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領域社科研究資金匱乏

中國社會科學報綜合外媒報道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全球關於氣候變化的科學研究中,社會科學研究獲得的資助十分微薄。

荷蘭愛思唯爾出版公司出版的期刊《能源研究與社會科學》2020年4月號將刊發挪威國際事務研究所和英國薩塞克斯大學學者合著的論文《氣候研究資金分配不當》。論文作者分析了1950年以來全球37個國家的332個機構提供的430萬份科研項目資助,由此得出幾點發現。

第一,1990年以前,全球幾乎沒有任何針對氣候變化的社會科學研究。第二,1990年以來,無論是在哪一個學科領域,氣候變化研究得到的資助都很少。1990―2018年,氣候變化研究在所有受資助研究中的佔比為2.38%―4.59%。第三,1990―2018年,氣候變化研究中,自然科學技術研究得到了400億美元資助,人文社科研究僅得到了46億美元資助,前者是後者的8.7倍。即使是在氣候社科研究資金最充足的國家――英國、美國、德國,針對氣候變化的自然科學技術研究得到的資助仍是人文社科研究的6―13倍。在氣候社科研究內部,僅有少數研究以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為主題,例如極端天氣事件應急管理、過往的氣候變化對古老文明的影響等課題。與氣候相關的其他社科研究雖然也具有價值,但並不能直接應對最緊急的問題,即如何改變當下社會以減緩氣候變化。第四,以減緩氣候變化為主題的社科研究僅得到了3.93億美元資助,佔所有氣候研究資金的5.21%,佔所有科研資金的0.12%。

論文作者表示,人們資助氣候變化研究似乎是基於這樣一種想法:如果自然科學家能搞明白氣候變化的原因、影響、技術解決方案,那麼政策制定者、官員和公民將自發地改變自己的行為以解決氣候問題。然而,過去幾十年的證據顯示,這種想法是站不住腳的。隨著減緩氣候變化的機會窗口逐漸縮小,論文作者提出以下建議:為減緩氣候變化的社科研究提供更多資金;改善全球科研資助的協調性和透明度;在社科研究內部將關鍵性的全球問題作為優先項;提高社科研究的規範性。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