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的日俄戰爭為什麼戰場會在中國?

旅行者68521336


我是尚武先生,我來回答!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後,日、俄為了爭奪中國東北,矛盾日益尖銳。沙俄聯合德、法,迫使日本放棄割佔遼東半島,日本認為這是“千古未有之大辱”。在“臥薪嚐膽”的口號下,日本製定了十年擴軍計劃,並於1903年提前完成這一計劃。“三國干涉還遼”後,俄國勢力在中國東北迅速擴張,其在遠東的陸海軍兵力也在不斷增強。1896年6月,俄國誘迫清政府簽訂《中俄密約》,規定俄國軍艦可駛入中國港口,在中國境內築路運兵等等;隨後,又迫籤《中俄合辦東省鐵路公司合同章程》,獲得在黑龍江、吉林兩省修築鐵路直達海參崴的特權。


1898年,俄國強租旅順大連,並通過《中俄續訂東省鐵路公司合同,再奪自哈爾濱至大連的中東路支線的修築和管轄權。中國東北全境淪為俄國的勢力範圍。日本對於俄國在中國的大肆擴張極為惱怒,只是因為其戰備計劃尚未完成,暫時予以容忍,而把侵華重點放在中國南部,企圖攫取福建等地。1902年,日英兩國締結了針對俄國的《日英同盟條約》。獲得英國支持,日本自以為時機成熟,下決心對俄一戰,以爭奪在中國東北和朝鮮的權益。


1904年2月8日,日本派海軍突襲駐旅順口的俄國艦隊,並派陸軍同時在朝鮮仁川登陸,日俄戰爭爆發。經雙方鏖戰,至1905年初,日軍攻佔旅順、瀋陽。同年6月,日本艦隊又在對馬海峽全殲俄國波羅的海艦隊。7月,日軍佔領庫頁島。因戰事節節失利和國內民主革命運動的發展,俄國政府已無力再戰。於是,在美國的調停下與日本簽訂了《朴茨茅斯和約》。俄國將其在中國東北攫取的部分權益,包括遼東半島(含旅順、大連)的租借權、南滿鐵路及有關特權,“無償轉讓”給日本,免向日本支付戰爭賠款;日本還割取了庫頁島南部及其附近島嶼,獲得了對朝鮮的實際控制權。


日俄之戰的戰場不在其兩方國土,而主要在中國東北。因國力衰弱,清政府竟在這場戰爭中宣佈中立,聽憑他人在自己的國家裡進行場旨在爭奪自己領土的戰爭。戰後,日俄兩國對其各自在中國的權益進行非法轉讓。作為戰敗國的俄國將其在中國東北攫取的權益分讓予日本,慷他人之慨,自己並沒有吃多少虧;而中國東北則由俄國獨佔變為俄國控制北部、日本控制南部的局面。這是一場粗暴踐踏中國主權,給中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的戰爭。


尚武菌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清廷戰敗,被迫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不僅賠款2億兩白銀更將遼東半島割讓給日本。此時因俄國與英國及奧匈帝國在巴爾幹半島的矛盾趨於穩定,目光早已移往遠東。俄國早有獨佔東北的意圖。此時日本割佔遼東,與俄國利益想衝突,於是聯合德法上演三國干涉還遼。日本深恨之。兩國矛盾日益尖銳。

1896年,俄國索取了修築中東鐵路及其支線等特權。1897年強行向清政府“租借”旅順、大連及其附近海域,霸佔整個遼東半島。1900年,八國聯軍進犯北京。與此同時,俄國以鎮壓東北義和團運動為名大舉入侵中國東北地區,其目的是獨吞中國的東北三省。一系列舉動讓英美等貨倒向日本。日俄之戰在所難免。1904年日俄國斷交,日本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攻擊停泊在旅順和仁川(濟物浦)的俄艦。日俄戰爭開始。戰址不可避免選在了中國遼東!

戰爭初期,因俄國名將太平洋分艦隊司令馬卡洛夫意外觸雷身亡,導致俄國處於劣勢。對馬海戰中海戰開始半小時後,羅日傑斯特溫斯基的旗艦“蘇沃洛夫號”被迫退出戰鬥,羅日傑斯特溫斯基本人負重傷(後被俘投降)。俄國艦隊失去指揮,陷於混亂,被聯合艦隊擊敗。

日俄戰爭中,處於內外交困的俄國,敗於處於國運上升期的日本。期間秋山真之,東鄉平八郎,兒玉源太郎等日本海陸精英,加上乃木希典這種瘋子。明顯水平高於俄國指揮官。馬卡洛夫的不幸陣亡對俄國是巨大損失,否則日本能否慘勝,尚未可知!


夜鴻羽1


因為日俄兩國當時能開拓殖民地的最理想之地,就只有中國。19世紀末,帝國主義列強已經把中國以外的亞洲地區分割完畢。

尤其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之後,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列強對中國的瓜分變得更加白熱化。此時,沙俄和日本都不約而同的把矛頭指向中國。

其實,早在日俄戰爭之前,沙俄就已經侵佔了我們大量的領土。這些土地多達150多萬平方公里,相當於4個多日本這麼多。而接下來,為了進一步推進他們的“黃俄羅斯”計劃,沙俄把魔掌指向了富饒的東北和蒙古地區。

不過此時,他們在東北亞地區,卻不得不面對一個新崛起的對手—日本!

日本作為新興帝國主義列強,他們迫切需要大量的海外殖民地來擴充勢力。而他們當時的唯一選擇,就只有對岸的東亞大陸。於是,日本自甲午戰爭擊敗了清朝後,便開始不斷向東亞大陸進軍。他們在蠶食了朝鮮半島後,也開始把目光瞄準了東北地區。

於是,日俄兩國為了爭奪這片富饒的土地,便爆發了慘烈的日俄戰爭。最終,日本艱難取勝。而日本的勝利,同時也打破了近代一來白人國家不可戰勝的神話。事實上,這極大的激勵和鼓舞了同為東亞國家的中國,也給了垂死的清王朝一個很好的學習榜樣!


這些歷史要讀


歷史的悲劇。


日本和俄羅斯都把中國的東北——滿族的龍興之地,當成了自己眼中覬覦已久的肥肉,照理說作為第三方,也就是土地的主人清政府應該十分憤怒,保家衛國才是,然而當時的清政府已經是苟延殘喘,根本沒有力量擺平兩個國家的爭奪,只好宣佈中立,讓兩個國家在自己家裡打。


那麼,為啥東北會成為日俄兩國爭搶的肥肉呢?


這還要和第二次鴉片戰爭和甲午戰爭說起。第二次鴉片戰爭時,英法聯軍侵略北京,俄國在東北和西北乘火打劫,侵吞了中國將近15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隨後,俄國一直想要侵佔整個東北,但時機還沒有到。


隨後,甲午戰爭爆發,清政府妥協投降,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裡面除了割讓臺灣和澎湖列島外,還把遼東半島也割讓給了日本,但俄國強烈反對,向日本施壓,最後日本鑑於才剛剛打完仗,沒錢沒人跟俄國打,只好轉而向清政府勒索了3000萬輛白銀贖回遼東半島。


然而就在清政府去準備接受遼東半島時,俄國也是“貪婪之極”,派兵駐紮在東北不走了。清政府束手無策,這時英法也支持日本對俄對幹。經過暗中準備,日本從甲午海戰中喘息完了之後,於是對俄發動進攻,日俄戰爭在中國東北爆發,其本質就是一場爭奪殖民利益的非道德戰爭。


最後,黃種人的日本戰勝了白種人的俄國,在世界也引發了軒然大波。在中國國內,也出現了一部分被日本鼓舞的聲音。這場戰爭助長了日本的自大,這為後來的二戰也埋下了種子。



北京不冷東京熱


日俄戰爭的核心就是滿洲作戰。因為這可以說是日俄戰爭的起源。自從庚子國變以後,俄羅斯已經有了席捲長城以北關外的所有地方之勢,而傳統上日本和滿洲以及蒙古人有非常深的歷史聯繫,日本不可能放棄這些地方。日本的所謂黑龍會,也是這個時候創立的,黑龍實際上就是黑龍江的意思!日本在那個時候已經有了收復滿洲之意,日本和俄羅斯之間的大戰遲早會爆發。而湊巧的是,當時英國也要遏制俄羅斯在遠東地區的擴張,兩國一拍即合。最後的結果是日本的海陸軍與俄羅斯的海陸軍交戰。海軍方面,日本雖然取得了大勝。但是陸軍方面,日本陸軍損失慘重,傷亡了十幾萬人,日本陸軍的血也快流乾了。


帝國曆史


趁俄羅斯經濟衰退,武器裝備老舊無力更新,美日歐盟對其實施經濟制裁,北約東擴擠壓其戰略空間,是歷史上最好同俄羅斯談判的時機,普京必須同中國搞好關係,否則首尾不能相顧!中國領導人應同沙俄談判,採用彼得大帝遺囑和黃俄羅斯計劃的策略,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趁機收回遠東地區,包括(海參崴、廟街、共青城、雙城子、海蘭泡、伯力、雅克薩、尼布楚、外興安嶺、唐努烏梁海等)全部領土,不斷增加移民,減少俄羅斯族比例,強化領土控制,將中國領土擴大到清康熙時期1316萬平方公里水平,把庫頁島作為北海艦隊不沉的航空母艦和自由出入太平洋的前哨陣地,讓中國擁有充分的成略縱深,讓東三省全部臨海,振興老工業基地經濟,再現秦皇、漢武和康熙大帝風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