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熱播,有誰專門去看了史書?


《大明風華》熱播,有誰專門去看了史書?

湖南衛視正在熱播大型古裝劇《大明風華》,講的是建文至宣德年間有個皇帝的女人如何如何厲害的故事。我每晚追劇,歷史不通的我,被迫看了史書。這就給大家講講

明代一共誕生了十六個皇帝,有看頭的只有三個,他們分別是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思宗朱由檢。讓我們驚奇的是:除了朱元璋和朱棣活過六十,其他的皇帝都很短命,二十來歲三十來歲就死了。我在想:皇帝們吃不愁穿不愁情不愁權不愁,為什麼還如此的短壽呢?

先說首任皇帝朱元璋,生於1328年。他的祖上,是飢寒交迫的貧下中農,他是放牛娃出身,為了混口飯吃,到地主家當長工,去廟裡做過和尚,後來參加了紅巾軍,與郭子興的養女結了婚後,才一步一步走上正軌。十五年艱苦奮鬥,崛起布衣,宴奠海宇,“西漢以後未有也”。話說的是如此的輕鬆,而一路的艱險,沒有當過皇帝是沒有辦法去體會的,真的很不簡單。看來,當皇帝與他的出生沒有關係,與他的背景也沒有關係,而與他想當皇帝的決心非常有關係。活到70歲,最後死在南京。天上的星辰和地上的山脈,是永恆的,都平靜了下來。當然,朱元璋皇帝也是如此。就在那個春雨天,在滴滴嗒嗒的雨聲中,我們聽到了一兩聲短促的嘆息。

再說第三任皇帝朱棣,是朱元璋親生的兒子, 為什麼沒有直接當皇帝,因為中間夾著孫子朱允炆。歷史上的正說和戲說已經很多了。那我要說的是,朱棣一生中幹過漂亮的事情很多,但最最讓人佩服的兩件事,“燕王掃北”和“遷都北京”。燕王掃北說的是:1390年,朱棣總督北平帥山西諸軍,與元將乃而不花對恃。雖元軍有重兵而朱棣智取,不費一兵一卒一槍一彈而勝之,漂亮。遷都北京,是中國封建社會進程中,多民族國家發展中的一個重要步驟。把北京定為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加強了長城內外大漠南北的融合。使漠北與中原地區統一在一個政治中心之下,這是個非常了不起的戰略。至於“永樂大典”、“鄭和下西洋”、“開鑿大運河”等功勳,在初高中教科書上,講述的已經很周詳了。朱棣完成了這兩件事後,活到64歲。歷史把他的功過凝成了紫色的城牆。

最後說說第十六任皇帝朱由檢,他很像一片黃昏的落葉。 明朝的276年基業就在這個傢伙手裡嘎然而止,我們習慣叫他崇禎皇帝,死的時候才33歲。這麼年輕就上吊死了,想幹點什麼事情都來不及。歷史是沒有季節之分的,它只有白天和黑夜,而沒有裹在中間的黃昏。生存在歷史長河中的魚蝦,要麼就活著,要麼就死去,而朱由檢卻恰恰長在不死不活裡,就如同飄零的落葉,沒有一個皇帝願意畫出這樣的句號。他不僅僅是要面對他們的家族,而且還要面對歷史。就像是遊戲中的擊鼓傳花一樣,傳到了他的手上,結果給弄丟了,是被人笑話的。這是何等的無可奈何啊!他知道大樓將傾,自己奮力去救,可就是無能為力。是一種特別的痛苦,一般的人是感受不到的,只有皇帝才有這樣的痛苦,一條白綾牽走了多少歲月的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