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青雲奪得《奇葩說》BBking:天生“學渣憑什麼成為人生贏家?

詹青雲奪得《奇葩說》BBking:天生“學渣憑什麼成為人生贏家?

01

在剛剛收官的《奇葩說》中,29歲的華語辯論賽最佳辯手詹青雲成為最大的贏家,奪走了萬眾矚目的BBking。

詹青雲在辯論中的旁徵博引,不僅讓聽者在不知不覺中跟著她到歷史文化的長河中徜徉,也給最後被她打敗的“老奇葩”傅首爾帶來了“被風親吻”的感覺。

還有無數網友在聽過她的辯論之後感嘆:“看詹青雲才知道多讀書能有多優秀。”

詹青雲奪得《奇葩說》BBking:天生“學渣憑什麼成為人生贏家?

但其實,這個哈佛女博士的求學之路並不像她的辯論那樣順暢。如果沒有她的父母對她的獨特教育方式,今天她也就是一個路人甲。

雖然小時候的青雲酷愛閱讀,也有很大的閱讀量,但她的成績並不理想,她還經常在班上墊底。

學習成績上的差勁,並不是她最焦慮的。從小學到高中,她轉過六次學,因為總是得到老師們的“差評”。

詹青雲奪得《奇葩說》BBking:天生“學渣憑什麼成為人生贏家?

一般父母看到自己孩子這樣“差勁”,一定會著急失望。可是詹青雲的父母,卻並沒有慌亂。

身為教師的詹媽媽,總是在青雲一次詢問“我什麼時候才能成為一個好學生時”,用自己“算命式鼓勵法”給女兒自信,讓她對自己的未來始終充滿了期待。

幾年後,媽媽對青雲的鼓勵式教育有了成效,她的學習成績開始逐漸變好。慢慢地,她實現了父母對她的期待,一步步地變成了“別人家的孩子”。

詹青雲曾說:

我覺得這些鼓勵式教育有的時候真是可以自我實現的。

我到四年級可能是開竅了還是怎麼樣,成績就真的變好了。

到後來我一直很信這件事。

在申請哈佛之前,我還在幻想我有一天申到了哈佛,衣錦還鄉,全家都非常高興的那個狀態,後來就真的申到了!

青雲的能夠成為“人生贏家”,除了她自己多年的堅持不懈地努力外,也離不開詹媽對她的鼓勵式教育。

武志紅說,真愛是看到孩子的真實存在,發現孩子的真實需求,父母對孩子的需要的認同,將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強大的力量。

其實,詹媽所用到的這種漫不經心的“撒謊式”育兒,在心理學上叫做皮格馬利翁效應。

詹青雲奪得《奇葩說》BBking:天生“學渣憑什麼成為人生贏家?

02

在希臘神話中,痴情的塞浦路斯國王皮格馬利翁精心雕塑了一座少女像。就在雕刻過程中,他真心地愛上了雕塑裡的少女,一直渴望著它可以變成真正的少女。

在皮格馬利翁的虔誠期待中,奇蹟發生了,雕塑的少女被他的真心打動,“復活”成了美麗動人少女。
這個故事被古人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也就是:如果你對一些人或一些事賦予強烈的期待,這份期待就會成真。

在心理學上,與皮格馬利翁效應呼應的是羅森塔爾效應。

詹青雲奪得《奇葩說》BBking:天生“學渣憑什麼成為人生贏家?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到一所鄉村小學考察。期間,他隨意從一至六年級的18個班中隨機抽取了一些學生的名字並寫在一張表格上,然後交給校長。

他非常認真地對校長說,這些學生是經過科學測定所找到的智商型人才,校長該好好呵護他們並保密。

詹青雲奪得《奇葩說》BBking:天生“學渣憑什麼成為人生贏家?

8個月後,當他再次對名單上的學生進行測驗時,有了驚人的發現:這些學生的成績已明顯地超過了其他人。在各方面,他們的進步都很大,也更加外向、自信。

羅森塔爾的實驗結果再一次告訴我們:真心的讚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種神奇的能量,它能改變人的行為。

當獲得了讚美、信任和期待時,人們能增強自我價值,堅持積極向上,並盡力去達到對方的期待,避免讓對方失望。

詹青雲奪得《奇葩說》BBking:天生“學渣憑什麼成為人生贏家?

03

其實,偉大的籃球運動員喬丹就是羅森塔爾效應的受益者。

喬丹小時候雖然很喜歡籃球,可是因為身高不夠,常常受到其它孩子的嘲笑。

有一次,喬丹又因為自己的身高失利,讓全隊輸了比賽,他非常沮喪。

在比賽時,喬丹雖竭力想把球傳給隊友,可有身高優勢的馬克只用手輕輕一擋,就讓他掉了球,導致整個隊輸了比賽。

自責的喬丹想要放棄夢,可是他的媽媽卻鼓勵他,“只要每天穿上撒鹽的球鞋並專心練習,他就一定能夠長高打敗對手。

詹青雲奪得《奇葩說》BBking:天生“學渣憑什麼成為人生贏家?

那以後的4個多月裡,媽媽每晚都會在固定的時間往喬丹的球鞋裡撒鹽,並鼓勵他堅持練習籃球。

儘管一直都沒長高的喬丹對這個方法有些懷疑,但他卻對媽媽的話確信無疑。那段時間,他每天都穿著撒了鹽的球鞋,並始終信心滿滿地苦練著籃球技能。

在後來的比賽中,喬丹用自己精湛的球技成功戰勝了擁有身高優勢的馬克,並明白了;要打好籃球,身高不是問題。

媽媽用自己的謊話,給了喬丹鼓勵和信任,讓他始終沒有放棄對籃球的熱愛。

俗話說:謊話說一千遍也會變成真理。

心理學家經過研究後發現,想讓孩子變成什麼樣的人,就以他是什麼樣的人來對待他。

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是一顆心觸碰另一顆心。

很多優秀的父母在育兒過程中,都有意或無意地遵循了這一原理。

他們首先認可孩子是聰明的、善良的...,當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肯定和鼓勵時,就會繼續朝著父母期待的方向努力,最終他們就會成為父母期待當中的人。

詹青雲奪得《奇葩說》BBking:天生“學渣憑什麼成為人生贏家?

04

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媽媽曾非常痛苦地向一位心理學家求助,因為她的孩子不僅成績差,脾氣壞,愛摔家裡的東西,還想要打她。

心理學家在瞭解之後卻發現,她的孩子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平日裡媽媽對孩子總是充滿了抱怨和指責。

當心理學家再次詢問媽媽,“在她的眼裡,孩子有沒有值得誇讚的地方時?”

這個媽媽的回答竟是,“他一無是處。”

當一個媽媽發自內心地覺得孩子毫無是處時,孩子一定不可能會自信樂觀。被最愛的人否定的孩子,定會呈現出一個更加糟糕的自己,來於權威的家人對抗。

詹青雲奪得《奇葩說》BBking:天生“學渣憑什麼成為人生贏家?

孩子的表現,其實是在給媽媽說:既然我在你的眼裡一無是處,那麼我就糟糕給你看。我成為了你認可的樣子,你就滿意了吧?

在國外某綜藝中,曾進行過這樣一項實驗:

節目組分別邀請了孩子是10歲和12歲的兩組家庭參與節目,這兩組家庭的氛圍不僅非常相似,而且孩子也都一樣活潑開朗。

在為期一個月的實驗中,節目組要求兩組家庭的父母按照節目要求,對孩子生活的家庭氛圍進行改變。
一組家庭的家長要按照節目組的命令對孩子進行“施壓”,每天至少要用各種方式打擊孩子5次:而另一組家長則要走鼓勵路線,每天要想辦法誇獎孩子五次以上。

最初幾天,實驗者沒有覺察出孩子間有什麼明顯的差別。可是在一個月後,他們驚奇地發現,那個常被誇獎的孩子比以前更加積極開朗向上;

而備受打擊的孩子則明顯有了垂頭喪氣和沉默的傾向。他不僅在學習成績上出現了下滑,精神氣勢也與最初時判若兩人。

對比之下,我們能夠看到,那個經常被誇獎的孩子已經贏了。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父母作為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是孩子一生中成長的基石。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在很大程度決定了孩子未來的人生。

每一個孩子都想做最好的自己,這是最真實在的期待。如果父母能夠對孩子發出同樣的期待,並用具體行動去鼓勵他們、信任他們、幫助他們,這將是孩子們一生的幸運。

願所有孩子都能遇到懂得信任他們、讚美他們、鼓勵他們的父母,願所有父母都不再為“問題孩子”黯然神傷。

共勉。

詹青雲奪得《奇葩說》BBking:天生“學渣憑什麼成為人生贏家?

作者簡介:思遙,富書專欄作者;80後二胎媽媽,深諳兒童心理學的資深教師,懂你的育兒困惑,願你我攜手,一起護航孩子的成長之路;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圖片所有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