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武陵區長庚街道辦事處:黨群攜手築起抗疫“安全牆”

除了醫院,在常德,還有一個抗擊疫情第一線——街道和社區。這個春節假期裡,每一位長庚人都不停忙碌著——防疫宣傳、衛生消毒、測量體溫,他們是基層防疫的“把關人”。作為防疫工作的“最後一米”,每位長庚人不斷變換著自己的角色。居民恐慌時,他們上門化作“心理諮詢師”;居民缺藥少菜時,他們又是快遞員……他們不是“白衣天使”,卻是合格的“後勤保障兵”,他們用自己微薄的力量築起了一座堅實的防疫牆。

常德市武陵區長庚街道辦事處:黨群攜手築起抗疫“安全牆”

一、堅持黨建引領,發揮黨員先鋒作用,爭做“防疫排頭兵”

“疫情就是命令,黨徽代表責任,黨員幹部必須衝鋒在前”。疫情如虎,以蔡琳靜為代表的6名預備黨員毫不退縮,提前在黨旗下莊嚴宣誓,以共產黨員的初心踐行使命,前往防疫工作一線,切實讓黨徽在一線閃亮。

“我是老黨員,應對疫情,我有經驗”。熊家臺社區4位特殊老黨員黃大貴、羅新躍、李桂初、劉希平,平均年齡達70歲,主動請纓赴疫線。他們走街串巷,張貼防疫海報、宣傳防疫知識,一口氣爬五樓、一天走兩萬步也毫無怨言。不求轟轟烈烈,但求發光發熱是老黨員的真實寫照。

他們沒有執法證,只有一張群眾熟悉的面孔;他們沒有隔離衣,只有一個普通的口罩;他們沒有請戰書,只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共產黨員;他們放棄春節和親人的團聚,毅然投入到抗擊肺炎疫情的戰役中。他們不怕危險、耐心給群眾講政策做宣傳,堅決執行上級交代的疫情防控任務。

二、線上線下齊頭進,全方位織密防控網絡,穩心強心聚民心

線下防疫有的放矢,多措並舉,阻斷疫情蔓延傳播。社區小喇叭聲入人心,不少社區書記使出渾身解數,傳播防疫小知識。有的錄製鄉音版,有的錄製順口溜版,有的錄製硬核版,一時之間,社區小喇叭走紅社區,居民們愛上“刷喇叭”;牢牢把握“嚴”字要求,摸底排查確保不漏一人、不漏一戶。對六類人員落實“四對一”監控方案,即每1名對象由1名社區幹部、1名衛生中心工作人員、1名街道幹部、1名責任領導進行監控。對每個對象建立“一人一冊三表”檔案,即“情況登記表、醫學觀察登記表、日常活動摸排表”。每日,街道、社區、中心衛生院工作人員下到每戶,詳盡瞭解人員身體、活動情況。截止到2月9日,發動街道幹部45名,社區幹部53名,衛生服務中心人員27名,責任領導7名,共摸排重點人員358名,其中解除醫學觀察83名。

線上數據助力防疫工作精準防控。街道防疫指揮部推出兩款線上小程序,即“健康打卡”、“防疫知識大比拼”。“健康打卡”程序利用數據監測一線工作人員、居民群眾健康動態。自打卡程序運行來,每天打卡人數超過500人,後臺監測到體溫異常人員2人,與湖北人有接觸史人員1人,有效助力線下摸排工作。“防疫知識大比拼”程序利用線上防疫知識答題挑戰賽,掀起全民學防護知識的熱潮。該程序每5道題為一組,可與人對戰也可連續每天打卡答題,街道還設置了相應的獎勵措施,並時時更新題庫,使得防疫宣傳錦上添花。

三、動員群眾力量,群策群力群防群治,一起築牢基層“防疫牆”

戰“疫”有溫度,每個人都是一道生命防線。“不要擔心,徐爸爸牌漿糊為你解難題”。暖心老夫妻自制漿糊,奔走大街小巷張貼宣傳海報,默默貢獻自己的力量;“年幼時您護我周全,成年後我保您平安”。00後志願者劉澤辰第一個響應招募令,自建青年志願防疫小分隊,打響長庚青年防疫第一槍;“抗疫,每個人都不能置身事外”。長庚“消灑哥”們臉戴口罩、身著藍色雨衣、揹著噴霧器,一天彎腰消毒200次,只為給居民創造乾淨整潔的環境;“國家有難,我們絕對不會袖手旁觀,退伍老兵也要像戰士一樣衝在前頭。” 以陳建湘、冀代兵、李德祥為代表的20多名退伍老兵,主動請纓,共抗疫情,用實際行動詮釋家國情懷;“無論幹什麼事情,隊伍是基礎、是保障”。沒有物業管理的開放式小區成了社區抗疫的難點,但辦法總比困難多,45名居民義務返顧走出家門,參與社區防疫。他們值守路口、入戶宣傳、上報線索,為自己的家園築起了一座人工屏障。

防疫戰鬥,從來不是街道、社區單槍匹馬的奮戰,而是一場三萬長庚人的共同戰疫。打贏這場戰疫,必須人人是哨兵,家家是堡壘,形成戶戶細防嚴控、幹部群眾共同參與的良好局面。多難興邦,每一位長庚人團結一心,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獻上了“長庚力量”!(融媒體記者:易賽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