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鮮肉總是被批評,偶像和演員之間真的有壁嗎

中國小鮮肉總是被批評,偶像和演員之間真的有壁嗎

一個

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演員

譚飛:最近,徐道經常提到年輕演員的培養。你覺得現在的年輕演員怎麼樣?對中國年輕鮮肉的批評有何解釋?

徐徵:以我的觀察來看,我沒有看到過不努力的小鮮肉。事實上每個小鮮肉在他自己這個維度,都希望自己可以做得更好,都希望自己可以有突破。那也就是說在背後有另外一個個狀況,就是說我們好像把兩個不同的系統給攪到了一個起去。因為在我看來,所謂“小鮮肉”是原先在韓國、日本,他們所形成的這樣一個種偶像文化。他們把年輕人劃分出,在當中挑選出有一個部分培訓他們。據我所知,這種培訓是一個種軍訓似的,是非常艱苦的一個種訓練。我聽上去都瞠目結舌,每天就睡那麼幾個小時,很早就爬起來,然後做體能訓練,各方面都有訓練,我想這麼做一個定是有背後的原因。我的理解是說讓他提前適應一個種制度,在這種秩序裡面去體驗“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因為後面他們馬上就要做人上人了。所以他的身體,他的心理,他整個的抗壓能力,都得做好那樣的一個個準備。因為你馬上就會面對各種各樣的情況,這個訓練系統,這樣的打造,打造完了以後會有一個系列的工作是圍繞著我們精心訓練出來的這些特殊的年輕人,然後發展成為整個的一個個粉絲經濟、粉絲文化,從而產生一個種追星的效應,以及帶動各種消費,然後形成了這麼一個個系統。因為我很小就做演員了,那麼我所知道的演員好像應該是另外一個個系統,比如說我是學舞臺劇的,那麼作為演員來講,首先是挑出來的人才能做演員,不是說每個人都能做演員。

譚飛:它有一個門檻。

徐徵:它有門檻,這個門檻呢,它還是另外一個個標準。比如說我們去戲劇學院考試,我們大概二三十個人做一個個集體小品,這個人是否有趣跟他的長相、跟他是不是帥哥或者美女沒多大關係,而是因為你有這樣的一個種靈敏度,你有吸引我眼光的能力,有觀眾緣……這些冒出來了以後老師再考你,再給你一個個命題,看你能不能在五分鐘的準備後,來做一個個表演,這個表演是不是能吸引到老師,你是不是有你自己的質感?這裡面不見得都是像我們看到的所謂晚會的小品演員一個樣,那個其實更多的是在喜劇的維度,有的人不見得是在喜劇的維度,他可能演了一個個沒有什麼戲劇衝突的小品,但他可能就是站在那裡,你就能感覺到他身上具有某一個種氣質或者某一個種特質,我們覺得這個人可以成為某一個類型的演員。那麼我們的心態或者是說我們的製片人,他們在去看在百老匯的演出時,就會看到裡面有哪些演員表現非常突出?他在舞臺上有一個種光芒,他能唱能跳能表演,能上躥下跳,或者他具有喜劇特質或者長得很特別。我們會說,我們要拍戲,你願不願意來試戲啊?就像我們在《愛樂之城》裡面看到這個Stone,他去各個不同的劇組。

譚飛:去跳舞吧。

徐徵:一個會演警察一個會兒演什麼,就是就給你一個段一個段的表演,看你能不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把能量完全爆發出來。那麼我理解演員應該是從這個系統出來的。那很顯然,我覺得因為我們這個產業的關係,因為我們整個這個大環境的關係,有人不是特別明白,他把這兩個系統混淆在一個起了。

譚飛:混淆在一個起了。

徐徵:所以如果你在這個系統中,你必須遵循這個系統的規則。如果你在這個系統中,你必須尊重這個系統。

譚飛:實際上我理解徐崢。是不是一個個是選秀系統,一個個是表演系統,他們二者本身其實並不兼容。

徐徵:我認為一個定有兼容的案例。我們也看到就是說有的人以前是做音樂,突然他演戲也演得很好,但我覺得這個例,這並不是一個個群體的現象。因為如果我們有大量的演員人才的需求,你得有一個套專業的篩選制度。所以國外為什麼要有Casting的公司,為什麼有專業的星探,為什麼要安排試鏡和麵試製度啊?這些都是為了電影的工業來準備的。Casting導演他手裡有很多很多的資料,他每年都要去各個地方看不同的人,他只做一個件事情,就是了解什麼地方有哪些演員。他拿到一個個劇本,除了主演之外,另外二三十個這個配角他都能夠去匹配好。

中國小鮮肉總是被批評,偶像和演員之間真的有壁嗎

被大數據選中的演員能否永垂不朽?

譚飛:你有什麼辦法改變我們國家的現狀嗎?

徐徵:我覺得我個人改變不了這個現象,就是說需要整個行業達成一個種共識,這種共識首先你得有一個個專業的一個個認知度,就是比如說我們要做電影,我們來選演員,我們應該是怎麼樣一個個選法。另外一個個問題呢,就是說參與到這其中的人,他們各自的目標不同。有人拍電影就是要賺錢,然後那個大數據的部門就會提供數據和熱度最高的演員。那麼其實我覺得沒有說哪個目標是不行的,我投資了、我拍一個部戲,我希望這部戲賺錢,這個問題也是無可厚非,然後數據部門說我是根據這個指數那個指數,得出來這個結論,這電腦告訴我的這個人行不行,這也無可厚非。問題是你做這個電影的製片人,你的這個核心訴求是什麼?你說如果我是需要一個部以質量為主導的,那麼你就要考慮了,這個演員是不是符合這個角色,是不是接近你這個角色,那如果本來他就是符合的,我就是要他這個特質,我覺得也沒有不可以。問題是你最終形成的這個作品,是不是一個個好作品,這才是最主要的。

譚飛:我們需要開始面對這個問題。

徐徵:是的,讓我們把這個說清楚,讓我們知道有這樣的現象。也許這些現象有問題。然後我們認為如何做正確的方式是讓更多的人理解。

譚飛:先頭腦風暴一個下,然後再來設定路徑。

徐徵:告訴大家一個些對的規則,那些對的體系,他們是怎麼幹這個事情,他們是怎麼玩的,他們的玩法好我們可不可以有借鑑。

譚飛:好,我們今天非常高興啊,今天的徐崢其實挺像一個個知識分子,或者說他在和網友和觀眾們交流他在這個行業浸淫很多年的心得和體會,包括跟業內人士有一個個分享。

徐徵:事實上,我所說的維度是從我的角度來看的。這只是我個人的理解,所以有一個片面的觀點。我希望你能原諒我。

譚飛:謝謝收看。再見。

中國小鮮肉總是被批評,偶像和演員之間真的有壁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