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軍撤出湘江防線,蔣介石連發2問怒斥,白崇禧4問回擊直戳痛處

1934年11月16日,湘軍、桂軍高級將領在全州會商防堵紅軍計劃,確定:湘江防務,由湘軍負責衡陽、零陵、東安至黃沙河一線,桂軍負責興安、全州、灌陽至黃沙河(不含)一線。李宗仁、白崇禧心知要阻止紅軍進入廣西已經不可能,遂按既定計劃,將主力在湘桂邊境展開,並徵集大批民工,沿邊界構築了稠密的防禦工事,輔以地方民團駐守。

部署已定,李宗仁返回南寧,素有"小諸葛"之稱的白崇禧則坐鎮桂林指揮前線部隊。

桂軍撤出湘江防線,蔣介石連發2問怒斥,白崇禧4問回擊直戳痛處

就在白崇禧躊躇滿志,準備一展身手的時候,一封來自上海的密電讓他驚出了一身冷汗。發報者為白崇禧舊日的保定軍校同學王建平,此人與白私交甚厚,雖進入蔣系中樞參與機要,但長期為白在南京、上海收集情報。

密電稱:蔣介石採納政學系頭目楊水泰的建議,欲一舉除三害,即通過湘、桂兩軍在湘江沿線的封堵,壓迫紅軍由龍虎關兩側進入廣西境內的平樂、昭平、蒼梧,更以主力向東驅逐紅軍進入廣東的新會、陽春地區,或沿羅定、廉江將紅軍逼入雷州半島。如此,則兩廣地方軍隊根本不足以應付,自不能抗拒中央軍大舉進入,蔣介石可一舉而除三害,消除心腹大患。

桂軍撤出湘江防線,蔣介石連發2問怒斥,白崇禧4問回擊直戳痛處

白崇禧接到電報後,大罵蔣介石毒辣,對部下說:"有匪有我,無匪無我,我為什麼頂著溼鍋蓋為蔣介石造機會?!"當然,作為一名實戰經驗豐富的指揮官,他也決不會因為一封未經證實的密電而立即調整部署。只是下令預作準備,何時給紅軍讓路,他還要觀望戰局的發展。

11月22日,桂軍第15軍全部撤出湘江防線,在湘江沿岸只留下了兩個團另兩個營。至此,由興安至全州六十公里長的湘江防線基本敞開,由永安關、雷口關通往湘江的大道也基本無兵守衛。可惜,紅軍直到25日方獲得桂軍南撤的情報,做出向湘江地域開進的部署,喪失了不戰而順利渡過湘江的大好時機。

桂軍撤出湘江防線,蔣介石連發2問怒斥,白崇禧4問回擊直戳痛處

11月23日,湘軍第一路追剿軍司令劉建緒得知了桂軍撤離湘江防線的消息,立即報告何鍵,稱白崇禧此舉,是要為紅軍西進讓路,把紅軍引向湘西北。

何鍵大為惱火,馬上令劉建緒以三個師火速南下全州,填補桂軍南撤留下的防禦空白,一方面繼續完成在湘江圍殲紅軍的計劃,另一方面將紅軍壓向廣西,不得使之進入湖南,讓桂軍自食其果。蔣介石接到何鍵的報告,連續給白崇禧發電,嚴斥桂軍放棄職責,令湘軍、桂軍必須按預定計劃殲滅紅軍於湘江東岸地區。

桂軍撤出湘江防線,蔣介石連發2問怒斥,白崇禧4問回擊直戳痛處

但白崇禧對蔣介石的電令置若罔聞,堅持既定部署不變,除以一部馳援興安外,只是派出主力部隊對西進紅軍的後續部隊進行截擊和追擊。直到判明紅軍並無西取桂林、進入廣西腹地的計劃後,方以主力進至興安、灌陽,對紅軍部隊展開猛烈進攻。

湘江之戰後,蔣介石惱羞成怒,發電連發兩問質問白崇禧:"共軍勢蹇力竭,行將就殲。貴部違令開放通川黔要道,無疑縱虎歸山,數年努力,功敗垂成。設竟因此而死灰復燃,永為黨國禍害……公論之謂何?中正之外,其誰信兄等與匪無私交耶?"

桂軍撤出湘江防線,蔣介石連發2問怒斥,白崇禧4問回擊直戳痛處

白崇禧毫不示弱,覆電發四問反質蔣介石:"鈞座手握百萬之眾,保持重點於新寧、東安,不趁其疲弊未及喘息之機,一舉圍殲於寧遠、道縣之間,反遲遲不前,抑又何意?得毋以桂為壑耶?雖職部龍虎、永安一戰,俘獲七千餘人,以較鈞座竭全國賦稅資源,帶甲百萬,曠時數年,又曾殲敵幾許?……據中央社露布,某日殲匪效千,某日捕匪盈萬,試加統計,朱毛應無孑遺,何以通過湘桂邊境尚不下二十萬眾,豈朱毛諳妖術,所謂撒豆成兵乎?職實惶惑難解。"

桂軍撤出湘江防線,蔣介石連發2問怒斥,白崇禧4問回擊直戳痛處

蔣介石被戳到痛處,暴跳如雷,大罵白崇禧,卻也無可奈何,難較短長,只得令白崇禧繼續率兵尾追紅軍,放下此事不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