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上北大25岁自杀,临终留下9字遗言,道尽人生不能承受之痛

15岁上北大25岁自杀,临终留下9字遗言,道尽人生不能承受之痛!写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后,他为何选择在25岁的春天自杀?

15岁上北大25岁自杀,临终留下9字遗言,道尽人生不能承受之痛

1989年1月13日,窝居在远离北京市区60多里的小城昌平的一间租住房里的海字,挥笔写下了一首此后影响几代读者的著名短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首诗以朴素明朗而又隽永清新的语言,唱出一个诗人的真诚善良。抒情主人公想要做“一个幸福的人”,愿意把“幸福的闪电”告诉每一个人,即使是陌生人他都会真诚的祝愿他“在尘世获得幸福”。诗人想象中的尘世,一切都那样新鲜可爱,充满生机与活力,字里行间透出积极、昂扬的情感。

15岁上北大25岁自杀,临终留下9字遗言,道尽人生不能承受之痛

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海子在写完这首“向往幸福未来”的抒情短诗后,却于当年的3月26日,以卧轨的方式,告别这个他希望能赢得美好生活的人世。

耐人寻味的是,海子将卧轨自杀的地点选在山海关至龙家营之间的一段火车慢行道上,自杀时,身边还带有四本书:《新旧约全书》、梭罗的《瓦尔登湖》、海雅达尔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说选》。另外,还有一纸简短的遗书:“我是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教师,我叫查海生,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一句“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的九字遗言,一下子戳中了许多人的泪点。

海子在写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两个月零十三天后,竟选择在山海关卧轨自杀,结束了年仅25岁的年轻生命。海子的死,成为当年文坛的一件重镑新闻,更引来了社会各界的无数猜测:一个在当时文坛星光四射的天才诗人,为什么会选择以这样的方式来告别人世呢?

15岁上北大25岁自杀,临终留下9字遗言,道尽人生不能承受之痛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的一户农家。海子自小在农村长大,受教育的环境并不好,但是,他却是个接受能力非常强的好学青年,1979年,年仅15岁的查海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进入北京大学法律系的海子,最后却迷恋上诗歌。海子于1981年结识了青年诗人骆一禾,并开始了诗歌创作。

1983年,海子从北大毕业后,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工作,最初被分配在校刊编辑室,后来转至哲学教研室。任教期间,他先后给学生们开过控制论、系统论和美学的课程。海子的美学课很受欢迎。在谈及“想像”这个问题时,他举例说明想像的随意性:“你们可以想象海鸥就是上帝的游泳裤!”学生们知道他是一位诗人,要求他每次下课前用10分钟的时间朗诵自己的诗作。

15岁上北大25岁自杀,临终留下9字遗言,道尽人生不能承受之痛

从1983年秋天到1989年春天,海子一直租居在昌平,是简陋的两居室。海子去世后,他的好友西川第一次踏进他“昌平的家”,为他整理遗物。展现在西川眼前的情景是:“门厅里迎面贴着一幅梵高油画《阿尔疗养院的庭院》的印制品。左边房间里一张地铺摆在窗下,靠南墙的桌子上放着他从西藏背回来的两快喇嘛教石头浮雕和一本十六、十七世纪之交的西班牙画家格列柯的画册,右边房间里沿西墙一排三个大书架——另一个书架靠在东墙——书架上放满了书。屋内有两张桌子,门边的那张桌子上摆着主人生前珍爱的七册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很显然,在主人离去前这两间屋子被打扫过:干干净净,象一座坟墓。”

海子的生活非常简单,确切地说,是非常清贫。他的房间里,你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海子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之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海子的日常生活基本是这样的:每天晚上写作直至第二天早上7点,整个上午睡觉,整个下午读书,间或吃点东西,晚上7点以后继续开始工作。海子在乡村一共生活了15年,于是他曾自认为,关于乡村,他至少可以写作15年。但是他未及写满15年便过早地离去了。

15岁上北大25岁自杀,临终留下9字遗言,道尽人生不能承受之痛

你可以嘲笑一个皇帝的富有,但你不能嘲笑一个诗人的贫穷。”海子从大三开始,他就一心沉浸到自己的诗歌王国里。他在不到7年的时间里,海子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海子去世后,先后出版了《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和《海子诗全编》等等。

海子生前的好友西川是这评论他的:“

纯洁,简单,偏执,倔强,敏感,有时沉浸在痛苦之中不能自拔。”作为体制内人,海子适应不了大学里那种循规蹈矩的生活,在政法大学,海子的脾气是出了名的固执。虽然已经工作了好几年,但他一般不参加学校和系里组织的会议和活动,所以他的绩效工资及奖金等统统扣除,只能拿到每个月的基本工资。那点钱根本满足不了他的开支需要——除了自己日常花消,还得挤下钱业供养在乡下读书的弟弟和父母。精神的富足与物资的贫困,一直这样无情地撕扯着海子的灵魂。

15岁上北大25岁自杀,临终留下9字遗言,道尽人生不能承受之痛

海子一生爱过4个女孩子,但每一次的结果都是一场灾难,特别是他初恋的女孩子,更与他的全部生命有关。然而海子却为她们写下了许许多多动人的诗篇。“荒凉的山冈上站着四姐妹/所有的风只向她们吹/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破碎。”(《四姐妹》)这与莎士比亚《麦克白斯》中三女巫的开场白异曲同工:“雷电轰轰雨蒙蒙,何日姐妹再相逢?”海子曾怀着巨大的悲伤爱恋着她们,而“这糊涂的四姐妹啊/比命运女神还多出一个。”

有人据此推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写给初恋的一首情诗。海子在去世之前的一段时间里,与已经分手并移居深圳,还打算移民海外的初恋女友保持着友情性质的通信。海子的初恋是他在政法大学教书时的学生,他为此写了许多赞美诗,但是,分手的结局似乎早就注定,因为穷困聊倒的海子给不了别人未来。想来,这样的打击,对海子这个敏感的诗人来说,也是非常沉重的。据此推测,这一“大海”意象,应与对海边的深圳或太平洋彼岸的初恋女友的想象有关。

15岁上北大25岁自杀,临终留下9字遗言,道尽人生不能承受之痛

有诗评家在评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曾和如是说:“人们说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诗篇中最明朗、最温暖的一首。诗中有许多充满希望的字眼……但是,在温暖的春天里,隐藏着冬天的讯息——一种隐隐作痛的危险与悲凉。原来这一切都是从明天起,而明天,诗人在哪里呢?他给每一个陌生人祝福却唯独带走了自己。尘世的幸福到底与海子无干,‘春暖花开’只是诗人临行前的赠品。”

1989年初,海子回了趟安徽老家。但是,这趟故乡之行带给他的却是更大的失望,“有些你熟悉的东西再也找不到了。”海子回到查湾村时已经身无分文,也就没有像往常那样带些礼物回家。刚一进门就喊着妈妈要饭吃,他饿极了。

就在回家前不久,他和几个北大同学相约一道“下海”,去海南办报纸。当海子把欲辞掉法大教师的职务和几个朋友去海南办报纸一事认真地和父亲提起时,父亲勃然大怒:“好好的一个铁饭碗不要,去海南做什么?”海子是个孝顺的孩子,看到父亲的态度如此坚决,他只好又回到学校继续教书育人。

15岁上北大25岁自杀,临终留下9字遗言,道尽人生不能承受之痛

其实,海子也想人生有所改变,期间,他还被人忽悠着练起了气功。自从接触到气功后,他的头脑中经常产生大量可怕的幻觉。那些日子,幻觉变本加厉地折磨他,仿佛有恶魔在指使他做什么,海子控制不住自己的意识。噩梦经常将他惊起,仅有的一点睡眠时间也被剥夺了。

海子的生命中,有着太多的不能承受之重:生活的贫困、恋爱的失败、现实与梦想之间的背逆,让海子一直挣扎在生死边缘,这种挣扎,是致命的。在1989年3月26日自杀之前,海子就曾有过多次轻生之念。早在1986年11月18日,他就在日记中写道:“

我差一点自杀了,……但那是另一个我——另一具尸体……我曾以多种方式结束了他的生命,但我活了下来……我又生活在圣洁之中。”在自杀的前几日,他又一连写了五封遗书。

与梦想着天国,而却在大地上找到一席之地的西班牙诗人希梅内斯不同,海子没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西川语)。”1989年3月26日,不堪重负的海子,最终选择在山海关卧轨自杀,一代天才诗人就这样走向了另一世界,留给世人一份沉得的悲哀。

海子的好友骆一禾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也说:“海子不是一个事件,而是一种悲剧。正如酒和粮食的关系一样,这种悲剧把事件造化为精华;海子不惟是一种悲剧,也是一派精神氛围,凡与他研究或争论过的人,都会记忆犹新地想起这种氛围的浓密难辨、猛烈集中、质量庞大和咄咄逼人,凡读过他作品序列的人会感到若理解这种氛围所需要的思维运转速度和时间。”

15岁上北大25岁自杀,临终留下9字遗言,道尽人生不能承受之痛

海子曾自称为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的脑海里挤满了幻象。这个渴望飞翔的人注定要死于大地,但是谁能肯定海子的死不是另一种飞翔,从而摆脱漫长的黑夜、根深蒂固的灵魂之苦,呼应黎明中弥赛亚洪亮的召唤?

海子最后极富命运感的诗篇是他全部成就中重要的一部分。他独特地体验到了“黑夜从大地上升起/遮住了光明的天空/丰收后荒凉的大地/黑夜从你的内部上升。”现在,当我们接触到这些诗句时,仍深为这些抵达元素的诗句所震撼,深知这就是真正的诗歌。海子虽逝,诗歌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