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課不停學,經歷在家學習的“折磨”,才懷念學校的美好

2月10日,全國大部分地方都是正常開學的日子。由於疫情持續嚴峻,教育部號召“停課不停學”,各地教育局都組織了大量的“空中課堂”,組織學生在家線上學習。

停課不停學,經歷在家學習的“折磨”,才懷念學校的美好

我其實在線授課已是第四個年頭了,原來只是作為教師端,還體會不到學生、家長內心的感受。今天小學三年級的兒子也線上學習了,一大早的手忙腳亂,確實讓我對線上課堂和線下課堂有了更多深入的感受和體驗。

一、操作流程繁瑣。為了聽各科老師的課、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給孩子報幾個大機構線上的課程,一下子手機多了近10個APP。這還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各類APP的操作流程完全不同。以早上語文為例,看起來,我們可以通過多個渠道聽到教育主管部門官方的課程。實際上是多個APP、網站、微信公眾號等來回“奔波”,各種註冊、各種信息提交。終於還是聽上課了。

停課不停學,經歷在家學習的“折磨”,才懷念學校的美好

二、服務器、網絡嚴重擁擠,網絡基礎設施堪憂。一下子湧進幾萬人到一個網絡平臺,基本上平臺都是癱瘓的,頁面持續進入困難,持續鏈接不上。這個通道不行,就換另外一個,結果還不行。後臺技術人員相比也是手忙腳亂。而學生、家長本來窩在家裡就很“憋屈”,這一通折騰,乾脆不學了。有的家長甚至在群裡說自教自學了。

三、孩子“霸佔”手機、PC等電子設備。又是手機APP的在線課程(幸虧不是直播課)、在線提交作業,又是電腦查看教材電子版等等,可以說一下子脫離了紙質教學工具。孩子們儼然、合理地成為了家庭電子產品的“法定使用者”了。帶來的問題是:1、是否會因此更迷戀電子設備呢?2、長時間看電子屏幕對視力的影響。3、家裡有兩三個孩子怎麼辦呢?

停課不停學,經歷在家學習的“折磨”,才懷念學校的美好

四、課程內容的互動性直接影響學習效果。這個問題,越是低齡段越突出。視頻教學更多是老師直接講,省去了近乎所有的互動。而實際上,學校教學過程中,互動的過程,就是學生不斷跟隨老師思維思考的過程,就是不斷參與的過程。沒有了思考和參與,所授知識在大腦中的印象其實是不深刻的,學習效果自然很受影響。

五、孩子是否真的在學習?空中課堂,對於自覺的學生來說,還是有學習效果的(注意,上面一點已經說明,效果顯然沒有線下好)。但對於沒有自覺性的孩子來說,拿著電腦、手機是否在認真學習呢?家長是否要全程陪同呢?家長的管教能力和輔導能力是否能滿足課堂“助教”的角色需要呢?

六、家裡是否有良好的學習氛圍呢?答案顯然沒有,至少是不夠的。潛意識裡,我們對學校的定義就是學習的地方,家的定義就是放鬆休息的地方。就像一到放假,我們的學習狀態、工作狀態都要差的多,效率明顯下降。那是因為我們的潛意識裡已經對放假有了一個定義:放假=放鬆。

停課不停學,經歷在家學習的“折磨”,才懷念學校的美好

通過這次的“停課不停學”,我想絕大多數家長都更懷念孩子在學校的時光了。對我們習以為常的學校學習,突然間增加了幾分敬畏之心,對學校老師突然間多了些感激之情。

也並不是線上學習不好,但只有線上學習是不夠的。我個人倒是覺得,面對面授課才有互動和強有力的注意力抓取,才有教育的溫度。線上學習是一種有效的鞏固方式。

期待疫情早早過去,期待春天的校園鮮花盛開!

我是學霸導師周成建,14年專注學霸研究,解決家庭教育、孩子學習率、成績不理想、小升初、初升高、志願填報等各方面的困惑。家長們若有各種問題也可以與我留言溝通!

作者簡介:周成建:全國著名的中高考專家、北京鴻優教育首席專家、中國少年兒童教育中心特聘專家、全國多所大學、中學特聘教授、高考顧問、德育顧問、辦學顧問、名譽校長;著有《決戰高考,改變命運》等書籍。

周成建系統研究高考14年,足跡遍及全國十多個省市、他也是目前唯一進西藏為同學們作報告的專家。服務學生累積超200萬,他在學霸策略、應試能力、志願填報等領域國內頂尖,服務考生遍佈全國26個省市,戰果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