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的片酬是拍攝前給還是演完戲才支付?

娛樂鑫火


建議國家規定:基本工資+提成,提成按口碑付費,影片拍得好,口碑上去了,提成可以高,拍得比較爛,觀眾評價低,就沒錢賺。可以避免演員不挑劇本,什麼爛片都演;還可以激勵演員提高業務水平,優勝略汰。影片前期的演員片酬壓力會減小,更多資源投入到影片製作中,影片質量高,自然口碑會提高,後面演員提成也會多,形成良性循環,同時會大大減少爛片的出現。


wx105497012


其實關於演員片酬的問題,在業內一直都是一個很隱晦的事情,我估計除了演員自己和經紀人之外,一般的旁人只怕都不是很清楚這個問題的真實答案。所以我在這裡也只能是通過最基本的模式,來說明一下這個問題的一些固定套路,這完全就是一個僅供參考的答案,還請大家不喜勿噴。



第一點,國內和國外的結算區別。

大導演張藝謀曾經才某節目中親口說過,國內的演員片酬問題,與國外的情況有很大的區別。首先,在國外的電影圈裡,特別是像歐美地區,對於演員的片酬,都是選擇前期先支付一少部分的酬金,然後等到電影上映之後,根據票房成績,讓演員直接參與分成,票房越好你就拿的越多。這樣的好處,就是避免出現因為演員“高片酬”的問題,影響到電影的前期製作。



而在國內卻不是這樣的,一般情況下,無論是大小演員,都是先談好“價錢”,然後再開工幹活的。針對於小演員來說,可能會要求“嚴謹”一些。但是輪到大明星之後,基本上都是沒收到錢,是絕不可能開工幹活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很多國產電影中,會出現那麼爛片的原因。錢都給了大明星了,還哪兒來的錢製作電影嘛。



第二點,分期結算和分集結算。

雖然說針對於每個演員都會有一個“身價數字”,但是在結算片酬的時候,片方一般都不會選擇“一次性”支付的,當然這也是會出現一些“特殊情況”,比如“非你不可”或者“炙手可熱”的“搶人”情況,片方也是會“一口買斷”的。但是正常情況下,都是按照“分期付款”或者“分集付款”來的。




分期付款,前期先支付你的“進組費用”,然後到了製作中期會支付“進度費用”,到了製作完成之後會支付“尾款”,一般都是334的支付方式。而分集結算,一般都只針對比較有名氣的演員,因為他們本身的報價都是按照“一集一價”來出的,所以片方一般都是“三集一結”或者是“X集一結”,這個方式對於某些演員來說,那也是真的“來錢快”,猛地拍幾天戲,估計就是上百萬入賬,並且還是“稅後”的。



第三點,帶資進組和參與分成。

像演員“帶資進組”或者參與“分成”的方式,這已經基本上不算是“片酬”的問題了,因為他們之所以願意“出錢又出力”的來幹這件事,就是對於所謂的“片酬”不那麼“在乎”了。他們“期待”的是最後的“收穫”。像比較出名的“帶資進組”,當屬今年年初的吳京零片酬“帶資6000萬”進組《流浪地球》,吳京這一“操作”,不僅“拯救”了《流浪地球》這部電影,也給自己帶來了豐厚的“資金回報”。



而說到“參與分成”這個問題,我感覺這招玩的最好,並且“運氣”最好的演員,應該是徐崢了。他參與的很多電影都是屬於那種“低成本”高回報的作品,所以在他有點名氣之後,就經常以“低片酬”+“參與分成”的方式,參演某些電影的製作,但是不得不說,他的運氣是真的好,近幾年的他賺的是“盆滿缽滿”,只要是他參與的“低成本”電影,票房基本上都是“一路飄紅”。



綜上所述,這些就是我“扒出來”的一些參考答案,還請大家將就點看。畢竟自從“限薪令”下來之後,關於演員“片酬”的這個問題實在是太“敏感”了,能收集到的資料著實不多。但是,我看了那麼多的資料,有一點東西我還是比價“肯定”的,那就是演員們的“片酬”,基本上都是“稅後”的,只是這個“稅”,都是由片方給納的。


娛影閒探


第一娛記出品必屬精品!

這個問題我有發言權!我作為影視製片人,拍過不少作品,和演員也簽過不少合同,整個行業情況基本上是這樣的(絕大不部分,極少例外):


第一:演員片酬在拍攝完成時已經結完!

在劇組拍戲,基本上演員得罪不起,特別是男女一號。因為她或者他只要不拍了,或者刁難你,整個劇組就陷入困境,即使是導演都可以換掉,男女一號不好換,換了等於白拍了。所以,在簽約的時候,基本上演員處於強勢地位,合約一般會這麼籤!

簽約之日起,三個或者五個工作日支付定金。開機前三五個工作日支付一大筆酬金,連同定金,此時大概已經支付了百分之六十左右,拍攝過半支付大約百分之三十。在殺青前三五天支付餘下的百分之十左右尾款!當然也有比例不一樣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演員殺青前,片酬已經結清!因為演員也怕你拍完了,你不給錢!


第二:影視公司大部分都是在給演員打工!

影視市場看著熱鬧,實際上賺錢的公司少之又少,因為演員的高額片酬,大部分公司都是在給演員打工,賺了個吆喝,做了個賠本買賣!

舉個例子說明,一部30-40集電視劇,請一線藝人和準一線藝人各一名,預算大概一億八千萬左右。兩位一線明星片酬大概在一億兩千萬到一億三千萬(一個八千萬,一個四五千萬),剩下的就是其他全部製作費用!當資方拿出這麼多真金白銀,最後剩下一堆硬盤,所有的風險就在製作方這裡!賣不賣得掉,能不能播出,演員錢早就賺走了。製片方獨自承擔風險,基本上,製片方就是在給演員打工!


第三:演員片酬制度急需改革!

基於演員片酬畸形的現狀,製作公司和社會各界一直在呼籲整頓,之前總局和影視製作業這會也聯合發出了限制演員片酬的通知,現在看起來,有一點效果,因為限制了演員最高片酬不能超過5000萬,最少不再像以前動不動八千萬,一個億的天價片酬。

但是這樣,依然沒有解決問題:第一,演員片酬依然過高,一部戲5000萬,你們自己掂量。幾個月時間,一個公司一年賺5000萬都了不起了。一個演員三四個月可以毫無風險的賺到!第二:演員沒有風險。不能把所有風險壓到製作公司手上,演員也必須共同承擔。賣不掉,收視率不好,演員必須一起負責!


我在影視行業工作了很多年。總的感受是,只有推到重來,重新設立制度,才有可能改變娛樂圈的重重黑幕,改變演員片酬過高的問題!


第一娛記


片酬並不是簡單的數字,演員不同支付的形式也會有所不同;

一提到片酬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2018年炒的沸沸揚揚的“天價片酬”一事,少則千萬多則過億的片酬背後,其實並不只是數字這麼簡單,而對於明星片酬的結算方式也是不盡相同,片酬的支付大致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種:固定片酬;

顧名思義,這種形式就是在影視劇拍攝之前就把片酬談好,最終按約定的時間、約定的金額支付給藝人片酬,但這種支付形更多的用於群演和在劇中只有幾個鏡頭的小角色,還有一些大牌明星的特約出演也會選擇這種形式,而至於是拍攝前支付片酬還是拍攝後支付片酬還是要看演員方和影視劇方的協商而定,但拍攝後給片酬的情況比較多,大鵬曾拍攝的《屌絲男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為參與拍攝的演員過多,大部分也都是拍攝後再支付片酬的;

第二種:票房分成;

這種方式只適合出演電影演員的片酬結算,也不僅僅是演員演完戲才支付片酬,而是等到電影下映後才開始按照票房比例對演員進行結算支付;可這種結算方式也是各有利弊,因為在不確定票房高低的情況下,演員的片酬也很容易出現兩個極端,所以選擇這種片酬方式的演員還是非常少見的;

第三種:片酬+分成;

這種方式是前兩種的“升級版本”,也是大牌明星的首選,在拍攝前按照協商先支付固定片酬,影片下映後在按照協商支付票房分成部分的餘下片酬,而這種方式也是所有方式中片酬最高的,完全符合明星的“利益最大化”準則;

當然,隨著近年來網劇的發展,片酬方式也或多或少的發生了變化,比如把影片票房變成了“點擊率”進行結算,或者電視劇的分集結算,前者也很好理解,隨著劇的熱播,在一定週期內計算點擊率,之後結算在這期間的明星片酬,後者顧名思義,每拍一集都要結算一集的片酬;

所以,對於明星片酬到底是先結還是後結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方式,只能說更多的都是以先拍後結算的形式進行的。


以上均為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評論補充!


影視巨能聊


其實關於演員片酬的問題,在業內一直都是一個很隱晦的事情,我估計除了演員自己和經紀人之外,一般的旁人只怕都不是很清楚這個問題的真實答案。所以我在這裡也只能是通過最基本的模式,來說明一下這個問題的一些固定套路,這完全就是一個僅供參考的答案,還請大家不喜勿噴。第一點,國內和國外的結算區別。 大導演張藝謀曾經才某節目中親口說過,國內的演員片酬問題,與國外的情況有很大的區別。首先,在國外的電影圈裡,特別是像歐美地區,對於演員的片酬,都是選擇前期先支付一少部分的酬金,然後等到電影上映之後,根據票房成績,讓演員直接參與分成,票房越好你就拿的越多。這樣的好處,就是避免出現因為演員“高片酬”的問題,影響到電影的前期製作。而在國內卻不是這樣的,一般情況下,無論是大小演員,都是先談好“價錢”,然後再開工幹活的。針對於小演員來說,可能會要求“嚴謹”一些。但是輪到大明星之後,基本上都是沒收到錢,是絕不可能開工幹活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很多國產電影中,會出現那麼爛片的原因。錢都給了大明星了,還哪兒來的錢製作電影嘛。第二點,分期結算和分集結算。 雖然說針對於每個演員都會有一個“身價數字”,但是在結算片酬的時候,片方一般都不會選擇“一次性”支付的,當然這也是會出現一些“特殊情況”,比如“非你不可”或者“炙手可熱”的“搶人”情況,片方也是會“一口買斷”的。但是正常情況下,都是按照“分期付款”或者“分集付款”來的。分期付款,前期先支付你的“進組費用”,然後到了製作中期會支付“進度費用”,到了製作完成之後會支付“尾款”,一般都是334的支付方式。而分集結算,一般都只針對比較有名氣的演員,因為他們本身的報價都是按照“一集一價”來出的,所以片方一般都是“三集一結”或者是“X集一結”,這個方式對於某些演員來說,那也是真的“來錢快”,猛地拍幾天戲,估計就是上百萬入賬,並且還是“稅後”的。第三點,帶資進組和參與分成。 像演員“帶資進組”或者參與“分成”的方式,這已經基本上不算是“片酬”的問題了,因為他們之所以願意“出錢又出力”的來幹這件事,就是對於所謂的“片酬”不那麼“在乎”了。他們“期待”的是最後的“收穫”。像比較出名的“帶資進組”,當屬今年年初的吳京零片酬“帶資6000萬”進組《流浪地球》,吳京這一“操作”,不僅“拯救”了《流浪地球》這部電影,也給自己帶來了豐厚的“資金回報”。 而說到“參與分成”這個問題,我感覺這招玩的最好,並且“運氣”最好的演員,應該是徐崢了。他參與的很多電影都是屬於那種“低成本”高回報的作品,所以在他有點名氣之後,就經常以“低片酬”+“參與分成”的方式,參演某些電影的製作,但是不得不說,他的運氣是真的好,近幾年的他賺的是“盆滿缽滿”,只要是他參與的“低成本”電影,票房基本上都是“一路飄紅”。 綜上所述,這些就是我“扒出來”的一些參考答案,還請大家將就點看。畢竟自從“限薪令”下來之後,關於演員“片酬”的這個問題實在是太“敏感”了,能收集到的資料著實不多。但是,我看了那麼多的資料,有一點東西我還是比價“肯定”的,那就是演員們的“片酬”,基本上都是“稅後”的,只是這個“稅”,都是由片方給納的。


君笨笨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其實娛樂圈的各種規則對於很多人來說,也是既陌生又好奇的,尤其是對於演員片酬這一敏感問題,尤其是自從爆出天價片酬,明星不交稅等情況後,行業內也是表現的十分隱晦,不過這可讓廣大吃瓜群眾躍躍欲試,想要一同探討一番。

據瞭解,片酬的支付方式大概分為三類,分別為固定片酬,點擊率片酬,票房收益分成。



固定片酬

其中固定片酬就是指在拍攝之前,演員和電視劇,電影製片人已經談好了價格,只需要按照約定的時間,支付約定的金額就行了,不過至於是在拍攝前支付,還是在拍攝後支付,那麼就看雙方如何協商了,還是有非常大的靈活性的!



點擊率片酬

在這個流量王道的時代,點擊率越高,也意味這部電影的收入就越高,而部分影片票房是按照點擊率計算的,比如說在這周內點擊率是多少,然後按照點擊率進行換算,支付給演員片酬,不過這種支付方式就比較麻煩了,一般拍攝一集,就要支付一集片酬。



票房收益分成

而票房收益分成和按照點擊率支付片酬的方式大同小異,每一部電影都會產生票房,除了繳納部分的稅款,以及專項基金外,剩下的就是要按照之前規定的分成比例,支付給演員了。

總的來說,一般國內都是先談好價錢在開工的,或者讓演員帶資進組!


娛樂新連線


一般有5種方式:

1,固定片酬。按約定時間金額支付

在劇組拍戲,基本上演員得罪不起,特別是男女一號。因為她或者他只要不拍了,或者刁難整個劇組就陷入困境,即使是導演都可以換掉,男女一號不好換,換了等於白拍了。所以,在簽約的時候,基本上演員處於強勢地位,合約一般會這麼籤:(范冰冰合同為例)

簽約之日起,三個或者五個工作日支付定金50%,開機前三五個工作日支付30%,連同定金此時大概已經支付了80%左右。在殺青前三五天支付餘下的20%左右尾款!當然也有比例不一樣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演員殺青前,片酬已經結清!

2,分集結算。

而分集結算,一般都只針對比較有名氣的演員,因為他們本身的報價都是按照“一集一價”來出的。

趙麗穎每集的片酬大概在三四十萬左右吧,相比於鹿晗那種天價片酬,她真的是平民的水平了,所以趙麗穎在業界的口碑還是特別好的,很多導演都願意找她去拍戲。所以片方一般都是“三集一結”或者是“X集一結”,這個方式對於某些演員來說,那也是真的“來錢快”,猛地拍幾天戲,估計就是上百萬入賬,並且還是“稅後”的。


3,是票房分成。等影片下線結算

(如果演員要參與到後期票房的分賬,合同裡面會寫清楚。演員參與票房分賬一般都是大牌的演員或者前期項目預算不足全額支付片酬那就通過票房分賬來支付)

相信看過《無問西東》的朋友對這句話印象特別深刻。《無問西東》這部電影從一上映就受到了廣大好評!不過如此叫好的電影應為時代背景的原因可是被“審核”了整整7年才呈現在我們眼前。畢竟美好的事物總是值得等待的。


4,固定片酬+票房分成。

我感覺這招玩的最好的演員,應該是徐崢了。他參與的很多電影都是屬於那種“低成本”高回報的作品,所以在他有點名氣之後,就經常以固定片酬+票房分成的方式,參演某些電影的製作,但是不得不說,

他的運氣是真的好,近幾年的他賺的是“盆滿缽滿”,只要是他參與的“低成本”電影,票房基本上都是“一路飄紅”。


5,帶資進組+票房分成。

像演員“帶資進組”或者參與“分成”的方式,這已經基本上不算是“片酬”的問題了,因為他們之所以願意“出錢又出力”的來幹這件事,就是對於所謂的“片酬”不那麼“在乎”了。他們“期待”的是最後的“收穫”

像比較出名的“帶資進組”,當屬今年年初的吳京零片酬“帶資6000萬”進組《流浪地球》,吳京這一“操作”,不僅“拯救”了《流浪地球》這部電影,也給自己帶來了豐厚的“資金回報”。


其實關於演員片酬的問題,在業內一直都是一個很隱晦的事情,我估計除了演員自己和經紀人之外,一般的旁人只怕都不是很清楚這個問題的真實答案。所以我在這裡也只能是通過最基本的模式,來說明一下這個問題的一些固定套路,這完全就是一個僅供參考的答案,還請大家不喜勿噴。喜歡記得點贊+關注哦!

大表帝


電影演員的片酬支付方式:拍攝前30%,拍攝到中期30%,拍攝造成40%。


不管是電視劇還是電影都差不多,支付百分比會有浮動,不過基本都是三次付清。

以上說的拍攝完成,並不是影視劇拍攝造成,而是這個演員的戲份拍攝完成,就要支付掉所有的稿酬。


不過有的知名演員或者檔期比較緊湊的、拍攝時間很短的,會全款支付,也就是開拍前一次性付清稿酬。

電影是按照戲份和所需時間來計算稿酬的,比如一個演員三天的戲份,那麼這三天的時間全部拍攝這個演員的戲。


電視劇是按照集數來算稿酬的,這也就是電視劇的集數越來越多的原因。

在影視劇拍攝前片方會和演員簽訂合同,演員的所有稿酬基本上都是稅後,所有稅都是由片方出。如果是開拍中非演員因素造成影片無法正常拍攝,演員的稿酬是不退的。當然,如果因演員原因造成影片無法正常拍攝,演員要賠償的(這條也就對一般演員有作用)。


結語

以上所有情況只針對普通演員,明星或者名演不在此列。他們都有自己的一套方式,他們主導權比重很大,普通演員聽導演的,導演聽他們的。


覓影追聲


要視演員和時間而定,前幾年影視業繁榮的時候,“流量演員”當道,劇組為了搶某些“流量演員”,除了開出天價片酬,甚至還會提前全額預付。

這兩年在總侷限薪,稅務部門查賬,等一系列原因的影響下,影視行業趨於理性。具體到演員薪酬的表現,就是薪酬的大幅下降,平均比高峰期下調了80%-90%。而且,稅收更加嚴格,演員片酬的稅率為40%+。多地對演員個人工作室的稅務優惠政策也相繼取消,僅有的個別保留稅收優惠的園區,優惠後稅率仍接近40%。

加上頭部視頻網站都傾向於在網劇中使用新人演員,並且都開展了自己的藝人經紀業務。演員競爭進一步加強。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演員薪酬的支付方式已變得更加合理,分期支付會成為主流,但具體支付比例,還是有談判空間的。


影視變猿人


凡人出品,不是精品就是廢品

演員拍影視劇,既不是拍攝前給也不是演完戲再給,而是一種持續支付片酬的方式。

如果演員拍攝前拿到了片酬,特別是男女主角,萬一演得很差或者乾脆演兩三停三天,這樣劇組怎麼辦?豈不是要整個劇組陪他!中途違約換男女主角也不現實!

如果演員拍完戲才能拿到片酬,就算咖位夠,也很容易遭到老賴式拖延,萬一咖位不夠,給不給你還是未知數!

所以,無論國內外,片酬基本都是持續支付,但細分的話,又存在很多不同之處。

老規矩,給我兩分鐘,容我細細道來!

國內外支付片酬的區別

國內一般演員不參與最後的分紅,只跟你合作拍戲部分,比如拍攝電影《流浪地球》,演員跟製片方談好,假設1000萬,OK,在電影殺青前,演員就會拿到1000萬片酬。

而國外不一樣,國外通常採取片酬+分紅的模式,比如拍一部電影,按照國內行情來說,就算他1000萬片酬,但國外是500萬片酬,其餘片酬作為投資,參與電影分紅。

國外這樣的模式有什麼好處呢?

演員的敬業程度比國內高很多,為什麼?因為跟利益掛鉤,如果你演的好,全部片酬加起來能拿1500萬或者更多,如果你演砸了,只能拿到500萬或者700萬。

但如今國內也有個別演員會如此,比如吳京就將他的片酬作為投資,參與《流浪地球》的分紅,結果賺的盆滿缽滿。

片酬結算方式的區別

這個主要看拍的是什麼?電影一般為分段結算,電視劇一般為分集結算。

比如張三在開拍電影之前,跟製片方談好價格100萬,雙方正式簽好合約後,張三就會拿到15%的定金,然後等張三正式入組開拍了,還會收到15%,按照電影的進度來分段,比如過了一半進程,張三就會再收到30%,然後電影正式拍完殺青前,把餘下的片酬全部支付給張三。

這樣張三拍一部戲所應得的片酬就全部完成了!

接下來再來講電視劇的分集結算。

很好理解,比如李四拍了一部古裝玄幻愛情劇,一共有40集,每集10萬,製片方按照集數給李四。

拍了5集給50萬,再拍5集,再給50萬,直到全部結束。

如今演員拿到片酬就可以走人,製片方卻還在擔心能不能過審的問題,如果沒法過審,意味著一切投資都要泡湯,所以還得不停修改。等電影過審上映了,還要擔心會不會虧本的問題。

總結:綜上所述,演員的片酬肯定是分段拿的,至於要不要用片酬參與最後的分紅,除了自己夠不夠分量之外,也要看製片方同不同意!

來,把這個瓜連皮帶籽吃下去!感謝您的點贊與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