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農村女孩子遠嫁湖南,父母親千里開車送親,連頓飯都不吃就走人,大家怎麼看?

七星老農


女大不如娘,作為一個女孩子偏偏選擇了嫁到遠方。其實女孩子永遠是父母的牽掛,所以說千里迢迢的從貴州到湖南去送自己的女兒。去給自己的女兒的婚禮增添一些神聖感。可是作為父母得到了那裡,把女兒送給了婆家,可是竟然連一口飯都沒有吃。我覺得這是一個婆家人根本沒有把女方當做重要的來賓對待這樣的人家不懂得禮尚往來的道理,更不曉得娶一個老婆要花費多少彩禮,要費盡多少心血?可是作為婆家的你不感激人家沒管你要彩禮,沒跟你提各種過分的要求,只是把女兒送到了你們這裡應該受到貴賓級的待遇,可是卻連一頓飯都不管,這樣沒有人情世故的人家,我覺得應該當時就把女兒領回來。這樣的人家就不能把女兒嫁給他。



伊春美食美客


貴州農村女孩子遠嫁湖南,父母親千里開車送親,連頓飯都不吃就走人,你怎麼看?

父母千里開車送親,連頓飯也不吃就走人,可見父母親對女兒的愛是有多深。



說個我自己身邊親身經歷的事情。我的小舅子甘肅人,在廣東打工,於是談了個貴州女朋友,有一年的時間了。想著時間葉長了。去年年底的時候就帶回家準備結婚了,為了這事,回家後還和我老丈人商量下得去趟老丈人家先是買火車票又是買汽車票再又是步行,經過這一切算是終於走到他們家,那路特別窄,下雪就直接走不了了。

待了兩天後,小舅子覺得事情也差不多了。準備回家了,就在這期間又是讓小舅子買酒買肉的,小舅子實在是看不慣了,最後轉身走了,那女孩也跟著走了。回家後就把事情說了,結婚,26結婚,最讓人傷心的是女孩家裡沒有一個父母親來,按照常理來說總會有父母來送送女孩,這樣也會顯得有安全感,可是無一人,這女孩感覺也無所謂,可能與家裡人沒有感情吧。



讓人最想不通的還在後面,結婚後這女孩一天天不下床,不做飯,不洗衣服,家裡來了客人也不問,基本的禮貌也沒有。

對於題主說的父母千里送親,不吃飯就轉身走,這可能與自身和外在原因有關。



大家都知道,結婚在農村習俗確實特別多,父母把女兒養大成人了,卻要離開自己了,心裡肯定不是滋味。心裡想著把女兒送到,自己的任務已經完成了,留下來吃頓飯可能對女孩的留戀之情陷的越深。其外,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可能男方家庭這邊沒有這個習俗,可在酒店專門給父母點一桌菜。在我們這邊一般是沒有這個習俗的,女兒出嫁,父母是不能去陪同的,對於外地來說就可忽略了。


農村身邊事


可憐天下父母心!

我也有這樣一個母親,性子不太好,和親戚,鄰里,媳婦的關係都搞不好,所以不能住在一起,她一個人住鄉下,好在身體還行,還在相距也才200公里。

我讀大學、結婚、生子,買房買車都是個人工作努力的結果,沒有給家裡造成任何負擔。儘管和母親之間有些隔閡,沒有多少語言溝通,但畢竟是生我一條命的母親,我自己有了兩個孩子,能體會她的辛苦,只是無奈她的性感和溝通方式確實難以共容。

她在鄉下餵雞,餵鴨的種菜的。一到過節假日或者誰的生日,我們沒有回家,她就一聲不響就扛著兩個袋子就送過來了,好幾次都是飯都沒吃就走,甚至面都沒見著!


她送來的東西不一定是我們生活需要的,有時候把冰箱塞得放不下,還有我小時候種了一些果樹,梨子、楊梅、葡萄、獼猴桃之類的,一到成熟的季節,她就送過來了。很多都消化不完浪費了,丟棄了!

一是辛苦,二是不划算,來回四百公里,坐車200塊一天時間,三是很多東西並不是我需要的。所以和她說了很多次,她基本沒有理會意思,還是照樣!好在老婆同情達理,過年總會給她幾千塊錢,每月給我爸生活費。

老一輩人,她們吃過苦,她們成長的時候沒啥吃的,總怕我們現在也沒啥吃的,打電話給孫子要他們多吃肉之類的😭

她來送東西,其實更多的原因是想看看自己的子女後代,化解相思,只要我們都好比吃餐飯會開心些!


卿城笑


在當地農村有句俗語“娘送女,窮到底,姐送妹,窮三輩”。在很多農村還保留著父母不送親的習俗,雖然娘送女,不會“窮到底”,但女兒出嫁,為人父母就是為了女兒有個幸福生活,有個好彩頭。在當地農村,女兒出嫁,父母是絕不會去送親的。

貴州農村父母千里送親

每個地方的習俗相差很大,在當地農村,在現在父母也是不能送親。在當地農村,以前女兒出嫁,母親要哭嫁,在2000年以後就漸漸取消了“哭嫁”的習俗。我結婚時,男方要派7~11個人去迎親。到了老婆娘家,岳父岳母是不能送親,老婆娘家會派4個人去送親。送親的人都是未婚的,一般會派兩個小孩兩個未婚的成年人送親。男方去迎親的人數是單數(7個或9個或者11個),女方的人數也是單數(新娘加四個人送親)。男方和女方總共的人數就是雙數,“好事逢雙”,迎親和送親的人中都不能有男女方的父母。這只是當地農村的結婚習俗。貴州農村女孩遠嫁湖南,父母千里送女,在昕瑞生態當地農村有“娘送女,窮到底”的說法,雖然沒什麼根據,但不管多麼不捨得女兒遠嫁千里都會避嫌,讓女兒的婚姻有個好彩頭。可能是貴州的父母捨不得女兒,想親眼看到孩子過門。但很多農村都有“父不送親,娘不踩路”的習俗,把女兒千里送親,安全送到男方家裡,也就放心了。為了避嫌,飯都不吃就走了。

男方不留女方的父母吃飯也可能是傳統習俗的原因吧!

很多人看到女方父母千里送親,飯都沒吃就走了,紛紛指責男方的過錯。其實從貴州農村和湖南農村的婚嫁習俗來看,他們的婚嫁觀念男女雙方都比較傳統,都有“父不送親”的習俗。女方父母親自送親到男方家中,男方自己都一臉懵逼,不知所措,不知道要怎麼招待。女方父母也是有傳統的婚嫁觀念,才不會留下來吃飯。俗話說“入鄉隨俗”,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算是尊重當地的習俗和文化。在昕瑞生態當地農村,就有娶貴州、四川等地的媳婦。女方父母在男方的迎親當天還是不能來送親的,這就是當地農村的婚嫁習俗。但是女方父母可以在女兒出嫁前半個月或者出嫁後可以到男方家會親,就是不能在男方婚禮酒席當天送親。各地習俗不一樣,男女雙方都會在婚禮前,說說當地的風俗習慣,提前說清楚,以免尷尬。

結語:雖然各地風俗習慣相差很大,但男女雙方可以提前說清楚當地的風俗習慣的差異。女方父母要親自送親,新娘也可以和新郎提前打招呼,讓男方早已準備。說實話,在很多農村還有著“父母不能送親”的習俗,雖然現在人們觀念有所轉變,但女方也要提前告知男方吧!


昕瑞生態


也許這只是貴州的一個風俗習慣吧!我們這裡常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啊!就拿我和媳婦家在結婚的時候禮儀就有所不同!我是商丘市民權縣的媳婦家是開封市杞縣的。

結婚風俗習慣不一樣,我們這裡結婚的時候新郎去新娘家一般要磕二十四拜禮的,(就是在一個四方形內按照不同的順序磕二十四個頭)這個事一般都會有人磕錯了!😄😄我結婚去媳婦家的時候,她們那裡沒有這一項,而是把我這個新郎安排坐在八仙桌的正北方,既坐北朝南主坐和媳婦家的姑父,舅舅以及老表們一一和盒子酒。(我們這裡結婚的時候要拿蜜三刀果子的,每個人拿2盒)但是岳父岳母早早的給我說了,不能夠每個人都喝,要是都喝了我只有喝醉的份了!



新娘家的送客也不一樣,我們這裡一般都是新年的叔叔,哥哥弟弟以及老表們當送客。但是杞縣那邊的是隻要給添喜錢了的都要去新郎家吃飯!所以我們結婚的時候就比較熱鬧一些!

對於題主說的貴州女孩遠嫁湖南,雖然說女孩父母沒有吃女婿家的飯,但是女婿家可以給女孩子父母一些錢的,我們這裡叫車馬錢,還要用紅包包起來呢😊。可以在回去的路上吃飯啊!畢竟相隔幾千里路程的!


豫東小農


這種鄉俗在我大益陽是沒有的,父母,兄弟姐妹,叔舅,堂姊妹都要送親愛的!必須睡一瘋晚,第二天吃完早餐回家,第三天是女方的回門酒。


人生l


貴州農村女孩子遠嫁湖南,父母親千里開車送親,連頓飯都不吃就走人,大家怎麼看?



看到這個問題乍一看,感覺的女兒結婚,父母親千里開車送親,連一頓飯都沒吃上飯就走了,似乎有點不仁義,不仁道的意思。其實沒有這個情況,因為各個地方的風俗不一樣,一些地方的風俗女孩子結婚當天,父母親是不能在現場。

在我們這邊就是這個風俗,女兒結婚不能到男方家的,或許考慮到因為女兒是父母的貼心小棉襖,撫養了那麼多年,結果出嫁了成為他家的人,本應該是歡快的婚慶喜事,結果會忍不住流出了眼淚。也許為了避免這個尷尬的局面,所以制定了這個風俗。

對於題主說的貴州的女孩嫁到湖南去,這可以說是路途比較遙遠,父母親開車千里送情,可謂是良苦用心,畢竟父母親感覺到女兒嫁的比較遠,想多陪女兒一會,多看女兒一眼,然後把女兒交給親家,看一看親家那邊的婚禮的現場才可以放心。



俗話說“可憐天下父母心”,“兒行千里母擔憂”,這些俗語都說明了,父母對子女的關愛之深。還有一句俗語說:父母對子女路那麼長,而子女對父母卻是一根筷子那麼長。從這次貴州農村女孩嫁到湖南,確實感覺到了父母對女兒的愛有千里路那麼長,甚至更長。

對於女孩父母送親以後,連頓飯沒有顧上吃,其實這是各地的風俗而已,女孩的父母為了自己的女兒在當地不被說三道四,按當地的風俗舉行婚禮,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俗話說入鄉隨俗,畢竟“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百里改規矩”!但這並不代表著,女孩父母不高興,而是應該非常高興的,否則他們不會連頓飯都不吃就回去的。你是真正的也不是回去,而是到外面避一避,可以在第2天或者第3天再去看看女兒,這是風俗。



總之,俗話說“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既然把女兒嫁給了他人,就要入鄉隨俗,就要隨當地的風俗習慣。儘管嫁出去女兒就像割去了心頭的肉,但還必須忍疼割愛的嫁出去女兒。否則的話,成為大齡剩女更是一個麻煩事,女大不由爺,該結婚的還需要結婚,該尋找幸福的還需要尋找幸福,畢竟父母不能永遠陪著女兒過一生。所以對於貴州農村女孩的父母,千里開車,把女兒送到湖南結婚,這可以說是人之常情,多陪女兒一段時間。當然結婚以後也可以互相往來,畢竟現在交通比較發達,見面的機會多的是,只是一時難捨心頭之愛而已,也是對女兒的婚事特別的重視,引起男方對女兒的關愛,不吃飯就走人是不可能的,可以在外面吃。


三農一姐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件事情,凡是遠嫁的沒有一個是父母同意的,咱們先說你自己,你希望自己的女兒遠嫁嗎?我是不同意,但是父母又拗不過女兒,沒有辦法,作為父母雖然有一萬個不同意,但是既然已經這樣,又能如何呢?他們放不下女兒,只有千里昭昭的趕過來,他們不吃飯是因為沒有心情,知道嗎?不管什麼規矩,父母吃頓飯都不為過,大家肯定都能理解,關鍵是父母五味雜陳,他們特別的不舒服,根本吃不下去,大家應該明白了吧!

遠嫁意味著失去,別說遠嫁了,孩子常年不回家,時間久了是不是會把父母忘記,特別是那些在女方家買房子的人,他們一年能看你幾次,五年以後基本會把父母忘記,女兒呢?來一次那麼遠,又特別麻煩,路費加上禮物一次需要很多錢,如果男方條件再不好,他們能來嗎?我碰到幾個20年都沒有看父母了,遺憾啊!

女兒遠嫁父母傷心啊,誰不希望兒女繞膝呢?要孩子的目的是什麼,不就是養老嗎?離你十萬八千里能指望上嗎?作為父母他們放心不下,但又無可奈何,最後一旦離婚就會發生悲劇,他們當初不聽父母的,今天的結局,他們無臉回家面對父母,所以很多悲劇都是這樣發生的,最後也希望父母理解,給予他們寬容。

千里送女兒不吃飯,這是絕對不可能的,男方也不會同意,說什麼也走不了你,所以這裡面是有故事的,女方父母心裡有氣,根本吃不下去,我們常說眼不見心不煩,路上吃也比在男方家舒服,裡面有很多無奈。

其實什麼規矩都沒有,一千里到男方家不吃飯,這絕對是不可能的,男方絕對也不會同意,既然這樣還送她幹嗎呢?這就是一份牽掛,雖然父母對女兒的婚姻不滿意,但是他們心裡放心不下,有再多的委屈他們肯定還會送女兒。

我說的都是事實,大家可以直接聯繫當事人看看是這樣嗎?100%是,希望好好照顧女孩,這可是違背父母意願來的,祝你們幸福


大海傳媒


問:貴州農村女孩遠嫁湖南,父母雙親開車千里送親,卻連飯都不吃就走,大家如何看?

以前農村有一個習俗叫「父不送親,娘不踩路」。所謂「踩路」,即孃親不能走在送親隊伍的最前面。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刺楸】,瞭解更多農村趣味知識。

由此可見,不管是父親還是母親,在女兒出嫁時都不能像平時那麼隨意,要遵從必要的禮數。在以前,遠嫁的情況不多,僅靠走路一般也能在當天到達男方家,不會出現開車送千里的情況。

而現在同行方便了,各地的交流更加順暢頻繁了,遠嫁外省的情況就多了。

貴州和湖南即便接壤,但一個省這麼大,畢竟跨省區了。父母雙親開車送女遠嫁湖南,卻連頓飯都不吃就走,是種怎樣的心情呢?

刺楸認為這主要是由當地的習俗所決定的,但男方家不會與時俱進,不懂得變通。

一、在以前,農村嫁女要辦酒席,父母雙親不能離開

在某些地方的農村,女兒出嫁和兒子娶親都要舉辦酒席,男方的稱為「結婚酒」或「喜酒」,而女方家的則稱為「打發酒」(女兒回孃家時辦的是「回門宴」)。


以前父母不能親自送親,更不能到男方家吃飯,只能在出門後送一段距離就回家,再由兄弟姐妹或者其他親戚作為送親隊伍相送。

接親隊伍帶著接親禮來到女方家,接走新娘,接親隊伍和送親隊伍還有項任務,就是押運陪嫁。沒進門前,新郎和新娘不能碰面。

刺楸想來,這可能是由於「打發酒」和男方的結婚酒在同一天辦,作為辦酒席的主家,父母雙親當然不能離開。此外,嫁女稱為「打發女兒」,父母自然不能去吃已打發女兒的婚宴酒席。

二、婚宴酒席設有「上親席」,供送親隊伍享用,父母在次日再前來

在農村婚宴酒席中,會在正堂屋設置「上親席」,專為女方的送親隊伍所備。

送親的都是女方的親戚,會受到格外的尊重。刺楸記得小時候去吃喜酒,發現堂屋酒桌上的糖都要比其他桌上的多些,因為那是上親席。

到了次日,男方會恭恭敬敬地來請,叫做「請親家」。女方父母去了叫「做親家」,是男方家最尊貴的客人,晚上要做九大碗來招待親家,隔日再敲鑼打鼓恭恭敬敬送走,叫做「送親家」。




三、習俗規矩是死的,可以改改,女方父母可坐「上親席」

這規矩是傳統所遺留下來的,一時難以改變,但在某些地方已出現鬆動甚至早已消失,婚禮時男女雙方父母一同出席,只是女方父母在婚禮當天不能進婚房,但可進堂屋。


父母其實應更受尊重,送女兒到了男方家就是上親,不管怎麼樣都該吃頓飯,休整好了再走,男方家還應專門安排幾位德高望重的人陪酒。

地方遠的還應該留下來住幾天,風俗習慣是死的,人是活的,畢竟現在男的都可親自上門迎親了,還有什麼不能改的呢?

刺楸聽說有些地方女方父母不僅可去女婿家,而且男方家會專門安排一個能說會道的人去請親家,親家公和親家母進門時還有人列隊放炮迎接,以示對女方父母的尊重。

四、習俗比不上父母的養育之恩


有什麼風俗能比得上對女兒有養育之恩的父母呢?如果是刺楸,會毫不猶豫的恭迎女方父母,因為在人性和風俗的選擇中,相信善良的人都會選擇人性。

以上就是刺楸對「貴州農村女孩遠嫁湖南,父母雙親開車送親卻連飯都不吃就走」的看法,如果覺得回答得不錯就點個贊,並順便關注一下吧,謝謝。

刺楸


問:貴州農村女孩子遠嫁湖南,父母親千里開車送親,連頓飯都不吃就走人,大家怎麼看?

看到樓主這個問題我就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村一戶人家的女兒遠嫁的故事,然後再來分析遠嫁女兒和父母之間的關係。

當初那戶家庭的女兒嫁人的時候,男方把女方的父母還有一個親戚接過去吃結婚酒,去的時候是用車接過去的,回的時候就自己坐火車,作為當地在家種田的農民一輩子沒有坐過火車那種,哪裡知道現在買火車票需要身份證,而他們女兒也沒叫他們出門的時候帶身份證,結果到火車站買不到票,怎麼辦呢?

如果是你出門沒帶身份證去坐火車,你會怎麼辦?最後他們沒辦法,只能叫別人幫忙買,一張票給一百元,因為一行人有三個人,只能出錢分別叫三個人幫忙買,我估計通過這件事情,作為父母的對女兒肯定有很大意見。

而嫁出去的女兒也是一年回家一次就不錯了,而作為父母的可能這一輩子都難得去一次了,感覺跟丟了一個女兒差不多。

一般而言作為父母的肯定都不願意自己的女兒遠嫁,而現在社會又崇尚自由戀愛,一些女的捨不得離開男的,在親情和愛人面前總會有少部分的人選擇後者,所以一些父母實在被逼的沒辦法,只能在彩禮上提要求,以此來逼迫男方讓步,當然如果連孩子都有了,那就麻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