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到底要不要吃?頭孢類的消炎藥,可以自行延長和縮短用藥時間嗎?

盧豔


感冒生病就醫,醫生都會視病況開抗生素緩解,指出抗生素也有消炎止痛的作用?許多患者好疑惑。

抗生素主要是針對細菌感染,非細菌所造成的感染是無法由它達到治療效果的。抗生素不是消炎藥,並不是所有的發炎,都適合使用抗生素,有些病毒引起的發炎,使用抗生素不但沒有幫助,還可能會因為濫用而產生抗藥性。

當發生感染時,身體與細菌作戰,而出現發炎反應,可能會有發燒,痠痛等症狀。而抗生素只能殺死細菌,減少細菌攻擊身體而間接緩解了發炎反應,並非像其他消炎藥物,如阿司匹林等,能直接抑制發炎反應,因此抗生素無法用來改善非細菌感染造成的發炎症狀。

發生發炎症狀時,應就醫尋求協助,勿聽信不實的謠言亂服藥,就醫時也不主動要求醫生開抗生素。因為不當地使用抗生素,非但無法有效緩解


戰戰戰戰國策


如果孩子有肺炎,一般來說都是細菌性肺炎多,所以是的,要吃抗生素。抗生素就是專門治療細菌感染的,在以前沒有抗生素的年代,肺炎隨隨便便都可以死人的,自從第一個抗生素青黴素發明了以來,肺炎就很少死人了,除非是很嚴重的肺炎。


你說的頭孢類藥物,其實就是一種抗生素,大家所說的消炎藥,其實就是我們的抗生素。事實上抗生素不是真正的消炎藥,真正的消炎藥應該是非甾體類抗炎藥(比如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這類藥物。但是人們習慣把抗生素稱之為消炎藥而已。抗生素是把細菌殺滅了,間接消了炎,而非甾體類抗炎藥直接是抗炎的,直接是消炎的,這種炎症一般指的是風溼性關節炎、免疫方面疾病的炎症,而不是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症。


抗生素的使用是有規定的時間間隔的,有些抗生素時時間依賴的,比如頭孢菌素、青黴素、阿莫西林等等,這些抗生素需要一天吃2-3次藥,才能維持滿意的血藥濃度,才能更好的殺掉細菌,所以不能自主停藥或者間斷用藥。必須要按照醫生的醫囑來用藥。


李鴻政醫生


下面逐個回答您的問題:

1.什麼是抗生素?

抗生素是幫助寶寶抵抗細菌感染的藥物,主要是通過消滅寶寶體內的細菌起作用;寶寶常用的抗生素劑型包括沖劑, 片劑和針劑。

對嚴重細菌感染的寶寶,抗生素是有益的,甚至可以挽救寶寶的性命;但如果沒有指徵的經常應用抗生素,就會造成寶寶對抗生素耐藥,甚至嚴重感染時無藥可用。

2.什麼情況下抗生素是有用的?

抗生素能幫助寶寶抵抗細菌感染,常見的細菌感染包括:

●咽喉炎(一部分為細菌感染引起);

●肺炎(細菌引起的肺部感染);

●泌尿道感染(多由細菌感染引起)。

3.什麼情況下抗生素無用的?

因抗生素對病毒感染無任何作用,所以下述情況儘量不要用抗生素:

●普遍感冒-因為感冒時病毒感染造成的;

●流行性感冒-因為流感也是流感病毒造成的;

●喉嚨痛-因為喉嚨痛通常也是病毒感染造成的;

●急性支氣管炎或毛細支氣管-因為大多也是病毒感染引起的;

●腹瀉-因為腹瀉通常是病毒感染或飲食不當引起的。

4.什麼情況需要給寶寶應用抗生素?

因上述原因,所以應用家長給寶寶應用抗生素之前一定要慎重,千萬不要自作主張給寶寶吃抗生素,給寶寶吃抗生素之前最好諮詢下專業的兒科醫生,醫生會根據寶寶的疾病情況,實驗室檢查(血液,大便或尿液)給寶寶應用合適的抗生素。

其實就兒童而言,感染大部分是病毒引起的,即大部分情況下寶寶生病是不需要吃抗生素的。

另醫生會根據寶寶的疾病情況開抗生素,如果醫生給寶寶開了抗生素,那就一定要按醫生的建議用足療程,不能擅自停藥或減量,也不要自行延長抗生素療程。

<strong>

<strong>


張亞停醫生


關於抗生素要不要吃的問題,大多數家長的意見肯定是不吃或是少吃。但是,具體情況因人而異,如果孩子病情確實到了必須使用的地步,那肯定不能夠避免。一般,我們都會帶孩子到醫院接受專業醫師診斷,獲取醫生的建議。


但是,我需要指出,大多數醫院都喜歡給病人開抗生素,因為見效快、效果好、利益高,但是,孩子們經常使用抗生素,會產生你耐藥性。這也是一些機構曝光的行為,但具體危害程度以及後遺症我們不能得出最終結論。

很多醫院喜歡給孩子開頭孢類用藥,這屬於處方藥,我建議自行服用還是謹遵醫囑或說明使用,最好不要自行延長或縮短用藥時間,以免帶來不良安全隱患。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生活中很多人有這樣的習慣:

受涼打噴嚏,要吃“消炎藥”;拉肚子,要吃“消炎藥”;感冒發燒,去醫院打點滴,還是要掛“消炎藥”;吃的不乾淨、接觸了醫院病人,更要吃“消炎藥”預防……

如今,各式各樣的“頭孢”、“沙星”成了家中常備藥、藥店暢銷藥……

其實你知道嗎?這些不經意間的習慣都屬於我們常說的“濫用抗生素”。

濫用抗生素將導致很多後果

其中,最直接、最嚴重的就是細菌耐藥率的上升,而細菌耐藥則意味著原本有效的藥物對其無效了。

一旦人感染耐藥細菌,可用的藥物將十分少,甚至無藥可用。

那麼為了遏制細菌耐藥,普通人平時可以做些什麼呢?

以下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誤區:

1、抗生素≠消炎藥

炎症的發生有許多原因,許多炎症並不是細菌引起的。

抗生素無法控制,常見的關節炎、過敏性鼻炎抗生素是無法使用抗生素治療的。

2、抗生素≠感冒藥

感冒分病毒性感冒和細菌性感冒,其中90%的感冒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多數情況下只需要多注意休息,一段時間內就可以自愈,並不需要額外治療。

就算是細菌性感冒,也需要在醫院進行檢查。

由醫務人員判斷是否可以用抗生素,選用合適的藥物才能得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3、越高級的抗生素越好

所有的抗生素都有自己的抗菌譜的,任何一種抗生素都無法保證可以對抗所有病原菌。

抗生素使用只有合適不合適的差別,而沒有高級低級之分。

專業的醫務人員會根據患者的病情,針對性選用合適的藥物以保證治療效果。

4、抗生素可以預防感染

對於一般人來說,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是預防感染最好的手段。

盲目相信抗生素的效果,隨意進行預防性用藥是不必要的。

抗生素在殺菌同時,也會對人體造成損害,影響人體正常菌群,造成肝腎損害,引發胃腸道不適,最終得不償失。

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確使用抗生素呢?

1、先諮詢,後使用

使用前請務必諮詢專業醫務人員。

服用前得到正確抗生素應用諮詢十分重要,這將確保您和您的家人獲得及時的最佳治療,減少不必要的負擔。

2、不隨意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使用需要系統的專業知識,規範的使用才能獲得最佳治療效果。

嚴格遵循專業醫務人員的建議,不隨意買藥、服藥,不自行選藥、停藥。

是保證您和您家人得到系統、規範的疾病治療的重要前提。

3、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手衛生在預防耐藥菌感染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勤洗手、正確洗手可以保護您和您的家人,減少感染細菌的風險。

4、多鍛鍊,加強抵抗力。

人體免疫時刻保護著我們抵禦外來的侵害,多運動、強身健體可以增強自身的抵抗力,降低許多疾病的發生概率。

每年十一月的第三週是聯合國確立的“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

抗生素是醫務人員對抗感染的重要武器,也是珍貴的資源,慎重對待抗生素的使用,積極宣傳抗生素的合理應用。

不僅將保障您和您的家人得到正確治療,也將減少抗生素耐藥威脅,造福子孫後代。

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細菌耐藥不僅僅是醫務人員的職責,更需要每個普通人的努力。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 馬思靜 劉會

湖南醫聊


首先我們得搞清楚,抗生素的作用是殺死細菌和其它致病微生物,而消炎藥則是用來對抗“炎症”的。“炎症”本身並不是病,而是生病時身體自發性的一種防禦反應,而導致身體發炎的原因可能是細菌、病毒、過敏、外傷等等,而抗生素只能消滅細菌,而對於非細菌引起的炎症是不起作用的,如果亂用會引發菌群失調。

所以感冒時,在不確定病因的前提下無論出現發燒、咽喉紅腫、咳嗽等症狀都不能隨意使用抗生素,但是可以使用一些解熱鎮痛的消炎藥,之後必須要經過檢查,如果一旦確診為細菌感染時該用抗生素也不要一味排斥。

頭孢類的消炎藥也屬於抗生素,對於抗生素的使用既不能隨意濫用,必須有處方方可使用,但是也不能私自減少藥量或早停藥。抗生素在體內的濃度需達到一定濃度時才能起到細菌的殺滅作用,所以如果私自減少藥量,很可能給細菌再生的機會。


好媽咪修煉手記


抗生素要不要吃主要看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疾病。如果是病毒引起的,那當然就沒必要吃抗生素。但是如果是細菌感染引起的,消不了炎症病就沒法好,那肯定要吃抗生素了。

生病的時候醫生叫驗血化驗也是有一定道理的。通過血液的化驗結果來看看到底是病毒還是細菌引起的,醫生才能更好對症下藥。如果確實是細菌引起的那就要按醫囑來服藥,不能擅自減少或停止。因為這樣沒有好徹底就停藥,一方面容易復發,另一方面也容易引起耐藥性。


豆媽親子營


抗生素對細菌感染有效,對病毒則無效。所以真不是你說吃就吃,你說不吃就不吃的。這要看化驗的結果。

但是,千萬不要濫用抗生素,不要連化驗都沒有就自行使用抗生素,這樣容易產生抗藥性。如果你不是專業人士,自己又沒有學習過醫學方面的知識就不要隨意使用藥物,也不要隨意延長或縮短用藥時間。有什麼疑惑就多去諮詢醫生,去找學醫的朋友。我那麼多同學裡,我就跟學醫的同學聯繫得最多了。


綿媽育兒


抗生素到底要不要用?這真是一個懸而不能決的問題!幾乎每一個家長都希望孩子的病能夠儘快好起來,同時又希望孩子不要用藥,就是怕抗生素多用對孩子身體不好。

每一次帶孩子看病,都能碰到媽媽弱弱地問醫生,“能不能不用頭孢?”

“怎麼能不用,再不用藥,孩子都要發展成為支氣管炎了!”

……隔行如隔山,除非家長自己就是醫生,能夠根據孩子的症狀自我判斷要不要用藥,普通如我們,基本上,也只能聽由醫生。孩子身體不適,只能寄希望醫生把孩子治療好,有些時候很無奈也很無助!


諾媽家有男寶


嬰幼兒早期過度使用抗生素,會增加兒童1型糖尿病風險。許多研究證實,新生兒期和嬰兒期使用抗生素可導致腸道菌群的改變,增加哮喘的發病風險。如果孩子在胎兒時期接觸過抗生素,或者在出生後不久接受過抗生素治療,那麼他們日後患哮喘的風險可能增加;2歲前抗生素的使用甚至會增加兒童肥胖風險。

鑑於目前抗生素濫用情況較為嚴峻,過度使用抗生素情況尤為普遍,因此兒童使用抗生素一定要更加謹慎,應儘量減少抗生素使用,儘量選擇安全有效的療法,給孩子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

而關於頭孢類消炎藥,目前很多醫院也減少了使用,尤其是對於嬰幼兒的診療過程中,比起前些年,已經少了很多。如果家長自身並不具備藥理知識,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切不可自行隨意增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