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在本次疫情影響下的“危”和“機”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對各個行業產生了巨大沖擊。很多公司都改為線上辦公,對團隊管理也提出了新挑戰。

面對這一現實,企業如何把握機遇,把危機化為商機和轉機?我們製造業企業又該如何面對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具有20餘年實戰經驗的定位專家顧均輝老師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來源:管理的常識(ID:Guanlidechangshi)

中國企業在本次疫情影響下的“危”和“機”


如果要問前兩年火爆中國經濟的流行語是什麼?恐怕已經沒有多少人記得了——是“黑天鵝”和“灰犀牛”,而僅僅過了一年多,2020年初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已經演變為“超級灰犀牛”。

01

“超級灰犀牛”長遠影響有多大?

很多人會擔心這次疫情帶來的負面衝擊,每天惶惶憂心,其實大可不必如此。

因為疫情,很多人春節期間沒去消費,但疫情過後又會把餐飲、禮品、旅遊等各種消費都補回來,長遠來看這隻“超級灰犀牛”帶來的負面影響,只是中國經濟強勢發展逆流中一朵小浪花而已,翻不了中國經濟的“航空母艦”。

為什麼這麼講呢?

中國已經成為舉世公認的全球第二大經濟實體,取得的經濟發展成就勿容置疑,作為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具有龐大的消費潛力,經濟迴旋餘地大。

在疫情得到完全控制之後,幾個月之內中國經濟將迅速自我修復,重新煥發活力。

02

“超級灰犀牛”折射出中國企業創新窘境

企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對中國經濟的未來充滿信心自然非常有必要,但是不能盲目自大。

以筆者來看,此次疫情作為外在誘因,固然給當前中國經濟踩了一腳“急剎車”。

然而實際上長期困擾中國企業轉型和升級增長的隱憂和矛盾,仍然沒有得到有效重視和解決,在疫情突發的時候,就集中而充分地爆發出來。

這些矛盾糾結在一起,原因雖然複雜多變,但是究到一點,是中國企業在經過三十多年的高速發展之後,面對新技術和產品迭代以及全球經濟環境的變化引發的“創新窘境”。

很多企業家在第一個改革開放30年獲得了極大成功,卻在變革時期陷入進退兩難的彷徨境地,戰略升級和轉型正成為中國3000萬企業家面臨的共同課題。

比如曾經是中國一代鞋王的百麗,沒有抓住電商崛起的時機,因為對渠道變革和消費者心理的變化反應遲緩,最終只能黯然從資本市場退市。

還有一代鞋王富貴鳥最終折戟,不得不宣告破產,正式褪去港股上市公司的光環。還有匯源果汁等老牌企業,這幾年紛紛落馬的傳統企業數不勝數。

03

“三個轉變”是企業轉型升級的要點

在當今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下,傳統企業如果不轉型不升級,只會在煎熬中慢慢死去。與其慢慢死去,不如主動求變!

最高決策層顯然已經認識到中國企業面臨的問題,提出了強調“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的“三個轉變”。

以筆者多年跟中國企業打交道的經驗來說,中國企業重視廠房、產品線等看得見的“硬”,而忽視口碑、品牌等“軟”價值的打造,所以多年來一直襬脫不了為人做嫁衣的尷尬境地。

中國企業在本次疫情影響下的“危”和“機”


筆者判斷,從2020到2050年,是中國企業由“硬”到“軟”的黃金三十年,誰抓住這個機會,未來三十年黃金時代可期。

1.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

過去三十多年的中國經濟增長動力,來源於中國龐大的廉價勞動力和物質資源的稀缺性,如房地產、商品出口、汽車、餐飲、日用品、旅遊等,造就了無數產業巨頭,“中國製造”已經得到全球公認。

但是“中國製造”沒有帶來應有的利潤,在全球消費者心中,中國產品的印象仍然是“廉價”的代名詞,而不是“高端、優質、名牌”的代名詞。

而以計算機和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革命,已經對全球和中國經濟產生了革命性衝擊,所有行業無不在網絡化和信息化的進程之中。

信息革命誕生了美國高科技企業如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臉譜、高通、波音等信息產業和製造業巨頭,他們賺得了大量的利潤。

疫情給“中國創造”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如大眾對衛生條件提升的需求將被大大激發出來,將催生“消毒空調”“無菌汽車”等跨界形態的新興品類,這對中國企業來說,是前所未有的機遇。

另外,疫情也會對環保有更高的需求,如可降解、防病毒包裝等不一而足。

2.從“中國速度”到“中國質量”

改革開放前30年解決的是“無”到“有”的問題,中國用三十多年時間,實現了全面工業化。但當前全球經濟發展疲軟,已經度過物質稀缺時代,已進入消費者對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有更高要求的時代。這時由“中國製造”升級到“中國質量”則成為必然要求。

這幾年蓬勃發展的跨境電商,一是消費者想嘗試更多的商品,二是境外產品的高質量吸引了消費者購買。

國內企業應抓住消費升級的機會,發揮著名的“工匠精神”,推出爆款新品,滿足消費者對更高品質的需求。當然從根本上來說,提升產品品質和服務,是實現“中國質量”的必經之路。

以手機為例,以華為、OPPO、vivo為代表的國產手機品牌,這幾年在市場佔有率上擊敗蘋果和三星手機,成為中國品牌可媲美國外品牌的經典案例。

3.從“中國產品”到“中國品牌”

即使有了“中國創造”和“中國質量”,如果沒有形成“中國品牌”,那麼也不會佔據產業鏈的上游。

根據品牌定位理論,品牌就是在消費者心中牢牢樹立的穩固形象,品牌作為企業的軟性價值,還需要中國企業將品牌上升到企業生命和企業核心競爭力之一的高度。

在最新的全球500強企業中,中國大陸上榜的民營企業中出現了華為、京東等優秀代表。

但就利潤而言,如扣除上榜的11家銀行利潤,剩餘的108家中國大陸企業的平均利潤只有19.2億美元,這與美國企業差距甚遠,遠未達到世界500強的平均水平。

另外,就品牌而言,中國還鮮有與可口可樂、迪士尼相媲美的全球消費品牌,這也是“中國品牌”需要奮力追趕的地方。

中國企業應努力尋求高品質和獨特的品牌定位,牢牢抓住消費者,從而在激烈的變革時代中生存,最終脫穎而出

中國企業在本次疫情影響下的“危”和“機”


04

改變,先從內開始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各種人性紛紛上演,不乏消極悲觀的情緒。

從歷史上看,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經歷過無數次天災和人禍,賦予了中華民族堅韌不拔的民族精神。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這裡借用開國功勳陳毅元帥的詩,與金粉們共勉。

突如其來的疫情,也給大家提供了一個“空檔期”。多年以來,我們走得太快,靈魂跟不上身體的步伐。

在這個難得的“空檔期”裡,祝願更多朋友捧起好久不讀的書,在知識技能和思維上不斷進化。

謹以此文,奉獻給在空檔期努力提升的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