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取到的真經是什麼?

一念覺944


《瑜伽師地論》等一大批經書,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就是《瑜伽師地論》,這本書是後來,唐三藏創立唯識宗的重要理論基礎書,但是唯識宗,由於邏輯性太強,推理太多,單單“大千世界",這樣一個概念就講一兩本書,太哲學化了。

中國人不喜歡這種宏觀大論,唐朝創立的八個佛教宗派,最後被大多數中國人接受的只有禪宗和淨土宗,因為這兩種派別,修行簡便,接地氣,具有中國特色。


飛飛貓說話


按照原著的說法,取經四人組取回的所謂真經是大乘佛法,實際上,這僅僅是如來的說法,真實的情況並非如此——他們取回的是佛教在東土大唐的興盛。

在取經前,如來已經下了一盤很大的棋。

原著把如來的目的已經講得很清楚了——佛祖召集下屬和信眾做了一個“孟蘭盆會”。

在這次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上,如來正式提出了取經工程的戰略大計。

原著:如來指出:“我有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三藏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徑,正善之門。我待要送上東土,叵耐那方眾生愚蠢,毀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要旨,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麼得一個有法力的,去東土尋一個善信.教他苦歷千山,遠經萬水,到我處求取真經,永傳東土,勸他眾生,卻乃是個山大的福緣,海深的善慶、誰肯去走一遭來?”

如來這番話,不但講明瞭真經是哪些真經,還講明瞭為什麼不親自傳到東土,而需要東土的一個信佛人,苦歷千山,遠經萬水,向他求取。

為了實現這個戰略目標,如來採取了以下一系列措施:

第一步,借孫悟空鬧事的機會,出手輕易鎮壓猴子,取得了玉帝的歡心,得到了天界諸神的認可。

第二步,借魏徵手處死蠢龍。魏徵明明是個活人,卻負責監斬涇河老龍王,這本身就讓人覺得十分蹊蹺。其目的是為了間接引紫薇大帝(李世民)入局。

第三步,引誘蠢龍到地府告狀,然後正式引李世民入局。地府一把手是地藏王菩薩,也就是如來的下屬。

第四步,借個貪腐的判官手,放李世民還陽。

第五步,李世民辦水陸大會,正式選中二弟子金蟬子——唐玄奘作為取經工程的總實施人。

同時,確定觀音菩薩為取經工程總聯絡人,自己親自負責。

明線是大乘佛法,暗線是佛教勢力入侵華夏

從明線來看,取經四人組歷經81難後,因為沒有行賄,先得到的是無字假經;四人組發現上當後,返程索要真經,並向如來告狀,才拿到了真經。

四人組拿到真經後,最後功德圓滿。此時,如來順利達成了以下幾大目的。

一、提拔了心腹弟子

在表彰大會上,金蟬子作為如來的嫡系順利成佛。

二、收服了人才。

猴子、豬、沙僧三人作為道教叛將,按實力分別成為佛、使者和羅漢,成為佛教新的重要戰鬥力。

三、佛教勢力全面入侵華夏。

回顧下歷史,南北朝時期,佛教在華夏迅速崛起,但北周武帝滅佛後,佛教勢力大損。李唐勃興後,李淵自稱李耳之後,也就是太上老君的嫡系子孫,道教實際上成為國教,佛教只是邊緣宗教。

經過取經大業,佛教勢力實現涅槃重生,迅速崛起,並全面壓制道教(直到王重陽創立全真派後,道教才重新崛起)。到武則天時期堪稱達到頂峰。


散仙讀史


看過西遊記的人都知道,唐僧師徒4人最後取得了真經。那麼真經是什麼呢?表面上看是那一部部經書。而且令人奇怪的是,似乎走一趟遠門,拿到了這些經書,就立馬成仙成佛。然後就能普度眾生,讓帝王消災,百姓安康。這太有悖常理了。現在隨便搜索一下,成百上千部佛經,就擺在那兒。難道說我下載下來,就立即成佛了?幾千年來從來沒有這種事。

事實上唐僧取得的真經,並不是那實體的經書,而是師徒4人一路前往西天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修行,也是真經。

《金剛經》中須菩提叩問佛祖: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祖就為其講了大乘佛法。

凡人成佛之路,其實就是打破無明見真實,降伏其心成為覺者的過程。

如果把唐僧西天取經看作降伏其心的修行歷程,那麼西遊記的真實義義也就出來了。

凡人身上固有的毛病,簡述三個字:貪嗔痴。唐僧作為一個道心堅固的修行者,要成為覺者,就要徹底的克服這三個毛病。才能真正進入無餘涅槃。

他這一路上收了三個徒弟,分別就代表了貪嗔痴。

孫悟空見妖怪就打,動不動就發怒,眼裡容不得半點沙子,是嗔字的代表。豬八戒貪財貪色貪吃,是貪字的代表。而沙和尚愚鈍愚忠,與一個痴字分不開。

師徒4人一路降妖伏魔,在艱難困苦的過程中,滅盡了貪嗔痴,達到了降伏其心的目的。其實到了靈山取經,拿到所謂的經書,無非是一個儀式性的句號。也就是說得到了如來的授記。

總而言之,真經就是西遊記。


Fandy


《西遊記》作為文學作品小說,雖然大多內容是主觀想象胡編亂造的,但是由於影響巨大,也造成了人們對真正的佛法佛教的誤解,我們有必要澄清一下:

1.“佛祖”這個詞,在佛教本來是指“佛和歷代祖師”,到西遊記成了釋迦佛的專稱,同樣情況,還有“如來”

2.大乘佛教及經典本來在東漢末年就傳到中國(比如《道行般若經》),而西遊記卻說唐僧以前都是小乘法

3.《西遊記》還編造了一個《大藏經》目錄,完全不同於佛教的真實大藏經目錄,而不明真相的群眾誤以為真的,甚至還有出現錢流通此假目錄的。

真正的大藏經目錄以《開元釋教錄》為代表,收經典1400多種,後來歷代大藏經目錄都有增添,自明代以後,我們佛教了解大藏經的捷徑是讀《閱藏知津》,此書收經籍1773種,此書缺點是按照天台宗的觀點對大藏經排序,與《大藏經》不符,也不及大藏經排序科學合理。

現在人們在網上能方便的閱讀《乾隆藏》及《大正藏》,《乾隆藏》不及《大正藏》收經多,但是此兩藏對清代民國以後的重要譯著比如《入中論》《現觀莊嚴論》等均未收入,這是缺陷。

《西遊》說“經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律一藏度鬼”這簡直是汙衊,如果大藏經內容是這些,就毫無意義。簡單說《大藏經》中,佛說的叫“經”,代表著作如大乘的《般若經》,小乘的《阿含經》,菩薩著作叫論,代表著作如大乘的《大智度論》《中論》,小乘的《成實論》《大毗婆沙論》,律是五乘共學,比如《四分律》,也有獨立的菩薩律比如《梵網律》

,說了這麼多,相信只要認真求實者,只要在網上一查,這些佛教常識馬上就會知道,不會被《西遊》神話誤導。

下面是佛經目錄《閱藏知津》書影






康142341986


《西遊記》裡並沒有寫明具體取得什麼經,《西遊記》的原型歷史上真正的三藏法師:玄奘大師,他倒是真的從印度取回來了不少經書。有名有姓的經書,他帶領許多僧人也翻譯了不少。到底哪一部經對於他來說最重要呢?這就要從佛教的宗派講起,佛教有八大宗派,玄奘大師屬於瑜伽宗,佛教內部更喜歡叫唯識宗。為什麼叫瑜伽呢?玄奘大師是去印度學瑜伽嗎?

顯然不是,因為唯識宗有一部重要的經典叫做《瑜伽師地論》,它與其他宗派不同的特點就在於十分的講究邏輯,有許多不信仰佛教的學者,也會研究這本書, 他們完全把它當作哲學書籍。書中理論比較有名的有關於人的意識的論述,又和心理學比較契合。但是,這個宗派在中國並不盛行,第一,對於基本的教育程度要求很高,在古代,人才不好找。第二,中國自古不喜歡這種形而上的哲學,更喜歡講一件具體的事情,比喻一個道理,通過這樣能的形式來講道。

因此,後世其他的宗派都不如禪宗興盛,禪宗就是以一邊勞作,一邊參禪為修行方法。這無疑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禪宗也是我國本土誕生一個宗派,印度並沒有這樣的修行方式。當然,禪宗的人依然認為他們思想的核心來自於印度。而今天的禪宗早就脫離了勞作,就不可能有什麼真正的體悟。當然這不是佛教造成的,這是工業化發展,人漸漸從勞動中解脫出來造成的。

今天這個時代,所謂《西遊記》取回來的《瑜伽師地論》倒是非常適合從新學習和弘揚。尤其是他哲學和心理學的部分,對於科學的推動是具有正面意義的。


半奘道人


《西遊記》是一本修行的小說,取材於玄奘法師真實的取經經歷。

唐僧師徒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到達靈山大雷音寺。由於孫悟空不知人情世故,拒絕給阿難迦葉人事,故此給了他們“無字真經”。

為何千辛萬苦的長途跋涉,到頭來卻求取的是“無字真經”?

其實,取經的真諦,不是為了那麼幾本經書。在取經的過程中不斷地覺悟和成長,才是求取的真經。這種覺悟和成長,這一路所得,是無法從書本上得到的。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就是這個道理。故此只能示之以“無字真經”。

沒有經過這種體驗,便無法得到這種收穫。縱使將這種體驗收穫寫滿經書,世人也是無法領悟。所以燃燈古佛笑道:“東土眾僧愚迷,不識無字真經。”


唐僧是信念和目標,白龍馬是毅力。悟空、悟能、悟淨就是方法。

何為淨?就是淨身、淨口、淨意。淨身就是端正規範自己的行為;淨口就是端正規範自己的言談;淨意就是端正自己的觀念。沙僧身為捲簾大將時,動不動就摔東西發脾氣。在西行路上,沙僧端正規範了自己的言談舉止。所謂“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便是其意。

何為能?就是能力。豬八戒錯投豬胎,能夠迅速擺脫逆境,這就是能力。豬八戒一路挑擔降妖,這也是能力。

何為空?就是“隨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孫悟空剛出道,便覺得自己能力超群。所以一再而再的隨心所欲。當頭上被套上那道箍時,才有所覺悟,自己這點本事其實還差的很遠。也正是這一路西行,孫悟空才最終將束縛自己的那道箍摘掉。從而達到“隨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這也是佛教“降伏其心”之意。

真經是什麼?真經就是唐僧師徒一路西行的收穫。

所謂“人事”是個隱喻,既然我們活在人世間,那就要按照世間的法則來行事。所謂“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就是此意。

阿難迦葉索要“人事”,實是暗示一份“恭敬之心”。看看現在的世人,又有幾個對老師有“恭敬之心”?我來求學,你便要將東西給我!

真的給了“無字真經”,能看懂嗎?



【每篇文章都是腦中迸出的小火花。】


寄暇學宮


中國為中,四方皆為蠻夷,這是古代中國人的概念,所以以如來為首的大乘佛教要想名正言順,就要入駐中原,但首先得得到中央主神的首肯,於是如來和玉皇就合理導演了鬧天宮的大戲,而玉皇也想以佛教來制衡道教,他們一拍即合。在鎮壓孫悟空,玉皇召開安天會並稱如來為佛祖,之前都稱佛老,這二者是有區別的,佛老只是一個修行者,而佛祖則就是開宗社教的教主,這就是首肯。如來馬上回靈山召開無遮大會,其實就是開張典禮。但領了拍照,沒有香客一樣是沒用,接下來就得說服人間帝王,便有了李世民遊地府,觀音推薦大乘教義可以度化怨氣,如此使得帝王成為信徒。不過,取經路上表面看似道教節節敗退實則道教卻是贏得最後勝利,這也與道教行事思想有關,道教講居柔守弱,所以表面上降伏青牛,但青牛用金剛鐲收走了無數的金沙,收服了大鵬,其實卻給如來找個監視者,而如來的接班人彌勒佛卻和道教關係親密,所以當唐僧到了西天,如來反悔了,他隨便找個藉口拿出無字經,實際上想再搞一次取經,而這也被彌勒和大鵬給破壞了,不得不在各部經書裡拿出幾卷打發了唐僧,可當唐僧回到長安正準備講經,結果被如來召回了,要知道經書不宣講就是一堆紙罷了,想來此時如來極其鬱悶。


手機用戶53419716627


西遊真經到底是什麼?背後的各種推測,眾答友有很多答案,莫衷一是。不過,表面的真經,或者說《西遊記》裡白紙黑字的真經,翻翻書就可以確定。

我來翻書,你來瞧瞧,在《西遊記》第八回“我佛造經傳極樂,觀音奉旨上長安”中寫到如來佛祖在靈山大雷音寶剎講法。

講完法,如來對大家說:“……但那南贍部洲者,貪淫樂禍,多殺多爭,正所謂口舌兇場,是非惡海。我今有三藏真經,可以勸人為善。”由此可見,如來要傳到大唐的是三藏真經,玄奘(唐僧)被唐太宗賜號“三藏”,就源自從觀音菩薩口中得知西天有三藏真經。

《西遊記》第八回還說明:三藏真經是哪些經書?“如來曰:‘我有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三藏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經,正善之門。’”

接著,觀音菩薩前去東土大唐找取經人——唐僧(如來二徒弟金蟬子轉世),《西遊記》第十二回“玄奘秉誠建大會,觀音顯象化金蟬”裡寫道“菩薩道:‘你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渾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昇天,能度難人脫苦,能修無量壽身,能做無來無去。’”

從觀音菩薩的口中,我們就知道三藏真經屬於佛教裡的大乘佛經。那麼,唐僧師徒到達西天,《西遊記》裡又是怎麼寫真經呢?

《西遊記》第九十八回“猿熟馬馴方脫殼、功成行滿見真如”裡先寫唐僧師徒不送禮,被阿難、迦葉給了“無字真經”,師徒發現後返回西天向如來討說法。

如來再叫阿難、迦葉給“有字真經”,真經不能白傳,唐僧還是送上唐太宗所贈的紫金缽盂。阿難收下紫金缽盂,迦葉進閣檢經,唐僧師徒這次認真檢查經書。

傳完經書之後,阿難、迦葉向如來彙報情況,“在藏總經,共三十五部,各部中檢出五千零四十八卷,與東土聖僧傳留在唐。”

《西遊記》裡的真經指的是什麼?總結上面內容,可歸納為:大乘佛經之“三藏真經”共三十五部,唐僧師徒取走其中的五千零四十八卷。


子屠龍


《西遊記》作為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受眾十分廣,男女老少皆宜,即使是現代被拍成電視劇電影,《西遊記》相對於其他三大名著來說都是更加受歡迎。


那我們每個人在看電視或者小說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四人的最終目的是去西方極樂世界取經,那麼是什麼經能夠讓他們經歷了八十一難,歷盡千辛萬苦也要拿到呢?

《西遊記》中提到過是“大乘佛教三藏真經。”

《西遊記》第八回,如來佛祖曾經對唐三藏真經有過具體說明。(諸位菩薩)向佛前問曰:“如來有那三藏真經?”如來曰:“我有《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三藏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經,正善之門。“ 所以三藏真經指的就是《法》、《論》、《經》這三藏經 。

並且,唐僧的另外一個名字唐三藏還跟這部經有關係。唐僧號三藏是唐太宗賜的,就是因為菩薩說西天有三藏經,所以才以此經來取號,號為“三藏”。

可是最後唐僧帶回長安的遠不止這幾部。當時唐僧一行人回到長安以後,唐太宗李世民就問過有哪些經書,唐僧回答三十五部,共計五千零四十八件。那麼這為數眾多的經書到底是哪些?



我們再從《西遊記》中翻閱,當時唐僧等人達到大雷音寺,當時如來派阿儺、伽葉兩位尊者給他們傳經。

在向阿儺送上紫金缽盂以後,伽葉這才進閣檢經,一一交給唐僧。拿好經書,眾人去見如來。

如來問:“阿儺、伽葉,傳了多少經卷與他?可一一報數。”

阿儺、伽葉兩人這才說出全部經卷的書目:《涅槃經》四百卷,《菩薩經》三百六十卷,《虛空藏經》二十卷,《首楞嚴經》三十卷,《恩意經大集》四十卷,《決定經》四十卷,《寶藏經》二十卷,《華嚴經》八十一卷,《禮真如經》三十卷,《大般若經》六百卷,《金光明品經》五十卷,《未曾有經》五百五十卷,《維摩經》三十卷,《三論別經》四十二卷,《金剛經》一卷,《正法論經》二十卷,《佛本行經》一百一十六卷,《五龍經》二十卷,《菩薩戒經》六十卷,《大集經》三十卷,《摩竭經》一百四十卷,《法華經》十卷,《瑜伽經》三十卷,《寶常經》一百七十卷,《西天論經》三十卷,《僧祇經》一百一十卷,《佛國雜經》一千六百三十八卷,《起信論經》五十卷,《大智度經》九十卷;《寶威經》一百四十卷,《本閣經》五十六卷,《正律文經》十卷,《大孔雀經》十四卷,《維識論經》十卷,《具舍論經》十卷。



最後,雖然一開始唐僧的目標是“三藏經”,但最後到手的一共有三十五部經書,共計五千零四十八卷。可見唐僧為中原佛法的貢獻是十分巨大的。而且這些經文對於教化百姓,驅邪避惡都有很大的作用。

當然這部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的小說,或多或少都有作者的藝術加工。但是這部小說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全書主要描寫了唐僧師徒四人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取回真經,成為五佛。


藤樹先生


是大乘佛教三藏真經。

在《西遊記》第八回,如來佛祖這曾經對這三藏真經有過具體說明:

——(菩薩)向佛前問曰:“如來有那三藏真經?”如來曰:“我有《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三藏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經,正善之門。“

所以三藏真經指的就是《法》、《論》、《經》這三藏經 。而唐僧號三藏是唐太宗賜的,是因為菩薩說西天有三藏經,所以才指經取號,號作“三藏”。

擴展資料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西遊記》的內容在中國古典小說中是最為龐雜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內容,既讓佛、道兩教的仙人們同時登場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裡注入了現實社會的人情世態,有時還插進幾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顯得亦莊亦諧,妙趣橫生使該書贏得了各種文化層次的讀者的愛好。

《西遊記》呈現世俗世界和精神世界的雙重極權——皇權和神權,生存主體無論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都被牢牢地桎梏,屈服於政權和宗教的二重宰制,在心理結構上集體無意識匍匐於皇帝和佛祖的腳下。顯然,《西遊記》的文本散發著與生俱來的國民奴性氣味。

即使是作為反叛偶像的“英雄”最終也不得不拜倒在象徵高高在上統治形式的佛的“法力”之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