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吹笛子的人喜歡吹老歌?

專業造型151928833


為什麼有些吹笛子的人喜歡吹老歌?究其原因,恐怕要從老歌的特性來分析。

個人覺得老歌的旋律比較優美。尤其是上世紀50至80年代之間,很多的經典民歌與電影歌曲膾炙人口,流傳甚廣。這些老歌的旋律或舒緩綿長,或激昂奔放,富有時代的特徵。尤其經過那些老歌唱家們的激情演唱後,有一種讓人身臨其境的感覺,且百聽不厭,能讓人舒心清心。由於吹笛子的人對很多老歌的旋律早已印記於心,吹起來上手快,如果感覺哪句沒吹好,哼一哼便能即時進行糾正。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老歌的曲調經笛子吹出來的聲音清脆嘹亮,婉轉悠揚,悅耳動聽。故喜歡唱老歌者便喜歡吹老歌。

不知他人如何,自己卻如是也。


碧海湧玉


提到吹笛子吹老歌,不由讓人想起七0後,小時鄰居家金友哥,他會吹笛和簫,夜深的時候,他總會吹會笛和簫,那麼流暢,舒揚,給夜增添情趣,因為白天除了上學,他還要照顧父母,父親智障,母親眼盲,金友哥還有姐,妹,弟,所以家裡的負擔他挑起。也許生活壓力所致,他每晚都要吹曲,特別是簫,夜深人靜更傳音,他吹出了無奈和憂傷,日子久了,他習慣了尋找尉籍,那時的事和歌便是歲月裡的一條河,涓涓流淌艱苦和辛酸,二十年後,一次回老家,得知他患病了,人也憔悴了,心裡好酸,還記得他拿笛的樣孑,耳邊總會響起一首老歌“十五的亮,照在家鄉…”🌺🌺🌸🌸





依漫9


簡單講,凡是人們喜歡吹的或喜歡聽的曲子,老歌,大都是上世紀五十至八十年代的經典作品。象笛子曲,姑蘇行,牧民新歌,喜相逢,掛紅燈,秦川舒懷,我是一個兵,等等,二胡曲如,山村變了樣,喜唱豐收,喜送公糧,豫北敘事口口等等,這些優秀的作品的體材來自民間,出自民眾,歌曲的靈魂完全反映了我們中國老百姓在共產黨和毛主席領導下建立新中國後的工農兵生產建設,努力奮鬥的真實寫照。這些堪稱經典的老曲子不管是演奏者,聽眾,都會讓人感到自興,優美,人心向上的感覺。這些優秀的作品,出自優秀的作者,他們經歷了千辛萬苦,到祖國的農村,基層體驗生活,走遍了祖國的大好河山,精心創作而成。類似這些經典作品實在不少,它們會永遠被人們演唱,歌頌,經典就是經典!相比之下現在的,所謂一些歌星什麼弄得那些粉詞兒,哼唱,實在是相形見拙,有的紅上幾天過後也就被人遺忘啦。正所謂人們常說的,是金子永遠都會發光的!磚頭瓦塊是不能和寶石共存的。


用戶6250416417747


現在的笛手智商也是太差,寫不出令人難忘的曲子,而六,七十年代的演奏家每每都能寫出讓人難忘的曲子,像牧民新歌,揚鞭催馬,姑蘇行,春到湘江等等,現在這些所謂名家誰行?沒辦法只能吹1些老歌來證明自己的存在,但是,這些傢伙辦起各種高收費的所謂大師班時卻龍精虎眼,原來一切只為了錢和名,這些人會去艱苦的地方去體驗生活創作樂曲嗎?答案是否定的。


dixiaoshengyunzhuiqi


笛子是中國的古老樂器,遺憾的是現在普及率不是太高,年齡在60歲上下的人,是當年5,60年代左右的群體。熟悉當時的流行的歌曲,旋律性比較強,音樂主題好。因此,演奏當年的樂曲較多一些。此後,七十年代以後以後的學生,考上音樂學院從事專業的人士,主要演奏現在的作品。


竹苑3


我是一名六十多歲的老年人了,吹了一輩子笛子了。我認為一些經典老歌還是有生命力的,被多數老年人所喜歡,還有部分中年人及少數年輕人所喜歡,所以說經典老歌還是有市場的。不過也有不少近代流行歌曲包括一些通俗歌曲裡的伴奏音樂也加入了民族樂器,笛子在裡面也佔到了一定的份額。然而也有好多通俗歌曲用笛子演奏也是很美的,也受到了多數中年人和部分年輕人所喜歡,也有部分老年人的市場。中國新民樂的興起推動了民樂的發展。越來越多不同年齡層次喜歡音樂的人們更加喜歡上了中國民族樂器!


優美笛聲


因為老歌民歌!音韻!曲詞。是一流的!現代歌是比不上的?🇨🇳🇨🇳🎤🎤💞💞📡📡💘💘💥💥🌺🌺👌👌💖💖👍👍🌹🌹😜😜


林哥75699632


這些說法都挺好,都是老傢伙吧,我們那一代的歌曲精典的太多了,一聽呀就精神振奮,心潮澎湃,真提精氣神啦,望大家身體健康,幸福安康。


用戶8373323547378青


上世紀五六七十年代歌及曲,素材大多源自中國民間流傳的曲律,中國民間曲律抑揚頓挫輕重緩,悅耳動聽,例如雷振邦作曲《阿詩瑪》《五朵金花》等,一直到現在還是耐聽;尤其是大型歌舞劇《東方紅》裡面歌曲旋律以及後來的芭蕾舞劇《白毛女》《紅色娘子軍》、《梁祝》等旋律,簡直是百聽不厭。旋律美的曲調快節奏的不是很多,音調的起伏變化也不是很大,作為一般吹笛子愛好者來說,不太複雜的音律相對好掌握些,既不要太多的吹奏技巧,又能吹奏出讓自己心曠神怡且使人家聽之感興趣的笛聲,何樂不為呢。




平凡氣象人


我年少的時候特別喜歡吹笛子,也很崇拜我們當地的一笛子高手。後來發現此人只是笛技高超人品不行,於是就再不喜歡笛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