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70岁父亲加工粉条不再难,儿子投资14万建厂房,日加工3000斤


图中老人姓张,今年70岁,家住山西晋南一农村,儿子45岁常年做瓷砖生意,他和老伴耕种家里几亩口粮田,张大爷左腿骨头坏死,行走很不方便,为了省事省力,他连续几年把家里的3、4亩口粮田栽上红薯,每年都要收获两三万斤红薯,他把红薯打成粉面,然后加工成粉条。

由于当地没有加工粉条的作坊,张大爷开着三轮车拉着一部分粉面去30公里外的镇子上加工粉条,红薯是晋南农村的主要农作物,产量非常大,由于加工粉条的农户较多,张大爷为了加工粉条,从早上天稍亮就出去,直到半夜才回来,为了把粉面全部加工完,他得去加工点好几次。图为张大爷的儿子在查看冷冻柜的温度。

每年到了红薯收获季节,张大爷为了加工粉条几经折腾让他身心疲惫,心生厌倦,可有无可奈何。张大爷的儿子看着老父亲为了加工粉条经常是早出晚归,他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今年他把生意交给妻子打理,在交通便利的一块空地上建起了简易厂房,投资冷冻柜、钢架子、和面机等设备开始加工粉条。图为张大哥在招呼刚出锅的粉条。


张大哥是做瓷砖生意的,对加工粉条是门外汉,他了解到加工粉条技术性较强,粉面大致分三个等级,针对不同等级的面粉,加工过程中搅拌的速度一不一样的,他通过朋友的介绍,从100多里外请了一个师傅,在师傅的带领下他的作坊进行的非常顺利,赢得了周边群众的认可。图为张大哥帮客户搬粉面。

这是张大哥聘请的漏粉条师傅,他把控着每个环节,从打芡开始,水锅温度、漏斗震动的速度、冷冻时间。在师傅的带领下他的作坊进行的非常顺利,漏出的粉条粗细均匀,粉面浪费降在最低程度,赢得了周边群众的一致好评。

图为加工户把把刚出锅的粉条上的水沥干净,送入冷冻柜进行冷冻,冷冻几个小时后,再拿出来解冻,然后晒干,即可打捆包装。

张大哥加工的粉条质优价廉,周边的群众纷纷前来加工,他每天从8点钟开始,中午他和工人简单地吃点饭,稍作休息,直到晚上6、7点钟才收工,每天要加工粉面3000斤左右。图为张大哥的母亲在帮加工户晾晒粉条。

张大哥的粉条加工作坊以质优价廉在周边村子很快传开,村民不用再为粉条加工东奔西走,在家门口就能顺利完成,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又给自己带来良好的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