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狗十三》和《墊底辣妹》,探尋中日兩個家庭教育的異同

這幾天,我重溫了《狗十三》這部電影,影片講述的是初中生李玩從小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中國式的教育觀念中被迫長大成人的故事。影片中緊緊圍繞著“人與狗”的故事線索,從側面反映出李玩一系列痛苦的心理變化和情緒變化,更是另一個方面展現出中國式家庭以愛之名戕害孩子成長的殘酷事實。

從《狗十三》和《墊底辣妹》,探尋中日兩個家庭教育的異同

而日本上映的電影《墊底辣妹》則顯得青春勵志,更能鼓舞人心。影片中主要講述的是沙耶加父親重男輕女,對沙耶加不待見。沙耶加和弟弟龍太從小分別母親和父親不同的教育方式下,實現了不一樣的人生境界和成長境界的故事。

從《狗十三》和《墊底辣妹》,探尋中日兩個家庭教育的異同

從《狗十三》和《墊底辣妹》兩部電影最後的結局來看,雖然兩位女主角都得到了成長,但是她們的成長卻有著很大的不同。相比沙耶加的成長,李玩的成長顯得更加“悲劇”,這種“悲劇”無疑是卡在孩子喉嚨的一根刺——有話說不出的感覺。

兩部電影既然都是緊緊圍繞家庭展開劇情,那麼它們之間的家庭教育肯定有著一定的聯繫。今天我就以兩部影片的家庭教育為例,來探尋中日兩個家庭教育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從《狗十三》和《墊底辣妹》,探尋中日兩個家庭教育的異同

中日兩個家庭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所存在的相似方面。在我看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父母和孩子是家庭的兩個重要角色,缺一不可。他們相輔相成,才能其樂融融,深深感受到美好的家庭韻味。然而在家庭中,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感受到快樂,這其中與父母的教育觀念密不可分。在我看來,兩部影片中的孩子都會因著父母同樣錯誤的教育觀念,而產生不快樂的情緒。

從《狗十三》和《墊底辣妹》,探尋中日兩個家庭教育的異同

01、兩個家庭都存在著強烈的重男輕女觀念

先從影片《狗十三》進行分析。李玩從小父母離異,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影片剛開始,在弟弟昭昭沒出生之前,李玩雖然缺少母愛,但她卻是一家人疼愛的寶貝。隨著劇情的推移,弟弟出生了,李玩再也沒有得到家人之前那般的重視和關愛。

再來看看電影《墊底辣妹》中的沙耶加。影片中從沙耶加的回憶情節中可以看出,小時候父親對她很是疼愛和關心,她也很是幸福。直到弟弟龍太出生之後,父親教育的重心便全部傾斜在龍太身上,骨子裡產生的重男輕女教育觀念,讓他對沙耶加和妹妹總是冷眼相待。

在我看來,“重男輕女”一直是很多父母心中難以摒棄的思想陋習。不管中國,還是國外,這種陋習一直都是客觀存在的。影片中,沙耶加和李玩都是女孩,相比家人們對弟弟的愛,她們顯然是被忽略的對象。假如沙耶加和李玩都是男孩的話,那麼她們肯定是會一如即玩的被家人們疼愛下去。其實,家人們重男輕女的思想蔓延,只會讓孩子們產生錯誤的想法。

安娜-佐圖曾經說過:

在社會固有的認知裡,男性特性似乎總是與競爭和勇氣聯繫在一起,在許多暴力或惡作劇中,往往是男孩欺負女孩,但這顯然是給孩子們傳遞了錯誤的導向和片面的信息。

從《狗十三》和《墊底辣妹》,探尋中日兩個家庭教育的異同

02、兩個家庭都存在著干涉孩子成長的控制性教育

在電影《狗十三》中,李玩很喜歡物理,父親卻強行將她的興趣報表給更改了,讓她選擇英語興趣小組。李玩慢慢與寵物狗愛因斯坦有了感情,在爺爺無意之中將愛因斯坦丟失之後,繼母卻買了另外一條狗充當愛因斯坦,完全不理會李玩的感受。

而電影《墊底辣妹》中,龍太從小就沒有屬於自己的興趣,一直跟著父親日夜苦練打棒球。沒想到龍太在打棒球失敗後,心情極度低落。可是父親不但不安慰他,反而打了他一頓。龍太還手將父親推倒,便開始一蹶不振。然而當他幡然醒悟過來,他才發現自己除了打棒球,什麼也不會。

在我看來,作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能隨意干涉孩子,將自己的思想強行灌輸給孩子,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走每一步路程。孩子雖小,但是他們也是一個完整的個體。所以說,父母應該做的是利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糾正孩子,從而讓他們學會獨自成長。其實,孩子是一個完完整整的人,並不是父母的私人物品。

紀伯倫曾在《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一詩說到: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從《狗十三》和《墊底辣妹》,探尋中日兩個家庭教育的異同

中日兩個家庭教育的不同之處

既然兩部電影都是以家庭為主題展開劇情,那麼作為不同的家庭之間,家長肯定會因著性格、社會經歷和情緒等方面的不同,他們對孩子教育的理念也會有所不同。在我看來,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母親並沒有因為沙耶加墮落,而與父親那樣放棄她;而李玩父親卻能因為自己的事業,犧牲李玩

《墊底辣妹》中,沙耶加失去父親的關愛之後,便開始自我墮落,與自己的好友吃喝玩樂,不思進取。然而父親對於女兒的一系列轉變,他沒有任何的規勸,只是任由著她,並早早的放棄了她。沙耶加的母親則不一樣,她相信沙耶加,並時刻鼓勵她,甚至還送她進入坪田老師的補習班,讓她重新燃起了學習的樂趣。

儘管李玩的父親一直用著所謂的愛關心著李玩,並沒有像沙耶加的父親完全放棄孩子。但是當他在李玩和事業兩方面進行抉擇的時候,他毅然決然地選擇犧牲李玩。一方面他告訴李玩不能喝酒,另一方面卻逼迫李玩喝酒,來博取別人的歡心。

在我看來,雖然兩位女主角的父親對待孩子,在行為方式、重視程度有著天然之別,但是他們的做法似乎有著共性的方面:在他們的心目之中,孩子並不是擺在第一位。從某種意義上說,孩子只是他們生活之中無關緊要的一部分,尤其女孩子。

從《狗十三》和《墊底辣妹》,探尋中日兩個家庭教育的異同

其次、李玩父親更加重視李玩的成績,沙耶加母親卻非常重視沙耶加努力的過程

影片《狗十三》中,李玩的父親答應李玩的事情總是做不到,例如李玩父親曾答應帶李玩去觀看動物世界的展覽,結果卻因為酒局未能履行承諾,完完全全不顧及李玩內心的感受。可是當電影最後,李玩取得物理競賽一等獎的好成績,父親卻說什麼要求都能答應李玩。

沙耶加在進入補習班之後,遇到各種困難,都是母親一直鼓勵她,給她自信。尤其是沙耶加在學校總是上課睡覺,老師要將沙耶加開除時,母親想盡一切方法祈求著老師,並告訴老師,沙耶加是一個努力的孩子。母親始終如一的相信,也讓沙耶加取得了最後的成功。

在我看來,作為父母關心孩子能夠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孩子在進入學校之後,父母更應該關注的是孩子的努力過程,不應該侷限於孩子最後的結果,這才是真正的愛著孩子。然而在李玩身上,我看到不僅僅是李玩的父親只注重成績,還有千千萬萬的父母同樣也是如此。相比沙耶加的母親,李玩的父親似乎並不是那麼稱職。

從《狗十三》和《墊底辣妹》,探尋中日兩個家庭教育的異同

最後、李玩父親以愛的名義裹挾著她走向成人世界,而沙耶加卻是在母親的愛和榜樣教育逐漸成長

在《狗十三》中,李玩的寵物狗愛因斯坦走丟後,李玩哭著百般尋找,父親卻認為是李玩瞎胡鬧,將李玩重重地打了一頓,完完全全忽略李玩內心的感受。李玩從愛狗如命到勉強吃狗肉,這一過程的變化,也正式宣告李玩長大了。其實李玩父親並不知道,李玩只是在他愛的名義下,被迫走向了成年人的世界。這種成長方式,似乎有一種揠苗助長的感覺,帶給孩子只會是揮之不去的心理傷害。

沙耶加相比李玩,她無疑是幸運的。儘管沙耶加沒有一個稱職的父親,但是母親的愛和榜樣教育,足以讓她健康成長。影片中,沙耶加在難以繼續前行,想要逃避自我時,母親總是對她不離不棄。當沙耶加看到母親為了給她賺補習費辛苦勞動時,她內心深處的感動,化為了她繼續前進的強大力量。正是因為母親的守護,沙耶加才能夠取得最後的成功。其實對於沙耶加來說,母親是她在失敗之後堅持下去的唯一動力。


從《狗十三》和《墊底辣妹》,探尋中日兩個家庭教育的異同

基於《狗十三》和《墊底辣妹》兩個中日家庭不同的教育,對我們帶來的教育啟迪

儘管兩部影片中的兩位女主角都長大成人,但是她們的成長過程給她們帶來的卻是不一樣的感受。沙耶加感受更多的是,母親的愛以及自己的努力才是自己成長的關鍵,而李玩感受更多的是,把自己的脾氣和情緒收起來,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才算是真正的長大了。那麼我們跳出兩部影片,重新迴歸到現實生活之中,我認為在家庭教育的過程,父母教育孩子應該重視以下幾個方面:

從《狗十三》和《墊底辣妹》,探尋中日兩個家庭教育的異同

1、父母的愛並不是所謂“為你好”就可以,而是善於去了解孩子內心的真正需求

在兩部電影中,都傳遞了一個相似的情節:龍太失敗後,父親打他要求不要放棄,說一切都是為了他好和愛因斯坦走丟後,李玩瘋狂尋找,父親暴打她,最後的道歉也是為了她好。

其實,那只是兩位父親逃避責任的說辭而已。

我記得在《嗝嗝老師》中的奈娜老師,在她前去教導全校最差的9F班之前,就有好多老師被調皮搗蛋的學生氣走。而唯獨“天生殘缺”的奈娜不但留了下來,而且還讓學生改變了自己的心態,重新拾起學習的信心。

是什麼原因造就了這一正一反的結局? 我想這絕離不開奈娜老師利用愛和耐心,重新讓學生打開心扉,滿足他們內心的真正需求,才能讓學生們從本質上得以改變。

在我看來,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時刻明白,真正為了孩子好,是善於去了解孩子內心的真正需求,幫助孩子活出自己的樣子,而不是一味地強求他們、逼迫他們。其實,孩子雖然年紀小,但是他們對周圍事物和人物的洞察,一點也不會模糊。生活中,誰最關心他們,誰最愛他們,誰才是真正為了他們好,他們的內心始終都有一把衡量的標尺。所以說,父母的愛並不是所謂“為你好”就可以,而是善於去了解孩子內心的真正需求。

從《狗十三》和《墊底辣妹》,探尋中日兩個家庭教育的異同

2、父母應該把成長的主動權交給孩子

在電影《想飛的鋼琴少年》中,小男孩維特從小就在鋼琴方面擁有極高的天賦,可是母親的逼迫,讓他感覺非常厭惡,因為他只想做一個平凡的人。可是在一次“意外”墜樓中,維特明明沒事,卻假裝智力有問題,順利成為了一個普通人。然而他成為普通人之後,卻發現自己是喜愛鋼琴的,他厭惡的只是母親的逼迫。

很多父母總是以為,孩子那麼小什麼都不懂,他們不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壞?如果自己將他們成長的主動權交給孩子,只會讓他們越來越糟糕。其實不然,孩子年齡小,確實會在成長的過程走歪路,但是他們始終明白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而作為父母能夠幫助孩子的只是糾正孩子成長的錯誤。


從《狗十三》和《墊底辣妹》,探尋中日兩個家庭教育的異同

3、父母的行為方式,決定了孩子的成長方向

每一個孩子從出生到成長,第一個接觸的就是父母。他們會對父母的行為方式進行模仿,這是一個人的本能反應。也就是說,父母的行為方式,對孩子今後的成長方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我看來,父母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應該避免自身的錯誤行為,以正確的人生態度對孩子進行展現,這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很大的幫助。比如父母不要將工作上的抱怨、悲觀等負面情緒,展現在孩子的面前,這樣只會讓孩子產生錯誤的認知。

從《狗十三》和《墊底辣妹》,探尋中日兩個家庭教育的異同

結束語:

《墊底辣妹》和《狗十三》這兩部電影,雖然傳遞給我們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感受,但是它們之間隱喻的教育啟迪,是我們都去應該付諸行動的。然而在尊重與管教孩子之間該怎麼去管控,這門深奧的功課是值得我們每一個家長去進行摸索的。但是請記住無論是正面或是負面,也請以不傷害或不侮辱孩子的方式,真誠地表達我們的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