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中收筆的意義是什麼?

想象與可能


書法中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自然流暢,不能刻意為之,至於寫字時何時收啥時放也要順其自然,否則就是做作,這可是書法中的大忌。能在整幅作品中做到筆筆到位收放自如就是一位書法高手了。





鳳誼1


毛筆書法的筆畫成形,由起筆、行筆、收筆三部分組成。

起筆,又稱落筆、下筆,是書寫筆畫的開端,方法有“逆入”、“順入”、“折入”。

⑴“逆入”即逆鋒起筆,採用與行筆的相反方向下筆,逆鋒起筆與轉筆結合,可寫出圓頭如篆的筆畫,表現出沉實的狀態。與轉筆、頓筆結合,可寫出方頭筆畫。逆鋒在實際書寫的過程中,有兩種“逆法”,一是“虛逆”,一是“實逆”。①“虛逆”,即筆鋒在空中取逆勢,並不著紙。②“實逆”即筆鋒輕輕入紙,向反方向運行,再調峰運筆,一般適用於隸書、篆書。

⑵“順入”即起筆順入,筆鋒順著行筆方向入筆,整個書寫過程流暢,線條優美。 ⑶“折入”即起筆與行筆之間,筆尖運動的方向成一定的角度,起筆處略有稜角,成方頭筆畫,線條剛毅。

書法的收筆有兩種說法:

一是指調整筆鋒的狀態。書寫中,毛筆的筆毫扭曲、變形了,需要調整、恢復、還原。

二是指完善筆畫的形態。書寫中,某些筆畫的末端出現有殘缺、不完整的現象,需要收筆,使其墨色飽滿、氣力充沛、形態完整。“收”是指各種筆畫組織在一起時,能夠將長的、斜的、不正的、細小零散的、不規則的等進行整理,使這些筆畫能夠清晰地展現出來。收筆時應做到“收放自如”。

毛筆經過書寫後,筆毫會出現散鋒、開叉、變形、彎曲、紊亂、交錯的情況,伴隨著水墨枯竭,會出現幹筆、枯筆、焦筆。這時候,收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收筆的方式是或輕一點,或重一點,或稍停留、等待,或就地旋轉,或臥筆順峰拖。

收筆的作用是收攏、聚攏筆毫。整理散鋒、開叉的,拉直彎曲、變形的,理順紊亂、交錯的。理順的動作可以逆,也可以順,總之要恢復、向為毛筆的初始狀態靠近。所以,“起筆、行筆、收筆”是寫好書法的基礎要素,缺一不可





墨香緣


從哲學角度來說,有起就有收,兩者是矛盾的兩端,失去一方也就意味著另一方不存在了, 兩者是矛盾的統一體,書寫時既然有起筆那必然會有收筆。

從書法或者書寫本身來說,一方面在一個字中,收筆是一個筆畫結束後,為了順暢地銜接下一個筆畫而帶出來的必不可少的動作。比如我們寫個“二”字,第一橫寫完之後,再寫第二橫,此時第二橫的起筆已經遠離第一橫的末筆,要想完成第二橫的書寫,毛筆自然要收回來才能書寫,可見收到筆是為了銜按筆畫之間的書寫自然而然的帶出來的動作,千萬不要為了收而收。另一方面,當一個字完成後再寫下一個字,此時毛筆已經遠離了這一行的中心,下一個字的書寫也要回到行的中心進行,因此此時收筆也是為了下一個字的書寫。

所以在整張作品或者一行沒有結束時,收筆其實就是為了順暢書寫下一筆畫或下一個字而很自然地帶出來的動作,具體書寫時不必刻意講究,自然既可。個人感覺篆書和隸書的波畫除外。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9bef85c91b0f4c1e876819f538bf1591\

慕容長樂


收筆是書法用筆的重要組成部分,收筆不但意味著一畫的結束,同時也意味著下一筆的開始,收束得好,不但能使點畫形態完滿,同時也能使整個字氣完神足,在書寫實踐中,人們往往留意發筆,忽視收筆,只知起筆藏鋒之不易,而不知收筆出鋒更難。,故明倪蘇門《書法論》謂:“用筆四處不可不留心,出也、收也、轉也、放也。”其中就有四處涉及到收筆。下面我們就來談談收筆的基本法則:

(一)收筆有藏露之分: 以藏鋒為主,收筆時藏鋒斂鍔,宜將鋒收歸畫中為度,才能給人以一種圓融飽滿的藝術感受。藏鋒收筆,用“輕提、輕頓、疾收”。以橫畫為例,當收筆時,用腕法(即將腕微向右上方翻動)將筆鋒輕提至橫畫的右上角,然後輕輕輕向下頓挫一二下,再迅速向左反折而收之。可在寫橫畫時,筆意向右上開拓,至收筆時,筆鋒微向右上挑出,使其點畫稍雜隸意。由於方法不同,產生的筆形也不同。再以豎畫為例,亦用輕提、輕頓、疾收。即至收筆時,將鋒向左上微提,然後向下頓挫一二下,再迅速向上反折收之。可中鋒直下,至收筆時向下頓挫一下,使其墨精暗墜,然後向上反折收之,此即垂露法。在小楷中運用有古樸之態。

收筆時亦用藏鋒,在書法術語中雙稱為護尾。東漢蔡邕《九勢》中說:“護尾,點畫勢盡,力收之。”收筆時只有鋒藏畫中,才能八面出鋒,才能使點畫完滿圓足,而筆勢靈活,無板刻浮薄之弊。小楷收筆,亦有出鋒者,如挑撇、鉤、懸針等,但必須注意,凡出鋒之筆,鋒應由中而出,端若引繩,方為得法。明馮班《鈍吟書要》說“側筆出鋒,此大謬,出鋒者,未銳不收,褚雲:‘透過紙背者也’,側則露鋒在一面也。”

收筆無論藏露,都貴於收,凡藏鋒之收筆於紙面上作收勢,在書法術語中稱“圓蹲直搶”,凡出鋒之收筆於空中作收勢,在書法術語中稱“出鋒空搶”。收筆的動作要快,所謂“緩去疾回”。收筆的方向當與下一筆起筆的方向遙相呼應,則自然氣脈貫注,筆斷而意連。

(二)無往不收,無垂不縮是收筆大法

寫橫畫要收,寫豎畫要縮,或空搶,或實回,都是取一個逆字,其實收和縮,可以產生三種效果:一是能使點畫在筆形上保持完滿圓足,或收筆處隱隱有聚墨痕,或縮和處墨精暗墜,都給人以一種渾厚而飽滿的立體感,顯得精氣結撰,墨光浮溢,點畫周至,起訖分明。二是能產生筆力,結尾處用收縮和發筆時用逆勢一樣,都是一種反作用的力。清康有為《廣藝舟雙楫》中說:“抽摯既緊,腕自虛懸,通身之力,奔赴腕指間,筆力自能沉勁。”“抽摯”即是搶法,好比拳擊一樣,必須先將拳頭收縮,這一拳打出去才能迅猛有力一樣。三能產生筆勢,收與縮的主要目的在於產生筆勢,楷書書寫筆斷意連,勢從內出,盤紆於虛,為“無形之使轉”。寫字時收筆時要形成一種回顧之勢,使其與下一筆的起筆遙相呼應,古人所謂“送腳如游魚得水”。這就好比魚在水中突然迴轉,十分悠然自得,這樣才能流轉無窮,凡字得勢,則結構自然妥貼。朱和羹《臨池心解》說:“作字須有操縱,起筆處,極意縱去,迴轉處,竭力騰挪,則結構自然穩愜,所謂百丈遊絲在掌是也。”

總之,凡事當慎終於始,收筆處尤不可苟且,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說:“無垂不縮,無往不收,此八字真言,無等等咒也。”故作小楷,筆筆要有活趣,字字須求生動,點畫之間,顧盼有情,起承轉合,一氣貫注,自然得勢。

(三)收筆要留得筆住

在收筆處要留得筆住,不使其率然飄忽浮滑,特別是一些較長的筆劃如垂露、懸針、長撇、捺腳等,出鋒時不可作虛尖飄忽之狀。所謂要留得筆住,即是指收筆時要凝重,有沉著之態,清沈宗騫《芥舟學畫編》中說:“筆行紙上,當以腕送之,不當但以指頭挑剔,則自無燥烈浮薄之弊,用之既久,漸臻純熟沉著,而筆墨間若有所以實其中者,謂之結心。”其中一個送字大可回味,以腕送之,要有含蓄收斂之意,不可勢盡力竭,到收筆出鋒時,好象一個人有十分氣力,但只用了三四分一樣,十分優裕從容不迫。力要送到鋒尖,而筆意有所回顧,正如陳介祺《簠齋尺牘》中說:“屋漏痕,力猶有餘,引而不發也。”這樣,方能沉著,有雍容自得之狀。所謂屋漏痕者,即因屋漏,雨水沿牆壁蜿蜒流下,由於受到牆壁的阻力,必左右動盪,蜿曲流下,其留下的痕跡至末尾時,狀如垂露,十分形象地比喻以曲勢直取直和留得住筆的用筆方法,清梁同書《頻羅庵論書》說:“漏痕只是筆直下時留得住,不使飄忽耳。”一語道破了屋漏痕的用筆方法。

可見收筆在書法中是決定用的,是一副書法成敗的關鍵。




墨色之境


不過,我們真沒有從收筆的角度,細心體會過收筆在書法的筆畫,單字以及章法中的重要作用。

收筆處理得好,不但字字筆精墨妙,而且還章法有序。


  • 《蘭亭序》中承上而不啟下的“收筆”

收筆是一個筆畫完成的最後一個單獨筆畫中的環節。

書法的筆畫是由起筆、行筆、收筆構成的。這是我們現代人對書法筆畫的發現,古人沒有這樣清楚的起筆、行筆、收筆書法學習方法的。所以,就談不上對收筆有什麼特別的看法。

而且,書法的筆畫有個最大是特點,就是起筆和收筆是書法最有裝飾特點的部位。

比如說,隸書的“蠶頭燕尾”,燕尾就是筆畫的收筆部位。

比如說楷書的垂露懸針也是筆畫的收筆部位。


  • 懷素《論書帖》第一行,十個字,只有一個“收筆”

永字八法中的有些“法”也是收筆,例如:“趯”和“磔”,其它六個“法”都是起筆、行筆、收筆合在一起的“法”。


所以,我們現代書法學習,比古人要精確的多。

比如說,所謂的“永字八法”中的“八法”其實沒有八法,只有“六法”。因為“趯”和“磔”這兩個“法”,其實只是一個筆畫中的一部分。

所以,我們學習書法的時候,也不要迷信古人。


  • 張旭的《古詩四帖》中局部的一個“收筆”

現在,我們毫無任何懸念地可以說,所有的筆畫都是由起筆、行筆、收筆組成的。

每一個筆畫,也是可以用“起筆、行筆、收筆”來分析筆法結構的。

因此,作為筆畫“三一律”之一的收筆,我們當然應該研究。


  • 《曹全碑》方筆收筆的隸書

所有筆畫的收筆部位都非常重要,也最有裝飾性,所以,就筆畫來說,收筆處理不好,就會失去神采的。

例如,一個豎畫,我們用懸針收筆?還是垂露收筆,藝術效果,裝飾趣味是大不相同的。

而“懸針”和“垂露”,我們也可以提煉概括為“藏鋒和露鋒”。而收筆是藏鋒還是露鋒,在“永字八法”的任何筆畫中都存在。

所以,我們把收筆就不能看得滿不在乎的。


從一個完整的字來說呢?收筆是承上啟下的一筆,因此,也要善於處理,有的收筆是承上啟下,但是,有點的收筆卻相反,是承上而不啟下。這是因為藝術處理和安排的需要,並不是說,一定要承上啟下,或者一定要承上而不啟下。怎麼處理完全依據藝術章法的需要。例如,我們前面看到的《蘭亭序》中“至”字是最後一筆的收筆處理,完全既可以處理成“承上啟下”的收筆,也可以處理為承上而不啟下的收筆。

從一個字到一行,從一行到一篇字,實際上不知不覺中,收筆始終是一個重要的單位。

例如草書作品中數字連綴,那麼,本來是一個字一次收筆,就只能合併到一組字的最後一筆收筆了。

所以,收筆也是章法的重要藝術手法。

例如,我們寫草書的“柳”字,這個字的最後一筆是豎畫,但是,在藝術處理的時候,就不一定要用“豎畫”收筆,而是用“點畫”收筆的,這樣處理章法的例子也是很多的。

其實就是藏鋒還是露鋒的處理。


所以,如何收筆,從筆法到字法,再到章法,都全面統領著我們的書法藝術處理。

而相對起筆和行筆,就沒有這麼大的“權利”和優勢了。

題主能夠提出這個問題,你是有經驗,有思考,有勇氣的書法愛好者。

我也希望學習書法的朋友,能夠多思考一些書法問題,只有喜歡思考,才會深入到書法的藝術世界之中,也才會有真正的書法藝術的樂趣。

因為,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找到你自己發現的樂趣的。題主就是一個有發現的書法愛好者,我點贊這樣的書法學習。


千千千里馬


收筆,在書法中的作用是啟下。

上筆之終,為下筆之始。一個筆畫分為起筆,運筆,收筆。無法筆畫大小,還是書體,都離不開這三個步驟。而收筆的好壞,關係到筆畫間的呼應。筆畫能夠自然的呼應,寫出來的字形體態就生動靈活。沒有呼應,寫出來的字,沒有生氣,雖工猶病。

在收筆時,要根據下一個筆畫的起筆位置而進行。橫與橫,橫與豎,收筆的方向各不相同,採用的筆法也不相同。如果收筆只是為了這個筆畫的完美,而與後面的筆畫沒有絲毫的聯繫,每個筆畫工工整整的擺放搭配起來,這樣的字就如印刷字一樣,久看便會厭惡。

現在的書法,特別是楷書的收筆,就是不注重收筆時與下個筆畫間的作用。每個筆畫收收死。這也是很多人練了許多年楷書,仍然不知道行書和草書的寫法,並錯誤的以為行書、草書的筆法不是一種。這都是由於不知道收筆的意義而死吊在楷書的路上。


子衿書法


這寫字就如練武。

武林高手,手持長劍,一躍而起,全力刺出,就在劍鋒觸喉一瞬,戛然而止,這就是武學最高境界,動靜順宜,收放自如。

無論那門那派,再高級的藝術,也得以技術為基礎。

談及書法起筆容易,收筆難。

難就難在這恰到好處,因為過尤不及。

揮灑間又知分寸,揚揚灑灑又精準毫釐,這就是最高的境界。

更難的是,收了手上的筆,卻又止不了心中的筆。

待到手筆,心筆勻來去自由時,華山論劍,必有君一席。




巭駝


以上為個人觀點,一家之言,僅供參考。如果各位網友對此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和評論!


中州耕牛堂主


首先說為什麼要學習書法?因為是古人給現代人留下的文化遺產,也是中國的十大國粹之一!因為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愛好,除了本職工作之外,還有的人愛好廣泛。愛好書法的人,都對自己認為某種字,看起來很好看,所以就有空餘時間,就練練書法……久而久之……漫漫的有了自己的特色!比如有的人寫"龍"字,能寫出各式各樣的,風格不同的,甚至於很"形象"化等等等等……所以任何書法愛好者,都有自己的寫書法的習慣(臨帖)除外。書法中字的收尾都不一樣!意義各有不同,各種書法愛好收筆有他本人的意義,意義大概是:感覺很好、很藝術、很創意、很舒服、很得意、很滿足、自我很快樂和陶醉……別人怎麼看他的書法中的收筆,他不會管的,首先自己認為很好!這是我認為書法中收筆的意思……最後還是那句話:餘老闆願所有愛好書法的人,書法中收筆時,還沉浸在樂在其中的感覺……眼下疫情時期,給武漢加油!蕪湖加油!合肥加油!中國加油!……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