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輿論:重大疫情前,我看到了中國人的堅強樂觀


國際輿論:重大疫情前,我看到了中國人的堅強樂觀

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中國啟動了大規模居家辦公、線上教學活動,以減少集體外出。外媒評價稱,中國開啟了“世界最大規模的實驗”。

美媒稱,上月底武漢宣佈封城後,數以千計的不拿報酬自掏腰包加油的志願者司機成了為這個城市緩解交通困境的人。免費車由社區居委會安排。居委會通常是居民與地方政府之間的橋樑,在當前的危機中,他們負責分配社區資源和幫助患者與醫院協調。武漢大約有1000個居委會,平均每個居委會管轄1.1萬人左右。

西班牙《國家報》刊登已在上海生活3年的西班牙女作家洛拉·貝卡里亞的文章指出,中國人民曾經受過很多苦難,但是隻要來現在的中國看看,就會改變固有的看法。這是我這些年在上海生活得到的感受。我看到城市的堅持,人民的堅定、鎮定、有序,我意識到這裡沒有陰謀,也沒有慾望,這不是作秀,一切都是為了戰勝疫情。

還有防疫人員編幽默順口溜鼓勵大家宅家再堅持一段時間。網絡視頻顯示,有小區巡邏人員手提大喇叭廣播,鼓勵民眾努力宅家堅守:“只要還有一粒米,不往人多地方擠。只要還有一滴油,待在家裡不露頭。只要還有一棵蔥,不往菜市場裡衝。只要還有一口氣,待在家裡守陣地。我宅家,我驕傲,我為國家省口罩。”

美媒:志願者司機給武漢帶來溫暖

據美國《紐約時報》報道,張磊的一天很漫長,12小時在城裡各處穿梭,接送當地居民去買菜、拿藥、去醫院。他所經過的道路幾乎全都空無一人,為控制新型冠狀病毒,武漢市已封城,公共交通停運,私人車輛禁止上路。

開著藍白兩色小汽車的張磊(音)是武漢街頭難得一見的外出人員。張磊現年32歲,是中國武漢市的一名出租車司機。但上月底當地政府宣佈封城後,他成了數以千計的自願幫助緩解交通困境的人之一。

報道稱,張磊開車時穿著淡藍色的防護服、戴著口罩和護目鏡。疑似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居民不得搭乘他的車,那些人要由救護車接走。他的乘客大多是貧窮的老人,他們沒有子女,或者家人在武漢以外,因封城而無法回家。“太可憐了,”他說,“沒人照顧他們。”

和其他司機一樣,張磊不拿報酬。他自掏腰包給車加油,不過他相信政府最終會發放補貼進行補償。報道稱,許多中國人稱讚這些志願司機奉獻時間和精力幫助其他市民。

張磊說,“大家都整天關在家裡,所以我也許可以給社會做點貢獻。”張磊說,這份工作費時費力。每個小區通常配備四名司機,許多居民表示很難約到車。據報道,一些患病的老年人為了去醫院要步行兩個小時。張磊說,他每天出車的次數不一定。

乘客當中有的人生著病,開車載著他們在城裡跑也是有風險的。如今大多數居民選擇儘可能待在室內,寂靜籠罩著這座曾經喧鬧的都市,偶爾能聽到救護車的警笛聲或狗吠。

“我們當然也擔心被傳染,”張磊說,“家裡人非常擔心我們,他們不希望我們出門。”

西媒:疫情下的上海,我看到城市的堅持和人民的堅定”

西班牙《國家報》網站2月6日刊登已在上海生活3年的西班牙女作家洛拉·貝卡里亞的文章,題為《堅持》。文章摘寫道:

上海是一座繁華、喧囂、美麗、充滿魅力和熱情好客的城市,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暴發給這個城市帶來了很大的損失。就感染人數而言,上海不是武漢,但防控措施對我們的影響越來越大。大街上的人很少,很多地方都封閉了,電影院和博物館不開門,公交線路縮短,學校延遲開學,城市現在正慢速運轉,作為中國發展與繁榮象徵的東方明珠正在默默地遭受疾病的威脅。

我們是居住在上海的許多西班牙家庭之一。中國人很有趣、活潑、友好,疫情當下,他們沒有變。外國人在很多方面都依賴他們,而且總會有中國人來幫助我們。即使是現在,當面對面接觸讓人害怕之時,他們也沒有拒人於千里之外,而是努力提供幫助。突然之間,我發現戴著口罩交談挺讓人興奮的,口罩不再是使我們失去人性的小工具,我們可以用眼神、手勢傳遞微笑和信心。這些小細節讓人感覺到中國的美好,我知道現在不是來中國旅遊的最佳時機,但是我建議大家把這件事提上日程。

現在,我們必須適應形勢,全力以赴、冷靜下來並貢獻自己的力量。雖然我們是西班牙人,但此刻我們就是中國的一分子。

中國民眾宅家為抗擊疫情作貢獻,編幽默防疫順口溜

外媒稱,在新型冠狀病毒肆虐與口罩荒的影響下,為遏制疫情擴散,在這個加長版的春節假期裡,“宅”成為多數中國人的生活方式。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2月6日報道,中國多地關閉公共娛樂場所,取消各種活動。官方呼籲民眾少外出、不聚集,許多民眾取消走親訪友、外出旅遊,宅在家裡讀書、健身、陪伴家人。

報道稱,面對口罩的供不應求,有網民說宅在家是應對良方之一。新華社旗下“半月談”微信公號本週就發文算了一筆社會成本賬:每個人在家“宅”夠四個小時,就等於節省一個自用口罩;每減少一次外出,就少用一些醫用酒精等消毒用品;每減少一次發燒咳嗽,就節省一次發熱門診的醫療資源,讓醫生護士多休息幾分鐘……算下來還真不失為功德一樁。

網絡視頻顯示,有小區巡邏人員手提大喇叭廣播,鼓勵民眾努力宅家堅守:“只要還有一粒米,不往人多地方擠。只要還有一滴油,待在家裡不露頭。只要還有一棵蔥,不往菜市場裡衝。只要還有一口氣,待在家裡守陣地。我宅家,我驕傲,我為國家省口罩。”

重慶小區內也有各類紅底白字的標語布條飛揚,包括“要想活得久,不要到處走”“養老金能拿多久,取決於你最近出門的次數”。

報道稱,對春節期間值班的新聞工作者來說,假期延長基本與我們無關,今年大概是新聞量、信息量最龐大的一個春節,與往年苦尋新聞題材的常態大相徑庭。從早忙到晚不間斷關注疫情發展態勢、中國各地防控措施、社會輿論動態,時光轉瞬飛逝。

但對多數中國普通老百姓而言,此次疫情既是社會運轉機器的一次急剎車,宅在家裡也讓他們看到生活的不同一面。有年輕網民說:“沒想到有一天我會跟菜市場的大爺大媽們搶菜,更沒想到會花巨資買口罩。”還有人說:“原來一直玩手機居然會煩到想寫作業。”

也有網民說:“去小區門口取個快遞,居然成為春節期間最大的運動量。”還有人緊盯朋友圈裡誰走了多少步,調侃說:“這個時期超過1萬步者,不是醫護人員,就是媒體記者。若不是二者,馬上‘舉報’!”

報道稱,中央政法委微信公號“長安劍”2月3日發文呼籲:“今天是宅在家的第11天了,所有躺的姿勢都躺遍了,所有會做的菜都吃八輪了……(但)疫情防控態勢仍然嚴峻複雜,無論是奮勇在一線,還是堅持宅在家,都是在保護他人,保護自身。”

在中國國家衛健委的發佈會上,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長陳雪峰還就長時間宅在家裡如何緩解煩躁、焦慮情緒向民眾支招。其中包括制訂計劃,安排好每天要做的事情,保證飲食和睡眠規律;鑽研事情、看書、聽音樂、寫字、學習新技能等;找到支持,包括家人和朋友的陪伴;進行鍛鍊,做一遍八段錦或自己喜歡的室內運動等。

外媒:中國啟動“世界最大規模實驗”-居家辦公/線上教學

據德國《商報》網站2月6日報道,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肆虐的情況下,中國國內的經濟活動難以正常進行。中國的大部分生產設施仍處於停頓狀態,但不少地方即將重新開工,因為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因新型冠狀病毒而延長的春節假期將結束。

根據中國政府通知,全國假期延長到了2月2日。此外,上海等大城市下令進一步延長假期至本月9日結束。

報道稱,在此期間,大多數企業成立了危機應對小組,為假期後的復工做好各項準備。最常見的措施包括為所有員工提供充足的口罩並監測體溫。德國工商大會上海代表處執行董事西蒙娜·珀爾說,預計大多數企業將完成“軟啟動”,因為並非所有員工都能迴歸崗位。

為了避免員工和顧客感染病毒,許多中國企業要求員工在家上班或限制外出。檢驗在家上班能否行之有效,或成為一場“世界最大規模的實驗”。有人期待這種嘗試能夠變成一種機制。另一方面,在無法在家上班的服務業,有的企業禁止員工閒聊。

一家上海廣告代理公司營銷主管說:“這是進行大規模在家上班實驗的良機。”今後,通過視頻開會、與顧客洽談的情形可能會增加。一些企業擔心在家上班會導致工作效率下降,但也有報告說在家上班效率高。

報道稱,然而,無法在家上班、不得不與顧客接觸的行業採取了其他應對措施,大多是戴口罩和戴手套。報道還稱,員工之間也有感染風險。一些單位要求上班員工吃午飯時與同事保持一米距離,同時要求員工不要閒聊。

此外,北京制訂了將於2月17日開始實施的遠程線上教學計劃。2月17日將是新學期的開始日期,但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屆時學校將無法正常恢復上課。北京市教育部門稱,本月17日,原定的中小學開學日,中小學生將“線上”開學,各區教委、各校老師都已經做好準備,錄網課、制訂個性學習計劃等。

教育部門強調,延期開學期間,學校均不得以任何形式集體組織上新課,也不得舉行任何形式的線下教學活動和集體活動。

報道稱,與此同時,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通過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同時推出特殊時期的專欄,調動該市優質教師資源,針對非常時期潛在的教育教學問題,特別是延期開學後在家學習期間孩子和家長心理焦慮、學習生活安排、學業困惑等問題,及時回答和指導學生、家長。

報道稱,上海、重慶等城市也採取了此類舉措。(文章來源:新華社、鳳凰網、環球網、參考消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