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江湖,驚心動魄

未來,變化是唯一的不變。不改變,很容易被這個世界淘汰,懂得隨機應變並享受變化的企業家,才是未來最青睞的人。


潘誠作為國內著名企業戰略文化學者、管理暢銷書作者,對國內企業戰略轉型與創新的看法,既獨到,又犀利。

企業江湖,驚心動魄

潘誠評王石


2005年的時候,王石正關注著超女,在思考為什麼李宇春會拿冠軍。未來的房子是賣給年輕人的,必須保持對新生代的理解和親近,而不能用50歲的眼光來界定20歲的需要。


企業江湖,驚心動魄

但後來發生的萬科股權之爭,引發了輿論的“狂歡”。


企業治理,從來是利益博弈的遊戲。各執一端,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自可在商言商,見仁見智。


但是王石是個君子。在今天這個成王敗寇、不顧氣節、不擇手段、不講道義的年代,王石的失敗,更是命中註定的。


事成是小成,人成是大成。這次王石以這種方式落敗,不丟人。


企業江湖,驚心動魄


企業江湖,驚心動魄

潘誠看“格力舉報奧克斯”

後起之秀(奧克斯)要當黑馬,崛起之路上,把老大(格力)當標靶,甚至當唐僧肉,挖人才偷技術搶資源,都是普遍戲份。


古今中外,或國或企,概莫能外。如果過界違法,自有監管司法機構裁判。當老大,有好處,也會有代價,一紙兩面,利害相交。有個虎視眈眈的挑戰者,未必是壞事,自可生於憂患,自奮自強。


作為萬眾矚目的行業老大,格力的胸懷格局,可否再大一點,像華為對待蘋果那樣。

企業江湖,驚心動魄


企業江湖,驚心動魄

潘誠讀“李彥宏院士事件”


他有無資格當選院士,以今之風氣,當不當上都不是大事。中國文化,自古有“爭名於朝、爭利於市、爭智於孤”之傳統。政客揚名,商人逐利,文人立德。各在其位,分工明確,不混不亂,各安其安。可自從本朝官員率先流行弄個博士教授頭銜,開始名利通吃,人人都把跨界當能事時,世道就已無綱常,商人弄個院士馬甲,也就見怪不怪。


究其原因,無外有二:一是於企,一是於己。


善意的理解,企業家花費精力,擁有各種身份,出入各種圈子,也是無奈之舉。畢竟要入鄉隨俗,適者生存。


但從企業家個人角度,卻有諸多怵然為戒之處。頭銜包裹下生存,難免會有錯覺。


企業江湖,驚心動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