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誰設計了紫禁城?到現在還是個謎

故宮雄踞於北京的中軸線上,將北京城分為東、西兩部分,城牆內的面積約72萬平方米,現存建築面積15萬平米。明、清兩代24位皇帝就居住在此,幾百年的多少朝令都由此發出,改變著一代代中國人的命運。關於故宮的文獻與實物異常豐富,可惜的是,獨缺建築設計者的資料。在那個時代,工匠的社會地位不高,雖說初建時有幾百萬的建築大軍,留下姓名的卻屈指可數,至於設計者是誰,更成了千古之謎。


究竟是誰設計了紫禁城?到現在還是個謎


歷史浩如煙海,湮沒了多少秘密。這片宏偉的建築群,到底是由誰負責設計的呢?據目前流傳最廣的說法有三位,他們分別是蔡信、楊青和蒯祥!

蔡信,是南直隸武進(今江蘇省常州市武進)人,其生辰年月如今已無法考證,但民間流傳下一個他參與故宮設計的故事。據說,當時朱棣將建造宮殿的任務交給了工部尚書宋禮,建皇宮得先有圖紙,宋禮就找到了蔡信,讓他設計。那蔡信也有兩下子,很快交出了答卷。宋禮一看設計圖。非常滿意!新皇城比元朝時略向南遷;各大宮殿,依中軸線,左祖右社,十分規整;又開鑿南海,堆砌景山,整個設計方方正正,穩穩當當,象徵大明長治久安。宋禮不放心,還親自實地考察了一番,確定這個設計創意十足,且操作不難,於是報呈皇帝。朱棣也不懂設計,只是一聽說新皇宮裡有九重宮闕、9999間半房屋,頓時心花怒放。傳說天宮才有1萬問房屋。皇宮比天宮只少半間,既表明了皇權的威嚴,又顯示著人間帝王的謙虛。於是痛痛快快地批准了蔡信的設計方案。

另一位設計人是楊青。但他留下的資料更少,只知道是一名瓦工,據說連楊青這個名字都是朱棣賜的。

在故宮初建時,蔡信、楊青都起了很大作用。但二人年事已高,所以在蒯祥進京以後,由於他年輕力壯,參與過南京宮殿的設計與建造,又善於計算和繪畫,故而主要的設計與建造工作由他來完成,其地位和作用也就由此凸顯出來了。

蒯祥,生於洪武三十一年,卒於成化十七年,江蘇省吳縣人。當時,進京的工匠中有一個香山幫,都是吳縣香山人或其門徒。他們往往擅長木工,其中又不乏出色的泥水匠、漆匠、石匠、堆灰匠、雕塑匠、彩繪匠。蒯祥是香山幫匠人的頭領。

民間一直流傳著蒯祥的一個故事。據說建造皇宮時,緬甸國嚮明朝進貢了一塊巨木,朱棣下令把它做成大殿的門檻,但一個木匠一不留神鋸錯了,短了一尺多。木匠嚇得臉色煞白,慌忙報告蒯祥。蒯祥看了,讓那個木匠再鋸短一尺多,大家都很驚愕。之後,蒯祥就在門檻的兩端雕琢了兩個龍頭,再在邊上各鑲上一顆珠子,還搞了創新,讓門檻可以裝卸。皇帝見了十分高興,大加讚賞。這就是俗稱的“金剛腿”。

蒯祥很聰明,營建宮殿樓閣時,他只略加計算,便能畫出設計圖來,待施工完畢後,建築與圖樣大小尺寸分毫不差。蒯祥的建築造詣,得到極高評價,皇帝稱蒯祥為“蒯魯班”。

1420年,故宮建成,僅僅9個月後,就因雷擊而失火,三大殿全被燒光。這裡面也有個傳說。據說蓋好宮殿後朱棣志得意滿,找來一位會占卜的官員,讓他算了一卦。宮員說:“明年四月初八宮殿會發生火災。”朱棣大怒。沒想到第二年的這一天,天氣驟變,雷鳴電閃,三大殿真的被雷火擊中了。直到正統年間,朝廷才重新修繕,此次負責的仍是蒯祥。現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一幅明代宮城圖中,承天門下所繪的人物據說就是蒯祥。

蒯祥後來擔任了工部左侍郎,但他非常謙遜、儉樸。到了晚年,雖然辭官歸隱,但每當有人向他請教營造工程的問題時,他都非常熱心地給予指點。過去北京曾有一條蒯侍郎衚衕,據說他就曾在那裡住過。蒯祥的後代大多繼承了他的技藝,直到晚清,仍有“江南木工巧匠,皆出香山”的說法。


究竟是誰設計了紫禁城?到現在還是個謎


不過,故宮宮殿的建造歸根到底還是由朝廷官員來把關、決策,無論是蔡信、楊青,還是蒯祥,其實只是負責木、石、繪等具體工種而己。故宮是中國古代宮殿藝術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世界上最宏偉的宮殿建築群之一,大批工匠、百姓為此付出了極大的心血,甚至犧牲了無數人的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