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有些種子2代3代就會有缺陷?那麼古代用的什麼種子?

大帥144018074


種子生產一直是糧食生產中最為關鍵的環節,沒有好的種子,自然長不出好的糧食。性狀優良的種子,是農作物豐產的基礎。農村俗語說:好兒要好娘,好種多打糧。種子不好,豐收難保,種子在作物高產優收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所以,人們對於種子問題一直非常重視。科學發展到今天,農業生產中的制種生產取得很大的進展,多數作物的種子是優勢較強的雜交品種。現在絕大部分的種子都經過了優化處理,剔出影響種子生長的各種不利因素,從而讓種子擁有更好的品種特性。如果把種子進行分類,可以分為人工種、雜交種、轉基因種,以及未經處理的自留種。

現在種子2代和3代會有缺陷原因

現在有些作物種子2代3代就會有缺陷,主要是指的雜交種。雜交種是利用雜交優勢培育出來的種子,具有更好的抗病蟲害性能和高產優質性能。目前我國雜交種子最成功、最普遍主要是玉米和水稻,萊州農民李登海的玉米雜交種,“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水稻雜交種,都非常出名。但是雜交種子再留種,就會失去第一代種子的雜交優勢,發生近交衰退、性狀分離,品種優勢嚴重退化,雖然也能發芽生長,但會嚴重影響作物生長,出現作物植株高矮不齊、籽粒飽癟不均、成熟期不一致等問題,產量質量都會嚴重下降,類似於人類近親結婚,會造成後代退化。所以,我們購買的雜交品種,都只能在種植一季,不要連續留種使用。

古代人們用什麼種子,自留種應該注意什麼

那麼,古代人們用什麼種子?其實不用推到古代,就是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的農業生產也大部分是自留種,或者說以糧代種。自留種在農業生產種會發生退化,出現個體植株矮小、抗病能力差、產量降低的現象,這也是新中國成立前糧食產量低而不穩的一條重要原因。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作物都不能自留種,有些作物的自留種子,在特性上也是十分優質的的,但種子公司為謀求利益最大化,不會推廣使用自留種。比如小麥、花生等自交種,都是可以自留種的,這也是古代種子的主要渠道。但自留種要注意田間去雜,選擇籽粒飽滿成色好的作種子。

其實,除了極少數不適合留種或很難留種的農作物以外,大部分農作物都可以自留種,過去農民在生產中也一直是自留種。自留種一般在生長過程中就要注意,選擇地塊好、長勢好的糧食,進行去雜處理,注意清理田間雜草,防止種子種混入雜草種,糧食收穫後篩選大小一致、飽實度高、無病無害的籽粒作種子,並要特別注意保存。

在重視科學種植的今天,因為雜交種子有更好的生長長勢,一般不建議使用自己留種,因為自留種不但管理麻煩,收成往往也沒有雜交種子產量高,甚至質量上也打折扣,商品性能差,出售時價格低。自留種子往往難以保持原種純度與質量,很多自留種也存在明顯的品種退化。


齊東晏子


種子是農業生產的基礎,脫離了良種發展農業就是無稽之談。但是現在出現了這樣的情況,購買的種子種植之後的二三代出現了很多的缺陷,為什麼?那麼古代時候用的什麼種子?下邊我們就來談談這兩個問題。

1、種子二三代有缺陷。其實這個說法並不是很準確,並不是市面上所有的種子都會存在這種情況,比如說東北的粳稻就可以自己留種,種植二代三代也不會出現什麼問題。在比如說小米、黃豆等農作物也是如此。為什麼這些農作物可以避免這類情況的發生?就是因為水稻、小米都是自花授粉作物,在種子選育過程中也是使用純合的父母本進行雜交而形成的純合體的自交系種子。

而對於玉米等異花授粉作物來說,就不行了。這類雜交種子都是通過雜交育種的手段培育出的優質雜交種子。父本和母本也都是純合體的自交系,但是在這其中存在一個問題就是父本或者母本中會存在隱性的純合基因。雜交種子在進行種植之後,這些隱形的純合基因就會被其他的顯性基因所替代,從出現雜交種子種植之後的留種在種植就會出現較為明顯的性狀變化,比如說高低不齊、抗性不一、雌穗的大小不一等情況,也就是題主所說的二代三代出現了明顯的缺陷。所以,現在的大部分雜交種子都是不能留種的,包括蔬菜也是如此。

2、古代時候用什麼種子。如果您仔細思考一下,就會發現國內的糧食能夠完全的滿足我們的日常所需並且還能有一定的存儲量,大概也就是最近30年左右的事情。那麼為什麼30年之前吃飽肚子都是問題?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種子的問題。因為那時候的農作物種子都是農家品種,雖然可以留種種植多代、雖然對化肥的需求量也有限、雖然口感也比現在的農作物果實好很多,但是最大的缺陷就在於產量太低、抗性太差。如果是在農村生活過得70後或者80後,就應該有這樣的印象。80年代種植的玉米,密度才多大?一畝地能保苗2000株就算是密植了。記著那時候進玉米地掰玉米棒子,都是稀稀疏疏的,玉米的間距說是能過一輛自行車也不誇張吧。所以,在雜交良種出現之後,產量大幅提高之後,這些有著一些優異基因的農家品種就逐步的推出國內的農業舞臺了。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職業農人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實際就是什麼是常規種與雜交種及他們的原理,古代用的種子都是常規種,具體知識下面詳細介紹:

一、常規種、雜交種的概念 常規種子是遺傳性狀穩定的常規品種的種子,只要做好提純復壯、防雜保純工作,可以重複多代使用。

雜交種子是利用兩個強優勢親本雜交而成的雜種第一代種子,它在生長勢、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產量和品質上比其雙親優越,但只能使用一代,不能二次做種。

關於農作物是否可以自留種的問題,一些朋友可能瞭解的還不太不深,其實農作物是否可以自留種,要看其屬於自交還是雜交,自交的作物是可以留種的,而雜交作物是不能留種的。

玉米品種一般是是屬於雜交的,所以,在實際種植過程中,很少有人把玉米自留種,都是購買新種子,而小麥品種一般是自交種子(也是我們說的常規種子),所以小麥是可以自留種的(也有部分雜交小麥種子,是不建議留種的)。

二、為什麼說常規種可以留種而雜交種子不能自留種呢?給大家簡單說說原理:

因為常規品種播種後再結出的種子可再作種子種植,只需在留種前進行去雜去劣,連續種植多年後進行提純復壯即可。

雜交種子,顧名思義就是有父本和母本雜交出來的一種品種,取一部分父本的優良性狀,再取一部分母本的優良性狀,然後雜交出來的新的優良性狀的品種,舉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假設父本基因為AA,母本基因為BB,取父本優良性狀基因A,母本優良性狀基因B,組成了AB優良品種,種下去以後,不論從產量還是品質上表現都不錯(第一年),這時候,如果留種的話,到了第二年,AB開始自交,會形成AA、AB、BB三種不同的基因,而這三種,只有AB的性狀能確定是好的,而AA和BB有可能出現不好的性狀,並且兩者佔比也高,最終的產量和品質無法保證,這就是雜交種子不能自留種的原因。





職業農人


歷史

早在栽培植物出現之初人類簡單的種植和採收活動中,就已寓有作物育(選)種的萌芽。《詩經》載:“黍稷重穋”,“稙稺菽麥”。稙、稺指播種的早晚,重穋指成熟的先後。可見中國在周代已形成不同播期和熟期的作物品種概念。北魏《齊民要術》按成熟早晚、苗稈高下、收實多少和米味美惡等記載粟品種凡86個。明代的《理生玉鏡稻品》詳細描述了嘉靖年間江蘇蘇州地區的水稻品種,是中國最早問世的水稻品種志。至清代,《授時通考》已分別收錄粟和水稻品種約500個和3400多個。

近代作物育種技術和理論

近代育種技術和理論的發展始於西歐。1719年,T.費爾柴爾德最早進行植物人工雜交併獲得雜種。1823年,T.A.奈特在豌豆上發現父母本對雜種一代的貢獻均等,二代有分離現象。1843年J.庫爾特首先採用個體選擇法進行禾穀類育種。1856年,L.德維爾莫蘭明確提出用“後裔鑑定”法檢查甜菜的選擇效果,後人稱之為“維爾莫蘭分離原則”。1849年,R.A.加特納指出親本雜交一代、二代之間存在一定關係,並發現不少雜種一代生長健壯。C.達爾文在《物種起源》(1859)和《植物界異花受精和自花受精的效應》(1876)中所闡明的選擇和雜交等與進化的關係,對以後的作物育種工作有深刻影響。

現在回答題主的問題,現在有些種子2代3代就會有缺陷,這些種子主要是雜交種子,另外還是有一些常規種子可以繼續留種,常規種子是指遺傳性狀確定的常規品種的種子,只要做好提純復壯、防雜保純工作,就可以重複多代使用。中國古代智慧勤勞的人們採用的是常規種子,並在長期的勞作中不斷篩選優良性狀的種子,積累收錄了不少的好品種。

那什麼是雜交種子?為什麼雜交種子不能留種呢?

雜交種子是指利用兩個強優勢親本雜交而成的雜種第一代種子,它在生長勢、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產量和品質上比其親本優越,但只能使用1代。

而根據遺傳學原理,從第二代開始便產生性狀分離現象,生長不一致,植株高矮不齊,豐產性劣化,抗逆性和品質下降,雜交優勢明顯減退,營養減弱、口感性差,產量大大降低(玉米雜交二代種子比一代種子減產幅度達50%以上),甚至有變異發生,潛在著危害因素。因此,雜交種子只能用一年,不能自留第二代種子續種。玉米、水稻、棉花、大白菜、洋蔥、番茄、茄子、辣椒、胡蘿蔔和西瓜等不宜留作種用,因為生產上利用的以上作物的一代雜交種,具有雙親的綜合優勢,而從第二代開始便產生性狀分離現象,生長不一致,雜交優勢減退,產量降低,因此生產上雜交種子只能用一年,不能繼續留種。


河北阿宵


現在有些種了2代3代後,繼續種植有明顯的產量與質量的缺陷。

過去沿用古代好與次,地塊對比的選種方式,留下認為好的作下年的種子用。

土地承包時,我們地方的農民覺得種子貴,上年留的種子種上,收點就行,不怎麼換種子。

拿“黑鄭一“說,三至五年一致用的小麥品種,粒小皮黑。多年種植麥粒呈紅竭色。產量4oo斤左右,長時間處於低靡狀態。隨著一些有眼光的農民引種新的麥種種上,地塊相比,差別明顯。都換回新的麥種種植。

農民說:“一代高產,二代平產,三代減產"。新品麥種的出現,小麥質量,千粒重顯著,畝產700斤以上。多的二年換一次品種。

現在高科技的育種,農民將會有更優質高產的糧食種子。



農人夢


古代都是自己留種。因為在我小時候。不管什麼都是自己留種。包括現在也有留種習慣。比如油菜仔,花生。紅薯。生薑。等等



王么哥


相信不少的人對於種植農作物都有一種天然的誤解,那就是要剩下來一部分種子來年繼續種植。不過,這都是很早之前的做法了,現在已經沒有人在保留一定的種子。不少農作物的種子都是直接從種子公司採購的。為什麼農民不再自己保留種子,而要額外的花錢了呢?

一、 農民自己留的種子是天然的種子或者說原生種子。在過去大家都這樣保留種子也不存在產量低的問題,但是現在農民種地已經不在之滿足於自給自足了。原生種子產量低而且可能存在基因缺陷的話就會直接影響農民的收入問題。購買的種子經過改良 能夠在相同的條件下產出更多糧食來。

二、不少的農作物種子留種太麻煩了。要想被當作種子挑選保留就意味著今年不能全部收穫,其中一部分要等到完全自然成熟後才可以收割。在此期間還要觀察旁邊種植的是怎麼,是不是會影響到留種。在收穫之後還不能直接當作種子保存,還需要晾曬以及仔細地挑選之後才可以留下一部分來當作種子。

三、生物學上有一個解釋叫近交衰退。這些農作物的第一代雜交是選的最優良的種子,但是它們的二代可能因為本身基因的問題導致收成參差不齊。再加上種子公司處於商業利益的角度,基本上不允許二代的產量可以和一代相媲美的。因此現在大部分的農作物都是靠購買種子而不再像過去一樣自己留種了。 古人保留種子是保存那些個大個,飽滿,成熟的農作物種子,全憑他們的個人經驗!




桃源客


前段時間就有人種了一些自己種了自留種的種子但是種了很多長出來的卻很少。發芽率普遍比較低,發芽率低的因素很多。自留種的種子如果沒有完全成熟的種子,有蟲害的種子,還種子有保存不當等等原因都會影響種子發芽率。特別是自己留下來的種子2代或者3代後產量就自然下降了,解決這個的方法就是種子不同的雜交下去不能依賴一種源頭的種子


這次回來了


古人歷史種植糧食大多以自然授粉(飛蟲蜜蜂空氣風)待成熟收割之時選擇良好豐實最最好的哪一個分別選擇特殊保存之後留作種子而用之,比如成惠米穀完整保存待育種播種之時方才分別脫離而播種之,幾十年之前的玉米亦是如此保留棒孑原貌不動待種之時在邊種邊手工脫粒而種之(生產隊之時)。但也有人工育種確是極少因為個人利益神術保密不外傳故又比如傳兒不傳女,不知對否。詳情可參考(天宮開物)此一大百科全書。


李承岱


產量,這是關鍵。今天種地必須是高產,產量是古代好多好多倍。自然條件是不可能達到那個產量的,怎麼辦?雜交育種與化肥,農藥殺蟲,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所需的產量。種子變異的原因很簡單,如此高產的糧種並不適合植物存活,過於消耗能量了,所以會快速減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