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碩士啃老成癮,母親後悔不已:養廢一個孩子,到底有多簡單?

文 | 果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中國有句古話: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你的樣子,就是孩子的未來。

孩子生下來就是一張白紙,白紙上是呈現出精美的圖畫,還是呈現出亂糟糟的氣象?就取決於生養他們的父母。

職業漫畫家,電腦三維動畫博士王原所作的這8幅漫畫,正是戳中了許多中國父母不恰當的教育方式。

看後讓人感觸頗深,又十分扎心。

名校碩士啃老成癮,母親後悔不已:養廢一個孩子,到底有多簡單?

一、自己做不到,卻拼命逼孩子

名校碩士啃老成癮,母親後悔不已:養廢一個孩子,到底有多簡單?

"你看人家隔壁小孩,也跟你一起開始練的琴,可是人家堅持下來了,結果現在多不一樣。"

高高在上說這話的父親,自己的健身器材堆在角落早已經結滿了蜘蛛網,而隔壁孩子的父親卻一直堅持鍛鍊。

不知道,他怎麼好意思說得出口?

"別人家的孩子",永遠是很多父母眼中的優秀人才,是自家孩子需要模仿追趕的對象,但卻只知道拿孩子來比較高低,而自己卻從不曾跟"別人家的父母"比過,更沒有意識到自己也需要提升。

名校碩士啃老成癮,母親後悔不已:養廢一個孩子,到底有多簡單?

還有一套說辭,來為自己開解,比如說:

"我都這把年紀了,再折騰也就這樣了,年輕的時候沒有這麼好的條件,但你不一樣,你還小,你可是家裡的希望,你一定要好好學習,光耀門楣……"

自己做不到,卻拼命逼孩子,把自己未能實現的願望,全都寄託在孩子身上。

然而,任何時候,教育的身教都重於言傳,比言傳的效果好上千百倍。

董卿曾說: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是的,我們想要孩子變得更好,首先要讓自己變得更好,讓自己成長起來,如此一來,孩子才能從我們身上學到一些好的品質,大步向前。

名校碩士啃老成癮,母親後悔不已:養廢一個孩子,到底有多簡單?

二、抱怨孩子不愛你,卻從不反省自己

名校碩士啃老成癮,母親後悔不已:養廢一個孩子,到底有多簡單?

"別人家就那麼好玩嗎?"

自己家亂作一團,卻疑惑孩子為什麼孩子總是喜歡往別人家跑,不喜歡待在家裡?

這不是明知故問嗎?

就好比:

  • 你一年才回家一次,見面就問孩子成績,抓孩子習慣,短短几天時間,全用在說教孩子上,忽視了親子關係的建立,孩子會跟你親近嗎?
  • 你把孩子帶在身邊,卻常常批評、責罵孩子,孩子的委屈和憤怒你全都看不見,以家長權威壓迫孩子要聽話,要懂事,孩子能跟你敞開心扉嗎?
  • 你經常拿孩子去跟別人家孩子比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給孩子亂貼負面標籤,孩子的優點你看不到,卻處處挑刺,孩子能不逆反嗎?

所以,當你疑惑為什麼孩子跟自己這個做父母的不親近,有什麼話也不願告訴你的時候,你就該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

好好想一想,是哪一個環節錯了差錯?

一對溫和、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絕對更知父母的不易,更懂得感恩。

名校碩士啃老成癮,母親後悔不已:養廢一個孩子,到底有多簡單?

三、自己哪兒都對,錯全是孩子的

名校碩士啃老成癮,母親後悔不已:養廢一個孩子,到底有多簡單?

"讓你幫我扶床板,你又沒盡全力吧?"

諷刺的是,床板都被孩子頂破了,你說"用盡全力"了沒?

很多家長潛意識裡,慣於使用家長權威,認為自己是家長,怎麼會錯,就算錯了,也堅決不能認錯,那是面子問題。

但是孩子一旦犯錯,哪怕是很小的錯誤,很多家長也可以用放大鏡來看,做錯了就挨批,做對了卻認為是應該,沒什麼好鼓勵和表揚的。

記得有位網友留言說:自己洗碗時不小心把碗給打碎了,媽媽聽到聲音跑過來一看,對著就是劈頭蓋臉一頓罵,然而,有一天媽媽把碗打碎了,卻若無其事地把碎碗收拾好,說了一句"碎碎平安"。

這讓孩子心裡怎麼想?

有句話說:父母一直在等待孩子感恩,孩子卻一直在等待父母道歉。

父母的"雙標"教育,只會讓家長威信減弱,得不償失。如果是自己做錯了,誠懇地跟孩子道歉,不但不會丟面子,反而會贏得孩子的尊重和信任。

名校碩士啃老成癮,母親後悔不已:養廢一個孩子,到底有多簡單?

四、要不是為了你,我們早離婚了

名校碩士啃老成癮,母親後悔不已:養廢一個孩子,到底有多簡單?

不吵架的夫妻幾乎不存在,但是吵架拿孩子來說事的夫妻卻比比皆是。

  • "媽媽要不是為了你,早就跟你爸離婚了。"
  • "爸爸要不是為了你,早就忍不下去了。"

明明是夫妻兩人自己經營婚姻不善,卻要把孩子拉下水,讓孩子揹負這麼大的心理壓力。

心理學家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一書中提到:

"孩子樂於看到父母相愛,而不是都到他這裡來爭奪愛,如果父母相愛,孩子就會安心地去做一個快樂的孩子,而不是把自己妄想成異性父母的成年配偶,去做一些和他這個年齡段非常不符的事情。"

父母關係不和,不論誰贏誰輸,最受傷的都是孩子,而且父母的相處模式,極容易被孩子復刻到自己的婚姻生活中,間接導致孩子婚姻的不幸。

名校碩士啃老成癮,母親後悔不已:養廢一個孩子,到底有多簡單?

要知道,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來享受生命的,而不是來體驗父母糟糕的婚姻生活。

孩子無法選擇父母,但父母可以選擇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家。

哈佛大學曾做過一個叫"格蘭特研究"實驗,對700多名哈佛大學生進行了持續性的研究調查,最開始是研究那些優秀的人才,後來在調查研究中發現,人生的幸福度並不取決於金錢、地位,而在於你與他人的親密關係。

最終他們得出結論,幸福的童年、溫暖的親子關係,才是人生的幸福的關鍵。

所以,愛孩子,就努力為孩子創造一個幸福的家吧。

名校碩士啃老成癮,母親後悔不已:養廢一個孩子,到底有多簡單?

五、錯把溺愛當愛,養出巨嬰

名校碩士啃老成癮,母親後悔不已:養廢一個孩子,到底有多簡單?

法國教育家盧梭曾說:"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養廢一個孩子,就這麼簡單:包辦代替、千依百順、無條件滿足。

丁阿婆有一個兒子,從小成績優異,在國外名校讀完碩士畢業後回國,找了一份工作,受挫後便不願意再出去找工作,天天在家啃老。

名校碩士啃老成癮,母親後悔不已:養廢一個孩子,到底有多簡單?

84歲的丁阿婆,做點零工,掙的錢,不僅要養活自己和兒子,還要每個月去做尿毒症的透析。

忍無可忍的丁阿婆為了逼兒子出去工作,只好把兒子起訴到法院,但律師說,如果法院判了,但兒子依然不願意出去,也沒有辦法,無奈的丁阿婆只好放棄。

兒子一句話"都怪你",更是讓丁阿婆痛哭不已,抹著淚說:"都怪我,樣樣包辦,讓他樣樣現成的,依賴慣了……"

按理說,一個博士畢業的人,就算再找,養活自己不成問題。

名校碩士啃老成癮,母親後悔不已:養廢一個孩子,到底有多簡單?

但從小就習慣了養尊處優,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人,早已變成了籠子裡的鳥,天天等人喂,不喂就只能餓死。

名校碩士啃老成癮,母親後悔不已:養廢一個孩子,到底有多簡單?

我們一直都把"溺愛"當成愛,但實際上,溺愛根本就不是愛。

如教育專家尹建莉所說:

溺愛的本質則是管制、包辦、批評。溺愛不是愛,是披著愛的外衣的佔有和控制,其背後的心理基礎是恐懼和不信任。

真正的愛,是給孩子自由、寬容和欣賞。

名校碩士啃老成癮,母親後悔不已:養廢一個孩子,到底有多簡單?

六、自己不正,還指望孩子不歪

名校碩士啃老成癮,母親後悔不已:養廢一個孩子,到底有多簡單?

一邊求助"孩子偷東西怎麼辦?",結果轉身就跟孩子說"快點離開這兒,這本書他們忘了算錢了……"

自古,上樑不正下樑歪。

自己不正,卻指望孩子不歪,你覺得行嗎?

曾經聽老一輩講過這麼一個故事:

一個媽媽喜歡貪圖小便宜,每次逛集市,都會趁攤位老闆不注意隨手偷拿,然後若無其事地閒聊幾句離開,孩子看在眼裡,學在心裡。

後來,孩子也有模有樣地學會了偷東西,但是媽媽不僅沒有責罵,反而誇孩子"真厲害"。

都說小時偷針,大時偷金。

孩子長大後,這個毛病也沒改過來,習慣性地去偷盜,後來,被當場抓住。

年邁的媽媽去監獄探望他時,他說想跟媽媽說一個秘密,讓媽媽湊近一點,當媽媽湊過去的時候,兒子犯狠一口咬掉媽媽的耳朵,憤憤地說"都是你害的"。

故事雖然不可考證,但道理卻不言而喻。


名校碩士啃老成癮,母親後悔不已:養廢一個孩子,到底有多簡單?

孩子最終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主要取決於他從第一個教育者那裡所接受的愛、陪伴和榜樣示範。

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說:

"孩子的很多問題是大人造就的,家長的問題若不調整,孩子的問題也調整不了。如果想要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品格,那麼最重要的時間段是在6歲之前。"

所以,教育孩子一定要趁早。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的三觀和行為模式,都是孩子模仿和學習的對象,千萬別等孩子出了問題,才來後悔自己"不應該"。

你現在的樣子,就是孩子的未來。

1)

2)

3)


※ 作者簡介:果媽,從事教育工作11年,家裡有兩個調皮娃娃。多平臺優質育兒領域原創作者,專注分享科學育兒知識。如果你在育兒路上有什麼困惑,都可以私信我。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個贊,或轉發哦。你們的鼓勵是我不斷前行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