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隆唐宋,遠邁漢唐”,如果能穿越古代,我想回到明朝永樂年間

明朝,是中國繼周朝、漢朝和唐朝之後的繁盛時代,史稱“治隆唐宋”、“遠邁漢唐”。大明,無漢唐之和親,無兩宋之歲幣,天子御國門,君主死社稷,為後世子孫所敬仰。

“治隆唐宋,遠邁漢唐”,如果能穿越古代,我想回到明朝永樂年間

首先來看明朝的經濟發展:明朝無論是鐵,造船,建築等重工業,還是絲綢, 紡織, 瓷器,印刷等輕工業,在世界都享有盛譽,晚明時中國民間私營經濟力量遠比同期西方強大。 對外比較開放,在永樂年間達到頂峰。

再來看政治制度:明朝廢除了丞相,建立了內閣,六部,監察和廠衛機構等,雖然嚴加控制,但像內閣和廠衛機構的權力甚至有時比皇帝還要高,嚴重威脅皇權。


“治隆唐宋,遠邁漢唐”,如果能穿越古代,我想回到明朝永樂年間

明朝的科學發展還是比較發達的:在天文,數學(《九章算術》),物理,醫學(《本草綱目》),文學,兵器等都有顯著成就。尤其是文學,中國小說史上的四大名著中的《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與《金瓶梅》 就是出於明朝。但後期就衰退了不少,所以穿越到明朝前期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尤其是朱棣統治的時期,侵略戰爭和被侵略戰爭都比較少,皇帝也比較好,普通人民能生活的比較安定。

而我之所以選擇回到永樂年間,是因為朱元璋在位時做了不少好事,減輕農民負擔,恢復社會的經濟生產。但是十分多疑,對貪官腐敗十分重視,因此也錯殺了不少清官,如著名的胡惟庸和藍玉案。所以人們天天過得膽戰心驚;他對官員極為嚴格,而能活下來的官員也是少的可憐,這種環境不是很理想;而朱棣在位期間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史稱“永樂盛世”。 他一生文治武功赫赫,對百姓也是好一些。還擴大明朝對南洋、西洋各國的影響力。是明朝繼朱元璋之後的優秀皇帝之一;


“治隆唐宋,遠邁漢唐”,如果能穿越古代,我想回到明朝永樂年間

繼朱棣之後是朱高熾,他生性端重沉靜,言行識度,喜好讀書。由於他的儒雅與仁愛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愛。他對百姓也十分仁慈,是位不折不扣的好皇帝,在位期間發展生產、 與民休息,為“仁宣之治”打下基礎。但統治期卻很短,才在位僅僅1年;

下面來看朱瞻基:這位皇帝繼承了朱高熾的優良傳統,比較能傾聽臣下的意見,聽從內閣大臣楊士奇、楊榮等建議,與明仁宗時期並稱“仁宣之治”,宣宗時君臣關係融洽,經濟也穩步發展。設置“內書堂”,教導宦官們讀書。後設司禮監秉筆太監,司禮監掌印太監。而他在位期也不長,只有 10 年。

而之後的明朝發展就比較微妙啊了,所以,綜上所述,我選擇了永樂年間。

“治隆唐宋,遠邁漢唐”,如果能穿越古代,我想回到明朝永樂年間

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朱棣的偉大成就:

1.修書―《永樂大典》:《永樂大典》 是解縉,姚廣孝等眾多明朝著名知識分子們的心血,此書收錄上至先秦,下至明初各種書籍七八千餘種,共計一萬一千零九十五冊,兩萬兩千八百七十七卷,三億七千萬字。它的內容蘊含了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知識財富,它絕不僅僅是一部書,而是一座中華文明史上的金字塔。更難得的是,是知識分子們以廣博的胸懷和兼容包並的思想,採集了幾乎所有珍貴的文化資料,為我們留下了一筆巨大的財富。

2.遷都北京:朱棣另一個偉大的抉擇就是遷都了,因為當時蒙古不斷干擾明朝北京邊境, 而管理北京的正是燕王朱棣。所以朱棣決定遷都。但是當時交通十分不方便,只能用船來運送糧食,而這就牽扯到了修水路。於是朱棣命令工部尚書宋禮治理會通河,經過三十年的不懈奮鬥, 終於在永樂十九年遷都。從此北京正式成為了明朝首都,之後一直富有生氣地存在和發展著,並最終成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城市之一。


“治隆唐宋,遠邁漢唐”,如果能穿越古代,我想回到明朝永樂年間

3.鄭和下西洋:朱棣安排鄭和下西洋肩負著威服四海,胸懷遠人的使命。明朝初期鄭和奉命出使七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動。它不僅在航海活動上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 而且對發展中國與亞洲各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上友好關係,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中國的絲織品、瓷器以至一些歐洲國家的歡迎,贏得了很高的聲譽。下面是主要貢獻:

(1)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國國力的強盛,中國的海軍縱橫大洋,實現了萬國朝貢,盛世追跡漢唐。

(2)加強了中國明朝政府與海外各國的聯繫,向海外諸國傳播了先進的中華文明, 加強了東西方文明間的交流。

(3)改變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來海禁政策,開拓了海外貿易。


“治隆唐宋,遠邁漢唐”,如果能穿越古代,我想回到明朝永樂年間

4.天子守國門:從永樂八年開始,明成祖朱棣親自率領明軍進行北伐, 迫使蒙古本部的韃靼稱臣納貢。永樂十年,明成祖朱棣舉行第二次北伐,擊敗了蒙古另一部瓦剌。永樂十七年,永樂帝舉行第三次北伐,大敗兀良哈蒙古。 朱棣的這幾次出征雖然沒有完全解決問題,但也沉重打擊了敵方勢力,為明朝邊界換來了一個長期和平的局面。

正是因為明朝的強盛,它的繁華,所以我想穿越回到明朝。如果讓你選擇,你會選擇哪個時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