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磚”是什麼?「防忽悠必備」

“文革磚”,似乎是一個在茶圈裡時常被人提起的名稱,可是究竟什麼是“文革磚”,卻沒有一個標準的定義。


顧名思義,“文革磚”就是文革期間生產的磚茶。現在很多大大小小的茶磚上都寫上“文革磚”三個字叫賣,只是一種的商業操作,與文革並無任何關係。因為以“文革”定義一個時期,必然是事後才會發生的事情。


關於這一段茶業歷史,我特意請教了曾任省茶葉公司總經理的鄒家駒先生,於是梳理出這些內容:


67年以前省茶葉公司生產主要有幾個品種:


1、圓茶(後改名七子餅)

2、省外邊銷茶(心形)

3、省內邊銷茶(小圓餅,小方塊)


“文革磚”是什麼?「防忽悠必備」

(本文節選自《雲南茶生活百科全書》)


對於邊銷茶,價格是“倒掛”的,也就是成本價高於銷售價,而差額則由省財政廳補。因為雲南省財政廳需要為茶葉公司省外的銷售做補貼,後來不願意了,於是改成只補貼省內邊銷茶。


沒有了補貼,這就造成了一個原料成本的壓力,省外邊銷茶就只能選擇成本極低的級外茶。


文革時,造反派當權,強調機械革新,一切機械化,心形沱也被革了命,統一變成了磚茶。


那時候的磚比較泡,原因是原料比現在粗老。四片一包,僅此一種規格。


市場上時常能見到把7581和7781(被稱為“棗香厚磚”)等老磚茶歸為“文革磚”。


7581生產時,也恰巧趕上了文革時期的尾巴,在文革期間生產的少量7581叫做文革磚也還勉強,但是77年才確定配方的7781也被叫做“文革磚”就有點過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