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手下的將領為何有很多匈奴人?

史事春秋


朝也不傻,也絕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分化瓦解匈奴的機會,因此,棄匈投漢的匈奴人,在軍隊中、朝廷中擔任要職的並不少見,甚至還有進入漢朝領導核心的。還有一點,也非常重要。作為草原上的遊牧帝國,匈奴並不能總是比較順利地解決王位繼承問題,每到這個時間節點上,匈奴內部往往會發生分裂、戰爭,這是漢朝統治者希望看到的局面。為了生存,內附稱臣,挾漢自重,以利東山再起捲土重來的匈奴勢力也是有的,比如南匈奴。


酉陽749


霍去病手下的將領有不少是匈奴人,這才是打敗匈奴的重要原因。

霍去病在非常年輕的時候就可以深入大漠,並且霍去病也被稱為最年輕的戰神,很多人認為霍去病打敗匈奴都是漢人的功勞,其實不全是,因為霍去病一直在利用匈奴人攻打匈奴人,因為從古代就流傳一句諺語,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只有對匈奴有非常多的瞭解,才可以將他們打敗,在著名的漠北戰役中,霍去病陣營的將領一半多都是匈奴將領,用匈奴人作為自己的將領是有很大的風險的,比如衛青就曾經遭遇過匈奴將領叛變的事情。

但是在霍去病的身上卻沒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霍去病是非常擅長駕馭匈奴人的,並且最讓人感到吃驚的是,那個時候的霍去病居然不到20歲,在我國古代其實有很多年輕的將領,但是可以像霍去病這樣偉大的卻非常少,霍去病真的特別像一個厲害的戰神。





獨孤求敗谷


都是各個戰場上投降過來的匈奴降將,經過整訓,利用他們去對付匈奴人的。

河西之戰後,霍去病接收了四萬河西匈奴人的投降,用軍糧接濟了他們,緊接著就在這些投降的匈奴人中挑選了一萬多壯丁,立刻就帶著這些人反手殺了回去,把那些不願投降而逃跑的人砍了8000多。

在大漠之戰中,霍去病也俘獲了很多匈奴人。霍去病有漢武帝強大的財力支持,和自己出色的軍事才能,一路收編、控制和駕馭匈奴人的隊伍,並用紀律約束他們...





羅蕭弋


北方少數民族逐水草而居,靠放牧和狩獵為生,草原的遊牧生活不但艱苦,而且非常不穩定,他們的生存極易受氣候的影響。草原一旦超出負荷,那麼靠著他們正常的生存方式根本無法維持龐大的人口,所以自己的東西不夠用度了,他們就會去掠奪,南下侵犯中原,搶奪糧食、物資、搶奪可以充作奴隸的人口就成了家常便飯。之所以講這些就是說明,除了形成強大統一政權的少數民族首領抱著以擴展疆土,實現政治抱負為主,以劫掠為輔的想法去攻打中原的,大多數時候北方少數民族侵略中原都是抱著搶奪糧食財物的心理。吃不上飯才要打仗才要搶,如果碰上正值強盛的中原王朝,不好打,不好搶怎麼辦呢?投靠它也是不錯的選擇嘛,跟中原人打仗是為了搶東西,現在為了中原人打仗直接成倍的好處擺在眼前,何樂不為呢。同時中原政權也樂於用這些人,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最瞭解這些蠻夷的就是蠻夷自己。不但霍去病用匈奴人,唐朝軍隊也有很多著名的少數民族將領如突厥的阿史那杜爾,明朝軍隊也有很多蒙古人,比如著名的朵顏三衛。



雲之彼端123


我是北派說書人,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我們知道,在漢武帝時期,湧現出一大批著名的將領,這些將領當中,最以霍去病出名,因為他是第一個將閃電戰運用的如魚得水的將軍,曾經多次對匈奴的戰爭立下了赫赫戰功。

霍去病最成功的一次戰役,就是霍去病帶5萬騎兵出定襄,一路找尋匈奴的主力,深入大漠的封狼居胥,成為了中國歷史北擊匈奴的著名事件,在這一場戰役當中,霍去病戰術靈活不拘古法,讓匈奴人吃盡了苦頭。

在這裡我們重點談一下,為何霍去病的手下將領為何有很多匈奴人。

元狩四年,霍去病得漢武帝之令,出定襄直撲大漠深處,一路殲敵數萬,但是和衛青不同的是,霍去病的騎兵部隊直撲大漠深處,身後的輜重糧草卻跟不上來,曾經一度找尋不到霍去病的大部隊。

反觀霍去病呢,卻靈活運用戰法,因為生怕聖身後的後勤部隊跟不上,反而又浪費了戰機,乾脆直接甩開後勤部隊,帶著騎兵深入大漠找尋匈奴的主力部隊,而在這場戰役當中,霍去病充分顯示出了狼王的姿態,告訴手下,咱們沒吃的,只能和匈奴一樣的戰法,那就是搶,搶不上的你就餓肚子,搶上的,那就是你自己的。

一時間將軍這樣放話了,手下士兵自然開心,用命來保衛大漢,但是也就那麼一點軍餉,還不如跟著霍去病劫掠一次,所以霍去病的手下一個比一個狠,和草原上的狼群一樣,完全沒有大漢兵卒受儒家文化影響的樣子,但是縱然這樣,總會保不住自己的手下在每次的戰鬥中存活下來,戰鬥減員是很正常的,但是問題是,當霍去病歸來的時候,幾乎帶走多少人,就來回來多少人,而且這些人的面孔多半是匈奴人的長相。

原因就是,匈奴人也有不同的部落,他們大部落和小部落之間也是存在壓榨劫掠的關係,這些人也是痛恨一些匈奴貴族,何不如跟著大漢帝國的軍隊,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


北派說書人


霍去病手下的將士,是西漢最精銳的部隊。也是從16歲時起,霍去病經常率領驃騎軍,不斷深入匈奴腹地,收服了許多匈奴人作為部將。其中著名的有趙破奴、伊即軒、趙安稽、復陸支(名字漢化過,真名不可考)。前119年,漠北決戰時,這4名匈奴部將,給予霍去病很大的幫助。

正因為霍去病了解,匈奴人的生活習性作戰時的特點,才能徹底擊潰匈奴騎兵。那麼霍去病,為何不怕這些"蠻人"發起禍亂?居然重要的決戰,如此信任他們。其實霍去病早已掌握了人性的弱點,那就是"賞罰分明"。史書記載霍去病治軍非常嚴明,不和下屬有太多的私情往來。做事一板一眼,與匈奴交戰時,每名士兵擊殺多少敵軍,俘獲多少物資,這些霍去病都一一登記在冊,戰後會如實上報給漢武帝,論功行賞。

所以霍去病不怕他們造反的原因,就是使用利益關係進行捆綁。大家或許會在某些電視劇,和小說傳記中迷惑認為。打仗應該做好士兵的思想工作,這樣才能保證有極強的忠誠心。可是在幾千年前的西漢,當時的制度環境和人們的所思所想,與今天又發生了較大的改變。西漢並不是採取現在這種志願兵的制度,大部分還是窮苦百姓參軍混口飯吃。除了那些將門世家之外,普通士兵都想獲得軍功,博得好功名封妻廕子。

所以霍去病論功行賞的制度,雖然看上去比較無情。可管轄的士兵,都願意和冠軍侯一起打仗。前文提到霍去病治下人員素質以及裝備,都是西漢所有軍隊中最好!加上這位將軍從不徇私枉法,也不搞裙帶關係。任何出身背景的人,都可以在霍去病的麾下,得到施展本領的機會。霍去病打完漠北決戰之後,幾位匈奴副將全部被漢武帝重用,封為司馬或者是行軍總管這樣顯赫的職務。

這樣霍去病手下將領,無論是販夫走卒,亦或者是匈奴人,甚至是其他少數部族的士兵。無不甘心情願追隨霍去病南征北戰,為了今後的將來著想,也會拼盡全力。尤其是這些匈奴人。最終目標也是想獲得個安穩的生活,留在西漢比荒涼的戈壁沙漠,無疑是更好的選擇。才會死心塌地追隨霍去病,不會造反。

用句通俗的話來介紹,"跟著霍去病總會有肉吃"。只要戰役獲得勝利,最後都能獲得個一官半職。這樣的好處,可比那些說兩句人情話,許下的空頭支票要好很多。所以霍去病不怕手下的這些異族將領譁變,就是因為他凡事條理清楚,抓住人性的"軟肋"加以利用,試問,又有誰會和光宗耀祖這樣的好處過不去呢?


眾人皆酉星我獨酉卒


都知道霍去病是歷史上一個充滿了傳奇色彩的一個人物,他是一個驍勇善戰而且還很睿智的一位將軍。他智勇雙全,一生戰功赫赫,是為大漢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被大家稱為"戰神",用時他也是民族的英雄,年紀輕輕的他就被皇帝封為了大司馬飆騎將軍,而後又被封為冠軍侯。

由此也可見霍去病是一個能力多麼出眾的人,不然也不會年紀輕輕就被封為冠軍侯。那麼霍去病到底有多厲害?甚至連強悍的匈奴人聽到他的名號都聞風喪膽。

匈奴悲歌曰,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祁連山,使我嫁婦無顏色,霍去病,他年紀輕輕馭騎兵,深入大漠,他被稱為最年輕的戰神。但瞭解到霍去病與匈奴的關係,才真正清楚這位軍事天才有多可怕。很多人認為霍去病打敗匈奴都是漢人的功勞,其實並不是霍去病實際上一直在用匈奴人打匈奴人。

古語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對匈奴足夠了解,才能擊敗他們。著名的漠北之戰,霍去病陣營中一多半都是匈奴,將領。其實任用匈奴人為將的風險非常大,衛青就曾遭受過匈奴將領叛逃的事情,更有甚者還可能起兵造反,而霍去病則每次出征都不會帶資歷比較老的漢朝將領。從歷史記載來看,他去匈奴的駕馭幾乎是無人能及的,最讓人感到可怕的是,那時候霍去病都不足二十歲,河西之戰中僅有十九歲,中國歷史上不缺青年將領,但能夠做到像霍去病這樣的幾乎沒有。

霍去病是上天給予漢朝的麒麟子,他天生就是為了戰爭而生的。他從小跟著舅舅衛青上陣打仗,學到了不少東西,再加上他天生對戰爭的敏感程度,使他的能力更加出眾。當年匈奴王叛變,他僅僅帶了少量親信,就敢深入敵軍陣營,並且最終平定了叛亂,這等氣度和魄力也沒有第二個人了。

這樣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個人看法,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中醫李友


以夷制夷!

霍去病打敗匈奴軍隊後,讓他們投降,不願意投降的斬首八千多,挑出一萬編進自己部隊,然後帶著這些人再打回去。

這個手段是極其厲害了。

在霍去病的身上,非常難能可貴的是霍去病的領導才能。這才是身為將才最難得可貴的品質。隨霍去病立下大功的高級將領中多數為匈奴人,如趙破奴、復陸支、伊即軒等。



中庸之道需修煉


元狩二年春、夏,霍去病兩次率軍進攻匈奴控制的河西地區。兩次河西之戰,漢軍共斬敵4萬多人,並俘虜了上百名匈奴貴族。在第二次河西之戰中,霍去病帶兵繞道至敵軍後方。在其它路漢軍迷路未至的情況下,霍去病大膽出擊,一舉擊敗了河西地區的匈奴勢力。統治河西地區的匈奴渾邪王、休屠王,由於受到單于的責難,被迫投降了霍去病。漢朝徹底控制了河西走廊這一軍事要地。

元狩四年春,霍去病與衛青各領兵五萬北伐匈奴。霍去病所部的戰績極為輝煌,他們共斬敵七萬多,沉重打擊了匈奴勢力。漢軍最遠打到瀚海,並在狼居胥山舉行祭天儀式。在姑衍山舉行了祭地禪禮,兵鋒一直逼至瀚海(今貝加爾湖)。經此一戰,“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他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每戰皆勝,深得武帝信任。留下了“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千古名句。元狩六年(公元前117)病卒,年僅24歲(虛歲)

霍去病一共六次出擊匈奴,共斬敵十一萬。

霍去病這十一萬人並不是全部斬首還有好多活下來了成為霍去病的士兵,霍去病的戰法是野戰運動戰以戰養戰,所以霍去病需要這些匈奴士兵,然而統領這些士兵最好的將領漢族人肯定不合適,匈奴人才是最好的選擇。霍去病手下的匈奴將領大都是匈奴貴族對這些士兵有天然的威懾力。霍去病只要駕馭好這些匈奴貴族將領就可指揮這些對匈奴地區無比了解的士兵,所以霍去病需要這些匈奴人。這是一個非常高明的戰略手法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樂弟的


霍去病一生西漢征討匈奴,一生擊敗降伏的全是匈奴之將。故他手下將領近半都是匈奴人,他也成為一位智勇雙全重創匈奴、功勳赫赫威震八方、名揚四海永垂千古的一代名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