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我對心理學這個專業會感到越來越煩躁,甚至反感?

yuepinwu


心理學學習和修行一樣,越往上走越難,越往後修越要你自己的精進,對你靈魂的拷問也越深刻。

繼續往上會更艱辛。

你有苦惱說明你到了瓶頸,突破了是蛻變。失敗了就成枯葉,夾在人生卷宗裡也是過去學習的紀念品。

不能逃避的是煩躁之下到底遇是什麼問題,什麼卡住了你?找到他,面對他,處理掉,你就能繼續前行。

自己解決不了怎麼辦?

一、 “古今聖賢必有師”,求助有能力的人呀!古時候有先生,這也是為什麼學心理有導師、督導。

二、 “三人行必有我師”,別因為學了心理學感覺高人一等,放下架子向所有人學習他們如何看待各種事情的。以同行者為師得其善,不善則改;以他人為師習其長,長則用之;以動物為師得其性,知行善用;以天地萬物為師得其規律,尊自然之道,趨吉避凶。

三、 “以長者為師”莫其傲慢之心,每個年長之人有他一套獨特應對世界的方法。這些方法在一些條件或環境一定是非常有效的。

觀其言,敏於行。多思考,少說話。

萬物有其型,必有其意。多思考為何他人會這麼做,背後到底有什麼?

然後,及時自省,也許能獲得突破瓶頸的鑰匙。



博雅思學教育趙小明心


判斷一門學科有益還是有害,只要看它能不能解決問題就行了。

如你所說,學了心理學非但不能讓自己的心理更愉快,反而更煩躁,這不是很打臉嗎?自己的心理都調整不好,又如何幫助他人呢?

汶川地震期間,一批心理諮詢師去災區作危機干預,結果非但解決不了問題,還要災民來開導自己,純屬添亂。“防火防盜防心理諮詢師”由此而來。2017年9月國家取消心理諮詢師認證不是沒有原因的。

西方機械唯物論思維模式的偏頗和侷限,使之不能正確的理解物質和意識,內心和思維,人和人性。於是在諸如心理學,經濟學,哲學等領域走上了極端錯誤的方向。

就心理領域來說,近些年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等心理問題高發,很大程度上拜心理學與精神醫學所賜。這些學科把負面情緒思維感受捏在一起,起出各種各樣的病名,你一旦去對照症狀,就把自己歸入某一類疾病,從此有個風吹草動都疑神疑鬼,症狀只會不斷加深。

製造一個本來沒有的問題,再想一個解決它的方法,不斷的宣傳心理疾病,導致不斷的放大全社會的心理問題,這就是心理學在做的事情。

人的思維、情緒、身體狀況、人生境遇都是內心能量狀態的反映。改造外境從改造內心開始。心理學,研究的只是千變萬化的妄心,而那個真正起作用的恆定的真心卻從未觸及。

所以心理學非但沒用,還有害。得過心理問題的人對此都會深有感觸。




寬寬心放輕鬆


如果你有上述感覺,那麼,恭喜你:你已入甕了!有人說心理學就是一個坑,一個陷阱,學了心理學就是跳進這個坑裡了。你有現在的感覺就是已經體會到似乎是跳到坑裡了,是不是?

那麼,該如何走上“正路”呢?

兩個字:體驗。

市面上有兩種心理學課程:

  1. 學了我的課程,你就可以操控人心。
  2. 告訴你一堆心理學流派,很多心理學的概念,知道了這些,你就能分析出所有的心理問題。

而我多年的情感諮詢體驗告訴我,這些都只是“知識障”的心理學。

真正的心理學是“倖存者”的心理學。

一個遭遇過毀滅而又活下來的心理學。

有人隔了20年採訪那些做過長程諮詢的來訪者:諮詢中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大多數人記不得諮詢師說了什麼,只記得在最痛苦的時候,諮詢師陪伴自己的神態。

任何一個新兵都會被炮彈的聲音嚇破膽,但只有老兵的神情可以安慰:他們曾經滄海。

很多都會問:怎麼挽回一段感情?

我說,當你不想挽回的時候。

這就像是一個悖論:當你沒有能力愛自己的時候,你就只能用心機,用孩子,用事業,甚至用命來換別人的愛。

有人說,“當你笑的時候,全世界都在笑;當你哭的時候,只有你一個人在哭。”

這話是有部分的真理:我們必須一次次升級能力,才能拼出自己的幸福,這個世界不會寵幸你,而是要你去征服的!

就像過去的我,只要任何人說我不夠好,內心都會翻江倒海。

我不能接受是因為在我的內心世界,二三十年都沒有一個聲音安撫那個屢屢被攻擊的內心那個脆弱的自己。

直到有一天,我發現,內心有一個聲音跟我說:你已經很努力了,你有權力做不到。

那一刻,我熱淚盈眶。

終於,我也可以真實地活著,在爛泥裡,恬不知恥而開心地活著。

天知道,我經歷過多少煎熬,才能讓生活一次次把我毀滅,讓我的心力散盡,讓我真正回頭看自己,喜歡自己。

是的,心理學就是為了毀滅你而存在的,愛到絕處才逢生,它不是仙丹妙藥,而是一把火,它不會讓你成仙,而是讓你涅槃重生。

學心理的有很多微信群,大家都懂一些心理學的知識,經常談談情感問題。有一天,微信群裡發生了一場“戰鬥”。

事情是這樣的:

有個群友剛剛和丈夫大吵了一場,此時9歲的兒子放學回家,看到她大哭,問她怎麼了。

她忍不住就跟兒子傾訴了自己的委屈。

她說:“這個世界,也就兒子最能理解我。幸虧有了他!”

這句話一石激起千層浪:

群裡揭開了鍋一樣,群友紛紛回應:

“你太沒邊界了,怎麼能讓孩子承擔你的情緒呢?這會對孩子造成傷害的!”

“你應該安撫孩子,而不是讓孩子安撫你!”

“老師剛講過《內在小孩》課程裡的‘惡性共生’,你把孩子‘配偶化’了,這會讓孩子失去發展自我的機會!”

被指責的群友忍不住反擊:“那難道我要強顏歡笑?欺騙孩子嗎?”

也有群友支持“真誠派”:“老師說過要‘脆弱相對’,只要我們以真心換真心,孩子會學會共情他人的!”

“保護孩子派”開始揭老底:“之前你也說過你的原生家庭,你媽媽不就是天天跟你嘮叨你爸如何如何不好?你現在又在‘強迫性重複’了吧!”

真誠派”則反唇相譏:“那也好過你這樣十年夫妻都不吵架,最後老公出軌的‘假性親密關係’吧!假裝天下太平這樣的套路,我可玩不起!”

……

群助理私下跟我說:她們都好高深,好像打撲克牌一樣,互飈心理學術語,我都不知道該如何調停了。

我說,你說5句話:

1. 看到大家這樣說話,我能感覺到大家都很受傷。

2. 如果我們繼續這麼攻擊下去,可能會更受傷的。

3. 其實任何衝突最大的好處不是誰贏了,而是一個重要的機會,看看自己:我被什麼刺激到了?我的情緒按鈕是什麼?這是一個很好的自我成長的機會。

4. 我們學心理學不是為了傷人而是為了自愈。

5. 反求諸己,反求諸己!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心理學是手術刀還是屠刀,完全取決於執刀人的“修為”。

學了心理學,你的人生會有很大的成長嗎?

不一定,它可能會把你的人生變得更差。

像這樣的爭論,我們所有學心理學的人都經歷過,所不同的是,有些人就永遠都停留在拿心理學撕逼的世界裡。

我們稱之為:知識障。

你的初心,決定了你的結局

是你的心魔在學心理學,還是你在學?

成長為什麼這麼難?

那是因為我們內心是有矛盾的。當我們受傷的時候,內心就有兩種力量:

1、保守療法:既然無力處理,就儘量隔離,就像是把白娘子壓在雷峰塔下一樣,不觸碰,問題自然沒有了。

2、激進療法:除惡務盡!要連根拔起!真正解決問題!

保守派和激進派會不斷衝突。

當傷口暴露,傷痛太大的時候,保守派會佔上風;

但當急性痛苦變為慢性煎熬的時候,激進派又會佔上風。

此時心理學就會成為兩派的妥協。

心理學的各種名詞和許諾的療效,會讓激進派有希望。

但保守派又會悄悄“掛羊頭賣狗肉”,讓心理學成為“心牆”的一部分。

學了心理學,大概有六種情況:

1.理智化

有一個男人說:老師,我已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學佛已經3年了。

可我還是控制不住要出軌,一次次傷害妻子,你說的一切心理學知識我都懂,卻依然活不好,你說這是咋回事?

2.操控術

有一個女人說:自從我學了“非暴力溝通”以後,我每次只要跟老公說,來,我們談談心吧。他臉色立馬就變了,痛苦地嚎叫:別拿心理學那套玩意兒折騰我了!

我說你都跟他說什麼了?

她說:我就跟他談談他的原生家庭,告訴他,需要個人成長,要脆弱相對,把心裡話都跟我交代,但他就是不肯說。

我拼命共情他,他反而說我走火入魔,你看我怎麼做,讓他的內在小孩長大一些呢?

我說:你覺得你有問題嗎?

她說:當然我也有問題,但婚姻的問題主要在他。

3.造夢機

還有一對夫妻說:現在如果我的孩子不被滿足,他就躺在床上滿地打滾,我們一天到晚都陪他玩,兩個大人都快累死了。

我說:為啥兩個大人還鬥不過一個孩子?

丈夫說:我很想打他,說他,可是那是錯誤的,所以我什麼都不能做。

妻子說:孩子需要愛,我相信,只要共情他,孩子會變好的。

我說:效果如何?

他們沮喪地說:孩子好像成我們的一家之主了。

4.攻城器

還有人做過心理諮詢以後,試圖告訴父母,在小時候他們是如何傷害她的,現在她要他們道歉。

父母快氣昏了:你個不孝之子!我們當年含辛茹苦把你拉扯大,學了心理學,變成白眼狼了?

5.自虐工具

有個來訪者說:老師,我們能不能先略過原生家庭不談了?

我說:為啥?

她說:因為我找了4個諮詢師,每說一次原生家庭,我就大哭,哭得一週都緩不過來,就像傷口一次次被撕開,可是現實問題還是沒解決,我這麼做,有什麼用?我特別害怕你們諮詢師問我的原生家庭!

6.林黛玉式的孤芳自賞

另一個來訪者則問:老師,你為什麼不問我的原生家庭?我有俄狄浦斯情結。

我說:為什麼?

來訪者說:問了以後,我才能治癒啊!

我說:你以前做過心理諮詢?

她說:我參加薩提亞課程、家庭系統排列、意象對話,每次都要觸及靈魂地哭昏過去。

我說:效果如何?

她說:當時很爽,回去一週以後,一切照舊。

……

心魔就是不解決問題,教你佔便宜。

會許諾你:

心理學可以讓你,

不再痛苦,進入天堂。

像魔法師一樣改變他人。

過去的損失都得到補償。

什麼都不用做,就會有餡餅掉下來。

變得高人一等,永遠都是最優秀的。

簡而言之,這些都是心魔的心理學。

不是真正的心理學。

真正的心理學只有兩句話:

  • 1. 能量守恆:一切想要佔便宜的,都不是心理學。
  • 2. 心理學讓你更喜歡你自己,更喜歡這個世界,它不是麻醉品,它不是讓你喜歡牛逼時候的自己,而是無論什麼時候的自己(包括傻逼的時候)都喜歡自己。

恆o隱九


前面的基礎課上起來會讓你覺得很無聊的像普通心理學,實驗心理學等,這些就和唱歌之前的氣息和音準的練習。你可能沒有真正嚐到甜頭,心理學也有很多研究方向的,有理論研究和應用心理方向,光應用心理學學又細分為消費心理學,人力資源,心理諮詢等各個方向。你如果已經報了這個專業,在真正瞭解了它之後還是不喜歡,那可以申請換專業,沒必要和自己死磕。如果不涉及到專業,你不看就是了。條條大路通羅馬,其它的學科,像人類學,哲學啊,佛學同樣也可以讓你開拓人文視野。明心見性


悅納生命


對心理學越來越煩躁,甚至反感,那是沒有明白心裡學的真正含義,沒有找到自己的方向感。通俗的說,心理學是自我認識,自我提升成長,能夠幫助自己,也能幫助他人排憂解難的一門學科。心理諮詢師在做諮詢當中,我們接受的都是別人的不良情緒,憂慮痛苦,自殺等等。用心的聆聽,陪伴是每個心理諮詢師的職責。要學會把這些轉移的不良情緒,像生活垃圾一樣去把它倒掉。擁有美好的心態去聆聽,陪伴。幫助那些需要我們幫助的人,別人的快樂幸福,也是你的成功。充滿自信的去努力著。



心理小精靈


具體因素可能需要自己去理理。

1)學心理學的動力是什麼?

2)對心理學的期待是什麼?或者你喜歡的心理學是什麼樣子的?

3)煩躁或反感的點是什麼?

4)學了心理學都做了什麼相關事?

5)應用心理學中有哪些收穫或美妙的體驗?

拋開理論,去實踐中挖掘心理學的魅力,心理學不是純理論學習出來的,而是在實踐中體驗出來,並結合適當的理論學習,不斷完善的。當在實踐中,挖掘出它的魅力時,相信自己會更喜歡了。

可以看看積極心理學的,後現代心理學的。


泉水叮咚009


如果學了精神分析 會遇到一對概念~移情 反移情…

反移情~是心理諮詢師感受到了被“觸動”…

“”對心理學這個專業越來越煩躁 甚至反感”~ 與之有相似…?!



知心音樂心理


因為你不感興趣吧,沒有興趣的事情強迫自己去做容易讓人煩躁。或者你本身就不喜歡這個專業,不喜歡的時候也會有這種情緒的。如果沒有辦法換專業,你試著靜下心,先做一下自我探索,探索自己為什麼會這麼煩,對於這種專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