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遊參訪一位隱修的老道長 二

問:從書上看,不同的歷史時期,對於道教的神仙體系有不同的說法。有的時期說老子即太上老君是最高的神仙,有的時期說元始天尊是最高的神仙,有的時期說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還有師傅鴻鈞老祖,他才是最高的神仙。究竟哪一種說法對呢?還有,有的書上說玉皇大帝是四御之一,可是有的書上說玉皇大帝不是四御之一,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答:這個問題我也說不清楚,也沒有遇到能說清楚的人。誰能說得清,那可真是高人。問:一些書上說,入定是最大的幸福。還有一些書上說,上等根基的人7天之內可以入定,中等根基的人可能要49天、7個月、7年不等,下等根基的人終身不能入定。看書上說,廣欽上人一有空就鑽入定中,一定就是幾天甚至幾十天。虛雲法師也經常入定,有一次做飯的時候也定過去了,15天后被人發現而喚醒,發現鍋中的土豆都發黴了。而且,從書上看,入定可以前知。那麼,入定究竟是怎麼回事?為什麼一般人定不住呢?答:不要迷信,沒有那麼神秘。沒有煩惱,無人無我,自然就能入定。入定基本上就是(下面的話我不寫出來,以免被網上那夥毫無修證、整天誇誇其談、企圖憑藉抄書、一心想在網上假扮高人引人上鉤的人學去了矇騙見識不夠的人)。按照老道長的說法,入定時是有知覺的,能知道周圍的事情,但該不該出定,由自己決定,不會出現肉身被毀現象。過去從一些書上看也這樣說,但有些書上不這樣說。問:難怪在家人難以入定,人在世間,誰能沒有煩惱?為了生存、生活,要想辦法謀生,各種煩惱事太多。我們有一學佛的前輩,根基很深,也僅有兩次短暫的入定體會,以後就不行了,也是因為謀生的艱難,生活瑣事使他難以入定。看來要修行,出家是最好的。答:出家人一樣有煩惱,現在廟裡的出家人煩惱並不比在家人少。某道長(指該山大廟裡的那位修成陽神的老道長)歸去了(今年羽化了),大廟裡已經沒有一人能夠入定。有一點貪心、私心、嗔恨心,就有煩惱,即使出家、找個地方隱居,也不能入定!問:有些人還是有一點貪心、私心、嗔恨心的,可是也能入定,不像你所說的啊?答:一些人貪心、私心、嗔恨心還有一點,但是在一定環境下,受環境影響,他可以暫時放下貪心、私心、嗔恨心,暫時忘記煩惱,也能短暫入定,但不能堅持很長。貪心、私心、嗔恨心重的人,煩惱就重,即使環境再好,他也不能入定,連入靜都做不到!問:我也不能入靜,打坐時總是雜念紛紛,壓下這個,那個又來,總是靜不下來。倒不是貪心、私心、嗔恨心重,而是煩惱的事從腦海深處一個接一個冒出來,沒有辦法。這也是煩惱吧。答:所以我說過你還沒有到練打坐的時候。(老道長兩年前第一次見到我就說過這話)。問:我現在明白了一件事情,為什麼陳櫻檸等能夠著書立說的大師也不能入定,大概也是因為在紅塵中難以斷除煩惱吧?現在社會上、網上有些人看的書多,能夠誇誇其談,把丹經講得頭頭是道,還在雜誌上做廣告,招生、賣書搞函授,指導不明真相的人練功,而他們自己毫無修證,問他們練不練功、練到哪一步,他們都不敢回答。大概也是他們貪心太重、一心想發財、成名,所以煩惱比一般人還重,所以不能入靜、更談不上入定了。答:他們不是為了度人,而是為了發財。自古修道一事,首先要真正做到看破紅塵,真正從內心放棄人世間的富貴、恩愛,才能放下一切,自然就沒有煩惱,自然就能夠入定。所以當官的放棄官位、經商的放下家產,一心去修道。一心想發財、成名的人,比一般人貪心還重,還沒有從內心放棄人世間的富貴、恩愛,怎麼能夠做到內心清淨、入靜入定呢?《清淨經》說,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清,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又說,人之所以不得真道,是因為有妄想,因為有妄想,所以有煩惱。妄想發財、成名的人,當然有煩惱,而且煩惱還重呢,怎麼能得真道?問:是啊,他們不僅貪心比一般人重,而且嗔恨心也一點不比普通人差。因為我揭穿了他們的真面目,讓他們失去了市場,他們對我恨之入骨。貪心、嗔恨心這樣重的人,怎麼能夠入靜入定?所以他們不練功、練不成功了!答:修道能不能成,首先要看根基。根基深的人,貪心、私心、嗔恨心很少,很多道理不學也能夠明白,很容易看破紅塵,放下富貴、恩愛,所以很容易入靜入定。有句話說,聰明學不來,根基奪不走。其次要順其自然,到了一定時候,各種緣分就會自然而然遇到,師徒緣分也不是巧合。第三,環境也很重要。我的體會就是這三點。問:能不能講講您現在修證到了什麼地步呢?結丹是怎麼回事呢?答:實踐才能出真知,有些東西與書上寫的不一樣。要做到完全不漏,那不是那麼容易。我講的話,並不是說我都能完全做得到。(老道長只說了這麼多)

老道長還講了其他一些道理,如,如果你身邊有一個人很困難,你不知道也就算了,但是知道了而沒有同情心、沒有想辦法幫助他,那你也修不成。至於為什麼,自己去悟。關於入手之法,老道長也說是守下丹田。網上、雜誌上一些欲為人師的假冒高人硬說守下丹田不是真訣,目的無非是為了顯示自己高人一等。一些欲為人師的假冒高人說不需要積功累行,老道長說,那是胡說,不積累功行,修道的果位從哪裡來?其他的一時記不起來,就不多說了。

雲遊參訪一位隱修的老道長 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