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廣填四川”是怎麼回事?“湖廣填四川”又填在了哪裡?

“湖廣填四川”,其實是指發生在明清時期的湖廣到四川的大規模移民潮。其中,從清康熙十年(1671年) 大規模開始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 年) 為止的移民運動堪稱規模最大,歷時105年之久。那麼這場轟轟烈烈的移民浪潮究竟是這麼回事?

“湖廣填四川”是怎麼回事?“湖廣填四川”又填在了哪裡?

湖廣,指的就是現在的兩湖(湖北、湖南)兩地。歷史上元代置湖廣等處行中書省(簡稱湖廣行省、湖廣省),轄湖南、湖北、廣西、海南、貴州大部、四川一部以及廣東雷州半島。明代和清代後只轄湖北、湖南,但仍沿用了湖廣這一稱呼,今之謂“湖廣”,特指兩湖。

“湖廣填四川”是怎麼回事?“湖廣填四川”又填在了哪裡?

眾所周知,明末清初時期,發生長達34年的戰亂和瘟疫,災難幾乎使得四川的人口喪失殆盡。那些曾經繁華的城池,肥美的農田都成了一片荒蕪。古書記載“民無遺類,地盡拋荒”,重慶“為督臣駐節之地,哀鴻稍集,然不過數百家”;成都更是“城中人跡十三年”。曾經的“天府之國”,如今也只能成為一種記憶。有一個數據最能說明四川當時的殘破凋零景象:至康熙24年,全川的人口仍只有50-60萬餘人。為歷史最低。

“湖廣填四川”是怎麼回事?“湖廣填四川”又填在了哪裡?

在經歷瞭如此眾多的苦難之後,四川地區可謂百廢待興,急需要獲得外部的支援,以求重獲生機。然而擺在統治者面前的首要問題就是人口問題,於是,為了補充四川地區的人口,康熙皇帝在位期間,頒佈了一系列填川政策,於是全國十幾個省掀起了一場大規模的移民潮,大量湖廣人氏及其他地方的人遷入四川。

“湖廣填四川”是怎麼回事?“湖廣填四川”又填在了哪裡?

隨著四川人口逐漸增多,四川地區也開始慢慢重新煥發生機,約從康熙五十年起,朝廷就不再鼓勵移民入川。統治者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場大規模的移民仍然沒有停止,甚至到了乾隆時期還出現大幅度的增長。從康熙頒佈移民政策開始,大約155萬人流入四川。到了雍正時期,由於人口過多,雍正皇帝開始限制人口流入。然而到了乾隆時期,一味放任,乃至於到了嘉慶期間,四川地區一共流入400多萬人口,這造成了嚴重的人口過剩。

“湖廣填四川”是怎麼回事?“湖廣填四川”又填在了哪裡?

在歷經幾百年的人口遷移後,四川真正的土著民已經極少,更多的是來自其他省的混合居民,從而形成了今天四川、重慶人口的主要結構。曾經有一首成都《竹枝詞》是這樣描述的:“大姨嫁陝二姨蘇,大嫂江西二嫂湖;戚友初逢問原籍,現無十世老成都。”現在土生土長的“老成都”幾乎是沒有的,大家都來自五湖四海,來自於“湖廣填四川”移民運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