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天上一日,地下一年",竟和相對論效應相似,是巧合嗎?

歆琳科普


這個即神奇,又不神奇,人類的求證都是先要有想象有念頭,然後再去求證實現,愛因斯坦就極為推崇想象力,認為人類的想象力是最重要的。我們的古人不只是想象出天上一天地上一年,還想象出人在天上飛,日行千里,千里眼順風耳等等,目前就在研究量子,據說可以實現瞬移,你說神奇不神奇,事實證明真正神奇的是“只要人類能夠想到的都可以實現”,這個才是真正的神奇[捂臉]



戒心不敢退


“信安山有石室,王質入其室,見二童子對弈,看之。局未終,視其所執伐薪柯已爛朽,遂歸,鄉里已非矣。”-東晉虞喜《志林》

這是一個小故事,寥寥數語就描繪了一整個故事,在信安山有一個山洞,王質進去後發現有兩個小孩子在下棋,就站在旁邊觀看,但一局棋尚未結束,就發現手裡拿的斧柄已經完全腐爛,當他回到家裡才發現已經滄海桑田物是人非,這就是“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典故。


而在我國四大名著《西遊記》中也有相關的描述,孫悟空上天之後被玉帝封為弼馬溫,但後來孫悟空嫌棄官小就從天庭返回,它的猴子猴孫說到:“大王,此去上界十年有餘,想必是榮歸故里吧?”。孫悟空對比非常的疑惑,“我才去半個月,怎麼會有十年之久呢?”它的猴孫們說到:“大王,你在天上,不覺時辰,天上一日,就是下界一年啊!”

這種思想在我國古代很多作品中實際上都很常見,“天上一日,地下一年”簡簡單單的八個字就把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時間膨脹效應”描述出來,這難道僅僅是巧合嗎?在現在的日常生活中我們依然堅持著牛頓的絕對時空觀,但嚴格意義上來講,這是錯誤的。為什麼在愛因斯坦剛剛提出狹義相對論的時候很多物理學家都難以理解和接受,就是因為那種反直覺。



在生活當中跟好朋友相約出去吃飯,這個時候我們僅僅需要定好時間和地點就行了。例如某某廣場週日上午十點鐘集合,這個時候我們就定義出了一個座標點,包括了三維空間和時間。有的人說你只定義了一維空間,這就是吹毛求疵了,因為大家都生活中地面上,不可能飛上天去約會吧!但是大家卻不會對時間產生異議,因為在我們的潛意識了地球上的時間都是通用的,時間上不分彼此。


但是愛因斯坦站出來告訴你,這種思想是錯誤的,你的時間和她的時間可能是不同的,你的第一感覺一定是:這個有著蓬鬆頭髮、深邃眼神的外國人可能腦子壞掉了!但實際上到現在為止,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已經經過了足夠的驗證,這種反直覺的效應是真實存在的。也就是“天上一日,地下一年”竟然符合科學理論。

狹義相對論的時間膨脹效應跟物體的運動速度有關,運動速度越快時間的流逝速度越慢;廣義相對論的時間膨脹效應,跟所處位置的引力大小有關,或者說時空彎曲的曲率有關,引力越大時間的流逝速度越慢。


目前來看“天上一日,地上一年”、“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說法和相對論時間膨脹效應類似只能解釋為巧合。我國古代一些作品對此的描述可以更多的理解成“恍如隔世”之感,是一種情感上、文學上、心理上的含義,而不是物理科學。你如果說古人是根據生活經歷總結出這樣的規律,實際上也不可能,雖然說時間膨脹的效應存在,但是低速世界中差別非常的小,並且直到上個世紀中旬人類才真正的飛出地球,引力上差別也不大。

並且相對論也不是根據生活經驗能總結出來的,而是有著嚴謹的推理過程。因此說只能解釋為一種神奇的巧合。



科學黑洞


“天上一日,地下一年的”快回去吧,你師傅快等不及了!我們兒時看《西遊記》的時候常會聽到這樣的話語,在我們當時還是小學文化水平的時候,覺得這句話好有道理,簡直無力反駁,畢竟人家是仙界,控制著萬物的生長、發展與死亡,豈能和我等凡人一樣食五穀雜糧、被慾望左右,為時間的流逝、容顏的衰老而煩惱。

等到我們稍微長大一些,獲得了些許的科學知識,直到第一次接觸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的時候,發現了裡面描述的時間膨脹效應,頓時就被這種違反人類直覺的科學效應所吸引。而且我們也能發現“天上一日,地下一年的”的古老說法也正好契合或與相對論效應相似,曾經我一度也想過我國古人真是了不得,居然道出瞭如此深奧的科學知識。那當時古人這種看似超乎時代的思想是怎麼來的?有科學依據?還是隨口一說的巧合?

古老思想和現代科學

要知道《西遊記》成書時期為明朝中期,具體時間不詳,但吳承恩本人大約是1500年—1583年的人,這可是16世紀,人們當時連地球的形狀和大小都還搞不清楚,而且這個時期西方的現代科學也剛啟蒙。

哥白尼質疑維持了幾千年的地心說,並在1543年發表了著名的《天體運行論》提出日心說以後,隨後的第谷·布拉赫通過自己異於常人的視力獲得大量的觀天資料,開普勒在前人的基礎上,運用自己非凡的數學能力在16世紀末才發現了著名的行星運動三大定律,至此人類才初步確立了日心說。

當然伽利略在這個時期也為日心說的確立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例如:他通過望遠鏡首次發現了圍繞木星運行的四顆伽利略衛星。這個時候還沒有牛頓什麼事,雖然此時的人們相信太陽系的眾多行星都在圍繞同一質點(太陽)運行,但並不知其中的原理,也就是為什麼會行星要圍繞太陽運行?

於是傳說中,一顆蘋果就砸在了牛頓的頭上,使他在1687發表了自己一生中最偉大的科學成就《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這也是人類近代科學的開端,也是人類科學史上的巔峰之作。萬有引力和三大定律的出現為人類撥開雲霧見天日,它幾乎完美的解釋了人們在地球上,乃至在太陽系中所看到的一切物理運動。不管是你生活中的一舉一動,還是路上跑的汽車、天上飛的飛機、繞地球運行的衛星,甚至是圍繞太陽運行的地球,都逃不過牛頓定律的掌控。

牛頓的成功讓當時的人們覺得物理學已經趨於完備,往後在怎麼發展,也只是在牛頓的基礎上做些比較小的修改或進步,但是牛頓自身知道自己理論存在侷限,那就是他到死都無法回答的一些問題:為什麼質量物體之間會有引力,而這個引力是如何作用的?這個力是順勢到達,還是有傳播速度?這些問題完全超出了牛頓的認知能力,他只能說:這一切都是上帝的傑作。

隨著人類觀測手段的進步,牛頓經典理論也表現出了些許的不足,它無法解釋水星異常進動的問題,正是這個問題成為了壓死牛頓理論的最後一根稻草。而解決這個問題的正是上文提到的《相對論》,愛因斯坦最偉大的成就。在狹義相對論中,物體的運動速度可以改變其時間的流逝速度,運動速度越快時間流逝的越慢。

而廣義相對論在牛頓理論的基礎上為我們解釋引力的真實本質,引力其實是質量物體導致的時空彎曲,而彎曲的時空又左右著質量/能量物體的運動。

而廣義相對論中最重要的思想就是等效原理,也就是說不管一個物體的運動狀態如何,不管它是靜止還是加速,其物理定律不變。在一個封閉的電梯內,我們無法通過任何實驗手段來區分這個電梯是處在靜止的引力場中,還是在做加速運動。話句話說就是,加速度和引力等效,無法區分。因此愛因斯坦就將俠義相對論中的時間膨脹效應引入到了引力場中。

那麼古人為何會說出與近代科學如此相似的話?

其實古人能產生這樣的思想,完全是對自然的一種嚮往和敬畏,當時人們的認知十分具有侷限性,平時看到的日常現象根本就無法解釋到底是為什麼。

例如,天上的星宿,太陽,颳風,下雨,這些在我們現在看來十分自然的現象,但在古人哪裡就覺得一定是存在某種神秘的力量在操控著一切。於是就為各種未知現象找原因,也就找到了各位神仙!其實你可以回想下,每一種自然現象背後都有一個掌控它的神仙。雖然現在看來很愚昧,但是這也為人們心中找到了一種寄託、嚮往和敬畏。

人們幻想著神仙生活在九天之外,那裡的一切都是那麼的美輪美奐,神仙們沒有七情六慾,不受人間疾苦,不食五穀雜糧,不爭名奪利,他們可以長生不老,掌控著凡間的生老病死。

那麼這個長生不老,就說明人家可能跟凡人的壽命不同,和我們的時間不一樣,再加上人們的幻想就有了“天上一日,地下一年的”這種說法,也不足為怪,說白了這就是一種巧合,並無科學道理。在現代科學理論中,要想達到這樣的情況,神仙必須生活在引力特別強的星球上,或者整天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在飛行。


量子科學論


“天上一天,地上一年。”這句話其實就是指相對的兩個空間內的不同時間觀。有一個關於愛因斯坦相對論的一個實驗,實驗的方式是一個高速運轉的火車,在高速的行駛途中,車內的時鐘會比車外時鐘慢一些。

然而,外太空的時間與地球內的時間相差很大嗎?這個相對論的相對時間,與古人的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的民俗諺語實屬是異曲同工之妙。這個也肯定算不上巧合,民俗諺語解釋的傳說和故事,而相對論講的是科學推論,兩者不存在對比性!



LEMONEART


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有的時候我們睡一覺做個夢,夢見自己一輩子過完了,醒來後發現,只不過睡了個午覺而已。這不也是時間上的一種錯覺嘛。

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現實世界也不無可能,霍金在《時間簡史》裡不也說了,當我們以光速的99.99%的速度運行,就可以做到我們運行一天,實際上地球上就過去了一年,從而實現穿越未來。

還有個有趣的四維空間,我們雖然生活在三維世界裡,但但我們能去到四維空間(當然這不可能),時間將不再有任何意義,我們是長生的。我們就像現在的我們看著地上的螞蟻一樣,在四維裡看著三維裡的人類。一切都變得簡單的不可思議。



有話郝浩說


“天上一日,地上一年”這樣的故事估計很多人都聽說過,在《西遊記》裡面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故事情節。這種思想與相對論中的時間膨脹效應確實非常相似,但事實上兩者沒有任何關係,一個是純粹的想象,更是大自然的敬畏,而另一個是嚴謹的科學。

《西遊記》這部作品出現在16世紀,那時候的人類還不知道地球是圓形的,怎麼可能領會到相對論中的時間膨脹效應呢?

天上一日,地上一年,本質上表現除了人類對大自然的敬畏。古代人類生活在地球上,總是會經歷很多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最常見的就是電閃雷鳴,而神話故事是解釋這種自然現象很直接的方式,當時的人們認為天上居住著很多神仙,他們無所不能,控制著地球上的一切。

這種神話故事不僅僅出現在古代中國,其他國家也有類似的神話故事,說明人類對不明的大自然現象通常都會以神話的形式表現出來。

而與相對論相似,確實是一種巧合。

相對論,是非常嚴謹的科學。相對論問世的百年時間裡,經過了無數次驗證,都表明了相對論的正確性。

而古代人類所描述的“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純粹是想象,為什麼會這樣呢?古人並不清楚,本來想象的東西也不需要證據,只是古人對大自然力量的一種敬畏之心!


宇宙探索


地球自轉一圈一天,繞太陽一圈一年。

腦袋瓜子自轉一圈多久?

一剎那的事,一念功夫就繞完所想到的。一念多久?僅0.018秒!

正是:曇花飛落,一念千年。





致敬大師


“天上一日,地下一年”與愛因斯坦相對論巧合的問題,因不懂物理相對論知識,不好枉談的。但西遊記中“天上一日,地下一年”,我認為作者並不是論證的時間概念,而是借題發揮闡述的兩種文化相互對立的景況,作者所贊同認同的文化哲理概念即高尚的,也即“天上”,而作者反對不認同的,也即作者看不起的文化哲理概念則是“地下”;因上下句中唯“一”字是相同的,那麼,高尚與下流鬼域(地下)文化的區別就在於“日”和“年”;也即“日”是高尚的,而“年”則是下流的。“日”有時與“道”的觀念相同,因此,西遊記作者認為中華道文化是高尚的,而寫《春秋》編年史的孔子儒學文化則是“地下”、下流,也即簡稱儒學史筆文化為“年”。孔子春秋所影響的文化發展的確帶壞了中華文化由實轉虛的路子,當年孔子寫春秋也是缺乏充足自信的,在《論語》中就載有孔子“譽我者春秋,毀我者春秋”的句子。

儒學史筆文化是儒學文化的主流,以仁為基本觀點,講故事,講人情,講人倫(性情及男女關係)這些文化都脫離了人類文化是人手文化或製造創新創造文化的本質主題,這就是文化走偏造成中華長期技術落後和科技停滯不前遭外國強敵欺負的原因。同時,在長期的流行發展抹殺遺失掉了許多珍貴的字義或文化精核。例如,“此”,儒學工具書一一字典詞典中都找不到其代表事物內在和人們認真研究自然事物的含義,只有“此與彼”相對的含義。認真讀老子道德經,就會理解“此”字表達內在與“彼”表達外在外皮的含義,也即“故去彼取此”。再如,西遊記中的千鈞棒之“鈞”字,古義表達的高超精良的金屬工具或金屬製品的製造打造的意思,而在現在字典詞典中“鈞”僅僅有表達一鈞三十斤的重量意思。如果清楚“鈞”是金屬製造打造的意思,那麼,就可知西遊記作者“千鈞棒”就是言在金屬工具和產品製造的所有領域行業皆一流領先之意。“棒”就是製造棒,製造業是一流的意思。


魏永臣550


天上一日,地上一年。這個說法很有趣,對與不對宇航員們知道的可能多些。因為宇航員們走出地球到過太空裡生活過一段日子。

究競是何真理,人們都說話象寫小說,漫無邊際。

火星探測飛船可能傳來一些信息,有待見證。






白雲3498


天上一日,天上一般代表人們想要的快樂幸福的地方,成仙成聖得地方,迫切希望到達的地方,所以美好的時間總是短暫的。

地下一年,相對於天上,地下人間最終就一個“苦”字了之,所以難受的時刻總是長的。

無論一日還是一年,其實就是人的一念而已,兒童、年輕人、老年人對於一年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何況天上人間!

時間是人們執著的產物,人們累也好、苦也好等等就是因為時間的桎梏造成的。天上與地下是一種比較法,無論怎樣它都是一種形式的束縛。打破常規觀念,風景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