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只恨人鬼殊途不能相伴,宦娘為心上人牽線做媒

秦地有個世家子弟溫如春,年輕時酷愛彈琴,即使外出旅行也不停彈奏。有一回他出遊晉地,經過一座古廟,把馬拴在廟門之外,暫時休息一會兒。進門就看見一位穿著粗布道袍的道人,在廊前雙腳交疊而坐,一根竹竽靠牆立著,一個花布口袋裝著琴掛在上面。此琴觸動了溫如春的嗜好,於是向道人問道:“你也擅長彈琴嗎?”道人說:“只是彈不好,想跟一個彈得好的人學一下。”便把琴從口袋中拿出來交給溫如春。

溫如春仔細一看,琴的木質紋理絕對漂亮,稍微勾撥一下,聲音異常清越洪亮,他高興地彈了首曲子,道人微笑一下,好像並無讚許之意。溫如春又集中精力彈了一首最拿手的曲子,道士笑著說:“還不錯,還不錯。只是要做我的老師還不夠格。”溫如春認為道士口氣太大,轉身請道士彈奏一曲。道士接過琴放置雙膝之上,剛一撥絃,便覺暖風從絃音而生,過一會兒,則百鳥成群飛來,院中的樹上都落滿了。

《聊齋志異》只恨人鬼殊途不能相伴,宦娘為心上人牽線做媒

溫如春驚歎極了,跪拜請求道士傳授琴藝。道士反覆彈了幾遍,溫全神貫注側耳細聽,略微領悟了曲子的節奏。道士讓溫試著彈一遍,並對他彈奏中的疏漏之處加以點撥,說:“這樣的彈奏水平在世間已找不到對手了。”從此溫如春精心鈷研,終於練成絕技。

後來回老家,離家還有幾十里路,天已經黑了,又趕上大雨,沒地方投宿。忽然看見路邊有個小村子,溫如春慌忙趕了過去,他來不及仔細察看選擇,看見一個門,匆忙地闖了進去。走進廳堂,寂靜無人。過一會兒,才有個女郎走出來,十六七歲,容貌長得像天仙一樣,拾頭看見溫如春,吃驚地退回內室。溫如春當時還未娶過老婆,見了這漂亮女孩便產生了深深的愛慕之情。

過一會兒,一個老太婆出來招待客人。溫如春自己報過姓名,請求借宿。老太婆說:“借住一宿倒沒有關係,只是床鋪少,如不怕受委屈,可以睡在草鋪上。”不一會兒,拿著蠟燭來了,把草散開鋪在地上,態度很熱情。溫如春問她尊名高姓,她說:“姓趙。”溫如春又問:“女孩是你什麼人?”回答說:“她叫宦娘,是我的侄女。”溫如春說:“我不自量家境貧寒,想和姑娘結親,您意下如何?”老太婆皺著眉頭說:“此事我不敢立刻答應。”

《聊齋志異》只恨人鬼殊途不能相伴,宦娘為心上人牽線做媒

溫如春問她是什麼原因,她只說有難言之隱。溫如春心裡很惆悵,想就此作罷。老太婆走後,溫看地上鋪的草墊潮溼腐爛,沒法躺臥,便端坐彈琴,來消蘑長夜。雨停了,便連夜回家。縣裡有個隱退在家而曾任郎官的葛公,喜歡和文人學士交往。溫如春有一次去拜訪他,接受邀請為葛公彈琴。簾子後面似乎有女子偷聽,忽然一陣風將簾子吹開,溫如春看簾子後站著一個十五六歲的姑娘,天生麗質,是個絕代佳人。

原來葛公有個女兒,小名良工,擅長填詞作賦,姿容豔麗更是遠近聞名。溫見到良工後,引起感情上的波瀾,回家對母親講了,母親便請人去提親。葛公認為溫如春家境日見衰落,不同意。可是女兒自從聽了溫如春的彈奏以後,暗中對溫如春產生了愛慕之情,常常希望能再聽到溫如春的彈奏。溫如春因提親不成,心灰意冷,再也不到葛家去了。一天,良工在花園裡撿到一張舊箋,上面寫著一首《惜餘春》詞:

因恨成痴,轉思作想,日日為情顛倒海棠帶醉,楊柳傷春,同是一般懷抱。甚得新愁舊愁,劃盡還生,便如青草。自別離只在奈何天裡,度將昏曉。今日個蹙損春山,望穿秋水,道棄已拼棄了!芳襲妒夢玉漏驚魂,要睡何能睡好?漫說長宵似年,儂視一年,比更猶少。過三更已是三年,更有何人不老?

《聊齋志異》只恨人鬼殊途不能相伴,宦娘為心上人牽線做媒

良工反覆吟誦,很喜歡這首詞,描進懷裡然後回房,拿出錦箋,工整地抄了一遍,放在桌子上。過一會兒再看,卻不見了,她一心想被風吹跑了。當時趕巧葛公從閨房門口經過,撿到了抄過的這首詞,以為是良工所作,嫌詞作春心蕩漾,不好意思批評女兒,用火燒了,想把女兒快點嫁出去。

臨縣劉布政使的公子正好託人提親,葛公很高興,但還想看看劉公子。劉公子穿戴整齊地來了,儀表堂堂,容光煥發。葛公非常高興,招待得很熱情。劉坐了一陣告辭走了,不料在他的座位下面掉了一隻女子的紅繡鞋。葛公一見,心裡十分討厭他的輕薄為人,於是叫來媒人把繡鞋的事說了一遍。劉公子極力為自己辯解,葛公不相信,最終還是拒絕了這門婚事。

原先,葛公有綠菊花的種子,保守不外傳,良工就把花養在自己的閨房中。溫如春院中的菊忽然有兩株變成了綠色,朋友們聽說了,就常到他家裡來觀賞。溫如春也把它們像寶貝一樣珍惜。一天早晨,溫如春在花壇邊撿到寫著《惜餘春》詞的箋紙,反覆誦讀,不知箋紙是從哪裡來的。因詞中的“春”字與自己的名字相同,更迷惑不解。

《聊齋志異》只恨人鬼殊途不能相伴,宦娘為心上人牽線做媒

於是在案頭詳細地加以評點,評語輕薄。這時葛公聽說溫家菊花變綠,感到奇怪,親自到溫的書齋,見案頭有一箋就拿起閱讀。溫如春因為寫有輕薄評語,不敢讓別人看,趕緊奪過揉成一個紙團。葛公只讀了兩句,大致看出是在閨門前撿的那首《惜餘春》詞。他大為懷疑,再加上溫如春家菊花變綠,也猜測是良工贈給溫如春的,回家後把事情對夫人說了,叫她嚴厲地盤問良工。良工啼哭要尋短見,但無人看見,又沒法證實。

夫人怕把事情張揚出去,與葛公商量不如把女兒嫁給溫如春,葛公同意了。把這個消息傳給溫如春,溫如春高興極了,當天,就請客人舉行慶綠菊之宴,燒香彈琴,直到深夜才結束。客人走後,溫如春回房睡覺。書童聽見琴絃自鳴,原來以為是別人彈著玩的,後來仔細觀察,發覺只有其聲,卻無其人。這時書童才把琴絃自鳴的事稟報溫如春。

溫如春親自察看,書童果然沒有撒謊。琴聲梗滯生澀,好像模仿自已而沒有學好。溫如春點燈闖了進去,可什麼也沒看見。溫如春把琴拿走了,便一夜沒有聲響。他以為是狐仙想拜師學琴所致,於是每晚替狐仙彈奏一曲,並且像老師一樣把琴絃調好讓學生自己彈撥,每天夜裡躲在近處偷聽。過了六七個晚上,居然彈成了像樣的曲子,很值得一聽了。

《聊齋志異》只恨人鬼殊途不能相伴,宦娘為心上人牽線做媒

溫如春和良工成親以後,各自談到《惜餘春》詞,才知道這是締結良緣的原由,但始終不知道是怎麼來的。良工聽說琴絃自鳴的奇怪現象,便去偷聽,她說:“這不是狐仙彈的,聲音悽楚悲涼,是鬼彈出的。”溫如春不完全相信。良工就說她家有面古鏡,可以照出妖精鬼魅。

第二天,派人借來,等琴聲剛發出,拿著鏡子突然進去,點燈一看,果然有個女子在,驚慌地躲在屋角,無法再隱身。溫如春仔細一看,是趙家宦娘。他非常吃驚,詳細詢問她的來歷。宦娘哭著說:“我替你們做媒牽線,不能說對你們沒有恩德,為什麼對我逼追得這麼厲害?”溫如春叫人把古鏡拿開,也請宦娘不要躲開,她答應了。便用口袋把古鏡裝起來。

宦娘遠遠地坐下說:“我是知府的女兒,死去一百年了。從小就喜歡彈奏琴箏。箏已經能彈得相當熟練了,只是琴沒名師指點,雖在九泉之下仍然很遺憾。當您光臨寒舍時,聽到您那優美的琴聲,對您從心裡敬慕,只恨人鬼殊途不能與你相伴,暗中給您撮合了一位漂亮妻子,來報答我的愛慕之情。劉公子的繡花鞋,《惜餘春》俚俗小詞,都是我之所為。我對老師的報答不能說不盡力了。”

《聊齋志異》只恨人鬼殊途不能相伴,宦娘為心上人牽線做媒

溫如春夫婦二人連忙向她道謝。宦娘說:“您的琴技,我已學會一半了。但是還未掌握精深絕妙的韻理,請您再給我彈一次吧。”溫如春答應了她的請求,又詳細地講述了琴的彈奏技巧和方法。宦娘非常高興地說:“這下我全會了。”便站起來告辭想走。良工原來擅長彈古箏,聽說宦娘有這方面的專長,願意聽她彈奏一曲。宦娘也不推辭,彈的曲調和樂譜,都不是人間所能達到的。

良工擊節讚賞。接著請求宦娘教她箏法。宦娘叫人拿筆來給良工寫下十八首箏譜。又起身告別。夫妻兩人苦苦挽留,宦娘痛苦他說:“你們夫妻關係和美,互為知音,我是薄命人,沒有這個福分。如有緣分,下輩子再相聚罷了。”說完,拿出一卷畫交給溫如春說:“這是我的畫像,如果忘不了我這媒人,可把它掛在臥室裡,高興的時候,燒一炷香,對著它彈一支曲子,我就如同親身領受一樣。”走出門就消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