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查到膽囊息肉,怎麼判斷是真性息肉還是假性息肉?

胃腸病付醫生


很簡單3-6個月後,再次複查B超。一般都能區別真性或者假性膽囊息肉。如果還不能辨別,則可以做增強CT來區別。


膽囊息肉如果大於1釐米,則可以考慮手術處理;雖然膽囊息肉小於1釐米,但伴膽結石且症狀明顯者,也需考慮手術。患者做膽囊息肉手術還需要考慮年齡的大小,有無癌症家族史等;小於1釐米膽囊息肉,一般不需要處理,每3-6月複查B超就行了。

總之,真假息肉比較容易區別,是保膽囊還是去膽囊,要根據膽囊有無功能、臨床症狀等綜合判斷。


水晶心臟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您的問題很專業,膽囊息肉分為假性和真性息肉,在組織病理學上,膽固醇息肉/膽固醇異常,增生性腺瘤性息肉被定義為假性息肉,而腺瘤和腺癌則被定義為真正的息肉。膽固醇息肉是最常見的膽囊息肉。

膽固醇過高是由於酯化膽固醇和甘油三酸酯在固有層巨噬細胞中積累而發生的,在USG中常被誤認為是小息肉;附在膽囊壁上的膽囊結石很容易被解釋為USG的息肉。膽囊中結石的存在降低了USG診斷GP的成功率。USG幾乎可以準確地檢測出所有> 10 mm的息肉,這些息肉是真正的息肉。

超聲檢查是術前評估膽囊病變的最常用和最有價值的診斷工具。USG通常可以檢測到> 5 mm的息肉,但是如果息肉> 10 mm,那它的準確性會更高,因為幾乎所有的惡性息肉直接都>10mm。CT、磁共振成像、內鏡超聲都不能100%的區分真性息肉和假性息肉,只要病理才可以100%的把它們區分開來。

膽囊息肉怎麼處理

  • 當膽囊息肉直接>10mm時,惡性風險急劇上升,多目前臨床一般的共識是,患者為10毫米或以上的息肉應與膽囊切除術。

  • 對於直徑<5mm的膽囊息肉,雖然存在惡變的情況非常低,但是也不能完全排除,所以也是需要隨訪觀察的,建議1、3、5年篩查,觀察息肉的變化情況;
  • 對於直徑在6-9mm的膽囊息肉,應該進行更密切的隨訪,每6個月複查一次,持續複查5年;
  • 但是如果息肉<10mm,但是有膽囊結石、急性或慢性膽囊炎,有明顯的臨床症狀,也推薦手術切除膽囊。

我們這裡說的隨訪都是應用普通的B超隨訪。檢查出了息肉,不用過於緊張,因為大部分息肉並不是真正的息肉,只有極少數才是惡性的。患了膽囊息肉,不要有病亂投醫,輕信報紙上、網上一些小偏方、秘方,它們對於膽囊息肉的治療是無效的,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有效治療膽囊息肉的藥物問世。

我是小郝醫生,以上內容是我的拙見,希望對您有些幫助,謝謝您的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