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Design Sight—日本設計界的擺渡人

去21_21 Design Sight的那天下著中雨,得益於東京Midtown城中城的設計結構,出了地鐵約十分鐘的路程幾乎都在室內行走,且有清晰的指示牌,真正出站的時候,21_21 Design Sigh便近在眼前了。

21_21 Design Sigh坐落於一個開放的花園,地上只有一層,躍入眼簾的是如同摺紙般的兩片鋼結構屋頂,設計者安藤忠雄的靈感來自於三宅一生“一片布”的製衣思路。外部所見只是30%的建築體量,其餘70%藏於地下一層,和下沉式的花園共同構成總面積1900平方米的展覽館。

21_21 Design Sight—日本設計界的擺渡人


入館後發現,摺疊的屋頂有一角直接和地面鏈接,建築的內裡是完完全全的不規則形狀。下層式花園使得地下一層也有自然光線,通過據稱是日本最長的多層玻璃作為牆體引入室內。室內的牆面和立柱都是呈原始灰色,打上一個一個小黑孔,在瀨戶內海的地中美術館也曾見過一模一樣的設計。這些都是標誌性的“安藤”元素。

21_21 Design Sight—日本設計界的擺渡人

from official website

整個場館最體現設計者功力的是盡頭的三角形立體空間,唯有在此,地上地下是融為一體的。樓梯也在這一空間內,一邊是灰色牆體,一邊是整整一面透明的玻璃,明知即將進入地下一層,卻絲毫沒有壓抑的感覺。實在沒必要坐電梯上下,這一段走一下才能體會設計的精妙。

21_21 Design Sight—日本設計界的擺渡人


21_21 Design Sight—日本設計界的擺渡人


21_21 Design Sight—日本設計界的擺渡人


21_21 Design Sight—日本設計界的擺渡人


當日的展覽是由日本設計委員會(JAPAN DESIGN COMMITTEE)主辦的“秘展”,收集了旗下多名成員的創作手稿和模型,不同於展示設計最終的成品,而是將關注點放在了創作的過程中,最初的想法從何而來?創作期間設計者是如何思考的?這些在成品中無法展現的信息或許可以在手稿和模型中獲得,希望以此給予參觀者靈感。

21_21 Design Sight—日本設計界的擺渡人


日本設計委員會(JAPAN DESIGN COMMITTEE)成立於1953年,是一個非營利組織,旨在傳播良好的設計理念。它凝聚了各個設計領域的專家,包括且不限於:產品設計、圖形設計、室內設計、建築設計、繪畫和雕塑以及設計評論。初成立時的15名成員中有丹下健三、清家清、柳宗理等人,發展至今達26人,其中既有90後的新生力量,也有生於19世紀40年代的設計大師。

21_21 Design Sight的總監深澤直人、三宅一生、佐藤卓,設計者安藤忠雄以及我們所熟知的原研哉和畏研吾皆為委員會的成員。

日本設計委員會主理的三大活動為:Design Collection常設展、特展以及Design Gallary1953。松屋銀座百貨作為舉辦地,可以吸引消費者前往參觀,而展品多為和生活相關的日用品,將設計感帶入生活,讓平常人也擁有設計理念。Design Collection常設展由1955年舉辦至今,展品都由委員會成員親自挑選。特展設於松屋百貨的8樓,從19世紀60年代起,每隔一年舉行。設計委員會推舉一名成員主導整個展覽,場地和海報的設計也由成員負責。最初的展覽羅列全球好的設計作品,到了中期,隨著展覽的知名度越來越高,有資格參展便意味著被設計界所認可,而現時的展覽更多體現的是設計理念的傳遞、普及和教育意義。1964年起開設的Design Gallary1953,每年約有10個主題展,2019年曾舉辦過已故德國燈具設計師Ingo Maurer的作品展出,截至2019年11月,Design Gallary1953成功舉辦了760次展覽。

本次秘展時期,場館的一樓設為店鋪,出售和展覽相關的物品。沿著樓梯走下去就進入了展覽的第一部分,除了介紹了展覽的由來和承辦者,還挑選了日本設計委員會歷年活動的招貼畫和海報做展示。

21_21 Design Sight—日本設計界的擺渡人


而最吸引我的當屬福田繁雄(1932-2009)的一幅作品。

21_21 Design Sight—日本設計界的擺渡人


21_21 Design Sight的主題色中最鮮豔的就是藍色,LOGO、門票以及場內的指示牌都是同款藍色。

21_21 Design Sight—日本設計界的擺渡人


順著指示牌到了展覽的第二部分,是一段12分鐘的視頻,收錄了原研哉、伊藤隆道、鈴木康弘和山中俊治四位設計師的創作場景。值得一提的是視頻採用了三面投影的播出方式,從三個角度同時拍攝,非常細緻。

21_21 Design Sight—日本設計界的擺渡人


第三部分是本次展覽的重點部分,即設計師的手稿和模型。這個場館的三面牆用作作品展示,第四面牆做投影,中間展示區域上方的空間也被用來懸吊模型。由於這次展覽是允許拍照的(但不能錄影),加上日本的手機拍照有提示音,參觀時有一種置身新聞發佈會現場感。

21_21 Design Sight—日本設計界的擺渡人


21_21 Design Sight—日本設計界的擺渡人


21_21 Design Sight—日本設計界的擺渡人


日本人習慣用手賬,相比市面上的各色貼紙記號筆,設計師的手賬顯得返璞歸真,而且他們的手賬本很多年都是一個型號。

21_21 Design Sight—日本設計界的擺渡人


21_21 Design Sight—日本設計界的擺渡人


21_21 Design Sight—日本設計界的擺渡人


21_21 Design Sight—日本設計界的擺渡人


日本是文具大國,設計師愛用的品牌倒也很親民。

21_21 Design Sight—日本設計界的擺渡人


21_21 Design Sight—日本設計界的擺渡人


21_21 Design Sight—日本設計界的擺渡人


模型中有我們熟悉的養樂多瓶子、古早時期的手機、JINS眼鏡、鐵絲手工作品,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東京車展模型,有四個燈光按鈕,也算是和參觀者的互動。

21_21 Design Sight—日本設計界的擺渡人


21_21 Design Sight—日本設計界的擺渡人


21_21 Design Sight—日本設計界的擺渡人


21_21 Design Sight—日本設計界的擺渡人


21_21 Design Sight的LOGO設計也出現在手稿中了。

21_21 Design Sight—日本設計界的擺渡人


第三部分雖然陳列上中規中矩,但卻是花費時間最多的一個部分。 前三部分的展示用到了平面和視頻,第四部分的展示則突出了聲音,在一個小小的空間裡播放著須滕玲子的錄音,在介紹中提供了二維碼,通過這個二維碼可以獲得近30小時的主題採訪錄音。

21_21 Design Sight—日本設計界的擺渡人


順路走出來就是三角形空間的地下部分,以為展覽到此為止了,其實還有內容豐富的第五部分。它在公共區域提供了多臺蘋果電腦,按照設計者分類提供了展出所有的電子文檔。還有一個簡單的書架,放置了設計者的著作供參觀者閱覽。第一部分的招貼畫和海報做成了幾本小冊子便於檢索。

21_21 Design Sight—日本設計界的擺渡人


21_21 Design Sight—日本設計界的擺渡人


最特別的是這一空間同時也是休息區域,擺放了委員會成員設計的各色椅子,每個椅子都有相應的名稱,參觀者在休息的同時也能體驗設計感。

21_21 Design Sight—日本設計界的擺渡人


21_21 Design Sight—日本設計界的擺渡人


21_21 Design Sight—日本設計界的擺渡人


21_21 Design Sight—日本設計界的擺渡人


21_21 Design Sight—日本設計界的擺渡人

在21_21 Design Sight的官網介紹中,提及展館的命名,強調了兩層含義:比優異視力更進一步的發現未來設計力的場所,以及將LOGO設計成門牌號的樣子來體現設計的日常性。這兩點都在本次展覽中得到了印證。首先,日本設計委員會的成員都是日本設計界的中堅力量,他們的作品本身就有說服力,公開設計過程對於參觀者來說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學習機會。

第二,展出竭盡所能的提供了詳細的信息,包括在導覽語中提示瞭如何參觀和思考,以及允許參觀者拍照做記錄。參觀者有很多都是相關專業的學生,雖然不是面對面的接觸設計者,但也不失為前輩對後輩的提攜。

第三,21_21 Design Sight和日本設計委員會都非常注重設計貼近生活,展品多為日用品,設計對於大眾來說不再侷限於高價和陽春白雪。

原本只是想去看看建築,沒想到被內容吸引,回家看了一下官網,21_21 Design Sight自2007年成立以來的展出一直秉承著“發現未來設計力”和“設計的日常性”的理念。我們一直鍾愛日本設計,並非在於它的天馬行空,而是因為它的平易近人。

設計,真的可以讓生活變得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