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隔離生活:讓相愛的人更相愛,讓相殺的人更相殺


半隔離生活:讓相愛的人更相愛,讓相殺的人更相殺


01

疫情蔓延,全國人民大多進入“宅家”模式。

家人之間的距離,陡然變得更近了。

疫情發生,感情好的家人,會更懂得珍惜彼此。

感情不好的,可能更想掐死對方……

隔離期是個照妖鏡,很快就能照出原形。

而我,忽然想起這一層:這種半隔離生活,會讓相愛的人更相愛,相殺的人更相殺吧?

有些恩愛的夫妻,會因為隔離期而更加相愛。大家好不容易有在一起相處的時間,還不抓緊時間把日子過得像蜜糖一樣甜?

若是那些不怎麼恩愛的夫妻呢?夫妻在家互相看十幾天,沒人來串門,也不出去串門,家裡又沒啥娛樂,兩個人除了吃就是睡,除了睡就是各玩各的手機,看到對方在自己面前晃盪,心裡還覺得特別堵。

疫情過去,這樣的夫妻會不會離婚呢?

我想象了一下:如果我還沒有離婚,目前這種半隔離的生活會成為我和前夫的煉獄。

他是犬系人,根本無法獨處,家對他而言只是一個睡覺的地方。即使在我們感情最好的時候,他在家裡待超過半天就各種坐立不安。

我是貓系人,喜歡家庭生活,獨自在家裡宅上一週沒問題。這種半隔離期,看書、煲電影、做做家務、陪娃玩玩遊戲,時間很快也就過去了。

如果沒離婚,我們在這種半隔離期會怎樣呢?估計天天吵架。

之前那段婚姻裡,我和他最大的矛盾就是“扁擔想要板凳多點時間在家,但板凳非要跟沙發在外面浪”,再後來,我們的矛盾變成了“扁擔希望板凳乾脆不要回家,可板凳和沙發玩夠了以後,非要時不時回一下家”。

除了徹底分開,這個矛盾沒法調和,所以就徹底分開了。

好在已經離了七年了,哈哈哈哈,一想到這一層,真想跑天台放個鞭炮(對他而言可能也一樣)。

02

從巴厘島回來後,就我和女兒逗號宅在家。

我的生活陡然變得很簡單,和女兒的關係也很簡單。

我們會一起窩在被窩裡看動畫片,給對方撓癢癢、抓背,和彼此開玩笑。

逗號的嘴巴得特別甜,每天跟我表白很多句“媽媽,我愛你”。

她一會兒跟我說“媽媽,你給我倒的水會更甜一些”,一會兒拿著兩個長在一起的橘子跟我說“大的是你,小的是我”。不管我去哪兒,哪怕下樓扔垃圾,她都像個跟屁蟲一樣,跟著我跑。

早上,我們會睡個大懶覺,然後我給她做早餐、中餐。下午,我督促她做作業,我自己工作。晚上,我寫作、閱讀,她玩iPad或閱讀。

除了督促她做作業的時候,其他時間家裡沒有雞飛狗跳,一切看起來歲月靜好。

有時候,我在想:倘若我爸媽在,這種“靜好”會被破壞,因為他們總是對家人感到不滿意、總試圖改造別人,而且,很多時候聽不懂你說話、get不到你的善意。

跟我的父母朝夕相處,我多多少少是有點累的。

比如,前兩天,逗號跟我媽視頻了一陣,我聽著都感覺要窒息了。

我媽跟逗號說的每一句話,是的,每一句,都充滿否定。

一打開視頻,我媽:“你怎麼披頭散髮的,難看死了!”

逗號把鏡頭對到哪裡,我媽批判到哪裡:“你看你那個衣服,怎麼不好好整理一下?你的拖鞋都那麼髒了嗎?你媽不給你洗的嗎?整個家裡都是你的玩具,你怎麼都不收的?”

逗號給我媽看她的貓,我媽:“你怎麼不離貓遠一點啊,貓毛太多、身上帶著病菌。”

逗號給我媽看她的寶石玩具,我媽:“趕緊把玩具洗一洗、曬一曬,消消毒。”

逗號繼續炫耀她的寶石,我媽:“玩完玩具以後要記得洗手,知道嗎?”

逗號伸出手說:“我的手很乾淨的。”

我媽:“你那個手叫乾淨嗎?你肯定沒有用肥皂洗手!”

逗號又拿出另外一個玩具展示:“外婆,你看我的學習白板,這上面可以寫字!”

我媽:“你作業寫了嗎?還不去洗澡睡覺的嗎?都這麼晚了。”

這就是我媽關心我們、與我們產生情感鏈接的方式。

她很難把跟我們相處的時間拿去說點、做點開心的事情,只是一直活在自己的邏輯裡,要求我們按照她認為對的方式去生活,並把這種“要求”理解為“愛”。

如果這個隔離期,我和我媽朝夕相處,很有可能我們又會吵架的。

03

不可否認,人是社會性的動物。擁有和諧的人際關係,對我們而言太重要了。

重要的人際關係和諧,人就沒有那麼累。若是我們跟父母、伴侶、孩子等重要的人的關係不和諧,那會非常消耗你的能量。

若是跟次要的人關係不和諧,雖然會影響我們的心情,但它不會嚴重影響我們的幸福指數。

也就是說,親密關係決定我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

跟父母、伴侶、孩子的關係,都算是親密關係。

一段好的親密關係能讓你變成你自己都喜歡的人,一段糟糕的關係則會讓你變成連你自己都討厭的王八蛋。

可是,我發現很多人其實並不具備經營親密關係的能力。

跟前夫、父母、逗號的相處,讓我開始反思“如何經營親密關係”的問題。

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與大家共勉:

第一、尊重每個人的獨立性,確立明確的邊界。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只不過是剛好與別人發生了聯繫而已,但不能因為發生了這種聯繫,我們就把別人認為是“自己的”。

每個人都是一個星球,都有各自的軌道,因此,懂得尊重彼此的邊界,就非常重要。

這包括兩方面的內容。

一方面是敢於捍衛自己的邊界。比如,我媽其實很喜歡控制我,但我一直在反抗,並且,反抗出了點名堂。我的反抗,慢慢也讓我媽意識到,她的控制是無效的。

另一方面,是尊重別人的邊界,說白了就是“不逼迫別人做人家不想做的事”。如果我們對孩子也做不到鼓勵和包容,那孩子可能就無法發展出自己的獨立人格。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選擇離婚也是我捍衛自己的邊界、尊重別人邊界的方式。當對方的言行嚴重侵犯到我的安全感,我就要捍衛自己的權利。同時,我也尊重別人的邊界,親手解開婚姻韁繩,放人家自由。

第二、學會溝通。

即使在親密關係裡,我覺得我們依然沒辦法按照本能去溝通,很多時候甚至需要用到商業上的談判思維和交換思維,而不是表達思維、索取思維。

所謂談判思維,就是知己知彼、換位思考。

所謂知己知彼,就是充分表達自己、充分傾聽對方。在我們評判對方之前,先把情況瞭解清楚,否則,很容易讓溝通卡在半道上,無法順暢進行下去。

所謂換位思考,就是儘量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這一點可以說是老生常談了。

而交換思維,是我們要有平等待人之心,要儘量拿“付出去交換所得”(但切勿道德綁架)。

即使在親密關係中,我們能擁有的愛、溫暖和愉悅感,也是需要我們付出些什麼去交換得來的。想讓自己開心,那就先讓別人開心。想讓別人愛你,自己得先變成一個可愛的人。

我們不是天然因為擁有了某種身份,比如父母、兒女、伴侶,就能理所當然地得到愛的。

第三、遇對人很重要,因此,我們要正確看待分離。

我的朋友大白羊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戀人作為一種獨特的親密關係,最脆弱,最需要呵護,也最有致命誘惑,最容易被辜負。

你跟這個人分手,這個人從此的喜怒哀樂與你無關,生老病死你也不會知道,這是人類分別的註定苦楚。

你當下所需要的,是建設自我內心的完整性,你是有價值的,無論他曾怎麼對待你,你都是值得被愛的。”


我覺得這一點也適用於其他親密關係(比如,與渣父母、渣子女決裂)。

總有一些關係,即使我們再努力經營,也是無能為力的。很多時候,選擇真的比努力更重要。

經營親密關係,我覺得本質上不是“搞定某個人”,而是“如何自我成長”。

這個過程是長期的,我們可能會不斷地嘗試、受挫、反省、調整,但是我相信一點,不管親密關係是存續還是結束,它都會有利於我們的成長。

說到底,他人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獄,他人不是目標也不是路徑。我們終究是要通過“他人”這個道具和橋樑,實現自我的成長,解決我們與自我、與世界、與生死的關係。

這,或許才是經營親密關係的終極意義。

【總結】今天,武漢已經被封閉整整20天了,據說兩週就能養成一個生活習慣,所以,我們的一些生活習慣已經有了改變。

譬如,以前我兒子每天都要出去遛彎,我老婆和岳母都是上午帶他出門,下午才回來。如今,小傢伙已經習慣了關在家裡,我才知道他有多鬧騰,也理解了老婆為何急著要送他去幼兒園的心情。不過,幼兒園延遲開學了,哈哈哈!

我老婆每天都要收快遞,現在就不下樓了。前幾天還喜歡在網上晃悠,後來就不上某東某貓了,現在,天天盯著小區的拼菜群,想下單,又不敢下樓。

畢竟,小區已經有5例確診,十幾例疑似。在小區遛彎,無異於跟病毒直接打招呼。

我每天看著老婆拿著手機急得抓耳撓腮的樣子,就很想笑……

老婆說,現在一天洗無數次手,手都洗皺了!

我和老婆結婚16個年頭了,此前因為上班、出差和出門遛彎等原因,還真沒有全天24小時一起待在一個屋簷下這麼多天。在這段時間,兩人有什麼缺點基本都暴露了,有點吃驚,但很快就習慣了。

半隔離生活:讓相愛的人更相愛,讓相殺的人更相殺


半隔離生活:讓相愛的人更相愛,讓相殺的人更相殺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