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途一百多公里,你選擇什麼出行?

摸金笑胃


我買的這輛車,一天就騎了600多公里,騎的我是琅琅地,質量還可以五月份到現在提了11600多公里,沒有出任何問題。

就是挪車的時候有點重。

基本上還算省油。



新日電動車1592997511


What?100來公里什麼成為長途了?

1、徒步的方式,如果你想虐待自己的話,2011年我在深圳試過52公里就精疲力盡,100公里的話我想不是一般人可以嘗試,真的非常累。

2、騎單車的方式,這種就比徒步輕鬆得多,在2012年我跑鋰電池業務,只有一輛山地車,身上揹著幾塊鋰電池,一路從深圳寶安區沙井鎮騎到廣州海珠區大中布匹批發市場,走走停停,日曬雨淋,當時也只是帶了電筒而已,從早上6點一直到晚上8點才騎到,第二天,發覺,屁股已經開花,長途一定要硅膠坐墊才行,男性騎車容易得前列腺炎不是不無道理的。

3、摩托車的方式,哇,才發覺這個才是我的最愛,之前在深圳廣州因為是禁摩的,所以一直沒得享受。終於,回來廣西(除了南寧)這樣不禁摩的地方,終於可以放飛自我。我從我們鐵山港出發,繞海岸線一圈到對面海的沙田碼頭,不多不少不少,剛好一百公里。今年7月份,我和表哥(小學教師)從家裡出發,沿著209國道一路到桂林,再從桂林到賀州,梧州,岑溪,玉林,博白,然後再回到鐵山港港,1500公里。人生匆匆,如果我有翅膀,我就會遨遊天空,我有翅膀嗎?我沒有,我只有摩托車一輛。

4、小車的方式,因為工作的原因,每天都就開車100多公里,不過感覺小車只是為了奔波,摩托車才是生活。





田園詩人蠔先生


長途一百多公里,你選擇什麼出行?

根據時間不同,一天來回我選擇摩旅,兩天來回我選擇山地車。

(一)摩旅一天300公里左右來回,我感覺輕鬆加愉快,既能享受風和自由,沿途好玩的風景也一網打盡,記住一定戴手套頭盔穿騎行服,控制好右手,速度放慢,才能永遠在路上欣賞風景。

摩旅從我家山東鄒城到泰山並環泰山一圈共計270公里左右,早上去下午4點回正好天黑之前回到家,路上走走停停觀景。

(二)山地車兩天300公里以內,我感覺正好,既鍛鍊了身體,出了汗,又享受了風和自由,沿路風景也能轉轉,在目的地找個風景獨特的地方搭帳篷住一晚,或者找個農家樂。

騎山地車從我家鄒城到蒙山光明寺,來回260多公里,在山上農家樂休息一晚,吃個蒙山笨雞,其樂無窮。

總之,根據距離,人數,玩法不同,選擇的出行方式就不同。


樂途慢遊


我家是安陽縣水冶鎮,我在離我家100公里之外的滑縣上班,平常上班為了趕時間我都是開車,有一天時間不是很緊有充足的時間,我決定騎行。騎行和開車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體驗,開車的話比較精神集中無暇沿途的風景。騎行可以鍛鍊身體的同時在途中發現美麗的風景可以隨時駐足欣賞。途中累了、餓了,可以找個當地小吃,一份美食,一杯冷飲... 疲憊一掃而光!這就是我開車和騎行兩種不同的體驗。






有地三分


選擇什麼出現工具不重要,重要的是跟誰一起出現,如果我是十幾歲時,我最想的是和女朋友一起做公交或火車,甜蜜浪漫,,我現在嘛,就是跟老婆孩子自駕遊一起出行,幸福愉快,,去哪兒,怎麼去只是其次,主要是是跟誰一起





summer80934


長途100公里的旅行,坐火車太浪費,坐汽車不用半天就到了,其實最好的選擇就是騎自行車。如果這100公里的路程沿途有風景的花上一天到兩天的時間,邊騎邊玩,實在是一種享受。

這裡,我再分享一下我騎自行車的故事。

說到騎自行車,在成都不足為奇,基本上人人都會騎。但那是在市內作為代步的工具,而把騎自行車當成旅遊的工具,我在以前是沒有想過。08年我到桂林陽朔縣興坪鎮旅遊,一天下午,我爬上灕江邊上的一座山,在上面拍灕江的照片。來了幾位東北人,其中有一位看起來比我大一點的大姐,對我說:“你喜歡拍照片,應該騎自行車出去拍。”

這個觀點我還第一次聽說,就跟她擺了起來。她告訴我,她退休後有一次去體檢,突然發現身上有癌腫瘤。全家人都非常擔心,她自己心態卻很好,心想與其病死不如耍死,於是不管家人的反對,自己跑去買了一輛美國的大行(háng)摺疊自行車,花了78天時間從瀋陽騎到了西藏。然後,就騎自行車成癮了。兩年後又去體檢,那個癌腫瘤竟然消失得無影無蹤。

聽了她的話,我就對騎自行車旅行有了興趣。從桂林回來後,我就到處打聽自行車的信息,最後下定決心買了一輛捷安特的公路旅行車。有了坐騎,我就試一下,帶上行李就騎出去了。因為是試車,也不敢走太遠,沿著仁壽縣、井研縣、樂山市、犍為縣,到了嘉陽。看了小火車就往回走,經過西壩、夾江縣、洪雅縣柳江,回到成都。這次試車比較滿意。但是一個人騎長途我還是覺得有點懸,沒敢貿然行動。

沒過多久,我又與單位上退休的同事乘火車去了桂林的龍勝縣、三江縣。在程陽橋景區,我遇到幾個穿著“成都市老年騎遊隊”黃色衣服騎自行車的人,就馬上找他們要了電話。回成都後,我找到了他們,並且加入了老年自行車騎遊隊,然後就經常騎自行車旅行了。

參加了隊伍,當然就要參加活動。我先是跟隊伍在成都周邊騎一些短途,騎遊隊稱為一日遊,主要是鍛鍊、適應,交流感情,交流經驗。經過一段時間的騎遊,決定與三個隊友一起騎長途了,一個老大哥設計了成都騎到海南的線路圖。09年11月29號早上我們從成都萬年場出發,當天就到了樂至縣的良安鎮。第二天經樂至縣、璧山縣,翻過歌樂山、沙坪壩、巴南區、綦江縣,到了貴州省遵義市。12月8號我們到了貴陽市,在貴陽市休整3天,遊了花溪公園和青巖古鎮。

花溪公園位於貴州貴陽市南郊17公里花溪區內,佔地800餘畝,東至花溪大橋,南沿磊花路,西臨花溪平橋,北抵花溪小寨。公園雛形始於1787年(清乾隆五十二年),由舉人周奎父子營造。1937年開始作為公園建設,1939年經貴州省政府批准開始正式建設風景區並於1940年基本落成,時稱“中正公園”。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正式改名“花溪公園”。花溪公園融真山真水、田園景色、民族風情為一體,被譽為“貴州高原明珠”,景色非常漂亮。我們12月10號到的花溪公園,正好是秋高氣爽的時候,片片紅葉漂在水上,真是美秋!

青巖古鎮是貴州四大古鎮之一,位於貴陽市南郊,建於明洪武十年(1378年),原為軍事要塞。古鎮內設計精巧、工藝精湛的明清古建築交錯密佈,寺廟、樓閣畫棟雕樑、飛角重簷相間。鎮人文薈萃,有歷史名人周漁璜、清末狀元趙以炯(貴州歷史上第一個文狀元)。鎮內有近代史上震驚中外的青巖教案遺址、趙狀元府第、平剛先生故居、紅軍長征作戰指揮部等歷史文物。周恩來的父親、鄧穎超的母親、李克農等革命前輩及其家屬均在青巖秘密居住過。


口述歷史老成都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100多公里其實說遠不遠,說近也不是太近。但是這個問題要分好幾個時段來回答。如果是10年前,那時候剛剛結婚,家裡條件很一般,還沒有買車。那麼我的首選方式肯定是坐汽車,因為我是中原地區,交通方面也非常便利,100多公里如果是從一個地區到另一個地區一般都有直達汽車,不需要太麻煩直接就到了。即便是從一個縣城到100公里外的一個縣城,轉幾次車,大半天的時間也能到達目的地。如果有鐵路到達的話,我也會選擇鐵路出行,這樣會更節省時間。

如果現在的話,我家裡有了一臺車,100多公里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自己開車出行。現在各省高速公路網都很發達,基本上你從省內任何一個縣城上高速,全程不需要下高速,絕對可以到達省內另外一個縣城。說這句話的時候,也能提現到我們國家現在發展的太好了。

又或許我也會選擇高鐵出行,只要兩地間有高鐵,那我也很樂意感受一下乘坐高鐵的那種快感和舒適感。

如果是天氣暖和,而那時候電動兩輪車續航能力再提高一點的話,我也一定會選擇騎著電動二輪車環保低碳出行,而且還可以盡情擁抱感受路途中的美景。


豫見鄉鎮


一百多公里的話,步行不現實,馬拉松才50多公里,恐怕步行到最後腳像灌了鉛一樣,抬不動了,即使堅持下來了也得七八上十天恢復;騎自行車長距離會磨腫尾椎骨那個地方,睡覺時恐怕不能仰臥了;騎摩托車比較現實,對路沒有要求,寬窄不論!這三種我都有過體驗,我曾經讀書時從學校回家走過80多里路,騎自行車我曾經雙手託著我3歲的女兒騎行30公里到市內再返回(當然中途需要休息),騎摩托車我曾經右手握油門、右腳踩在踏板上、左手左腳騰空(也就是人完全在摩托車右側,左手左腳不沾摩托車)騎行50公里再返回,所以這三種方式我有發言權!


飛航星


一百多公里這真的不叫長途了,據我在我本市的政府官網新聞介紹,我家鄉最遠的山村鄉鎮,差不多上百公里的地方,已經開始規劃公交車了,這公交車能到達的山村還用叫長途嗎?至於出行就更方便了。

那我來說說,如今公交車還沒開通,我們這平時我要是去這些所謂的一百公里意外的“長途”地方出行旅遊是選擇什麼方式吧。

首先我想說我非常幸運,我家住的城市,方圓一百公里內的景點,大一點的縣城,可以坐高鐵動車到達,一些山村如今沒有高鐵的也沒開通公交車的,也是有那種城鄉小巴,每30分鐘開行一班,兩邊對開。

至於想自駕遊,別說小車汽車了,我們自行車都經常蹬去過,摩托車都是可以開到的。

這個月,我準備就從我們市區驅車前往我們本地一個山區鄉村裡的一個小眾旅遊地,一個水庫遊玩

從我住的市區,到達這個水庫的地方如果直線距離也是60到70公里吧,但是如果進縣道和鄉道之後走的路程,就會超過一百了。

以前我們試過踩自行車,就是那種山地車去過幾次,開摩托車前往的更是多。只是如今年齡大了,加上現在出行有時候人多,都是組隊開車了,要帶小孩。

現在小孩剛好放寒假了,而且在年前還有幾天時間是天氣好的,看了天氣預報,如果天氣預報不出錯的話,那我們預定的時間出行還是不錯的,這次我們選擇了一輛七座的小麵包車,兩個家庭的大人加上幾個小孩,夠坐了。

我們這個次出遊的路線,到達的這個水庫遊玩地,從城市到高速入口,大概40分鐘的車程,然後上高速,高速不用多久,大概開車20分鐘就出高速,然後下了高速又走鄉道,大概還有40分鐘的路程,全程差不多兩個小時。

平時這些山村裡面的村民到市區或者從市區回去,除了自己開車,現在市區都有到達這些鄉村的小巴

鄉村小巴,從鄉村到市區或者從市區到鄉村,每天早上6:30到晚上18:30,這期間兩頭車站每隔30分鐘就會發行一趟小巴,所以出行還是很方便的。

鄉村小巴坐一趟,從鄉村最初始的站點到市區,車費也不過15塊錢,車費是實在不貴了,但是就這樣,這些鄉村小巴也都是經常空著車來回跑的,有時候我自己坐這些小巴到鄉村裡面,試過來回兩趟車,車上除去一個司機和售票員,還不到五個人。

之所以這麼少人,其實也是因為如今的鄉村道路是修建得非常好了,村民們大多數自己有小車,出行都是小車代步,就算沒有小車的,摩托車就可以隨便跑了。

至於像我們這些打算組隊下去鄉村遊玩旅遊的人,基本上都是自駕遊,雖然摩托車開車也很方便,只是如果開摩托車的話,人多了車輛就要多,還不如開一輛或者兩輛小車來得方便。

還有一種需要跑這些鄉鎮的業務員,他們每天都需要在這條城區到山村裡的各個商店巡視,很多也是開摩托車

我就有一個同學就是跑這種鄉鎮的業務員,他的工作就是每天去這些山區的小超市裡面看他們公司在超市裡的貨架上的貨品情況,如果貨少了就要補貨,他都要去做登記,然後再安排送貨員送貨。

有時候我沒事做,需要拍攝一點東西,都是跟著我同學一起下鄉,我同學只有一輛摩托車,兩個人就坐一輛摩托車,因為要在沿途各個地方經常停下來,所以一般我們跑一趟到最遠的山村,再回來市區,一天就這麼過去了。

在如今我們這邊的城市和鄉村,因為交通便利,路都比較好走,100公里的路程真的不叫長途了,隨便選幾樣交通工具都可以出行,當然,如果是一些交通不好的城鎮,他們那裡的出行方式,我想還是比較困難,這些會逐漸改善,國家已經修了很多鄉村道路了。

<strong>


桂系探險家


一百多公里的路程,我最喜歡是騎單車。

1 從城市的周邊一日騎行,

可以去城市的周邊騎遊,也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結伴而行,提前做好騎行目的地,只為那自由自在,大汗淋漓的感覺。往返一百多公里,回到家裡洗個熱水澡,晚上美美的睡上一覺[微笑][微笑][微笑]

2 城市與城市的一日騎行,

最多的是去了好多次鄭州與開封。(老家河南鄭州,愛上單車好多年)

往返近的一百二十多公里,如果走的黃河大堤,就得一百五十多公里,騎了好多次母親河畔,特別是回程一路狂奔,也沮喪過,也興奮過,時而兩邊綠樹成蔭,時而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騎行,風景永遠在路上。

3 騎行的路很簡單,有一自行車即可,不怕累便行。可以是近郊,可以是遠鄰,方向握在自己手裡。小巧的自行車能推能抗,沒有路窄路寬的限制,你在哪裡車可在哪裡。 “風景在路上”,一次次推車出門,一次次把路上的風景收集,用單車給自己寫一本唯美的書,閒暇時分拿出來看看。

搜索

一百公里出行

獨自一人長途騎行

騎行十大禁忌

15年老車能跑長途嗎

長途一天開幾公里

一個人開2000公里長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