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在堅守中團圓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在家隔離的日子裡,有多少人忽然才想起來,原來年已經過完了。


元宵節是春節的尾聲,過年的種種禮儀、風俗已經完整經歷了一遍,這一天,人們吃元宵、賞燈會,在過去,原本忙碌奔波或足不出戶的年輕人們,也會在這一天走出家門、來到大街上,相識相逢。

不過,今年的元宵節有些特殊,無數人堅守在家庭自我隔離,民俗學者高巍說,“在家中,其實也可以進行很多元宵節活動,比如猜燈謎、自制燈籠等,更重要的是,還能夠趁此機會,一家人在一起,感受團結一心、共同期待未來的感覺”。

元宵是萬物生髮的時候

元宵節是農曆新年中的第一個月圓,高巍解釋說,“元是起始,宵是月圓。雖然和春節離得很近,甚至也被認為是春節的尾聲,但元宵節的主題和春節並不一樣”。

春節是團圓,元宵同樣也有團圓的意義,為何主題不同?高巍說,“春節是兩年的交替,所以更側重於辭舊迎新,而元宵是春天的開始,萬物生髮,陰陽相合,所以更側重於人丁興旺、家庭美滿等方面的內容”。

一年十二個月,每個月都有一次月圓,為何只有元宵、中秋等成為節日?


高巍說,“這可能和農業生產的規律有一定的關係,春天播種,秋天收穫,所以,春秋兩季的月圓成為了一個重要的節點。而且分別代表著不同的意義,中秋節更強調結果,是豐收的日子,人們在這一天團圓,慶祝豐收,感受成熟的喜悅。元宵節則是播種之前,人們在這一天團圓,是為萬物生髮而喜悅,播下種子,期望未來的收穫”。

萬家燈火也能鬧元宵

至少在漢代,元宵節就已經初步成形,到唐朝時,已有千家萬戶張燈結綵“鬧元宵”的景象。


高巍說,“元宵的核心是‘鬧’,所以叫鬧元宵、鬧花燈。年輕的人們在這天晚上走出家門、來到熙熙攘攘的大街上,賞燈、逛街,同時相識相逢,這和春天萬物生髮的主題是相符的。”

元宵節之後,還有三月三,人們來到河邊,唱歌、跳舞、嬉戲,當然也約會。所以,元宵節和三月三,其實都可以看做是古代的情人節。所以我們在各種記載中都能看到,元宵節年輕人上街約會的故事,哪怕在禮教森嚴的宋代,年輕的女子在這一天也是可以出門的。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疫情之下,上街聚會顯然不太可能,高巍說,“其實現在通訊技術這麼發達,不上街也完全可以過元宵。元宵節有許多有趣的民俗,比如猜燈謎,在今天,完全可以不必到現場,在網上也可以猜,而且更多、更有趣。我看到,在網上已經有很多和鼠年相關的新燈謎,呆在家裡,父母可以帶著孩子一起猜燈謎,也是很特別的體驗,可以藉此感受一家人團結一心、共同克服困難、期待未來的那種美好的感覺”。

在家裡動手做元宵

元宵是元宵節特定的節日食品,當然也有叫湯圓的,做法不同,高巍說,“一個用包,一個用滾,但蘊含的美好期待是一樣的”。

不能出門看花燈,鬧元宵,高巍建議,可以在家中動手做元宵,“現在大部分人過元宵,都買現成的,買回來一煮就成。這可以理解,到了正月十五,大多數人都已經開始工作了,沒時間自己做元宵。今年則不同,因為疫情,大部分人都還在家裡,所以完全可以自己動手做元宵。去超市買點兒原材料,比如豆沙、糯米粉等,都是現成的,回來以後,一家人一起做手工元宵,也別有趣味。”

此外,在家中,可以一家人一起動手做的,不止元宵,高巍說,“其實還可以自制花燈,我在網上看到,有很多人用家裡的廢棄物,比如紙箱子、可樂瓶等自制花燈,特別有趣,很多都特別簡單,一學就會,這也是種過節的樂趣。我想,如果真的去用心做這些,今年的元宵節,一定會給人們留下深刻的記憶,也一定會讓人們感受到和以往完全不同的節日氣氛”。

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