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是從哪裡進口石油的?怎麼樣?

屁哥學日語


以色列周邊一大片石油出口國,但以色列的石油進口卻大多“捨近求遠”。以色列如今的能源對外依存度已經大幅度降低,雖說如此,以色列的石油仍舊需要大規模進口,石油對外依存度超過99%。而數十年來,以色列的石油主要來自三個區域——前蘇聯地區、伊朗還有距離以色列最近的埃及。

能源是現代經濟發展乃至國家生存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雖然中東石油豐富,被認為是隨便打個井都可能冒出石油的地兒,可以色列卻是個石油儲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國家。以色列為了維持其發達的工農業發展與巨大的軍事運轉,在不同時期都想盡辦法獲取石油資源。


以色列建立之初,當時的蘇聯對於猶太人持同情與支持態度,當時的蘇聯直接或者通過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等間接,向以色列出口了大量的軍工裝備、重要物資以及石油。蘇聯是出了名的石油富戶,其境內也有的是石油資源,反而是當時的中東各國,石油產業也才剛剛起步而已。很長時間內,以色列的石油都來自於蘇聯的出口。

不過,隨著時間推移與事態變化,轉而支持阿拉伯人的蘇聯後來中斷了對於以色列的原油供應。1956年第二次中東戰爭以後,失去了蘇聯原油供應的以色列,將目光投向瞭如今看來竟然有些不可思議的地方,那就是伊朗。當時的伊朗處於巴列維王朝時期,與西方親近,與以色列之間也是關係甚篤,自然成為以色列新的石油供應主要源頭。


1957年以色列與伊朗之間石油供應協議正式公開,僅僅兩年後的1959年,以色列就有超過90%的石油來自於伊朗。而以色列也知道能源供應不能永遠都被別人握在手裡,開始大規模進行原油儲備。蘇聯與伊朗先後對以色列進行的石油供應,使得以色列度過了被阿拉伯各國圍攻的最艱難時期,同時也給以色列後來取得第三次中東戰爭奠定了優勢基礎。

憑藉著存儲的大量石油資源,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色列獲勝後奪取了埃及西奈半島,並且在西奈半島進行了大規模油氣資源開發。1967到1975年,以色列65%以上的石油都來自於西奈半島,而到了70年代,以色列憑藉西奈半島甚至短暫實現了石油自給自足。不過以色列仍舊在大量進口原油儲備,而進口原油仍舊大多來自伊朗方向。


雖說西奈半島給以色列提供了大量石油資源,卻也加劇了以色列的處境之艱難。權衡之下,以色列最終歸還了西奈半島,不過又爭取到了從埃及進口石油的權利?事實證明,以色列的做法是正確的,巴列維王朝覆滅以後,以色列大規模存儲的原油還有來自於埃及的原油,幫助以色列度過了最困難的時代。

上世紀70年代開始,以色列設立能源部門解決能源供應問題,並且在1978年建立6個月的石油儲備。以色列後來進口的原油,主要來自於俄羅斯、埃及、中亞各國方向。在保證原油進口的同時,以色列多年來也致力於能源供應多元化與本身油氣資源的開發,收效明顯。如今的以色列已經是一個天然氣淨出口國,石油在其能源供應中的比例已經降到非常低的水平。


澹奕


以色列本土並沒有石油資源,所需要的石油全部需要進口。然而,不論是阿拉伯國國家的產油國,還是伊朗,都不會出口石油給以色列。那麼,以色列的石油來自於哪裡呢?1979年之前,以色列與伊朗巴列維王朝關係緊密,大量從伊朗進口石油。1979年以後,伊朗成為了什葉派掌權的政教合一國家,與美國、以色列關係破裂。此後,以色列歸還了西奈半島給埃及,埃及開始向以色列提供石油資源。進入了21世紀,以色列又開始從裡海周邊國家,也就是俄羅斯、土庫曼斯坦與哈薩克斯坦進口石油。觀察室將以色列石油進口分為4個階段,如下。

第一個階段—艱難維持,從建國到贏得第三次中東戰爭

1948年,以色列正式建立。然而,新生的以色列就與阿拉伯國家之間爆發了第一次中東戰爭。此前,以色列一直依靠伊拉克供應石油,有一條摩蘇爾-海法管道。等到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以後,伊拉克切斷了摩蘇爾-海法管道。無奈之下,以色列開始從蘇聯、英國與墨西哥進口石油與天然氣,勉強維持了能源供應。但是在1956年的第二次中東戰爭以後,蘇聯開始支持阿拉伯國家,以色列也轉而從巴列維王朝統治的伊朗進口石油。

第二階段—自給自足,從第三次中東戰爭到第四次中東戰爭結束

1967年,以色列贏得了第三次中東戰爭,從埃及手中奪取了西奈半島。西奈半島的石油資源雖然不算太豐富,但足以供應當時的以色列。西奈半島在以色列控制的時候,供應了以色列60%以上的石油需求。除了西奈半島的石油資源以外, 以色列還是打了從伊朗進口石油資源。當時,以色列向伊朗提供工農業技術支持,而伊朗向以色列大量出口石油。

第三階段—和解務實,從第四次中東戰爭到冷戰結束

第四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再次打敗了阿拉伯國家聯盟。由此,作為阿拉伯國家老大的埃及認識到很難打敗以色列,轉而採取了與以色列對話的戰略。此後,埃及成為了第一個承認以色列的阿拉伯國家。在美國的協調之下,以色列將西奈半島還給了埃及,埃及開始為以色列提供石油資源。1979年,伊朗巴列維王朝倒臺,霍梅尼建立起了什葉派政權。由此,伊朗切斷了對以色列的石油供應。這一階段,埃及是以色列的主要石油進口國。

第四階段-全面開花,從冷戰結束至今

冷戰結束以後,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關係有所緩和,與前蘇聯加盟國關係走近。於是,以色列大量從俄羅斯、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進口石油資源。伊拉克戰爭結束以後,伊拉克庫爾德人獲得了極大的自治權。伊拉克庫爾德斯坦地區也有大量的石油資源,很多也都出口到了以色列。所以,以色列是中東唯一支持庫爾德人獨立的國家!

而現在,以色列正在與埃及進行合作,準備大量開採地中海海底的油氣資源。


美國觀察室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很多人認為世界上的石油都是中東阿拉伯國家產的,這是很大的誤解。

世界上很多國家都產石油,包括我們熟知的俄羅斯、美國甚至委內瑞拉。

然而,以色列卻不產油,周邊的敘利亞、約旦、埃及、黎巴嫩也都不怎麼產油。

薩沙去以色列的時候,據說以色列海域發現石油,但開採難度大,儲量很少。一說戈蘭高地也發現石油,但這裡火箭彈亂飛,又是敘利亞領土,很難開採。

估計以色列就算開採也是作為戰略儲備吧,不會怎麼用。

第一次中東戰爭期間,由於同阿拉伯國家開打,以色列石油進口基本斷絕。

當時以色列最主要的摩蘇爾-海法輸油管線被伊拉克關閉。

搞笑的是,那個時候以色列卻並不是離開石油就活不了。

此時以色列非常落後,軍隊只有幾輛坦克,卡車也不多,士兵完全依靠兩隻腿一杆槍作戰。

所以,石油斷絕對於以色列影響有限。

自然,影響有限不是說沒有影響。以色列當時找到蘇聯幫忙!

那個時候,阿拉伯國家多是英美支持的,蘇聯決定支持以色列以牽制英美。

第一次中東戰爭期間,蘇聯首先通過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等間接向以色列出口軍火、石油等戰略物資。

然而,第二次中東戰爭期間,蘇聯發現以色列和美國關係親密,隨即中斷了石油出口。

隨後以色列主要依靠伊朗的石油。

當時伊朗巴列維王朝同美國關係親密,自然支持以色列。

另外,伊朗雖是穆斯林國家,但它是波斯人,不是阿拉伯人。

由於歷史和現實原因,阿拉伯人指責伊朗是異端,是假穆斯林,雙方關係惡劣

1953年,以伊雙方簽訂了石油供給協議。

從1959年開始,以色列80%-90%的石油從伊朗進口,直到巴列維王朝垮臺的七十年代。

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色列佔領了埃及的西奈半島。這裡有一些油田,而以色列國家畢竟太小,對於石油的需要量有限。

依靠伊朗的石油和西奈半島自產石油,大體維持了國內供應。

1967年-1975年,以色列石油消費總量約65%來自西奈半島。

然而,第四次中東戰爭後,以色列將西奈半島還給埃及,石油供應出現了缺口。

這邊,1979年伊朗巴列維王朝被推翻,教士們掌權,宣佈以色列是最邪惡的異教徒敵人。由此,伊朗停止對以色列的全部石油供應。

好在當時石油國家已經很多,不再侷限於中東了。

以色列像今天的中國一樣,在全世界購買石油,也包括向埃及、美國購買,後來又轉到蘇聯解體後的中亞國家和俄羅斯購買。


2000年開始,以色列從俄羅斯和裡海國家(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大量進口石油,進口量達到80%。


薩沙


這個問題很有趣,也是很多人都不熟悉的領域。木叔對以色列研究十幾年了,可以和大家交流。寫個1500字吧!

答案可能很讓人吃驚——美國沒幫什麼忙;伊朗都曾給以色列輸油;哈薩克斯坦是如今以色列石油主要來源之一。

先說說以色列的探明石油儲量吧!

很多人可能會笑了——才1150萬桶,這是什麼概念?確實是少得可憐,這只是美國一天生產石油的產量。

換句話說,以色列的石油儲量基本是0。不過因為以色列國家很小,只有900萬人,所以每年以色列生產幾千桶石油,和過家家一樣。

但每天消費大約25-30萬桶,這就導致幾乎全部的以色列國內用油必須依靠進口。

因為和阿拉伯人關係不好,所以中東地區大量的石油都不給以色列出口。換句話說,包括沙特、阿聯酋、卡塔爾等國家對以色列實行石油禁運政策。

這就導致了以色列只能“捨近求遠”,不能把希望寄託在鄰居身上,於是以色列的石油戰略開始“遠交近攻”。

在過去數十年當中,以色列的石油來源一直多變。

20多年來的大量的原油進口來自安哥拉、哥倫比亞、墨西哥、挪威。這些國家基本上和以色列關係不錯,或者說不會公開為敵。

美國其實也給以色列石油,但並不多。

以色列人就多方想辦法。

1967年的“六日戰爭”之後,以色列人控制了西奈半島的埃及油田,從而獲得了一個有趣的石油來源。不過1979年以色列和埃及達成和解,以色列把西奈半島連同油田都歸還了埃及。而埃及也保證在一定時期給與以色列繼續輸油。

甚至如今關係視同水火的伊朗,在幾十年前也曾是以色列石油來源之一。

伊朗確實滿足了某一段時間以色列的需求:從1968年開始以色列就使用了一條名為跨以色列管道(TIPline)的管道從紅海進口伊朗石油。但是巴列維國王政權在1979年什葉派教士集團被推翻後,伊朗關閉了這個管線。

(TIPline的石油管道)

以色列還希望從伊拉克輸油。

近些年以色列內部討論重新啟動一條從伊拉克摩蘇爾到以色列最大港口海法的廢棄管道。

為了做到這一點,以色列需要以某種方式爭取敘利亞人的支持,因為他們控制了部分路線。但是敘利亞內戰顯然阻礙了這個計劃。

不過2015年金融時報的消息稱,以色列近幾個月從伊拉克的庫爾德地區進口了大量石油,當八年5月初至8月初之間進口量甚至高達1900萬桶。

但這不是通過輸油管進行的,而是通過土耳其的塞漢港口轉運的。該媒體的消息來自一份國際石油流向報告,援引的是運輸數據、貿易來源和衛星油輪跟蹤信息。

因此相對可信。

(庫爾德人身披以色列和庫爾德旗幟)

這也是為什麼當伊拉克庫爾德人舉行全民公決要求獨立時,以色列是全球唯一一個公開給予支持的國家。連美國都沒支持,以色列卻如此主動,顯然庫爾德獨立對以色列能源安全有巨大好處。

最近幾年,以色列石油來源大部分石油轉向了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阿塞拜疆等一些獨聯體國家。

他們雖然有的和沙特阿聯酋等阿拉伯國家宗教信仰一樣,但是因為是世俗化國家,宗教並不干預政治經濟活動,所以他們和以色列的關係還很不錯。

比如哈薩克和阿塞拜疆,甚至和以色列還有軍事武器的合同。因此他們對以色列出口石油,也就沒什麼文化和體制上的障礙。

以色列和俄羅斯關係很好,普京公開說,以色列境內有150多萬從俄羅斯移民到以色列的猶太人,他們是自己的“同胞”。

既然都是同胞了,普京怎麼能讓這些人沒有油?所以這也是俄羅斯能保障以色列石油來源的一個重要原因。


木春山談天下


《經濟複雜性觀察組織》對以色列進口石油有詳細統計,我們可以查到以色列每年的進口石油源頭和份額:

(圖:2017年以色列進口石油份額)

上圖是2017年以色列進口石油的份額圖,我們可以看到以色列進口原油的三大進口源分別是:英國(32%),瑞士(25%)和阿塞拜疆(16%)。


(圖:2015年以色列進口石油份額)

不過以色列的原油進口相當靈活,如上圖所示,2015年以色列進口原油最多的兩個國家則是阿塞拜疆(75%)和哈薩克斯坦(24%)。

(圖:2000年以色列進口石油份額)

2000年的時候以色列的主要原油進口國是俄羅斯(61%), 埃及(32%)和墨西哥(7.3%)。


綜上所述, 以色列原油進口幾乎每年都在變化,這正是以色列的能源進口的靈活性。以色列國土狹長,資源並不豐富,所以能源是一個很大問題。

以色列的周邊都是世界最大的幾個原油生產國,比如伊朗和沙特,不過由於歷史原因阿拉伯國家並不賣油給以色列,以色列只能捨近求遠到美洲買油。好在以色列除了和阿拉伯國家關係極差,它在世界上有不錯的國際地位,因此可以到俄羅斯、瑞士、挪威和英國買油,加上以色列是個臨海國家,原油進口道路通暢,所以能源並不會成為以色列的短板。


穿美國望世界


當提到中東石油和天然氣出口時,人們第一時間聯想到的很可能是身著一襲白袍的阿拉伯土豪,而以色列這一以高科技立國著稱的猶太國家和化石能源出口恐怕沾不到半點關係。不過這個印象在今後需要改變了,隨著過去幾年地中海東部天然氣儲量的不斷髮現,包括以色列在內的國家都開始探索本國的天然氣之路。

根據BP公司最新的《世界能源統計評論》,2015年以色列的能源結構主要為:石油和其他液態能源(43%)、天然氣(30%)、煤(26%)。在2005~2015十年間,以色列的煤炭消費下降了15%。與此同時,對天然氣的消費卻增長了四倍以上。

(以色列地圖)

下面我們來了解下以色列自建國起能源究竟從何而來

第一次中東戰(1947年11月–1949年3月)

(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

以色列建國之初,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國內外形勢嚴峻。以色列能源進口線路幾乎全部被切斷,其中最主要的摩蘇爾-海法輸油管線被伊拉克關閉。為了保障國內經濟,社會發展對能源的需求,以及保證軍隊在戰時可靠燃料的供應,從蘇聯、北海、墨西哥進口石油和天然氣,同時從美國、澳大利亞和南非等國家進口煤炭。

在1947年之前,蘇聯一直強烈地敵視猶太復國主義,然而在1947—1949年蘇聯卻給予猶太復國主義運動最堅定的支持。

  如果沒有蘇聯及其東歐衛星國的支持,作為現代以色列國成立的政治保證和法律基礎的聯合國決議—《關於巴勒斯坦將來治理(分治計劃)問題的決議》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獲得所必需的三分之二的支持票。

  不僅如此,在以色列宜告成立後,蘇聯是“第一個給予法律上承認的大國”。在此之後,莫斯科繼續給予新生的以色列國以道義上、政治上、經濟上、軍事上的全方位的支持。

1956年的第二次中東戰爭,

然而由於美蘇爭霸的世界格局形成。蘇聯開始支持阿拉伯民族主義,與美國在中東地區展開對峙,以蘇能源外交也隨之中斷。從此以色列能源外交開始轉向伊朗。


在伊朗伊斯蘭革命前,伊朗就與以色列保持緊密聯繫,其中雙邊外交關係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就是石油。以色列在建國初曾提出鋪設埃拉特-阿什凱隆管道來進口伊朗石油的計劃,但最終未能實行。

1953年,以伊雙方簽訂了石油供給協議,只不過雙方能源合作關係一直秘密進行。隨著巴列維國王上臺,伊方希望擺脫國內經濟困境,改變第二次中東戰爭導致的傳統石油出口路線受阻的局面,此時正當蘇聯中斷了對以色列的石油供應,以伊雙方順勢加強了業已存在的石油關係。1957年年底,以伊石油合作關係公開化,從1959年開始,以色列80%-90%的石油從伊朗進口。

這一時期,由於以色列剛剛獨立建國隨即陷入了周邊阿拉伯國家的圍攻,能源外交起步略顯艱難。由於蘇聯和伊朗的先後支持,為其在被封鎖與遏制期間的經濟、社會、軍事國防的正常運轉提供了保障。

第三次中東戰爭



1967年以色列憑藉之前累積的石油資源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取得了絕對優勢。戰後,以色列攫取了埃及主要石油產區西奈半島。據悉1967年-1975年,以色列石油消費總量約65%來自西奈半島。20世紀70年代初期,以色列石油消費基本實現自給。但由於以色列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攫取了阿拉伯國家大片領土,進一步激起了阿拉伯民族主義的復興,以色列在國際上更孤立,以色列石油供給也因蘇聯和阿拉伯國家的關係常常受到鉗制。



1973年爆發的第四次中東戰爭改變了中東的地緣政治格局。在以伊能源關係開始走近的同時,以色列整個能源外交格局發生了變化。埃以和平協議簽訂,西奈歸還埃及,造成了以色列石油供應的緊張。以色列開始嘗試在埃以和平進程的框架下,與埃及開展能源外交。埃以和平條約中也規定以色列有權爭取獲得埃及國內需求之外的石油。

第三次中東戰爭後,蘇伊士運河被關閉,為解決伊朗的石油運輸問題,1968年以色列與伊朗按照各佔50%的股權合資成立了埃拉特阿什凱隆管道公司(EAPC),興建從紅海直通地中海的石油運輸管道。管道全長254千米,直徑42英寸,建成後,伊朗生產的原油能夠通過油輪在以色列南部埃拉特港碼頭卸貨,再通過管道輸送到地中海城市阿什凱隆,重新裝載上油輪運往西歐地區。泛以輸油管道的建成既滿足了以色列的石油進口需求,又解決了伊朗供往西歐地區石油的運輸通道問題。經過擴容,1973年,埃拉特和阿什凱隆的貯存容量分別提升至110萬立方米及130萬立方米。1979年,伊朗發生伊斯蘭革命,巴列維王朝被宗教勢力推翻,伊以走上敵對關係,伊朗停止使用泛以輸油管道,而以色列也將埃拉特阿什凱隆管道公司收歸國有。


高速發展時期(1991-至今)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以色列經濟實體增大及能源消耗量增加,埃及作為長期石油供給的重要性逐漸下降。在伊拉克戰爭的前期,有人談到重新啟動從伊拉克摩蘇爾到海法的廢棄管道。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以色列需要以某種方式爭取敘利亞的支持,因為他們控制了部分路線。

另外,以色列開始把能源外交推向中亞國家,並與周邊國家改善關係,引進西方油氣公司資金及技術。從2003年開始,國際原油價格大幅攀升,製造業成本大幅增加,對以色列來說,能源和原材料成本一直很高,通脹壓力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矛盾本來就很大,因此不得不併對能源部門進行改革。首先要拓展進口渠道,增加從俄羅斯和裡海國家(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石油進口,進口量達到80%,其餘從鹿特丹和埃及進口。其次立足本國尋找能源問題的解決辦法,加大石油勘測力度,開始從頁岩油中提煉石油。再次是積極發展核能;最後是加大天然氣的進口和開發。這一階段,以色列開始走向能源的全面發展階段。

從1999年起,以色列陸續在海上發現了多個氣田,改變了該國能源只能依靠進口的局面,但他們在陸地上的收穫一直微不足道。就在本週,以色列在戈蘭高地的油田上勘探出儲量為數十億桶的原油,他們將不再豔羨那些鄰居們了。

據當地媒體Globes報道,以色列石油勘探公司Afek Oil and Gas在位於該國境內的戈蘭高地上發現油層,“儲量可供以色列在未來數十年內實現自給自足”。目前以色列每天要消費27萬桶原油。

Afek是美國新澤西Genie Energy旗下子公司,後者的股東包括前美國副總統切尼、金融家邁克爾·斯坦哈特、羅斯柴爾德家族成員和傳媒大亨默多克。Genie Energy的首席執行官Geoff Rochwarger曾表示,自從以色列建國以來,石油公司已經進行了530次勘探,但並沒有獲得有商業價值的收穫。

(以色列石油鑽井平臺)

該油田面積達98000英畝,約佔整個戈蘭高地的三分之一,這裡有豐富的地下水資源,是以色列最主要的淡水來源。但戈蘭高地為交界的以色列和敘利亞爭議領土,其歸屬問題也會讓生產複雜化。

實際上,此地鑽孔的執照最初在2013年4月頒發,但以色列自然保護學會等團體和當地居民多次上告到以色列最高法庭,他們認為石油開採會給生態帶來不可逆的傷害,因此所有開發延期,直至2014年12月探測活動才得以開始。

包括《以色列時報》在內的媒體也強調,石油抽取的難易程度等問題還是未知數,實際的大規模提煉要等一段時間,另外,鑑於目前油價一直遊走於低位,為了使得該油田盈利,石油生產必須維持低成本。

此外,由於地處衝突焦點地帶,尤其是鄰國敘利亞動盪不安,日後保護臨近戰區油田難度很大,一些大型目標更容易成為敵人的標靶。


鐵桿軍迷


以色列建國以後,由於受所處的國際環境影響,每個時期石油進口來源也不同。不過現在以色列主要從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進口,約佔總進口量的80%,其餘從鹿特丹和埃及進口。

我們知道以色列地處中東巴勒斯坦地區,以色列國家本身基本上沒有石油資源,主要依賴進口。但是,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之前是敵對關係,並且發生了數次戰爭,這使以色列的石油進口受很大的影響。

1948-1966年,以色列主要從蘇聯、北海、墨西哥、伊朗進口石油。這一時期以色列剛建國,與阿拉伯國家處於敵對狀態,而蘇聯比較同情以色列,給了以色列巨大的支持,這其中既包括武器裝備,也包括石油。以色列除了從蘇聯進口以外,還從墨西哥、北海沿岸國家進口。

1967-1977年,以色列主要從埃及的西奈半島和伊朗進口石油。這一時期由於冷戰原因,蘇聯支持阿拉伯國家,美國支持以色列,致使以色列和蘇聯的能源合作關係中斷。以色列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佔領了埃及的西奈半島,所以西奈半島成為以色列石油最主要的來源。當然,以色列和伊朗都是美國的盟友,以色列積極發展同伊朗的關係,使伊朗成為以色列石油的重要進口來源。

1978-1990年,以色列主要從美國和埃及進口石油。1979年伊朗革命以後,中斷了同以色列的能源合作,而這個時期以色列與埃及的關係緩和,將西奈半島還給了埃及,當然以色列也獲得從埃及進口石油的權利,這一時期埃及和美國是以色列石油進口的重要來源。

1991年至今,以色列主要從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鹿特丹和埃及進口石油。蘇聯解體以後,以色列恢復了同俄羅斯之間的友好關係,以色列也積極同世俗化比較高的中亞國家進口石油,以色列石油進口多元化。


銘蘇先生


以色列做一箇中東國家,雖然其本身的石油資源並不豐富,但本地區的許多國家都是石油生產大國,按理說只要以色列有錢,想獲得石油資源並不困難。

但眾所周知的是,自打以色列建國開始就受到周邊阿拉伯國家的強烈敵視,在第一次中東戰爭開打之後,沙特、伊拉克、埃及等國紛紛切斷了對以色列的石油供應,這讓以色列頓時陷入困境。

不過在此危難之際,蘇聯人向以色列伸出了援手。

(以色列建國之初周邊都是阿拉伯國家,他們是不可能將石油賣給以色列的)

與今天的國際局勢不同的是,在二戰後蘇聯是最早支持以色列建國的國家之一,而當時的美英則是傾向於阿拉伯國家。

在第一次中東戰爭開始之後,蘇聯私下通過東歐國家向以色列出口了大量石油以及武器裝備,為以色列擊敗阿拉伯國家打下了基礎。此後蘇聯更是公開向以色列出口石油,成為了以色列最主要的石油出口國,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第二次中東戰爭前夕。

隨著國際局勢的轉變,到第二次中東戰爭時蘇聯已經轉變了對以色列的態度,轉而支持阿拉伯國家,因此以色列和蘇聯的石油貿易進行不下去了。無奈之下以色列找到了伊朗,而伊朗也逐漸代替蘇聯,成為以色列的主要石油來源。

(伊朗向以色列運輸石油路線)

伊朗在歷史上和猶太人的關係一直不錯,在近代巴列維王朝時期伊朗和以色列的關係更是蜜月期,到1960年時以色列進口的絕大部分石油都是來自於伊朗。後來由於埃及封鎖蘇伊士運河,導致伊朗石油運輸船無法進入地中海,於是以色列和伊朗就聯合修建了一條貫穿以色列南北的石油管道。

該管道南起以色列南部海港城市埃拉特,北到以色列地中海沿岸城市阿什凱隆,稱“泛以輸油管道”。(泛以輸油管道示意圖,該管道成功的幫助以色列避開蘇伊士運河的限制)

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這場戰爭只打了六天,以色列完勝阿拉伯聯軍並一舉佔領了加沙地帶、約旦河西岸、耶路撒冷老城、敘利亞的戈蘭高地以及和埃及的西奈半島總共6.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可謂是大勝。尤其是拿下西奈半島後,以色列從西奈半島獲得了穩定的石油供給,進一步保障了以色列的石油安全。

之後埃及為了奪回西奈半島發動了第四次中東戰爭,結果還是以慘敗告終,這導致埃及總統薩達特放棄了敵視以色列的政策。

到1978年埃以在美國的撮合下達成和解,以色列在之後的十年內逐步將西奈半島退換給了埃及。

雖然西奈半島被換給了埃及,但以色列和埃及還是達成了石油出口協議,此後埃及成為以色列的一個石油供給國。

不過就在埃以和解的同時,1979年伊朗爆發了伊斯蘭革命,伊朗親西方的巴列維王朝倒臺,奉行政教合一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建立。伊朗新政權一建立就非常仇視以色列,以伊關係因此突然崩塌,兩國的石油貿易也戛然而止。

不過好在此時埃及已經開始向以色列出口石油,並且美國也出面保證將會為以色列提供石油保障。

到冷戰結束之後,隨著蘇聯的解體,以色列的石油來源開始更加多元化,新獨立的俄羅斯成為以色列的另一大重要石油出口國,與此同時以色列也在不斷開拓與中亞國家和非洲地區的石油能源往來。


千佛山車神


以色列不缺錢,更不愁從哪裡購買石油產品,因為中東石油國大多是美國盟友,這樣就不難理解以色列的石油來自哪裡。同時俄以關係尚可,雖然兩國對中東問題有分歧,但問題是並沒有影響兩國在貿易上的來往。


文韜武略64


阿拉伯國家也不是唯一的石油來源,而且對以色列而言可以直接進口成品油,不需要進口原油,這就可以從煉油國進口成品油,而不是原油出口國進口。據瞭解,以色列大量從俄羅斯進口石油。也可從土耳其進口轉口的石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