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出“折戟沉沙鐵未銷”名句,詩人當時是什麼心情?見到了什麼?

野駱駝9005184025938


引言

歷數中國古代文人學士,大都具有很強的國家憂患意識和濟世建功的願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似乎成了每個讀書人的心理自覺。但是,在客觀現實中,多數人因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感到壓抑,於是便把這種憤懣壓抑體現在了文字中。


“折戟沉沙鐵未銷”是唐朝晚期詩人杜牧所做的七言絕句《赤壁》一詩的首句: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從“折戟沉沙鐵未銷”這句詩中看不出詩人深層次的心理活動,因為這只是詩人為了表達自己內心想法的一個由頭,詩人真正想表達的是在後兩句,也是被後人久為傳頌的兩句——“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赤壁這首詩裡有明寫和暗表兩個層面

明寫:三國時期的著名戰役——赤壁之戰,當時以周瑜為主帥的孫權大軍聯合劉備軍隊一起對抗曹操,周瑜一方利用曹軍“連環船”的弱點,採取火攻,進而取得先機大敗曹軍。

而詩人沒有寫赤壁之戰如何如何的激烈,畫風一轉說道:“東風不與周郎便”——周瑜啊周瑜,如果沒有那一場東風相助,赤壁之戰敗的可能就是你了,甚至連你自己的夫人及其姐妹都會被曹操擄走。從而國破家亡。

暗表:赤壁之戰的勝利,有一場東風,有正確的戰場指揮,有周瑜劉備雙方的密切配合,正所謂“天時地利人和”,故而能戰功立業,名傳千古。

反觀詩人自己,身居官位,空有謀略卻不能一展抱負,胸中抑鬱不平之氣可謂是不吐不快。為何會認為詩人有如此的憤懣之情呢?來看看當時晚唐的社會狀況。

晚唐時期,政權飄搖,大廈將傾

1、宦官專權:

這種專權到了何種地步呢,有資料這麼記載,當時宦官對付皇帝的一套方法:天子不可令閒,常宜以奢靡娛其耳目,使日新月盛,無暇更及他事,然後吾輩可以得志。慎勿使之讀書,親近儒生,彼見前代興亡,必知憂懼,則吾輩疏斥矣。

2、朝堂兩黨相爭

在晚唐朝堂中,互相傾軋的兩黨,一黨以牛僧儒為首,謂之牛黨;另一黨以李德裕為首,謂之李黨。因此,朋黨之爭又被稱為“牛李黨爭”。牛李黨爭是唐朝後期的重大歷史事件之一,也是造成唐朝政權崩毀的一股力量。

3、藩鎮割據

當時藩鎮割據的局面嚴重到什麼程度呢,藩鎮不僅不聽朝廷號令,而且聯合在一起對抗朝廷;而且他們彼此之間還由於利益之爭而互相火拼,使得唐朝政治更加動盪。

以上的情況可以看出,當時的晚唐,可以說是內憂外患,朝政混亂,君主無權。而詩人杜牧憂心如焚,雖然身懷文韜武略,想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他的理想在冰冷的現實面前,一個個被擊得粉碎,理想破滅!

於是在杜牧不情願而有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來到了黃州,做了兩年多的黃州刺史,也是在這個時候,詩人用三國赤壁之戰為歷史背景,寫下了這首懷古之作《赤壁》借古喻今以此抒懷。


結語

作者通過《赤壁》這首七言絕句,明面上羨慕周瑜,慨嘆惋惜曹操,暗地裡其實是在惋惜自己。詩人生在唐朝沒落之時,志向不得施,才華不得展,由赤壁之戰想到成名立業不但要自身具有文韜武略,有時還是要有機遇,反觀自己卻是生不逢時,一種懷才不遇的悲憤之情油然而生,他因曹操壯志未酬而惋惜,其實,更是在慨嘆自己的命運不濟,也只能在這赤壁磯上的徒留一聲嘆息!

——END——


文趣三人行


折戟沉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我們從這首詩可以知道,作者看到的是赤壁古戰場。面對遺蹟,對統治者的成敗發出了獨特的感慨和議論。假想如果沒有東風幫助孫權火燒赤壁,孫劉聯軍也不一定能取勝,那麼,歷史有可能改寫,東吳的二喬就有可能被深鎖銅雀臺。統治者只考慮自己的利益,發動戰爭,但戰爭將會給勞動人民帶來苦難,這首詩從側面滿含著對統治者發動戰爭痛斥和對勞動人民遭受戰爭之苦的同情。在作者看來,曹操討伐東吳的目的,是為了國家統一,這是不可否認的,但其中也有想得到二喬這個目的。因此作者對曹操的目的沒有實現,反被東吳打敗發出慨嘆。


漁樵之人W


折戟沉沙鐵未消,自將磨礪認前朝。東風不於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是唐杜牧著名的一首七絕。

杜牧生於內憂外患日益加重的中晚唐之際,從小就有拯危濟弱,濟世報國的志向。杜牧的詩歌感懷時事,憂慮朝政,感情深切而激憤。特別是七絕,更是優美雋永,立意新奇,情致頓挫,議論精闢,聲律拗峭,不落窠臼。《赤壁》一詩,便可佐證。

詩人在古戰場撿取一截還沒鏽蝕完的斷戟,認清是前朝的遺物,因遺物連想到了當時戰場的情況,所以,下面說出了自已對這一戰役的看法。

‘東風不於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周郎是赤壁之戰的主角,仗打勝了,也給他帶來了很多驕人的光環。可在詩人看來,周郎的勝利,是很僥倖的:如果不是東風幫了你的忙,你老婆和她的姐姐早被曹操鎖在銅雀臺了。

詩人認為,僅憑一次戰役,說明不了指揮者的才能。這裡有對周郎的輕蔑,更重要的是抒發了詩人懷才不遇,抑鬱憤懣的感情。




yangyucheng這就是我


“折戟沉沙鐵未銷”出自晚唐詩人杜牧的《赤壁》,全詩如下: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杜牧一生多次詠懷赤壁之戰,而其中數這首《赤壁》最為著名。

《孟子》中曾談到:“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

因而,接下來我們便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和杜牧的身世經歷來聊一聊這首詩。

一:詩人見到了什麼?

此詩,名為《赤壁》,是詩人39歲被外放至黃州時所作。首先,我們要了解的一點是赤壁是個山名,在湖北省內共有五處,其中有兩處最為著名,一是當今的蒲圻縣赤壁鄉,一是黃崗縣的赤壁磯,其中,史學家多認為前者為真正的赤壁古戰場,而杜牧當時到達的地方是後者。

當然,我們在這裡就不討論哪一處才是真正的古戰場了,因為,對於彼時的杜牧來說,他所到達的赤壁就是他心中的赤壁古戰場。


詩人當時會見到什麼?有兩種場面。

一是正如詩中的描述,詩人見到了沉沙中的一把斷戟,經過一番磨洗之後,詩人開始追憶起三國時的那場大戰。

除此之外,便是根本沒有那把斷戟,有的只是翻湧的江水和安靜的沉沙?

詩人被外放至黃州,看到江邊沉沙,再望向奔湧的江水,難免不會想到三國時的那場大戰?

當然,對於此詩來講,詩人見到了什麼,不重要,詩人想到了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二:詩人想到了什麼?

清代吳景旭說:“餘以牧之數詩,俱用翻案法,跌入一層,正意益醒。”

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戰,以曹操的失敗而告終,於是,人們開始去讚揚周瑜的智慧:“烈火張天照雲海,周瑜於此破曹公。”

歷史總是這樣,人們都習慣去讚揚勝者。而杜牧卻反其道而行之,以假設的形式寫出了“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的句子,在杜牧的想象當中,如果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恐怕便是曹操取勝,東吳滅亡了。

因而,我們可以看出,在《赤壁》中,周瑜是英雄,曹操是英雄,二喬是美人,而東風則是一種“運氣”,沒了這個運氣,英雄辭世,美人香隕,國家滅亡。

所以,彼時的杜牧所想的,所期盼的就是自己的“運氣”何時而至。

三:詩人的悲之心情!

在《赤壁》中,詩人表達了三種悲情,一是為曹操而悲,一是為自己而悲,一是為國家而悲。

第一悲:悲曹操

杜牧作為一名優秀的詩人的同時,也擁有卓越的軍事才能,在《上李中丞書》中提到,自己非常注重研究“治亂興亡之跡,財賦兵甲之事,地形之險易遠近,古今之長得短失”。此外,他還曾為《孫子》做過注。

因而,杜牧稱得上是文武雙全之人,而曹操可以說是他的“偶像”,他曾說過“孫武書數十萬言,魏武削其繁剩,筆其精粹成此書”,甚至來說,在他自己的《自撰墓誌銘》中特意提到過曹操。

可以說,他對曹操時非常推崇的。

而在《赤壁》一詩中,他以假設的寫法寫出曹操獲勝,東吳大敗,字裡行間裡透露出了對曹操之敗的一種悲嘆。

第二悲:悲自己

在前文中,我們已經提到過周瑜是英雄,而東風是“運氣”,周瑜因為東風而成為了英雄,而自己卻一直沒有等來自己的東風。

杜牧,作為宰相杜佑之孫,才華出眾,23歲寫出《阿房宮賦》,26歲舉進士,然而卻一直在江西等地做了十年的幕僚,等到三十六歲遷為京官,但是沒多久,便又外放黃州、池州等地。

一身才華,卻終究沒有得到重用。

在杜牧的心中,自己比之周瑜,也是絲毫不差的,但是自己的東風卻遲遲不到,這何嘗不是一種自我的悲哀。

第三:悲國家

杜牧出生於晚唐時期,彼時的大唐早已不是那個“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的大唐,彼時的晚唐已經陷入了“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局面。

如何七十年,汗赩含羞恥?韓彭不再生,英衛皆為鬼。
凶門爪牙輩,穰穰如兒戲。累聖但日籲,閫外將誰寄?

面對如此的大唐,詩人難免會想到,如果沒有東吳“東風”的“運氣”,那麼,大唐距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因而,在《赤壁》一詩中也難免透露出詩人對國家的一種悲痛。

四:總結

拾鐵戟、磨鐵鏽、洗沙土、作鑑定;想東風、思周郎,念銅雀、嘆二喬。

總的來說,《赤壁》是彼時詩人內心的悲鳴,他希望自己的“東風”可以早點來到,也希望大唐的“東風”也可以早點來到。


世間人物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認前朝"。典故,出自唐代詩人杜牧《赤壁》詩:“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解釋,戟:古代的一種兵器。斷戟沉沒在泥沙裡,成了廢鐵,形容失敗,十分慘重。

譯詩,一支深埋在泥沙裡的斷戟,雖然歷時久遠,但並未完全鏽蝕。把它揀起來磨洗乾淨,還能認出是三國赤壁之戰的遺物。如果不是東風幫助周瑜獲得火燒曹軍的勝利,恐怕吳國的國色大喬,小喬就要被幽禁在曹操的銅雀臺上了。

這是一首詠史詩,抒發的是對國家興亡的感慨,可謂大主題卻是通過“小事"來顯示的。詩的開頭兩句由一個小小的沉埋沙中的“折戟",想到漢末分裂動亂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戰的風雲人物,後二句把“二喬"不曾被捉這件小事與東吳霸業,三國鼎立的大主題聯繫起來。《赤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現了詩人,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抑鬱不平之氣!


內江黃大姐


這句話出自杜牧的《赤壁》,全文如下: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個人覺得要把“折戟沉沙鐵未銷”這句詩詞放進詩中才能體會出意境:

詩篇的開頭借一件古物興起對前朝人、事、物的慨嘆。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這兩句意為折斷的戰戟沉在泥沙中並未被銷蝕,自己將它磨洗後認出是前朝遺物。在這裡,這兩句描寫看似平淡實為不平。

沙裡沉埋著斷戟,點出了此地曾有過歷史風雲。戰戟折斷沉沙卻未被銷蝕,暗含著歲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於發現了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鏽跡斑斑的“折戟”,使得詩人思緒萬千,因此他要磨洗乾淨出來辨認一番,發現原來是赤壁之戰遺留下來的兵器。這樣前朝的遺物又進一步引發作者浮想聯翩的思緒,為後文抒懷作了很好的鋪墊。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後兩句久為人們所傳誦的佳句,意為倘若當年東風不幫助周瑜的話,那麼銅雀臺就會深深地鎖住東吳二喬了。這裡涉及到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這對於詩人而言是相當清楚的,因為杜牧本人有經邦濟世之才,通曉政治軍事,對歷史時事是非常熟悉的。眾所周知,赤壁之戰吳勝曹敗,可此處作者進行了逆向思維大膽地設想,提出了一個與歷史事實相反的假設。假若當年東風不幫助周瑜的話,那結果會如何呢?

詩人並未直言戰爭的結局。而是說“銅雀春深鎖二喬”,銅雀臺乃曹操驕奢淫樂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這裡的銅雀臺,讓人不禁聯想到曹操風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風流韻味,最後再用一個“鎖”字,進一步突顯其金屋藏嬌之意。把硝煙瀰漫的戰爭勝負寫得如此蘊藉,實在令人佩服。


佛系運營


“折戟沉沙鐵未銷”作為杜牧憑弔古戰場赤壁時寫下的千古名篇《赤壁》中的第一句,開門見山地描寫了所見之景物,又為全詩奠定了慷慨沉鬱的感情基調。



江水濤濤,傾瀉千古。赤壁無聲,俯視古今。當年曹操集結二十萬大軍南下討伐,鐵索連橫。孫劉聯合抗擊,火燒戰船。江面成火海,絕壁也被映照得通紅。正是這次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奠定了日後三國鼎立的格局。

今人來到赤壁之下,俯視江流,仰觀山壁,似乎看到泥沙中赤壁之戰遺留的斷折的兵器,時隔幾百年還是能夠感受到當時戰況的慘烈。杜牧不禁想象到:如果當時的東風不給予周瑜方便,那就沒有這曠古流傳的戰役了,而二喬大概也會被深鎖銅雀臺了。



聯繫杜牧所處的晚唐時代:社會黑暗、藩鎮割據、宦官亂政、兵亂四起,泱泱大唐已在傾倒邊緣。杜牧26歲高中進士。他心中所想是救國安民,匡扶盛世,然而其並不受重用,無法舒展抱負。

由此可知《赤壁》一詩雖沒直言作者的政治抱負,但卻隱含著生不逢時,壯志難酬的沉鬱。

“折戟沉沙鐵未銷”一句既可看作是寫實又可看作是寫虛:極有可能是杜牧確實看到了折戟斷劍並拿在手中磨洗,也很有可能是作者想象出來的,畢竟時間已經過去幾百年了,任何的事物都該被濤濤江水沖洗掉了。若是折戟為實則為杜牧寫情之緣由,若是折戟為虛則是杜牧寫志之緣由。



“折戟”這個意象首先就帶有折斷、摧折的含義,尤其是一把曾經鋒利的兵器被折斷更容易讓人聯想到飽經風霜與壯志難酬。

“沉沙”是這把兵器目前所處的環境:被淹沒、被埋沒,這也隱約意味著不被認可、不被重用,作者處在人生晦暗迷茫的階段。

“鐵未銷”表示雖然歷經了幾百年的衝擊,但這把冷鐵仍然有一份難以摧折的傲氣、意氣、意志、不甘,因而得以飽經洗練而沒有被完全銷蝕掉。

因此,首聯七個字看似寫景寫物,實則是暗合杜牧的處境。景中有情,景由心生,因此“折戟沉沙鐵未銷”既是寫景物又是寫杜牧的情與志。


胡椒王


“折戟沈沙鐵未銷”這首名句是出自唐代詩人杜牧所寫的“赤壁”一詩中的第一句。整首詩是這樣寫的:

折戟沈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予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詩句開篇借一件古物興起對前朝人、事、物的感嘆。“折戟沈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這兩句意為折斷的戰戟沉在泥沙中並未被銷蝕,自己將它撿起磨洗後認出是前朝的遺物。

這兩句看似輕描淡寫實為不平凡。沙裡沉埋著斷了的戰戟,點出了此地曾經有過歷史風雲。戰戟沉在沙裡歷經歲月流水的不斷磨蝕,鏽跡斑斑,卻仍然沒有銷蝕乾淨,表達了詩人此刻思緒萬千、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歲月流逝而物是人非的滄桑感嘆。作者此刻甚至開始浮想聯翩,因為從“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兩句中可以看出。

此兩句是作者對著名的赤壁之戰做了一個大膽的假設,就是如果沒有東方幫助周郎,那麼曹軍也不會因為被火燒連營,而一路敗北,從此三分天下。還有就是如果沒有東風吹來,那麼大喬小喬兩位絕色佳人恐怕要淪為曹操銅雀臺裡面的歌妓舞姬、任由曹操玩弄了!更重要的是作者想以此來展示自己也有經天緯地之才、濟世安邦之策。只是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空有一身抱負而無處施展的無奈和感嘆。

但通過折戟沉沙數百年、而鐵任然未銷這句,也可以看出,作者不僅學富五車,對朝代更迭,歷史實事瞭如指掌,也暗示了作者志向遠大,靜心等待,希望有朝一日機會來臨,也可以像周郎那樣厲兵秣馬,建功立業。


龍虎山健康風水研究所


唐代詩人杜牧,在一次經過赤壁古戰場時,回想起三國時代那場決定性的戰役,年輕統帥周瑜的功績,寫了下面這首著名的七絕:

《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此詩的意思是:在水底沙中沉埋了六百多年的一支斷鐵戟,還沒有完全銷蝕掉。我拿它來磨洗一番,認出了這是赤壁之戰的遺物。當年若沒有東風助周瑜火攻成功,那大喬和小喬就不免被擄,關到曹操建來享樂的銅雀臺上了。

宋代人許彥周在他著的詩話中,評論杜牧這首《赤壁》說,杜牧眼光太短淺,他只看到如果當時沒有東風,周瑜火攻不能成功,大喬小喬將被曹操擄去,卻沒有考慮到吳國會滅亡這樣的大事。其實,許彥周這樣說,正好表明他沒有懂得《赤壁》一詩寫得委婉的妙處。


三河愚翁


杜牧想“東風”為什麼不喜歡我?我杜牧又愛國又有能力。

想象一下,事業不順的杜牧走在赤壁古戰場上,一把古老的兵器,讓他想起遙遠的古戰場,想起改變了三國局勢的赤壁之戰,想起了戰敗的一方,想起了戰勝的一方,想起決定成功的要素,除了理想和能力外,還有天時地利人和呀,那麼這個運氣,他杜牧有嗎?想起了自己的國家,稍有差池,也要國破家亡。仕途的不順的憤懣,憂國憂民但缺少運氣的無奈緩緩湧上杜牧心頭。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

我想,寫下這樣名句的杜牧在那個時候,看到的是歷史透露的人生與社稷的玄機,看到了自己的人生和國家,看到了今日不得志的自己缺的是客觀的氣運 滿心都是對歷史的慨嘆,對國家局面的擔憂,一吐抑鬱不平之氣。

值得一提的是,這首《赤壁》在寫法上很是鬼斧神工,以小見大,以史明志,尤其最後兩句,杜牧沒有直寫冷冰冰的歷史結局,

而是借兩個美人隱喻歷史的可能性,當場抒發了情感,也讓我們這後人更好的代入自己的情感,讓相似的心情在時光裡自在流通!

至於杜牧究竟有沒有在諷刺身邊那些借運氣扶搖直上的人,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