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東北大米是一年一熟,但是東北卻被叫做糧倉?

完顏半壺紗


東北松嫩和三江平原的黑龍江省,地處世界三大黑土帶上,黑是天然的殺蟲劑、黑(土)代表肥沃。亞洲只有黑龍江、吉林佔幾個縣,其餘二處在北美洲和歐洲各一塊。寒地黑土一年一熟產出的糧食上的成、籽粒飽滿,糧食自然好吃。南方各省一年二熟莊稼太陽光線足催熟快所以口感不如龍江糧。寒地黑土培育出五常市產出的大米閃耀世界、中國頂級口感自然高於其它(各省)糧食產區。


一代天驕3860


東北,四季分明,冬季天寒地凍,每年只能種植一季農作物。但是東北被稱作大糧倉,這是為什麼?

1、耕地面積較大。東北,祖國大糧倉,主要的原因還在於廣袤的耕地面積。目前,東北的耕地面積在3億畝左右,佔到全國面積的16%。如果算上內蒙古的話,耕地面積能達到4億畝以上。由此可見,成就東北大糧倉的不是氣候,而是較為豐富的耕地資源。

2、地勢平坦、適合大面積耕種。東北,擁有三大沖積平原,分別是遼河平原、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這也是構成東北廣袤耕地的一個因素。東北相對於西部地區,地勢較為平坦,有利於農業生產的開墾、大面積種植。特別是三大沖積平原在東北的耕地資源中佔有較大的比重。所以,東北的農業生產在全國也是比較出色,其中以黑龍江農墾為主要的代表。

3、土質肥沃。東北地區有著較為廣闊的黑土帶,特別是在黑龍江和吉林的中部、南部地區。而且,東北也是與烏克蘭大平原以及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共同組成了“世界三大黑土帶”。土質肥沃、腐殖質和有機質含量較高、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

4、糧食品質好。得益於東北獨特的氣候條件,晝夜溫差大,有利於有機物的積累,農作物果實品質好;氣溫低、降水量相比南方小,不利於病蟲害的發生,植保方面引起的減產相對少;日平均氣溫低,農作物生長所需的天數更長,養分積累的更加充足。尤其以黃豆和水稻為主要的代表,品質比華北、西北、南方要好一些。

5.糧食單產與南方、華北地區相比還是有差距。雖然說東北是大糧倉,但是在糧食單產方面和南方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一方面是氣候的因素,有效積溫低,農作物的增產潛力受限;另一方面是品種的限制,缺少優質雜交品種的支持。這也是南方的水稻、黃豆的單產比東北高的一個原因。

所以,東北能夠成為大糧倉,最主要的因素還是在於佔全國耕地面積16%的3億畝耕地。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世界黃金水稻種植帶,不是東北人自封,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寫的北緯40-45°間,就是東北,日照充足,大米營養吸收充分,人體日常攝入優於其他地區。

根部營養吸收充分,世界著名黑土地,粒大飽滿。

其他地方的米就算了,一年二熟的速成米,跟東北大米沒有可比性。

東北的糧(中國第一),西北的肉奶(中國第一),山東河北的果蔬(中國二三,一二),山東的海鮮產量中國第一。就足夠了,其餘都是渣。


內蒙人不知道


為什麼東北大米是一年一熟,但是東北卻被叫做糧倉?

東北是我國的大糧倉,北糧南運的主要產區,糧食產量佔比較大,商品量較大,再加上糧食品質較好,在我國糧食供應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根據2018年的統計數據,2018年全國糧食播種面積為17.55億畝,比上年減少1428萬畝。其中,東北三省一區的糧食種植面積達到3.7億畝,佔全國總面積的21%。2018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65789萬噸,比上年減少371萬噸。其中,東北三省一區的糧食總產量為16885萬噸,佔全國總產的25.7%。

東北地區地廣人稀,不僅糧食單產、總產水平較高,商品率的程度也比較高。其中,生產的粳稻、大豆、玉米等主要糧食品種大量流入關內,特別是東北大米基本上在全國範圍內銷售,主要供應京津冀地區、南方銷區等地,並出口到東北亞、非洲等地區。

眾所周知,東北地區獨特的光熱條件和肥沃的土地,非常有利於粳稻品種的生長和品質的保證,生產出來的東北大米也是深受消費者認可。在我國2.1億噸的稻穀年產量中,粳稻的產量佔了1/3,而這1/3的產量中,來自東北的數量佔到將近65%。這部分稻米儘管有大家耳熟能詳的五常大米、方正大米、盤錦大米等等,但更多的則是被貼上東北大米的標籤,在各大超市商場、集貿市場銷售,甚至有一些其他產區的大米也冒充價格相對更高一些的東北大米進行銷售。


糧小咖


很簡單的道理東北三省地域遼闊,相比較而言東北三省的人口密集度?並不是很大的吃不了那麼多的大米,需要大量糧食對外銷售。東北三省其中的遼寧省人口最多也就是4000多萬人而已,黑龍江省和吉林省加在一起的人口數?和遼寧省差不多拉平吧,在加上東北三省人口大多數都是聚集到了城市裡的,所以在中國大陸這裡(東北三省)是最早的工業基地。城鎮化比率也高居全國各地的平均水平的高處。純粹看天吃飯的的農民並不多。種地?是靠大規模的機械化來完成的。效率落後的人力耕耘?在東北三省看來太落後了。


愛看愛思考


有一首歌叫北大荒人之歌。大家可以在網上搜一下,就是描寫知青那會見到北大荒和開墾北大荒的以及熱愛北大荒的情景。王震他們那會開的應該更早,知青是文革以後城裡人就業難,而採取的一條路。還有一首歌,說東北有大豆高粱,所以說它這是生產角度來說。再有東北比如黑龍江有三大平原。過去糧倉應該是底下圓柱上邊圓錐形,後來應該是大型糧庫了。黑吉遼三省,黑是主要的,其餘也各有特色。過去有一望無際的農場,稻子,玉米和大豆的主要原產地,黑龍江的黑土地,至今也是我們國家的糧食儲備基地。一季米日照期間長,營養豐富,土地肥沃,長量高。人少地多。很多地方實行了農業機械化。吉林玉米,遼寧盤錦,還有黑龍江五常以及遼寧營口大米很有名。有說牡丹江響水大米也有名,還真頭一次聽。


快樂的多多


對於東北來說是塊寶地,一年四季氣溫平衡,日照均勻,所謂的稻米之鄉,小語來簡單說一下為何一年一熟的東北莊家會被叫做糧倉呢?讓小語來解開這個迷!



首先:東北氣溫冬冷夏熱,只有夏季適合農作物生長,其他季節會因天氣寒冷停滯不長,冬季會被凍死,所以東北地區一年四節只有夏季種植莊家,春季播種,秋季收割,冬季啥事沒有了。

其次:東北地區之所以被稱為糧倉,東北地區以平原為主,適合各種農作物,一年一季的莊家成熟期適合,不會因搶收搶種而影響產量,播種、收割。、管理因平原而方便許多。



再次:東北氣候較好,汙染量減少,因冬季寒冷,泥土凍上了會保持水分和養分,以便於播種時充分發揮其作用,達到好吃 高產的一個效果,東北土質好,以黑土地為主,黃土地幾乎不可見,黑土裡還有大量微量元素,以及養分需求,對莊家帶來很大益處。

最後總結:東北地區無論是氣候,還是適合農作物的溫度,還是光照和空氣以及養分需求,都是佔最高比例的,可以說上是中國農作物之鄉,平原多所種莊家也就多,產量名列前茅也是理所當然的。

我是小語,小語就生活在東北,黑龍江五常人,喜歡小語的就關注吧!感謝閱讀,歡迎評論。


五常大米王語


隨著農業發展的不斷進步,我國各地的農業生產水平也不斷提高,在農業不斷的發展過程中,我國的主糧倉區域不斷髮展變化,最早人們從俗語中聽到的是“蘇湖熟,天下足”,這是由於在南宋時期,江浙地區的農業發展迅速,所以形成了當時的重要糧食供應基地。後來到了明代中後期,由於江浙地區的糧食和經濟作物種植調整,主要的糧食種植基地轉移到湖廣地區,所以當時人們稱為“湖廣足天下熟”。

從2011年開始黑龍江就成為成為中國的產量的第一大省,並且連續8年成為產糧第一大省,從2017年的糧食產量數據來看,黑龍江6018萬噸排第一,吉林3420萬噸排第二,遼寧2136萬噸排第12,東北三省糧食產量東北糧食產量佔全國近四分之一,現在可以改稱為“東北熟、天下足”。東北大米是一年一熟,但是東北卻被叫做糧倉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東北地區土質資源條件好,適合農業莊稼的種植,因土壤中富含腐殖質被稱為“黑土地”,世界上僅有的四塊黑土地,東北平原就是其中的一塊。103萬平方公里的黑土地讓東北成為了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當年山東老家的親戚來到老家黑龍江就說過,東北地區滿眼望去都是黑油油的土地,這樣的土地才有勁,才是最適合種植莊稼的土地。

再有就是東北的大平原便於機械化農業開展,農業機械化有利於提升糧食的產量,現在東北地區的農業生產從耕種到田間管理再到收割,基本全面實行了機械化運作,農業機械化的大量發展,大大提升了糧食產量。就拿黑龍江來說從建國初期的糧食產量100億斤發展到後來2010年突破1000億斤,機械化的使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還有就是東北地域的農業種植環境,東北地區四季分明,屬於溫帶的大陸性氣候,特別是在農作物生長的階段,雨量充沛風力較小,而冬季的降雪又為來年的農作物生長提供的充足的水分,氣候環境適合農作物的生長,所以種植出的農產品不僅量大,並且質量還特別高。

除了以上的原因之外,也因為東北地區相比較於南方來說是屬於地廣人稀,人均耕地非常多,特別是在號稱“北大倉”的一些大型農場區域,每戶家庭種植100畝、200畝土地的現象很多,種植出來的糧食吃不完,可以大量供給其它省份,所以成為重要的商品糧輸出基地,如果一個省份的糧食產量比較高,但是都被本省消化了,那也不能稱為“糧倉”,這也是東北地區能被稱為糧倉的一個重要原因。

為什麼東北大米是一年一熟,但是東北卻被叫做糧倉?歡迎大家交流,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

響水大米


簡單的說,東北,從最北面的漠河,到最南邊的大連,相當於從北京到廣州的距離!而且,這麼廣袤的一大片土地,除了原始森林,幾乎都可以耕種,而且,是最最肥沃的黑土地!有概念了嗎?


吉林王大爺


東北的土地被稱為黑土地,是因為土地的有機肥含量特別高,足夠滿足農作物生長所需的營養。營養含量高生長出來的農作物自然產量就高。

還有一點,東北雖然寒冷,但是了種植的農作物種類比較多,一年四季土地不會閒置,出產量自然高。

再者,東北有幾乎半年被冰雪覆蓋,也給了土地足夠的水分,農作物水分充足自然長的也豐滿。同樣是北方,北方其他的省含水量就沒東北高。

東北高產是中國近百年的事實,得益於他的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是老天賜予給東北人民的福利,所以需要好好的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