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綰為何背叛劉邦投降匈奴?

史事春秋


身份變了,屁股決定腦袋。

盧綰者,豐人也,與高祖同裡。盧綰親與高祖太上皇相愛,及生男,高祖、盧綰同日生,裡中持羊酒賀兩家。及高祖、盧綰壯,俱學書,又相愛也。……高祖為布衣時,有吏事辟匿,盧綰常隨出入上下。及高祖初起沛,盧綰以客從,入漢中為將軍,常侍中。從東擊項籍,以太尉常從,出入臥內,衣被飲食賞賜,群臣莫敢望,雖蕭曹等,特以事見禮,至其親倖,莫及盧綰。漢五年八月,乃立虜綰為燕王。諸侯王得幸莫如燕王。漢十一年秋,陳豨反代地,高祖如邯鄲擊豨兵,燕王綰亦擊其東北。當是時,陳豨使王黃求救匈奴。燕王綰亦使其臣張勝於匈奴,言豨等軍破。張勝至胡,故燕王臧茶子衍出亡在胡,見張勝曰:“公所以重於燕者,以習胡事也。燕所以久存者,以諸侯數反,兵連不決也。今公為燕欲急滅豨等,豨等已盡,次亦至燕,公等亦且為虜矣。公何不令燕且緩陳豨而與胡和?事寬,得長王燕;即有漢急,可以安國。”張勝以為然,乃私令匈奴助豨等擊燕。燕王綰疑張勝與胡反,上書請族張勝。勝還,具道所以為者。燕王寤,乃詐論它人,脫勝家屬,使得為匈奴間,而陰使範齊之陳豨所,欲令久亡,連兵勿決。
漢十二年,東擊黥布,豨常將兵居代,漢使樊噲擊斬豨。其裨將降,言燕王綰使範齊通計謀於豨所。高祖使使召盧綰,綰稱病。上又使闢陽侯審食其、御史大夫趙堯往迎燕王,因驗問左右。綰愈恐,閉匿,謂其倖臣曰:“非劉氏而王,獨我與長沙耳。往年春,漢族淮陰,夏,誅彭越,皆呂后計。今上病,屬任呂后。呂后婦人,專欲以事誅異姓王者及大功臣。”乃遂稱病不行。其左右皆亡匿。語頗洩,闢陽侯聞之,歸具報上,上益怒。又得匈奴降者,降者言張勝亡在匈奴,為燕使。於是上曰:“盧綰果反矣!”使樊噲擊燕。燕王綰悉將其宮人家屬騎數千居長城下,侯伺,幸上病癒,自入謝。四月,高祖崩,盧綰遂將其眾亡入匈奴,匈奴以為東胡盧王。綰為蠻夷所侵奪,常思復歸。居歲餘,死胡中。

《史記·韓信盧綰列傳》

其實燕國國小力弱,劉邦暫時還沒打算對付盧綰,是他自己想多了。

不過盧綰是被之前劉邦對付韓信、彭越、英布的手段嚇著了,他想自保,於是對劉邦敷衍陽奉陰違,最終在雙方的努力下,走向了決裂。


真正鱷魚不哭


盧綰和劉邦好到什麼程度呢?可以說兩人的關係可比親兄弟。劉邦除了父母、妻兒、兄弟這些血親以外,最信任、最親近的人就是盧綰了。樊噲是劉邦的連襟;夏侯嬰是劉邦的御用車伕;“漢初三傑”更是為劉邦打天下立功無數。但他們在劉邦的心中都不及盧綰。劉邦和盧綰之間為什麼那麼鐵呢?他們之間又有怎樣的故事呢?


要說劉邦和盧綰還真是緣分不淺,兩人是同鄉,而且兩人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並且兩家還有些交情,所以這兩人的緣分是從出生就註定了的。他們同一天出生,一起長大,後來又在同一書院裡讀書,所以兩人關係好的穿一條褲子都嫌肥。我們知道劉邦在發跡之前是出名的小混混,那麼盧綰就是他最忠誠的追隨者,劉邦混到哪裡,盧綰就跟到哪裡。劉邦起義後,盧綰也是冒著生命危險,一直跟隨著他。所以盧綰雖然功勞不大,但在劉邦的下屬裡吃、穿、住、行各種待遇都是最好的,連資歷最深,勞苦功高的蕭何都不能跟他比。因為和劉邦的關係親厚,盧綰雖然功勞不大,官職卻不低,楚漢戰爭時期就被封為了長安侯,並且他還可以自由的出入皇宮和劉邦的寢室。


公元前202年,劉邦剛稱帝不久,燕王臧荼便謀反,劉邦平定了叛亂之後,便封盧綰為燕王,讓他管理燕地。在劉邦所封的八大異性王中,楚王韓信、趙王張耳、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長沙王吳芮、韓王信、燕王臧荼無一不是靠著軍功和實力才得以封王的。只有盧綰是因為劉邦的偏愛和信任才被封燕王,當時比他有實力的將領多的是,例如周勃、曹參、樊噲等都比他有能力。

其實劉邦封盧綰為燕王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首先,兩人關係非常好,把燕地交給他就等於交給自己親兄弟一樣,這樣燕地就在自己掌控之中了,還不必擔心他會像臧荼一樣謀反(結果卻是實力打臉啦)。其次,盧綰的能力一般,哪怕他真有什麼異心也好對付。最後才是因為劉邦的私心,如果非要選一個人做燕王,那麼這偏宜怎麼也不能給別人,而要留給自己最好的朋友盧綰。



就這樣盧綰到燕地上任了!劉邦在登基為帝之後就一直想辦法在削弱和除掉各異性王。楚王韓信被劉邦誣陷謀反,從封地被逮捕去了長安,後來雖然被赦免做了淮陰侯,但兵權和封地都沒了,還要被劉邦派人監視著。韓王信因為造反出逃投降了匈奴,後來在和漢軍作戰時被殺。趙王張敖(張耳的兒子)因為趙相貫高企圖行刺劉邦的事情敗露而受牽連,被貶為侯,趙國讓劉邦給了他最疼愛的兒子劉如意。劉如意當時還小,估計只有十來歲,根本不能管理趙國,所以劉邦便派周昌、陳豨為趙相,周昌管理趙國政務,陳豨則統掌趙、代兩地的軍防。後來陳豨被周昌參奏,劉邦對陳豨起了戒心,逼的陳豨造了反。陳豨這一造反不得了,把幾個異性王都捲了進去。首先是已經沒有任何實權的韓信,因為有人密報韓信要和陳豨裡應外合造反,所以韓信被呂后用計除死了。劉邦帶人去平陳豨之亂,讓梁王彭越帶兵支援他,彭越稱病不去,此時又有人告發彭越謀反,於是劉邦便用計逮捕了彭越,後來彭越被呂后所殺。彭越的死極大的刺激了淮南王英布,英布起兵謀反,兵敗被殺。這樣一來,異性諸侯王中就只剩下燕王盧綰和長沙王吳芮了。


盧綰率軍幫著劉邦一起攻打陳豨,陳豨支撐不住便向匈奴求救。盧綰知道了這個情況,便派屬下張勝去說服匈奴不要幫陳豨。張勝到匈奴之後碰到了前燕王臧荼的兒子臧衍(臧荼被滅後逃到匈奴的),臧衍對張勝說:“燕國之所以能夠存在是因為諸侯接連造反,皇帝要依靠燕國幫忙平反,若是反叛都被平定了,燕國沒用處了,那麼也就危險了!”張勝聽了覺的很有道理,便改變了初衷,暗中勸匈奴幫陳豨對抗漢朝,希望用陳豨的謀反來牽制漢軍,讓劉邦一直都用得著燕國,那麼燕國自然也就安全了。




張勝本是一心為盧綰著想,可是盧綰沒明白其中的意思,聽說張勝勸匈奴支援陳豨便非常生氣,便上書劉邦要滅了張勝全族。待到張勝從匈奴回來,把他的想法給盧綰說了之後,盧綰又覺的張勝說的有道理,就趕忙給張勝脫罪,並派人出使到陳豨那裡,勸陳豨逃亡。大概意思也就是告訴陳豨,我不真心打你,你也別和我作對,你逃到一個安全的地方,保存實力打持久戰,這樣對你對我都好。不想這件事被陳豨的一個部下告訴給了劉邦,劉邦想這可是我親如手足的兄弟,不能因為一句話就判定他謀反吧!於是便要召見盧綰,可盧綰心中有鬼啊,不敢去見劉邦,這使得劉邦疑心越來越重了,於是他便派審食其去傳召盧綰,趁機調查他的下人。下人們都躲藏了起來,盧綰也閉門謝客,不聽傳喚。

劉邦見盧綰如此態度,便認定盧綰造反了,便派樊噲前去平叛。盧綰本是為了生存,並沒有造反的意思,於是他便率領家人和親信士卒駐紮的長城外圍,等著生病的劉邦病好了,自己親自去謝罪。可不久劉邦病逝了,無奈的盧綰知道自己是打不過漢軍的,便帶著家人逃到匈奴去了。

盧綰逃到匈奴後,被封為了東胡廬王,第二年便去逝了!後來他的妻子、兒孫在呂后時期又回到了漢朝,被呂后安置在京師,他的孫子後來還被劉邦的孫子漢景帝封為了亞谷侯。

盧綰最後背叛漢朝逃到匈奴,從表面上看是在各種情況的裹挾下造成的。但其中的根本原因還是劉邦想剷除異性王以加強中央集權和盧綰做為異性王要保住自己的封國這個不可調合的矛盾,在這個矛盾面前,既便是親如兄弟的劉邦和盧綰最後也兵戈相向了!


孔六十三


盧綰和劉備是同鄉,劉邦的父親和盧綰的父親關係極好,劉邦和盧綰還是同一天出生的,從小一起長大;劉備起兵反秦後,盧綰就跟隨劉邦,可以說盧綰是劉備最信任的人,盧綰雖然功勞不及韓信、蕭何、樊噲等人,但後來還是被劉邦封為燕王!盧綰之所以投奔了匈奴,也是諸多因素巧合在一起所使!

盧綰在陳豨叛亂時,派兵幫助劉邦攻打陳豨,並派張勝出使匈奴,想聯合匈奴攻打陳豨,結果張勝被臧茶的兒子勸動,暗中鼓動匈奴攻打燕,張勝想保全陳豨,使陳豨、燕和匈奴三方達成一個平衡,讓朝廷對燕不敢採取行動!張勝回去後,將事情的前因後果給盧綰說了;盧綰本身膽小,被劉邦和呂后誅殺外姓王的事給嚇著了,就派張勝去和匈奴聯絡,本意是達成一個勢力連決,以圖自保,並沒有反叛的想法!同時派人去勸陳豨逃跑,這件事被陳豨的降將告訴了劉邦!劉邦才懷疑盧綰!

劉邦和盧綰是一起長大的,很熟悉盧綰的性格,他知道盧綰是沒有膽子造反的,就派人去召盧綰,盧綰借病推辭沒去見劉邦;劉邦又派人去召,盧綰更加害怕,閉門不出!後來劉邦病重,盧綰便帶著家屬去看劉邦,想向劉邦請罪,結果半道聽說劉備死了,盧綰害怕呂后殺了自己就直接投奔了匈奴。

可以說盧綰沒有造反的膽量,劉邦也相信自己的這個發小不會造反,只是當時的政治形勢下,盧綰為了自保,反而引起了誤會,最終被逼無奈投靠了匈奴!


小任淺談史


因為劉邦薄情寡義,西漢天子個個都是刻薄寡恩之輩!

劉邦,盧綰二人同日出生,父親之間關係又好,從小玩到大,一起讀書。既是發小,又是同學,深得劉邦的信任。

然而,權利可以改變人心,劉邦建立大漢以後,逐步開始削平異姓王,盧綰因此而非常不安,又深恐王位不保, 便有了打算,又聽信親信所言放過陳豨,外聯匈奴,如果局勢和緩,燕就能夠長存,如果皇帝削藩,燕也可請匈奴相助,算有了安全的保障。

盧綰只是想保住身家富貴,劉邦卻步步緊逼。先派使臣召其入長安,盧綰稱病不出,又派闢陽侯審食其,御史大夫趙堯調查他 ,盧綰愈加恐懼,閉門謝客。他對他寵信的臣下說:“現在不是劉姓而做王的,只有我和長沙王吳芮了。去年春天朝廷族滅了淮陰侯韓信,夏天又誅殺了彭越,都出自呂后的計謀。現在皇帝有病,政事皆決於呂后。呂后專門想要找藉口誅殺異姓諸王和大功臣。

後來劉邦以樊噲為將軍,率軍擊燕。又改以周勃代之。

盧綰聽說劉邦生病,帶著他的家屬、宮人、親信等共數千騎,在長城下等候,希望劉邦病癒之後,親自入長安謝罪。

然而四月劉邦駕崩,盧綰恐為婦人所害,遂帶領眾人逃亡到匈奴。

盧綰劉邦從親如一家到反目成仇,劉邦的刻薄寡恩要佔很大一部分。不過劉姓天子的刻薄寡恩是出了名。

臧荼、張敖、韓王信、彭越、韓信、英布等先後被廢殺,

不僅如此,蕭何自汙聲名,僅以身免,最後也差點不得善終。

張良深知其為人,獨善其身,才可功成身退,

其逝前還打算殺了忠直的樊噲,因他是呂氏之婿,擔心他助呂作亂。後因陳平的保護及劉邦駕崩才躲過一劫。

其後景帝朝服斬晁錯,餓死周亞夫。

那位野豬皇帝就更不用說了,一朝十三相幾無善終之人


玄帝子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劉邦應該是深信這個道理的。在漢朝開國初年劉邦論功行賞,封賞了跟他出生入死的功臣們,他們曾為劉邦奪得天下立了汗馬功勞,但劉邦在解決完了秦朝、項羽的外部矛盾以後,這些昔日助他登上天子之位的功臣的勢力卻讓他起了殺心。各諸侯王也意識到這點,紛紛有兔死狐悲之感。今天我們來說說三位曾經跟隨劉邦出生入死的親信部下為何最後都背叛了劉邦?

盧綰與劉邦從小是兄弟

第一位:韓王韓信。

這位韓信並非那位用兵出神入化的淮陰侯韓信。他是韓襄王的庶出孫子,在張良收服韓國地盤時才跟隨劉邦,劉邦任命他為韓國將軍。在守滎陽時被楚軍所破,為了保命投降了楚軍,但不久又逃出,再次投歸劉邦。劉邦再次立他為韓王。在平定天下以後,劉邦認為他雄壯勇武,給他封地到穎川,建都馬邑,以防備抵抗匈奴入侵。當年秋天,匈奴冒頓單于就帶兵重重包圍了韓信,韓信一邊向劉邦求救,一邊向單于假意和談。劉邦派人帶兵前往援救,但懷疑韓信多次私派使者,有背叛漢朝之心,派人責備韓信。韓信害怕被殺,於是就和匈奴約定好共同攻打漢朝,起兵造反,把國都馬邑拿出投降匈奴,並率軍攻打太原。也許韓信當時與單于和談只是緩兵之計,目的等劉邦派出大軍救援,沒想到劉邦起了疑心,止兵不前還責備了韓信,韓信真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只能真投降了單于,調轉槍頭對著漢軍了。

韓王信

第二位:陳豨。

史記上記載:“陳豨者,宛朐人也,不知始所以得從。”一個名不經傳的小嘍囉,沒有顯赫的戰功。在韓王韓信叛逃匈奴以後,劉邦才封他為列侯,讓他統領趙國和代國還有守衛邊境的軍隊,為漢朝戍衛邊疆,抵禦匈奴。此時陳豨兵權在握,理應該埋頭苦幹,好好為國家防守邊疆吧?然而他太過招搖了,在休假回鄉時路過趙國時,讓趙國相國周昌看到他竟然隨行賓客有一千多輛車子,把邯鄲所有的官舍全部住滿了。一千多輛車子,這那還像是回家休假啊?更像是帶團旅行啊。再看看他對待這些賓客的禮節,史記說:“總是謙卑恭敬,屈已待人”。事後周昌就把這事告訴了劉邦,劉邦就命人追查陳豨的賓客在財物等方面違法亂紀的事,其中不少事情牽連到陳豨。手握兵權,啥為國為民的事情也沒幹成,還養了一批違法亂紀的賓客,對他們更是恭恭敬敬。這都說自己沒有異心,沒聚眾造反,劉邦會相信麼?所以劉邦趁父親去世之時,劉邦派人召陳豨進京,但陳豨裝病不去,到了同年九月真的跟王黃等人一同反叛,自立為代王。從後來劉邦與陳豨的交戰中,可以看出陳豨並無軍事才能和看人的眼光,作戰前不懂得佔據有利的位置,任用貪圖小利的商人為將,致使他的反叛那麼快就失敗了,陳豨不過是名過其實,虛有其表罷了。

陳豨

第二位:盧綰。

盧綰是劉邦的同鄉,從小玩到大的夥伴。兩人的父親是好兄弟,到了他們倆也把上一代長輩的情義延續了下來,劉邦還是布衣時,盧綰就常伴左右,到後來起義,兩人出生入死,可謂情誼深重。盧縮可以不經傳呼,自由出入劉邦的臥室,劉邦對他的寵幸賞賜豐厚無比,無人能及。劉邦在擊敗項羽後,為了讓盧綰立功建立威望,讓他和劉賈一起帶兵攻打臨江王共尉,凱旋而歸沒多久,劉邦又帶著盧綰攻打燕王臧荼。臧荼投降以後劉邦有意想讓盧綰當燕王,但還是怕他的威望不夠,群臣會怨恨不滿。從後來大臣們的表現,劉邦是多心了,他想封盧綰為侯的心思,已經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所以大臣們紛紛上言,要求封盧綰為燕王。劉邦對盧綰的寵幸可謂前所未有,連當時功勞最大的三傑也未必有過這樣的待遇。然而他們兩人的關係最終還是破裂了。

盧綰

陳豨反叛以後,劉邦帶兵討伐他,這時自然是新晉燕王盧綰表達忠心的時候,他率兵攻打陳豨的東北部。在得知陳豨向匈奴求救後,盧綰也派出他手下“匈奴通”張勝出使匈奴,讓他告訴匈奴人陳豨等人的部隊已被擊敗,不要過來湊熱鬧了。然而張勝出使了匈奴以後,匈奴還是派軍過來協助陳豨攻擊燕國軍隊,起初盧綰以為張勝反叛了,還請奏劉邦誅殺張勝一家。張勝回來後跟盧綰說出原由,盧綰覺悟了。原來張勝在出使匈奴時見到了前燕王臧荼的兒子臧衍,他剛好逃亡在匈奴。他一見張勝就說:“您之所以在燕國受重用,是因為您熟悉匈奴事務。燕國之所以能長期存在,是因為諸侯多次反叛,戰爭連年不斷。現在您想為燕國儘快消滅陳豨等人,但陳豨等人被消滅之後,接著就要輪到燕國,您這班人也要成為俘虜了。您為什麼不讓燕國延緩攻打陳豨而與匈奴修好呢?戰爭延緩了,能使盧綰長期為燕王,如果漢朝有緊急事變,也可以藉此安定國家。”張勝甚以為然,就回來勸說盧綰。這時呂后已助劉邦把韓信和彭越等幾位異姓諸侯幹掉了,盧綰都看在眼裡,恐慌的情緒與日俱爭。此時張勝跟他說,可以跟陳豨串通好,兩軍不要拼個你活我活了,慢慢打吧,只要陳豨一日不死,你還能當燕王。他聽從了張勝的計謀,一邊讓張勝續繼跟匈奴通好,一邊派範齊跟陳豨通好。

盧綰

陰謀最終還是暴露了,漢將樊噲攻打陳豨時,陳豨的一員副將投降,說燕王盧綰派範齊到陳豨處互相交通情報,商議策劃。樊噲把這事告訴了劉邦,劉邦就前後兩次派人召盧綰進京,盧綰稱病不出。御史大夫趙堯在去請盧綰進京時順便查問他的部下臣子,盧綰心裡有鬼更加害怕。其實那時候劉邦還不相信盧綰會背叛他的,直到後來從抓到的匈奴人口中得知盧綰一直在與匈奴有聯繫。劉邦這才相信盧綰真的反了。派樊噲攻打燕國,盧綰無心迎戰,帶著自己所有的宮人家屬以及幾千名騎兵安頓在長城下,想著劉邦只是一時生氣而已,現在氣在頭上,正巧還病了,不如先安頓在長城邊。等劉邦身體好點了去跟他解釋一下,就重歸於好了,畢竟自己並沒有謀反之心。只是害怕呂后心狠心辣,才出此下策,幾方討好,消極作戰。這個想法是美好的,只是劉邦從此就一病不起了,盧綰也不敢去找呂后解釋了,只好帶著家人投靠匈奴去了。

呂后

這三位曾經都是劉邦的親信部下,從史記記載中並也沒看到他們有多大的功績。卻被委以重任,可以手握兵權,最後卻辜負了劉邦的信任,勾結匈奴,和漢朝對抗。其中盧綰的背叛讓劉邦最不解與痛惜,從小到大,一直陪伴在自己左右的好兄弟,一同出生入死,生死與共的走過來。卻在功成以後在權力的鬥爭迷失了自我,彼此猜疑,同了患難卻不能共富貴,多讓人唏噓。


梅姑姑318


因為盧綰害怕劉邦會殺了自己。

劉邦登基為帝后,殺了很多當時陪他打天下的重臣。盧綰看周圍的熟人一個接一個的死,心裡非常的害怕。他知道要是諸侯王死的差不多了就該輪到自己了,所以就勾結了匈奴。

盧綰又派範齊出使陳豨,勸他逃亡,與燕“連兵勿決”。但此事卻被陳豨的降將告訴了劉邦。

劉邦派使臣召盧綰,盧綰稱病不往。劉邦又派闢陽侯審食其,御史大夫趙堯召盧綰,並藉機調查他的下人。 盧綰愈加恐懼,閉門謝客。

他對他寵信的臣下說:“現在不是劉姓而做王的,只有我和長沙王吳芮了。去年春天朝廷族滅了淮陰侯韓信,夏天又誅殺了彭越,都出自呂后的計謀。現在皇帝有病,政事皆決於呂后。呂后專門想要找藉口誅殺異姓諸王和大功臣。”

於是稱病不往。他的手下都逃跑躲藏起來。但這段話終究被洩露到闢陽侯耳中。闢陽侯回來後,詳細向劉邦做了稟報。劉邦更加生氣。

盧綰聽說劉邦生病,帶著他的家屬、宮人、親信等共數千騎,在長城下等候,希望劉邦病癒之後,親自入長安謝罪。然而四月劉邦駕崩,盧綰遂帶領眾人逃亡到匈奴。匈奴封他為東胡廬王。公元前194年死於匈奴,卒年六十三。


加油站的巧遇


盧綰為何背叛劉邦投降匈奴,這事兒不怪盧綰,劉邦確實辦的不地道。

前面,劉邦殺韓信,殺英布,殺彭越,異姓王快殺完了,擱誰誰都背後涼嗖嗖的!盧綰在這種情況下背叛劉邦也就很好理解了。劉邦殺比他功勞的異姓王跟殺雞一樣,盧綰就算不反,心裡也一定是惴惴不安,起兵造反又打不過,只能逃跑投降匈奴[淚奔][淚奔][淚奔][淚奔][淚奔][淚奔]



程小滿的文史日記


公元前197年,趙國國相陳豨反叛,自立為代王。劉邦從南方親自率軍攻打,盧綰從東北方向率軍攻打,形成夾擊之勢。被夾擊的陳豨,派王黃要求匈奴的冒頓援助。知道陳豨向匈奴求助消息後,盧綰也派張勝出使匈奴,說陳豨已經被擊敗,要求匈奴不要援助陳豨。

結果張勝去到匈奴時,逃亡在匈奴的原燕王臧荼兒子臧衍就以唇亡齒寒來勸張勝不要滅陳豨的代國,並提出了存代連胡的合縱計策:

“公所以重於燕者,以習胡事也。燕所以久存者,以諸侯數反,兵連不決也。今公為燕欲急滅豨等,豨等已盡,次亦至燕,公等亦且為虜矣。公何不令燕且緩豨,而與胡連和?事寬,得長王燕,即有漢急,可以安國。”

張勝同意臧衍的存代連胡計策,於是要求匈奴出兵攻打燕國,以讓燕國撤兵回防、免去陳豨的夾擊形勢。盧綰看見匈奴攻打自己,以為張勝背叛自己,於是就上書劉邦要求族滅張勝。張勝回到燕國後,告訴了盧綰事情原委。於是盧綰就用他人替換張勝家屬去處死。

公元前195年,劉邦派遣的樊噲、周勃擊敗陳豨。投降的陳豨部下指證盧綰派遣範齊和陳豨聯盟。於是劉邦召盧綰來對證,盧綰以病推辭不去。劉邦又派審食其、趙堯前去迎接盧綰。盧綰懼怕被處死,再次拒絕去見劉邦。

審食其、趙堯回報劉邦,劉邦大為憤怒。後來劉邦又在投降的匈奴人處得知盧綰派遣張勝到匈奴,於是就認定盧綰背叛自己。

公元前195年2月,劉邦派遣樊噲、周勃攻打盧綰。盧綰被擊敗後,率領自己的家屬和幾千騎兵在長城邊等待劉邦病好,想要再次和劉邦修好。結果劉邦去世了,盧綰不得已,只能率領自己幾千部下投奔匈奴的冒頓,被封為東胡盧王。

攔在劉邦和盧綰兩兄弟之間的女人

盧綰為什麼要背叛劉邦

從藏衍對張勝所說的話裡,可以得知,盧綰之所以存代連胡的意義很簡單——就是為了長遠的治理燕國,即長王燕。

在劉邦要求盧綰去長安對質時,盧綰對自己大臣所說的話裡,可以看出:盧綰害怕的不是劉邦,而是呂后,怕被呂后所殺。

“非劉氏而王者,獨我與長沙耳。往年漢族淮陰,誅彭越,皆呂后計。今上病,屬任呂后。呂后婦人,專欲以事誅異姓王者及大功臣。”

盧綰為了能夠長遠統治燕國而選擇存代連胡,在事情被暴露後,不敢去長安見劉邦,不是怕不被劉邦原諒,而是怕被以誅殺韓信、彭越聞名的呂后誅殺。


孤獨往生


一、盧綰本受劉邦重視,但是錯誤的估計了“非劉不王”的形勢,以為自己功高震主,所以採取縱橫之術謀求自保,對內可以與陳希交兵為理由擁兵自重,對外可引匈奴為外援避免漢朝的軍事打擊。

二、盧綰本為劉邦親信,為沛縣集團的重要成員。他與兩韓信、彭越、英布這類為利益趨之若鶩之人不同,在看到非劉姓王的下場時,盧綰以為自己難以倖免,這與劉邦命他駐守燕國對外抗據戎狄委對內牽制諸侯國的委任初衷相互違背。

三、盧綰過於瞭解劉邦,但聰明反被聰明誤。自以為劉邦所謂剷除異姓諸侯王的舉動,是“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其實所有的軍事打擊行動都是在確信諸侯王謀反的事實後進行的,未牽涉謀反的諸侯王相安無事。

四、盧綰瞭解劉邦也瞭解呂后,因為知道劉邦百年後將是呂后獨大,而呂后素來存有誅滅開國元勳之心念。故認為自己難以自保與後世,便自行其是了。





羅蕭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