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這本書,歷代醫家哪位註解得最好,最全面呢?

春天的荊竹


中醫同好們給出了許多不同的答案,總之,是公說公的理,婆說婆有理。

可惜,絕大多數人忽視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不管別人註解得如何盡善盡美,說到底也只能是別人的學習心得,對自己的學習,雖然有幫助,效果究竟如何就不好說了。

最好的註解者,只能是自己。

《傷寒論》的學習,有一種說法是,讀懂了這本書,也就明白了中醫,而且可以成為中醫的佼佼者。話有點過頭,但是能夠治好一多半的病也是事實。不過,真正讀懂了,難度還是挺大的。

我覺得,當一個人準備攻讀《傷寒論》之前,應當具備兩個條件:中醫基礎理論、古漢語。

回到正題。

自己註解,聽上去有點不可思議,卻是學習的正確方法。換一種說法,《傷寒論》只有通過自學,才能“讀懂”。

也許有人會問,《傷寒論》高深莫測,怎麼可能通過自學才能“讀懂”呢?

這個念頭是在準備學習,或者剛開始學習時,幾乎每一個人都會想到。呵呵,難道你忘了,各大醫家的註解正在給你指路呢。

作為經典,學習《傷寒論》果真一學就會、一用就靈,那也太不夠意思了。沒十年八年,沒一讀再讀,簡簡單單、隨隨便便地,讀透讀懂了,一定是在欺騙自己。

我信你個鬼!


安徽小保姆


《傷寒論》是東漢醫學家張仲景所著,原著為《傷寒雜病》,全書共十六卷,內容包括傷寒和雜病兩部分,約成書於東漢末年(公元200~210年)。

《傷寒論》問世於一千七百餘年之前,自金代成無已開始註解起,歷代名賢又名又各加發揮,在這慢長的歲月中,它經過了千錘百煉,始終被奉為“金科玉律”,仲景也被稱為“醫中之聖”,這當然不是偶然的事。因此,可以肯定地說,要學習中醫學,《傷寒論》的學習是必不可少的。

現在通行的《傷寒論》有兩種版本,一是宋版本,一是成注本。宋版本國內已無原刻本,只有明代趙開美的復刻本,也稱趙刻本;成注本是金·成無己註解的。至於原書的雜病部分後經整理為《金匱要略》。該書金代醫學家成無己《註解傷寒論》,是根據成氏自己結合自己臨證心得撰寫而成,本著《內經》之旨,進行註釋。其所採用的“以經釋論、以論證經”的研究方法,堪為後世以經釋論的典範。全書保持了仲景《傷寒論》之原貌,又通俗易懂,清晰明瞭。是學習中醫重要的讀本。


dai春華


我看過三個版本的,最早看的劉渡舟,後來看的胡希恕,最後看的倪海廈,覺得劉老講的比較傳統,也就是歷朝歷代比較傳統的註解;胡老則是參雜了一些自己的理解在裡面,雖然有些理解前後似乎不太一致(胡老自己也說他對傷寒論的觀點每個階段理解有差異),而讓我覺得講的最透徹的我認為是倪海廈的,倪海廈講的傷寒論講的最透,症狀,組方都會追溯到臟腑經脈,所以讓人看了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傷寒之我見


正好在學《傷寒論》,簡答之:

①註解沒有最好、最全面的,只有相對較好、較全面的。

②專家認為較好、較全面的有:

a、成無己《註解傷寒論》

b、徐大椿《傷寒論類方》

c、柯韻伯《傷寒來蘇集》

d、尤在涇《傷寒貫珠集》

③個人喜歡比較有自己見解的書:

a、胡希恕《傷寒論講座》

b、姜建國《傷寒論講稿》

c、中醫藥學高級叢書《傷寒論》

d、肖相如《傷寒論講義》

④如何學《傷寒論》?

第一階段:理論學習階段:“盡信書”+背條文。第二階段:實踐檢驗階段:“盡信書不如無書”(要有質疑精神)+在臨證中檢驗條文(理法方藥)。

第三階段:昇華理論(簡單+明瞭)。



用戶12345670wys888


回答問題的都是喜歡中醫的人,喜歡他,就要想法去發揚他,絕對不是捧殺他。我也說說我對《傷寒論》的看法。他成書已有兩千年,之所以被奉為經典,是因為他就是一本治病救人的書,可以說,有了他,小病小災,照方取藥就行了。但學好它,卻是大不易,掌握他更是難上加難。前人由於時代和科學的侷限性,會存在認知上的錯誤,如果我們當代人還是故步自封,還去神話他,分裂他,那就大錯特錯了。我們在《黃帝內經》《傷寒論》裡看到的幾日、幾時死,那在現代醫學的治療下,那他就有可能死不了,西醫在顯微鏡下看到了活生生的細菌和病毒,你還說是中風、傷感、溫病嗎?西醫有西醫的優勢,中醫有中醫的優點,中醫的辨證論治和方劑是西醫不能代替的,他就是有效,科學只會證明他是對的。所以,我旗幟鮮明的擁護中西醫結合,但中醫要學好。



行蹇


我讀的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院主編的《傷寒論(注評)》,裡面對《傷寒論》條文有古今不同時期名醫的評註,不同的註解給讀者提供了更多的瞭解和思考,按說是比較全的。《六經八鋼方證辨析《傷寒論》》(顧武軍)則選的是劉渡舟和陳慎吾的註解,關於傷寒論大家有說北劉南陳一說,況且好像劉渡舟關於《傷寒論註解》獲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如此說,這些《傷寒論》註解應該是很權威的了。當然,解讀《傷寒論》還沒達到一槌定音,不同解讀恰恰體現了中醫的精深和奧秘。不過,我作為中醫業餘愛好,則漸漸對從古至今的某些解讀有些懷疑,比如《傷寒論》中麻黃湯,麻黃與桂枝的君臣配比問題,醫家一直都說桂枝是用來制約麻黃的,以防麻黃髮汗太過等等,我卻覺得有可能是桂枝助麻黃,即如果單獨麻黃量大可能生變,麻黃量小則少效,故搭配桂枝助力而非制約。隨著閱讀和實踐以及中西醫的參悟等,也許還有一些不同的解讀。亦如張錫純對腎陰腎陽的看法,他認為腎的寒熱皆因寒。畢竟《傷寒論》是本很經典且實踐性很強的著作,多讀多研究多實踐總是有益的,但不可拘泥,也不要太相信權威解讀。


平凡氣象人


《傷寒雜病論》註解最好的醫術家是黃元御和劉紹武,黃元御高深研究《傷寒雜病論》,發現《傷寒論》裡面的辯症論治和開方用藥,符合一氣周流的理,法,方,藥,,,黃元御用《四聖心源》的一氣周流的理法去領悟《傷寒論》的辯症論治和開方用藥,,,,,使複雜難懂的《傷寒論》變得通俗易懂,簡單好用。劉紹武開避學習和運用《傷寒論》的快速好學好用的新門路~~《傷寒論》三部六病學用方法,非常簡單,非常實用,非常有效。


布氣333


個人認為:

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

如果初學者適合讀宋版原文,參考郝萬山講課,因為郝萬山是現代院校教育的講課方式,參照了歷史多家對《傷寒論》的註解,比較系統而客觀的入門;

《金匱要略》入門適合看看王雪華教授的講課。

學習當然入門是要下點功夫的,熟讀原文是基本功。

如果是高級級別的,研究生級別的,推薦學習姚荷生的相關論文及遺作。《傷寒論》流傳千百年來,著作不計其數,唯見姚荷生能夠透析講解每一個條文,只要能夠圍繞姚荷生著作中提及的中醫理論不斷的完善和豐富,定可以比較全面掌握中醫,把這學下來,沒有十年功夫也難完成,其他的就不推薦了。


賢山醫話


建國以來最好的《傷寒論》注本是陳亦人教授主編的《傷寒論譯釋》,該書有以下特點:1.是宋版《傷寒論》的全本註解。2.有《傷寒論》的整體歸納總結,可以使讀者執簡馭繁。3.有自注、集註和述評,有湯證鑑別。4.有譯釋。5.湯證條文多附有典型案例。建國後中醫藥院校的《傷寒論》教材多以該書為藍本編寫。


中醫王振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