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改名成風?淺談中國地名背後的政治與文化現象。

歸根結底,地名只是地圖上以及人們口中的一個符號,但從文化的角度,中國人給地方命名還是有講究的,改名也要有理有據。

1、改地名的歷史與現實原因。

為何改名成風?淺談中國地名背後的政治與文化現象。

地名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為它包含太多的歷史文化信息。一提起“南京"兩個字,稍有文化的人就會產生諸多聯想與情感。它既是十里秦淮漿聲燈影的脂粉之地,又是索繞三十萬冤魂的血火之地。然而,歷史的車輪是滾滾向前的,在每一個新時代到來之際,地名都難免首當其衝,改掉舊印跡,打上新烙印。

比如北京,就曾在“北平“與“北京"間反覆糾結。北平最早得名於1368年,後於1427年作為明朝都城改名為北京。民國時期的1928年又改為北平市,日偽政權佔領北京後,於1937年又將北平改為北京,1945年日寇投降後,又改為北平。新中國建國前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確定北平為首都,將北平正式改名為北京。

說到底,地名改與不改,還是要講文化,講政治。因為地名也是一種無形資產,隨便更改得不償失。

在市場經濟的今天,改地名求發展,似乎也是一種政治正確。改名之風悄然興起,隨手翻閱資料,就可以抄錄下長長一串改名的縣市:湖南大庸市更名張家界市、四川灌縣更名都江堰市、福建崇安更名武夷山市、海南通什更名五指市、四川南坪更名九寨溝縣,遼寧錦西更名為葫蘆島市,江西星子縣更名為廬山市……這些改名無一不是以本地最佳的風景名勝命名,希望在激烈的市場竟爭中求一杯羹。

其中,最狂熱的爭奪當屬"香格里拉“,這個頗有異域風情的名字出自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的小說《消失的地平線》,他在書中描寫了遙遠的東方一個叫"香格里拉“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究竟在哪?將旅遊業作為支柱的雲南中甸縣和四川稻城縣展開了激烈爭奪。這次,素來忠厚老實的雲南人佔得先機,率先報請國務院批准,於2001年將“中甸縣"更名為“香格里拉縣"。搞得四川人萬分失落。

改名最有爭議的是安徽的徽州更名為黃山市,徽州的文代底蘊對黃山的自然景觀,怎麼看都難以取捨。

為何改名成風?淺談中國地名背後的政治與文化現象。

2、中國地名的命名特點

為何改名成風?淺談中國地名背後的政治與文化現象。

中國人給地方命名還是有講究的,比如,中國人不愛以人名做地名。

世界上最喜歡以人名做地名的國家當數前蘇聯。翻開前蘇聯地圖,簡直象一份領袖名單,諸如列寧格勒、斯大林格勒、加里林格勒……其它,如美國將首都命名為華盛頓,越南將最有名的港口城市“西貢“更名為“胡志明市“,東埔寨則有“西哈努克市“……但是,中國人在這個問題上與外國大相徑庭。

新中國成立前的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為防止個人崇拜,規定“不以領導人的名字為地名“,1986年國務院《地名管理條例》又明文規定:“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禁止用國家領導人的名字作地名。“

時至今日,中國地圖上以現代人物命名的地方可謂屈指可數。只有廣東省中山市(孫中山)、黑龍江省尚志市(趙尚志)、陝西省志丹市(劉志丹)、子長縣(謝子長)、山西省左權縣(左權)、吉林省靖宇縣(揚靖宇),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地名中微乎其微。

除了不以人名為地名,中國也很少以單個漢字作為城市名。那麼,以單個漢字為名的縣改為市,該叫什麼?如萬縣、霸縣,是不是改為萬市、霸市?這是個難題。一開始人們摸不著門道,於是,廣東出現了梅縣市,四川出現了萬縣市(現屬重慶)、達縣人,但這些究竟是縣,是市,是縣級市,還是地級市,令人費解。後來,人們找到了辦法:加上中國地名出現較多的一個字一一州,如:河南林縣更名為林州市、遼寧金縣更名為金州市、安徽宿縣更名為宿州市、安徽亳縣更名為亳州市……如此一改,很有些文化氣息。

為何改名成風?淺談中國地名背後的政治與文化現象。

3、地名因何一變再變?

為何改名成風?淺談中國地名背後的政治與文化現象。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歷史悠久的名城,往往有過不止一個響亮的名字。倒如南京市,就曾有過江寧、金陵、建鄴、白下、建康、應天等名稱。由於每個舊名都有極為厚重的歷史底蘊,令南京人難以取捨。

為什麼一個地方會有許多地名?地名又因何而變?這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改朝換代或行政區劃制度的重大變革。

二是有關行政區劃名稱新規定出臺。倒如1914年,民國政府曾要求國內縣名不得重複。當時全國重名的縣很多,僅新城縣就有6個,寧遠縣、太平縣、永寧縣各有5個,結果只能保留一個,其餘全部改名。以太平縣為例,安徽太平縣保留,山西太平縣改為汾城縣,江蘇太平縣改名揚中縣,浙江太平縣改名溫嶺縣,四川太平縣改名萬源縣。

三是與行政區劃名稱有關的新政策出臺。如民國時期,為提倡民族平等,改甘肅省鎮番縣為民勤縣、撫彝縣為臨澤縣、平番縣為永登縣、陝西寧羌縣改名為寧強縣。新中國成立後,將帶有民族岐視性質或妨礙民族團結的漢語地名直接改為少數民族語地名。例如,內蒙古綏遠市改為呼和浩特市,新疆迪化市改烏魯木齊市。

為何改名成風?淺談中國地名背後的政治與文化現象。

五千多年來,中華文明歷經滄桑,但總體而言,作為一個地區歷史文化的最直接符號,絕大多數地名得以留存。當今,面對飛速變革的社會,地名應保持相對的穩定,讓其成為中華文化傳承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