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是我國古代禮制最興盛時期,這種禮制在玉器上如何體現的呢?

玩古賞今


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從考古方面來說明。

考古發掘出土的西周玉器,主要有禮儀用玉、玉工具和用具、玉裝飾品以及喪葬用玉等。

禮儀用玉有琮、璧、戈、戚、鏟、牙璋等。玉琮的造型規範,都是內圓外方,多數無紋飾。陝西灃西張家坡西周墓出土的玉琮,四面都刻飾雙鉤線鳥紋,鳥紋是西周玉雕工藝中常見的紋樣,但在玉琮上刻飾鳥紋實屬罕見。


玉戈一般作長條形,前鋒為三角尖狀。灃西張家坡西周墓出土的玉戈形制較特殊,戈身寬長,前鋒圓弧形,長方形戈“內”的後部突出三角形圭角,戈身雕飾三道弧線,“內”的後部飾單線獸面紋,圭角飾三角紋。這種形制的玉戈很少見。


玉戚的形狀比較多樣化,有的作長方形,後端有小孔;有的近似橢圓形,當中和後端各有一孔,一大一小;有的略作梯形,當中有一大圓孔。各種玉戚兩側都有齒牙形裝飾



。玉圭是否確有鎮圭、桓圭、信圭、躬圭之分,在考古工作中也尚未得到證實,但諸侯朝覲時手執圭、璧應是事實。東漢時期,諸侯王、列侯元旦朝賀時已不執圭,但仍執璧。

圭和璧既是代表身份等級的瑞玉,又可作為祭祀禮神的禮玉或祭玉。《尚書·金縢》記載,滅商的第二年,周武王生病,周公為他祈禱,營建了3個祭壇,以祭祀大王、王季、文王三位祖先,想通過祖先請命於天,於是在祭壇上放置玉璧以禮神通天,周公自己則手執表示身份的玉圭向天禱告。這是周初以圭、璧事神的實際例子。



根據《周禮·春官·大宗伯》記載,周人在祭祀典禮中有一套用玉的規定,即“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鄭玄解釋說:“禮神者必象其類:璧圜象天;琮八方象地;圭銳象春物初生;半圭曰璋,象夏物半死;琥猛象秋嚴;半璧曰璜,象冬閉藏,地上無物,唯天半見。”這種以不同顏色的璧、琮、圭、璋、琥、璜分別祭祀天地四方的說法,在考古工作中未能得到證實。


瘦金體花間書


西周時期是中國玉器發展上的“成長期”。西周王朝建立後,以禮治國,《周禮》,規定不同等級玉器的質地、型制賀規格,對祭祀、禮儀等用玉也有成文規定。《周禮·考工記》也記載周王室設置玉作,管理專為王室制玉的奴隸,“玉人”。

周代禮學與和玉結合起來研究,用和田玉來體現禮學思想。有“德”的仁人君子都以玉飾標榜自己,用“君子無故,玉不去身”之說。大到天子公卿,小到士大夫,無不是從頭到腳,佩戴一系列玉佩飾。

發展到後來,儒家更把與“禮制”有關的仁、智、義、禮、樂、忠、信、天、地、德等傳統觀念,比附在玉器化學性能上的各種特點,正所謂“君子比德於玉”。

圓雕人物形玉器始見於商代。殷墟婦好墓出土的商代晚期玉人可視為這一時期的典型。商代圓雕玉人一般為跪坐式,以手撫膝,頭部較大,五官刻畫細緻,面部下凹,高顴骨,大眼,大鼻,鼻樑下塌,大嘴凸出,嘴唇很厚並上翻。眼睛多數為“臣”字形大眼睛,還有橄欖形眼,橢圓形眼。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前額窄小凸出。髮型以短髮為主,即自頭頂向四周下垂剪齊,這是商代流行的一種髮式,還有的在頭上戴圓箍形,頍前連著卷形冠。人物形象有的裸體,有的似有紋身圖案,有的則身著華麗的服飾,可能是一些身份地位不同的商代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對研究商代不同階層人物的衣著、髮式等,具有重要價值。

西周圓雕玉人分著衣和裸體兩種,著衣者,頭部較大並戴有羽冠或高冠,面目深沉端莊,雙手捧腹,上衣下裳,十分合體。有的衣裙光素無紋,有的則在裙襬、披肩處刻有斜格紋,同時還用陰線琢出衣紋。這種造型,或許正是西周時期貴族人物的形象。裸體者,亦雙手捧腹狀,頭上為螺旋狀髮髻或帶高冠,足下有榫,可供插嵌,可能具有某種特殊的宗教意義。











藝品藏


西周的玉器在琢玉的技法和造型上是不斷的改進,器物日趨完善,西周玉器的做工,重視紋飾的佈局,線條逐漸其複雜,以略帶弧形的線條為主,較多地使用了長弧線。在禮器上,因為過多的是沿用了商代的舊制,在紋飾的器型和紋飾方面變化較大,特別是出現了很多喪葬的玉器,這一時期的玉器品種,例如壁、琮、戈、璋、戚、玉敷面、玉握等等。都屬於是一些創新的題材,在禮制的玉器使用當中與商代的造型區別較大,成為有代表性的西周玉器的作品。





玉見沈華


西周,是中國禮制最嚴格的時期,體現在玉器方面大的分類有祭祀用玉。葬玉(純冥器)。佩玉,(分為組佩和單玉)重點說說佩玉,組佩的使用範圍侷限在王侯國君的級別,王侯國君在當時也有貧富之分,封地面積大,物產豐富,人口眾多相對來說所用組佩玉質上乘雕工精美組件較多。如果王侯國君的封地比較偏遠土地貧瘠那麼他的組佩相對來說就材質低劣,雕工粗糙,配件簡單。單玉就是小器型的小環子,勒子,小型璽印的使用範圍稍廣,近來在一些西周的小型墓也有單玉出土(當然也不是平民墓,但是達不到王侯國君的級別)本文為原創,圖片玉器均由本人收藏。











潞河堂古玉館主


周代,包括春秋戰國,是古代禮制最嚴格興盛的時期,體現在玉器上,大概要從兩方面去說。

第一是按人的等級來使用玉器,地位高的人用那些,用多少,地位低的用那些用多少分的很清楚,比如玉圭,王,公,侯,伯,子,男合個爵爺用的都是不一樣的,周禮_冬官_考工記 中明確記載,鎮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命圭九寸,謂之恆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謂之信圭,侯守之。。。意思就是周天子用一尺二寸的鎮圭,公用九寸的恆圭,侯用七寸的信圭。由此可見,周朝用玉是有嚴格的等級的。

第二就是玉器用途的分類非常詳細,周代玉器大概分,禮玉器、佩玉器,實用玉器,葬玉器四大類,其中,禮器包括玉圭,玉壁,玉綜等。佩玉器包括玉神像,玉動物像等。實用玉器包括玉簪,玉勺,玉樽等。葬玉玉面具,玉晗,玉握,玉塞等。分類詳細,不能混用。

這種用玉器來體現禮制的等級是從周代開始的,其實到了漢代是頂峰,那後來為什麼大家又不太講究了呢?就是因為西晉末年開始了300多年的戰亂,而且北方五胡亂華,一是各胡人並不像漢人那樣喜歡玉器,二是胡人也沒那麼多禮制的講究,而且身在亂世,金銀等貴金屬更受歡迎,所以,西晉之後,中國玉文化進入一個低谷期。

配圖 西周玉圭


翡翠鑑賞風


周武王伐商紂得天下後,獲得大批奴隸玉匠和玉器,為西周玉器發展奠定穩固的基礎。並創立典章,按當時制度,依爵位的高低有別,大小不同,名稱不同,形式不同,頒佈禮儀法規:天子守護鎮圭尺二寸!天子向各路諸侯封爵時稱為命圭:公爵賞桓圭九寸、侯爵賞信圭七寸、伯爵賞躬圭五寸、子爵賞躬圭五寸、男爵賞躬圭五寸。將玉圭連同土地,人民一起賞賜,且帶有任命的性質。還嚴格規定天子、公侯、大夫、世子佩服玉佩時,都要用不同色澤絲繩來穿掛!











黃超華


先看看這件圭板吧,長36.5公分,頂端寬7公分,尾部寬5.2公分,厚2.7公分。雙面打孔,孔內有臺階,孔端琢一人首鳥身魚尾之天神。材質為古藍田玉。琢玉技法為減地雙陰擠陽,此圭板溫潤並有玻璃光澤。圭板乃四大禮器之一,即琮、璜、圭、璧。








金正458048377


進入商周,是我國的青銅時代。商周時期不但以青銅聞名,而且以眾多的玉器著稱。門類齊全,品種繁多,其中壁、琮、璋、圭等都是禮器。這些禮器中都與祭祀天地有關。玉琮是祭祀上蒼的重要禮器,它可以上通天下通地,傳遞上天的旨意,玉壁和玉璋等都是祭祀祖先神靈的禮器,求助祖先和神靈保佑他們平安順利。




廣陽梁山


嗯頂一件




金城芝麻開門


說不清楚,複雜了[我想靜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