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貸款,搞人工食品的皇帝王莽,解剖研究要比歐洲早上1500多年

紀元前一世紀的最末一個年代,由劉邦創立的西漢王朝接連出了兩件大事:公元前7年,漢成帝劉驁因寵幸趙飛燕、趙合德姐妹,荒淫過度中風而死。此前一年,成帝的母后王政君之侄王莽平步青雲,當上了有權有勢的大司馬。

王莽雖然與王政君同姓,但並非出身名門。其父王曼很早就死去了,撇下他與母親孤兒寡母度日,他天性聰穎,但只能等待時機。公元前28年,王莽13歲了,仍是一介布衣,而他的幾位同姓叔伯卻早已人前顯貴。王鳳是漢成帝的大司馬大將軍,王譚、王商、王立、王根、王逢同時封侯,時稱“五侯”。與他們相比,王莽似乎註定了只能埋頭故紙之中,不敢企望在仕途上能夠幹一番大事業。這是當時一位熟悉漢家歷史與王莽家世的人合乎邏輯的推論。

建立貸款,搞人工食品的皇帝王莽,解剖研究要比歐洲早上1500多年

這個推論表面上看似乎是無懈可擊的,但它卻不符合其後的歷史發展。其後數十年間,這位姓王名莽字巨君的遠姓皇親不僅打入了政界,而且還隻手推翻了漢室江山,建立起他自認為“理想”的帝國。

王莽不過只活了68歲,但他的所作所為卻招來了幾千年的評議、解析,恨之者把他醜化成一個暴君,愛之者則稱他為“大儒”。

那麼,他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一、行事不按“常理”,在亂世中贏得太后賞識。

論起王莽的為人,不能不從西漢末年乃至整個有漢一代的社會風氣談起。

西漢自始至終,都由皇帝跟外戚共同執政。這種現象,到了西漢末年,遂演變成一種現象:舊皇帝逝世時,他的外戚退出,新皇帝即位,他的外戚進入。

這種“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風氣帶來了許多社會性問題,最為嚴重的是它客觀上助長了“有權不撈,過期作廢”的歪風邪氣。王莽的幾位叔伯深諳此道,一個個撈得腦滿腸肥。與他們相比,王莽就顯得節儉多了。他自幼家境貧寒,又博通古籍,在不學無術的王氏集團中顯得謙恭懂禮,因而很快就博得了王氏集團的核心人物王政君的好感。

當然,要想徹底躋身高層,還須有得力之人為之說說,王莽深知這一點。也許該著他運氣好,不久,大司馬大將軍王鳳病危,這真是一次顯示孝心和親情的好機會。王鳳的那些同姓兄弟子侄見這位王氏集團的二號人物註定會一病不起,一反以往奔走效勞之態,誰也不願上前。只有王莽衣不解帶,食不甘味地床前榻後日夜照料。雖然起死乏術,但卻令王鳳感動不止,臨終前,他以託孤式的鄭重,向王政君推薦了王莽。這樣,靠逆“常理”而行,王莽步步高昇,先是擔任黃門郎(職事侍從皇帝,傳達詔命),後又升任射聲校尉,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等要職,最後更被任為大司馬,封新都侯。

公元前7年2月丙戌日,漢成帝劉驁一病身亡,王莽的流年開始不利起來。繼成帝而後登基的哀帝劉欣,並非是劉驁的親生兒子,而是劉驁的弟弟定陶王劉康的兒子,他有自己的外戚。為了避免矛盾,時以太皇太后之尊遙攝朝政的王政君下令所有的王姓皇親(漢成帝劉驁的外戚)集體辭職,王莽也身在其中。

建立貸款,搞人工食品的皇帝王莽,解剖研究要比歐洲早上1500多年

仕途之路上的第一次沉浮並沒有使王莽頹廢。

在朝臣們為他舉行的餞行宴會上,王莽又不失時機地進行了一次“表演”。這次宴會是一次高層次的聚會,參加者可謂“談笑皆鴻儒,往來無白丁”。有高談的,有闊論的,有飲酒的,有划拳的,人人都想表現得高雅,脫俗,只有王莽隔不長時間就離席一次。開始時,人們尚且以為他是出去“更衣”(方便一下),但次數多了,有些人就覺出來了:“怎麼,這新都侯莫不是腎臟有點毛病,要不然幹嘛老出來進去的?”

見把大家的注意力挑起來了,王莽的一位親信不失時機地向大家宣佈:“新都侯乃大孝之人,他多次離席,乃是去侍奉正在生病的母親服藥。”

此言一出,王莽在眾人眼中的形象進一步完美起來。

二、樹形象,子行惡王莽執法如山。

不久以後,另外一件可使王莽的形象超凡入聖,也可使他以往的英名毀於一旦的事發生了。

有人向王莽滴居所在的新都的有關部門控告,說王莽的次子王獲犯有殺人罪,請求執法部門主持公道。憚於王姓家族的餘威,接到控告之後,主管部門不敢怠慢,趕緊到王莽這裡通風報信。王莽的妻子以及王姓家族的其他一些成員對此事頗不以為然,因為王獲殺死的只是一個奴婢,而奴婢在當時是沒有什麼生命的尊嚴的,他們的生命賤如牛馬。

可王莽沒有這樣看,不久以前發生的一件事浮上了他的心頭。那是公元前7年6月,那時王莽尚未辭職,在一次宴會上得罪了當時的傅太后。由於有了這個樑子,加上現在正值傅太后垂簾擅政,王莽一個不慎,勢必會跌一個大跟斗。思及於此,王莽忍痛做出又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迢令王獲自殺,以平民憤。

這個決定雖然招來了妻子家人的不滿,王莽之妻甚至因失子之痛而失明,但卻使王莽在民意這張牌上又多了幾分勝算。大行不顧細謹,為了成就大業,丟一個“卒子"也算不了什麼!

建立貸款,搞人工食品的皇帝王莽,解剖研究要比歐洲早上1500多年

三、以一介書生建龐大帝國足令劉項者失色。

有政治抱負稱帝非為足私慾而要再造上古文明。

王莽是從西漢皇帝孺子嬰手中奪得政權的。在中國,有一種歷史現象,即差不多每次政權更迭,都要發生一次改朝換代型的大混戰。野心家或英雄們各自握有武力,互相爭奪吞併,最後剩下的那一個,即成為儒家學派所稱頌的“得國最正”的聖君。王莽打破了這種慣例,新王朝在乎靜中誕生,沒有流血。

沒有任何人可以否認,王莽是一個儒學鉅子。以一個學者建立一個龐大的帝國,中國歷史上僅此一次,足以令“劉項原來不讀書”的劉邦,項羽之流不敢絕對輕視知識與文化。值得一提的是,王莽奪取政權,並不完全是為了滿足私慾,他有自己的政治抱負——回到古人那裡去,重建上古文明,締造一個理想世界。

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登基後,王莽實施了一連串新策略:

1.土地國有,私人不準買賣。

2.耕地重新分配,沒有土地的佃農,由政府以一對夫婦一百畝為原則,重新分給。

3.凍結奴隸制度,禁止奴隸婢女買賣。

4.強迫勞動。凡無業遊民,每人每年罰布帛一匹。

5.實行專賣制度。酒、鹽,鐵器由中央政府專賣,貨幣由政府統一發行。

6.建立貸款制度。因喪葬或所需的貸款不收利息。

7.實行計劃經濟,由政府控制物價,防止商人操縱市場,以消除貧富不均。

8.徵收所得稅,亦即課收“什一”稅金——工商、漁獵、 卜卦、醫生,以及婦女養蠶等自由經營行業,由政府課徵純利十分之一的所得稅。

建立貸款,搞人工食品的皇帝王莽,解剖研究要比歐洲早上1500多年

四、有政治抱負稱帝非為私慾而要再造上古文明。

有一位史學家就此評論道,從王莽的改革措施中: 我們可發現王莽所從事的是一個驚天動地的全面社會改革。

然而,王莽卻是註定要失敗的,這不僅是因為他在性格上存有弱點,更重要的還在於他的改革設想有很多“超越”了時代。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王莽新政中,有關貸款和所得稅的條款,這兩個條款的細目中規定,貸款利息和所得稅都是純利的十分之一,公元一世紀還沒有推動這項龐大改革的技術力量,因為這涉及到複雜的成本會計,當時恐怕很少有人可以勝任。同時,即令官此人才,還需一個有組織的幹部集團去執行。但新朝仰仗的卻只是行政命令,把所有責任都加到行政官員身上,而行政官員又大多腐敗無能,於是,善政的藍圖反而變成暴政的行為,民變因之燎原般爆發。

順便說一句,王莽還是一個“制度萬能論者”。

他認為:

“制度確立之後,天下自然太乎”。

因而,他把大部分時間都用在改革制度上,更糟的是他對儒家的“正名”一說有特殊的嗜好,不厭其煩地改官名、改地名,凡“現代”的,一律恢復“古名”,改得太多,以至沒有人能夠記得住。這種改革種下了新朝覆亡的禍根。在王莽以前,西漢對西南夷諸部落酋長,大都羈以王爵稱號,這不過是不費一文錢的虛名,王莽卻改封他們為侯爵。廣西百色的句町王拒不接受,首先起兵叛變。其後又由於改匈奴國單于的金印“匈奴單于璽”為“新匈奴單于章”,而惹得匈奴貴族氣衝斗牛,遂跟中國拒交。南北兩邊大規模討伐戰事,徵兵徵糧,引發騷動,饑饉,最後導致陳勝、吳廣式的農民起義。

在一片非難和不理解的氛圍中,王莽照樣我行我素,把他的目光投向浩渺的遠方……

建立貸款,搞人工食品的皇帝王莽,解剖研究要比歐洲早上1500多年

五、處死政敵,查五臟試飛行號稱鑽學問。

公元16年12月,新朝的首都長安,未央宮內忽然傳出一道“四不象”的聖旨:著太醫令,御膳房令、庖丁一起進宮?

這道聖旨一下,有許多人感到惑然不解:治病的、做飯的,殺豬的這些人各有各的用處,讓他們一起進宮,有什麼軍國大事啊?

原來,這一天宮裡送來了一個欽定要犯。此人姓王,名孫慶,乃是十年前在山東東平起兵反抗王莽的翟義的黨羽。十年前的那場兵變,差點要了王莽的命,因此王莽把翟義及其黨羽恨得要死,現在,他要親自報那“一嚇之仇”。

御醫等人到齊後,王莽親自命人將王孫慶捆翻在地,然後命善於醫病的太醫、擅長操刀的御膳房主管及經驗豐富的庖丁共同下手,把王孫慶剖腹剜心,挖出心、肝、肺,脾、腎五臟,研究它們的位置及功能,並用竹籤插入王的血管,進行人體解剖。這是中國歷史上見諸史籍最早的一次由皇帝御批的屍體解剖,它比文藝復興時代達·芬奇和維薩里進行的解剖研究要早上1500多年。

建立貸款,搞人工食品的皇帝王莽,解剖研究要比歐洲早上1500多年

有人因之稱王莽是一位“熱衷於科學”的皇帝。

倘若我們把“熱衷於科學”中的“科學”理解為“奇方異術”的話,那麼這句斷言是有些道理的:

公元19年,王芥決定對不甘心臣屬於他的匈奴發起攻擊。戰前,他下令徵召全國可以攻擊匈奴的奇技之士,允諾凡有奇方異術者可不侷限於正軌,越級擢升高位。常言道“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皇帝崇方技,當然會有人傾其才能潛心此道。

不久,有人獻計, 以往與匈奴交戰,吃虧常吃在偵察手段落後上面,現在他發明了一種飛行術,可以日行千里,深入匈奴汗國心臟偵察。王莽一聽,喜出望外,立即派人宣來了獻計者。試飛那天,只見獻計者用鳥的羽毛做成了兩個大翅膀,頭上身上也貼滿羽毛,將兩個翅膀用釦環及繩索聯在一起,以便於操縱,果真從一個高坡上藉助低壓氣流飛翔了好幾百步。

王莽知道,這個獻計者求賞心切,因而有些言過其實,但為了“以啟後來”,還是將獻計那人封為理軍(三軍技術官)。由王莽親自批准的這次飛行試驗比歐洲人的同類發明至少要早10多個世紀。

其後,由於連年災荒,遍地饑荒,王莽還派人到全國各地就可以食用的植物進行詳盡的調查。有人聲稱,只要服用一種“藥物”,就可以解饑民於倒懸。雖然事後查明這又是一個“牛皮發明”,但王莽還是以其所能資助了這個被有些史料稱為“人工食品”製造的試驗。

公元23年10月,王莽死於綠林義軍將領杜呈之手,終年63歲。死後葬處不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