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坦之旅》手遊中,利用怪物仇恨可以做出哪些操作?具體怎麼使用?

Challice


前言:彆著急,讓小怪的小碎步,再飛一會!

《泰坦之旅》自2006年首次登陸PC平臺,到2016上線安卓與ios,再到2018年登陸switch主機。這款已度過14年歲月的遊戲,而今依舊活躍在玩家手中。並以其出色的玩法設定,頗有深度的可玩性,被譽為“比肩《暗黑破壞神2》般的存在”。

遊戲較為出色的系統設計之一,便是怪物的仇恨範圍設計。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下文內容,筆者做了一個簡單的思維導圖]



  • 先說說什麼是怪物仇恨範圍

仇恨範圍設計包括兩部分,一是攻擊判定,二是追擊半徑。攻擊判定是一套說起來複雜,而具象到遊戲中便較為容易理解的公式。比如在《泰坦之旅》中,角色進入某張地圖後,有的怪物但凡角色靠近,便會主動攻擊角色。而有的怪物則保持在中立狀態。

值得一提的是,主動攻擊設計還有一條不成文規定,那就是優先攻擊玩家。舉個例子,主玩死靈專精時,中後期可以擁有召喚物。但怪物不會優先攻擊召喚物,而是首選角色,當玩家把召喚物引入小怪仇恨範圍後,才會攻擊召喚物。

  • 再一個是追擊半徑

追擊半徑具象到遊戲中,即是玩家吸引到小怪後,小怪追擊玩家的遠近。這被廣泛用於諸如《魔獸世界》等擁有繁雜副本的MMORPG中。而《泰坦之旅》的怪物追擊半徑,有一個頗具特色的額外設計,即:每個怪物的追擊半徑都不盡相同。

[烏鴉可以追擊到安全區]



舉個例子,《泰坦之旅》新手區碰到的怪物主要有三種,分別是野豬,獸人以及烏鴉。這三種怪物就擁有不同的追擊半徑,獸人會追擊玩家30步的距離,野豬大概是50步,而烏鴉可以追擊玩家進入安全區。

以上是關於《泰坦之旅》仇恨範圍的詳細解讀,最合理化的操作,便是利用仇恨範圍進行走位。《泰坦之旅》中的走位可以分解成兩個動作,分別是吸引仇恨以及反身攻擊。

這兩個操作適用於整個遊戲的所有怪物,甚至是打起來有點難度的boss。

[吸引仇恨+走位規避傷害]



  • 吸引仇恨

對應前文仇恨範圍的講解,吸引仇恨即是利用了追擊半徑設定。

我們操作角色進入怪物的仇恨範圍,觸發怪物仇恨後,利用自身位移躲避怪物攻擊,把怪物拉到其追擊半徑臨界點。而後怪物就會自動返回原地,下面就該我們開始表演了。記住怪物追擊半徑臨界點,當它返回原地時,就給它攻擊,繼續吸引仇恨。就在這個仇恨範圍臨界點中,把怪物一點一點磨死。這種方法尤適合跨等級打boss。

需要注意的是,拉怪至追擊半徑臨界點時,需要警惕部分怪物的遠程攻擊。可以通過左右不規則移動,來回避遠程傷害。

  • 反身攻擊

反身攻擊可以看做是走A,其利用了攻擊判定設計。怪物仇恨自動鎖定玩家後,就會開始攻擊玩家。在仇恨判定到傷害達成,有一個明顯的間歇。把這個間歇分解開包括兩個動作,一是上文說的優先攻擊玩家的系統判定,以及傷害達成前的起手動作。

我們在進行反身攻擊操作時,便可以利用怪物的攻擊起手,規避掉所有怪物的攻擊。注意筆者的言辭,是所有怪物的攻擊傷害。這其中就包括那些體型巨大,面目可憎的各種boss。

[以動圖舉例]



圖中筆者共進行了兩步操作,一是拉怪並通過不規則走位迴避傷害,為了讓怪物攻擊起手更容易判定,開發商把起手動作具象到了攻擊前的那道武器弧光上。

二是筆者回頭進行了反身攻擊。在規避掉所有怪物的攻擊後,迅速反身攻擊了其中一個怪物。如果玩家選擇了狩獵這種具有突刺型技能的專精,反身攻擊可以觸發更高的傷害。

值得一提的是,進行反身攻擊時,不僅怪物有起手動作,玩家控制的角色也有。特別是法系專精,施法前的起手動作肉眼可見。當然,諸如狩獵這種遠程物理傷害專精,起手動作會在後期被攻速加成抵消。

結語

這就是筆者關於《泰坦之旅》仇恨範圍的詳細解構,以及對應使用規則的闡述。看再多攻略終究是紙上談兵,想要真正融會貫通就需多多練習。

好了,這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