻煩了,先確保有錢有時間去做這件事。


靜姐愛活著


太想了!更加堅定了要去農村找個養老房的想法!

在城市,呆在家裡十多天,如果不是正好趕上春節,家家都會準備較多過節的食物,平時誰家會有這樣多的庫存能在家待著十多天不出門都夠用的?一個正常的城市三口之家,米麵油也就罷了,蔬菜水果牛奶肉蛋等等基本上都需要經常購買,即使不會天天都買最低也是買回來夠吃短則三天長則一週的食材。更何況還有多少人是今天想做了在家吃,不想做了出去吃的?冰箱無論多大,東西無論買多少,用的時候都感覺永遠缺點啥:想吃麵條沒有醬了,吃餃子發現醋沒了,想做魚時姜沒有了,拌涼菜吧沒有香菜……等等,你是否有類似的經歷?買菜也不是說買馬上就能買到的,小區有沒有菜店?最近的超市離家多遠?在封閉的鋼筋水泥裡,要想隨時吃到新鮮的蔬菜有時真的不容易!君不見各小區的綠化帶有多少都被大媽們開闢成了菜園嗎?家裡陽臺種菜儼然已經成了時尚!況且,封閉的室內出了臥室就是客廳廚房,轉來轉去就幾個地方,床上沙發上各種躺,娛樂活動不是看手機就是看電視,鄰里之間恨不得住對面都互不相識!半個月體重漲了好幾斤!

如果在農村能有個小院,那你的生活場景將會發生如下變化:喝的水有是從地下打出來的天然無汙染的,院裡四季都有各種應季青菜,黃瓜茄子豆角辣椒西紅柿土豆白菜生菜芹菜菠菜香菜……還可以栽幾棵果樹,樹下石桌躺椅,一邊在樹蔭下乘涼一邊品茶,好不愜意!院裡壘個灶,大鐵鍋可以燉自家養的雞鴨魚,閒來喝個小酒擼個串,秋來吃不完的菜晾成乾菜,醃幾樣愛吃的小鹹菜……屋裡屋外隨時出出進進,空氣流通沒有汙染!身體能經常活動不容易生病,時間充裕生活充實!健康的晚年生活多好!

考慮到醫療條件,建議最好是離城市不遠的郊區,老來有個小院子,兒孫也能重拾童趣!


千江月滿天星


還是需要國家號召,各有利弊。歐洲富人都願意住農村,而我們國家人,恰恰相反。這些也許與我們國家國情有關係,歐洲人少,我們人口多,壓力大,不生活城市不方便有關係。











必升


●狡兔三窟,都懂的道理。這是自然法則。

●人類的安全風險問題遠沒有如此簡單。換了一個空間就可以高枕無憂?

●社會(國內國際)的複雜性會讓我們更艱難!

●當災難來臨,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無力的。

●需要全民合力,國際合作。


一達驛站


先說明一點城市人如果根在城市的,大多數只能有農村蓋房的想法,但處於對農村地的購買政策風險以及農村的鄰居相處關係問題的考慮,而付出實際行動的很少。如果有一部分人是從農村而遷移城市的,他們大多數絕對農村有蓋房,因為有幾點:(一)農村人普遍有種說法,農村沒房,等於沒有了自己的根,曾經出生長大的熱土,擁有對祖輩的思念。(二)現在政策所向農村,城鎮附近的有可能拆遷補償或升值。含金量增值的儲備。(三)城市生活緊張壓力大,可以到農村去暫緩壓力,放下工作,舒緩農村的悠閒節奏,放飛自我。


流星的追逐


肯定想,在城市太無聊了,還好在城市是天地樓,有陽臺,在農村可以種種菜,養養魚,只是現在這種經濟情況,回不去的農村,進不去的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