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脊樑系列之鄧世昌


民族脊樑系列之鄧世昌

民族英雄鄧世昌


永遠忘不了,民族英雄鄧世昌的振臂一呼!

鄧世昌率領"致遠"號代替旗艦指揮出戰,擊中日軍旗艦"吉野"號。戰事愈發激烈,但我方彈藥卻已用光,作戰形勢非常不利,鄧世昌決定直接硬撞敵艦"吉野"號,不幸遭遇魚雷,全艦官兵以身殉國。

永遠忘不了,"致遠"號被魚雷擊中!

在一片火海中,鄧世昌那雙憤怒的眼,兩股粗眉擰在了一起,似乎根根眉毛都在,發洩著無限的仇恨。

永遠忘不了,鄧世昌和愛犬"太陽"在海水中相擁沉入碧海深處!

永遠忘不了,英魂的愛國壯舉!


民族脊樑系列之鄧世昌

鄧世昌雕像


民族脊樑系列之鄧世昌

鄧世昌雕像


光緒帝如是評價鄧世昌:

"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李鴻章在《奏請優恤大東溝海軍陣亡各員折》中為其表功,說:

"……而鄧世昌、劉步蟾等之功亦不可沒者也"。

今天,小編帶大家走進民族英雄鄧世昌。

鄧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漢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廣東廣府人,籍貫廣東番禺縣龍導尾鄉(現為廣州市海珠區),清末北洋水師將領,民族英雄。

"人誰無死?但願我們死得其所,死得值!"是他的人生誓詞,他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完美詮釋了這句話。


民族脊樑系列之鄧世昌

甲午海戰


民族脊樑系列之鄧世昌

英魂鄧世昌


年少勤學

鄧世昌從小資質聰穎,勤奮好學,在家鄉以優異成績學完小學學業。父親鄧煥莊攜世昌到了上海,讓他進了教會學校,師從歐人學習英語、算術。世昌接受新知識能力很強,學業上進步極快,在很短時間內,就能與洋師對話,並能看閱英美原版書籍。洋師對他讚賞有加,十分喜歡這個聰明伶俐的學生。

1867年(清同治六年),沈葆楨出任福州馬尾船政大臣,同時開辦前學堂製造班和後學堂駕駛管輪班。鄧世昌稟告父親,要求報考。開明的父親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他的請求。鄧世昌回到廣州,參加考試,成績優秀,順利考取駕駛專業。

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鄧世昌和其他同學一起登上"建威"練船,開始了他們渴望已久的海上遠航。經過二年艦課實習後畢業。

鄧世昌在船政學堂攻讀五年,奮發學習,自強不息,各門功課考核皆列優等。沈葆楨很看重他,稱讚他是船政學堂中"最伶俐的青年"之一。

1875年(光緒元年)正值日本侵略軍窺臺灣、澎湖、基隆諸隘時,任"海東雲"炮艦管帶,巡守海口,獲升千總。

從此,鄧世昌學成從戎,開始了軍旅生涯。


民族脊樑系列之鄧世昌

鄧世昌影視形象


歷經錘鍊

1882年(光緒八年)夏,朝鮮國內亂,鄧世昌隨軍駕"揚威"艦援朝,挫敗日本侵朝計劃,補升遊擊,賞給"勃勇巴圖魯"勇號。

1887年(光緒十三年)春,光緒十三年(1887)七月,北洋海軍"致遠"、"靖遠"和裝甲艦"經遠"、"來遠"竣工。鄧世昌以營務處副將銜參將兼"致遠"號管帶身份,參加接帶。途中屢經風濤,其他各艦水手病故甚多,惟"致遠"艦因鄧世昌措施得當,關懷士卒,無死亡者。

光緒十四年(1888)七月,鄧率艦從丁汝昌鎮壓臺灣呂家望起義。返回後,以總兵記名簡放,加提督銜。

八月,北洋艦隊正式成立,分左、右、中、後四軍,鄧世昌授中軍中營副將,仍任"致遠"管帶。同年底回國。因接艦有功,升副將,獲加總兵銜,兼任"致遠"艦管帶。

1889年(光緒十五年)2月20日,李鴻章奏北洋海軍新設中軍中營副將,請以鄧世昌借補,任"致遠"艦管帶。

1891年(光緒十七年)李鴻章來威海檢閱北洋海軍,因鄧世昌訓練得力,奏準賞獲"葛爾薩巴圖魯"勇號。


民族脊樑系列之鄧世昌

北洋水師“致遠艦”


民族脊樑系列之鄧世昌

甲午海戰


壯烈殉國

1894年,甲午海戰爆發。

鄧世昌曾曰:"人誰不死,但願死得其所爾"。9月17日,鄧世昌指揮"致遠"艦與日軍奮戰,後"致遠"多處受傷全艦燃起大火,船身傾斜。鄧世昌鼓勵全艦官兵道:"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艦專恃吉野,苟沉此艦,足以奪其氣而成事",毅然駕艦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艦"吉野"號右舷,決意與敵同歸於盡。日海軍集中炮火向"致遠"射擊,不幸一發炮彈擊中"致遠"艦的魚雷發射管,管內魚雷發生爆炸導致"致遠"艦沉沒。

鄧世昌落海後,拒絕官兵相救,大喊:"我立志殺敵報國,今死於海,義也,何求生為!"和愛犬"太陽"在海水中相擁沉入碧海深處!全艦官兵250餘人壯烈殉國!


民族脊樑系列之鄧世昌

甲午海戰海事圖


文天祥曾有詩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鄧世昌豈不是文公同道中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